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液体石蜡和Span80为油相,壳聚糖醋酸溶液为水相,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法制备壳聚糖微球。并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壳聚糖微球进行表征。微球外观光滑圆整,粒径500μm。对亚甲基蓝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2.
1 研制开发苎麻生产机械的必要性概述 1.1 传统的生产方式是制约苎麻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苎麻是我国传统的特色经济作物,作为纺织原料在我国有近5000年的历史.我省是全国三大苎麻产区之一,主要集中在咸宁市,苎麻产业已经成为咸宁市的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3.
优良且使用价值高的纺织原料中都具有苎麻纤维。文章讲述了苎麻纤维碱改性的理论依据,工艺参数,得出测试结果,为纺织行业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观察苎麻叶凝胶经皮用药的安全性,采用苎麻叶凝胶对新西兰大白兔进行正常和破损皮肤急性毒性实验及皮肤刺激性实验;对豚鼠进行皮肤过敏实验。结果:苎麻叶凝胶均未引起家兔毒性反应;对家兔完整和破损皮肤无刺激作用;对豚鼠皮肤无过敏作用。结果显示,苎麻叶凝胶皮肤给药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研究开发苎麻联合收获机是生产文明进步和破解制约苎麻产业发展主要瓶颈的需要,苎麻的机械物理特性能适应机械化作业、联合收获机能满足剥刮原麻的要求,联合收获机效益显著能促进苎麻产业的发展。要优化资源配置,整合科技力量,整合科研经费加速研究开发,尽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工业工厂对含重金属离子废液的处理方法除了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等,吸附法是处理含重金属离子废液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文章以几种常见的生物质类活性炭材料——竹基活性炭、秸秆基活性炭和木基活性炭为吸附载体,研究三种活性炭对重金属废液吸附性能的影响,为实现低成本、可重复利用的活性炭的吸附剂在工业废水处理上的应用和推广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分子技术自动化育种设备的气吸式排种器为对象,使用ANSYS Workbench软件,运用正交试验原理对影响吸嘴吸附力的真空度、吸嘴孔径、入口锥角、种子与吸嘴距离4个因素进行仿真试验研究。根据数据统计结果分析了3种出气口位置对各吸嘴吸附力的影响,并在试验样机上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影响因素从主到次为种子与吸嘴距离、真空度、吸嘴孔径、入口锥角;种子与吸嘴的距离为主要影响因素,其他3个因素影响并不显著;出气口的3种布置方式中,当出气口距汇流管两端距离为170mm时,各吸嘴吸附力分布均匀且平均值最大。  相似文献   

8.
4LMZ160型履带式苎麻联合收割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苎麻联合收割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设计了适合我国苎麻主产区收获作业的履带式苎麻联合收割机,并对样机的关键部件进行了详细说明。该机一次可完成割幅160mm收割,整机转弯半径小,操作方便,对麻地高垄有较好适应性。其整机结构配置新颖独特,使用半喂入稻麦联合收获机底盘,采用全液压传动技术直接驱动苎麻收割机行走和机具作业,可一次性完成切割、输送、收集功能。田间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机漏割率、割茬高度、作业小时生产率等各项性能指标均到达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微波辅助提取荷叶中槲皮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槲皮素具有抗癌、抗氧化等多重功效,在食品、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此,采用微波辅助工艺,乙醇回流浸提,研究了原料粒度、微波处理时间、微波功率和浸提溶剂配比对荷叶中槲皮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为:原料粒度60目,微波功率450W处理2min,浸提溶剂为75%乙醇,料液比1∶16,70℃回流提取1.5h,荷叶中槲皮素的提取率最高为0.981%;相比于未进行微波处理样品,提取率提高了39.5%。研究结果为荷叶中槲皮素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以炭化处理后的水竹为吸附剂,研究了竹炭对重金属Cr(Ⅵ)的吸附性能,分别考察了溶液的pH、竹炭用量、溶液初始浓度和接触时间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探究了竹炭对Cr(Ⅵ)的吸附热力学机理。结果表明:当反应体系pH值为2、竹炭投加量0.6g、初始浓度135mg/L、反应温度25℃、吸附时间150min时,处理吸附量可达14.2mg/g,水竹炭最大饱和吸附值为14.6mg/g。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发现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反映竹炭对Cr(Ⅵ)的吸附过程特征。  相似文献   

11.
苎麻纤维剥制技术及剥制加工机械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苎麻规模化种植的剥制加工问题,研制大型专业化苎麻纤维加工设备,对我国苎麻剥麻加工技术及加工机具进行了系统总结;结合作者多年的苎麻剥麻机研究实践,对提出我国苎麻剥制加工机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观察苎麻叶凝胶长期连续经皮肤给药对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实验大鼠可能产生的毒性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毒理学依据。利用1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完整皮肤凝胶基质对照组、完整皮肤苎麻叶凝胶低、中、高剂量组(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20、40、80倍),破损皮肤凝胶基质对照组、破损皮肤苎麻叶凝胶低、中、高剂量组(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20、40、80倍),每组20只,雌雄各半,每日涂药2次,连续给药4周,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体重、摄食量,测定给药4周及停药2周后大鼠的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解剖学及病理组织学改变情况。结果表明,苎麻叶凝胶各组大鼠一般状况良好,体重增长、摄食情况、脏器系数、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解剖学和主要脏器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正常,与凝胶基质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苎麻叶凝胶在临床剂量范围内毒性小,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3.
苎麻茎秆拉伸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苎麻茎秆的木质部、韧皮纤维和茎秆为试验对象,在RGT-10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拉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华苎4号"木质部的杨氏弹性模量平均值为177.26N/mm2 ,最大抗拉强度平均值为32.25N/mm2;韧皮纤维的杨氏弹性模量平均值为1909.08N/mm2,最大抗拉强度平均值为82.51 N/mm2;茎秆复合的杨氏弹性模量的平均值为118.88 N/mm2.木质部的杨氏弹性模量、最大抗拉强度与韧皮纤维有显著差异;韧皮纤维杨氏弹性模量和最大抗拉强度明显高于木质部;木质部弹性模量与茎秆没有显著差异,茎秆的杨氏弹性模量低于木质部.  相似文献   

14.
以苎麻资源开发为突破口 加速南方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耕地是南方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类,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危害。本文借鉴种植开发沙棘资源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中的成功经验,探讨了有关南方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的思路,即通过苎麻资源的成功开发利用,将其培育成一项“种植一经济开发利用”互相拉动促进的产业,实现生态和经济同步协调发展,从而加速坡耕地治理步伐,为创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5.
蔗糖多酯合成工艺的响应面法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蔗糖和油酸甲酯为原料,采用无溶剂两步法合成蔗糖多酯,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蔗糖多酯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物摩尔比11.79、催化剂用量2.06 g、反应温度138.06℃、反应时间5.80 h,在此条件下合成蔗糖多酯的产率为97.2%.  相似文献   

16.
采用厌氧污泥床过滤器处理高浓度涤纶聚脂废水试验,结果表明:UASB-AF反应器具有较高的处理条纶聚脂废水的效能,稳定运行容积负荷可达10-12kgCOD/(m^3.d)水力滞留时间22-24h,COD去除率80%左右,并具有启动速度快,耐冲击负荷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苎麻生理生化性状是其遗传基础和环境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能够反映特定胁迫环境下苎麻的生长发育状况。无人机遥感技术为大规模田间作物长势监测提供了有效手段,利用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对苎麻理化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具有实际意义。因此,以苎麻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获取苎麻冠层的光谱参数和纹理参数,运用相关性分析法(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PCA)、递归特征消除法(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 RFE)2种最优特征筛选方法和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 LR)、决策树(Decision tree, DT)、随机森林回归(Random forest, 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analysis, PLSR)5种机器学习算法分别构建了苎麻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和叶片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  相似文献   

18.
苎麻茎秆的力学性能及力学建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苎麻茎秆结构组成及现有剥离方式两方面定性地分析了苎麻茎秆组分韧皮与木质部的力学性能,两者机械性能存在较大差异;简述了在线弹性条件下农业固体物料本构关系建立的方法;按照线性复合材料的力学分析理论,假设茎秆及其组分韧皮与木质部为横观各向同性材料,探讨了建立其相应本构关系的过程和苎麻茎秆力学分析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将沙棘叶粉碎,在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60℃的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水和60%乙醇连续3次提取沙棘叶,每次提取2h。研究了沙棘叶中茶多酚、儿茶素、芦丁、槲皮素和维生素 C的提取量和提取率。结果表明,除茶多酚外,醇提优于水提。连续3次提取优于一次提取。沙棘叶细胞中这5种成分,按极性大小,溶出量和溶出速率是:儿茶素>茶多酚>芦丁≈维生素c>槲皮素。它们在沙棘叶中的含量,茶多酚(包括儿茶素)含量最多,其次是黄酮类(芦丁和槲皮素)和维生素C。茶多酚的含量高于黄酮和维生素C10倍以上。而芦丁的含量又高于槲皮素约4.3~4.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