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竹酢液对杉木苗木生长效应和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杉木幼苗的盆栽试验,采用喷施及土壤施入两种施用方法及9个不同浓度处理,分析施用竹酢液后对土壤化学性质以及杉木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竹酢液后,土壤pH无明显变化;H50和P300两种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土壤全氮和速效磷含量,降低苗木生长过程中土壤速效钾、碱解氮和有机质等指标含量的衰减程度;促进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对苗高和地径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总体看来,适宜浓度的竹酢液对提高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促进杉木生长有利,其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施肥处理对杉木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杉木扦插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常规集中施肥50 mg·株^(-1)、指数施肥50 mg·株^(-1)、指数施肥100 mg·株^(-1)、指数施肥200 mg·株^(-1)等5种施氮肥处理,比较不同施肥条件下杉木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以及苗木质量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施肥可显著促进杉木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的增长,指数施肥100 mg·株^(-1)对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的促进效果最佳,且苗木质量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3.
竹酢液对蔬菜生长调节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精制毛竹竹酢液,通过田间试验观察了其对生菜、油菜、黄瓜三种蔬菜的生长调节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竹酢液在300~800倍稀释浓度,对蔬菜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蔬菜的收获产量与未施加竹酢液的对比最大增产18.8%~20.2%。蔬菜单株株高和重量都有一定的增加。通过GCM S检测了其主要成分,初步推测认为竹酢液对蔬菜的生长促进作用来自主要成分在微量时对作物生长过程产生的协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不同施肥方式对杉木幼苗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以半年生杉木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共设置了对照CK(0 mg/株)、常规施肥CF1(20 mg/株)、CF2(40 mg/株)、CF3(60 mg/株),指数施肥EF1(20 mg/株)、EF2(40 mg/株)、EF3(60 mg/株)7个处理,比较杉木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肥对杉木幼苗苗高、地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各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指数施肥中,EF3幼苗苗高最高,比CK高48.6%;地径最粗,比CK粗4.8%。与对照相比,施肥能有效地增加杉木幼苗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及总生物量,且各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相同施氮量下,指数施肥更优于常规施肥。EF3处理下的幼苗生物量最大,说明其更有利于杉木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用4种不同遮光措施对云南松苗木进行处理,研究光照强度对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以70%的光照强度处理(T1)苗木生长量和生物量最大,其1 a生苗最高可达11.23 cm,地径可达6.28 mm,总生物量为3.56 g,根干质量为0.99 g,茎干质量为0.79 g;100%的全光照处理(T0)育苗效果次之,而30%的光照强度处理(T3)育苗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6.
对杉木第3代种子园良种苗木苗期开展施内生真菌菌肥试验,采用施菌肥和无施菌肥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方式对杉木第3代良种苗木出圃前的苗高、地径、根系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菌肥处理9个月苗龄的第3代杉木良种苗木出圃前的苗高、地径、I级侧根数目、I级侧根长度和生物量高于无施菌肥处理,且有显著差异,分别比无施菌肥处理高8.71%,12.02%,19.21%,13.32%和30.67%。  相似文献   

7.
马占相思苗木叶面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占相思苗木喷施3种不同浓度的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及大肥王多微高效叶面积,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对促进苗木生长有显著作用,苗高、地径生长及生物量比对照都有增加。  相似文献   

8.
《林业资源管理》2017,(2):139-142
以同批文冠果种子6种不同育苗技术来研究其对1a生苗木造林后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苗方式对1a生文冠果苗木造林后的成活率、苗高和地径影响均为极显著,且三者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PM容器苗成活率(87.00%)显著高于裸根苗(30.00%),而苗高(50.73cm)、地径(7.96mm)显著高于无纺布容器苗和裸根苗;GGR处理裸根苗效果显著,成活率提高110.43%,苗高提高95.56%。  相似文献   

9.
设圈肥、复合肥和阿维菌素等3因素3种用量水平的肥料组合,对3月龄柚木播种苗生长的影响进行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圈肥是促进苗高生长的主要因素,随着圈肥和复合肥施肥量的增加,柚木苗高生长呈递增趋势;阿维菌素是促进柚木苗地径生长的主要因素,随着阿维菌素和圈肥施用量的增加,柚木苗地径生长呈递增趋势;株施圈肥6 g,复合肥1.6 g·L-1,阿维菌素4 g的组合有利于柚木苗高和地径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栽植密度对沙枣幼苗的苗高、地径以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栽植密度下,沙枣幼苗的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的积累在不同生长季表现出明显的差别:(1)在栽植密度为1 m×1.5 m时2年生沙枣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积累都高于其他密度,在密度为2 m×2 m时的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生物量最低。(2)不同密度下沙枣苗的含水率依次是1.5 m×2 m〉1 m×1.5 m〉1.5 m×1.5 m〉2 m×2 m〉1 m×1 m;根冠比依次是1 m×1 m〉1.5 m×1.5 m〉2 m×2 m〉1 m×1.5 m〉1.5 m×2 m。(3)不同密度下各营养器官的分配存在差异。总体而言,单株苗木各营养器官所占百分率的平均值依次为叶〉干〉根〉枝。  相似文献   

11.
杉木组培无根苗瓶外生根试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基质、愈伤组织和ABT对杉木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愈伤组织和ABT对杉木组培苗的生根率产生显著影响,最佳组合为:基质用红心土∶河砂(3∶1)+愈伤组织部分切除+ABT1#300 mg.L-1。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不同间伐强度对杉木林生长的影响,以浏阳地区4种间伐强度(20%,30%,40%和50%)下的杉木人工林为对象,样地内每木标尺,连续3年测量林木胸径和树高,对比分析不同间伐强度下平均胸径和树高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胸径连年生长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当间伐强度为40%时,可促进胸径连续性增长,并合理控制树体高度;不同间伐强度之间树高的差异均不显著。从经济效益分析,间伐强度40%的整体增长趋势较明显,具有连续性,适合当地采用。  相似文献   

13.
会同杉木人工林的树高分布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湖南会同县170块杉木人工林样地资料,用Weibul分布函数模拟出直径分布规律.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树高曲线理论模型,推导出树高分布预估模型,同时进行了精度分析和假设检验  相似文献   

14.
杉木种子园良种造林幼林期高生长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适宜的优良品种造林,利用7个杉木种子园良种开展造林对比试验,进行了32个月试验林的树高生长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林平均树高为3.17m,变异系数为18.41%.不同种子园生产的种批后代在幼林期树高生长性状上有极显著差异.总体上,所有参试的种子园种子培育的苗木均较对照生长迅速,其中,尤溪国有林场杉木第3代种子园良种和光泽华桥国有林场杉木第3代种子园良种后代的平均生长量最高,树高分别超过对照13.85%和12.50%.来源于杉木种子园良种的幼袜期林分个体间变异系数较小,林相较整齐.  相似文献   

15.
桂东区杉木地径与胸径、树高、材积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西昭平县2009年二类调查控制样点的数据中的杉木的地径和胸径、树高为样本数据,并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和数理统计知识,对地径与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分别建立地径与胸径、地径与材积的相关关系或曲线回归模型,最后选出最优模型,从而可利用模型由地径推算胸径和材积。结果表明,地径与树高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且地径6~20 cm径阶与胸径之间最佳的回归模型为D1.3=-0.199+0.851D地,地径22~40 cm径阶与胸径之间回归模型为D1.3=-1.652+0.913D地,精度是98.7%;同时地径与胸径也存在显著的正线性相关性,地径与材积的回归模型为V=0.000 082D地2.486 79,精度为95.2%。本次所建立的模型精度在允许范围内,可应用到实际中。  相似文献   

16.
20年生杉木人工林干物质积累及相对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修官 《防护林科技》2007,(4):28-29,40
在闽侯县荆溪镇三块立地条件大体属好、中、差不同坡位的杉木人工林样地进行生物量调查,调查结果表明,20年生杉木人工林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干物质积累量差异显著,下坡干物质积累量(生物量)为154.2 t.hm-2,其中干、枝、叶的生物量分别为128.9、13.0、12.3 t.hm-2,干材积年增长量为19.63 m3.hm-2;而上坡干物质积累量仅为62.6 t.hm-2,其中干、枝、叶的生物量分别为48.1、7.4、7.1 t.hm-2,干材积年增长量仅为5.64 m3.hm-2,干、枝、叶、林分总生物量及干材积年增长量分别是下坡的37.3%、56.9%、57.7%、40.6%、28.7%。干的生物量、干的去皮材积可分别用WS=0.034 20(D2H)0.881 4、VS=0.000 046 47(D2H)0.966 5生长模型预测,枝、叶生物量分别符合经验公式1/WB=1/(0.002 831×D2H)+1/14.9、1/WL=1/(0.002 747×D2H)+1/13.71。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了5种不同容器规格(13 cm×18 cm、12 cm×16 cm、10 cm×15 cm、9cm×13 cm、8 cm×11 cm)对杉木幼苗培育的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5种容器规格培育的杉木幼苗生长量和生物量间差异显著.容器规格为13 cm×18 cm培育的杉木幼苗的生长量和生物量明显优...  相似文献   

18.
杉苗移植成活力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杉苗出圃定植过程苗木失水、剪根与发根关系的试验分析表明:杉苗水分是定植成活的要素;苗根中1-2mm粗根对发根最重要;细根失水较快,长途运输杉苗宜剪去部分细根;杉苗失水率在35%以下可以发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近年来,硅对于的植物影响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人们试图将硅确定为植物生长发育的的“必要元素”。因此如何提高植物对硅的吸收利用来增加植物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是当前农业和林业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方法】以黄枝杉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罗田垂枝杉C.lanceolata var.luotian为材料,采用盆栽的方式,研究施加不同浓度的纳米SiO2颗粒(0、1、2、4 g/盆)对杉木幼苗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叶片厚度、氮磷钾含量及其分配、生物量累积的影响。【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SiO2纳米颗粒对杉木根系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之能更好的吸收养分,加强了氮磷钾含量的累积。且叶片的厚度也有所增加,在较低的浓度下,气孔导度、光合作用机制、以及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地上的生物量也随着施入SiO2纳米颗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我们的实验表明,SiO2纳米颗粒通过促进根系发育加强对营养的吸收和提升叶片厚度,以及提高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来提高植物的生长机理,进而增加植物的生物量来提升产量。鉴于其对植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多种积极影响,硅纳米材料将会为农林植物增产有重要的影响和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