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 ,随着芦笋栽培面积的增加 ,茎枯病已成为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而以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发病最重 ,发病率常达70 % ,甚至绝收 ,严重制约芦笋产业的发展。1 种子处理用 50℃热水或 50 0~ 6 0 0倍 4%农抗 1 2 0瓜菜烟草型浸种后在洁净土壤上育苗。2 加强栽培管理控制氮肥使用量 ,增施磷、钾肥 ,增强植株抗病免疫能力 ;春季及时清除田间实生苗 ,采收后 ,用禾谷类秸杆、洁净黄沙覆盖畦面 ,防止病原菌传播侵染 ;疏花疏果 ,留母茎采收 ,以确保芦笋植株营养平衡 ,减轻发病 ;避免株从发育过早过密 ,疏删株丛的母茎数 ,剔…  相似文献   

2.
近年芦笋茎枯病(Phoma asparagi Sacc.)已成为芦笋生产的一大障碍,防治以多菌灵为主,但防效仅50%左右。经对8种药剂的室内筛选和盆栽试验表明,南开大学元素所合成的FL—8522对该病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田间试验表现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防效达80%,施用浓度200ppm;与L—4减半混配的芦笋保一号,防效达88%,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芦笋又名石刁柏,在我国已有很久的栽培历史,但栽培面积很小。到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外贸出口大增,芦笋的栽培面积迅速扩大,遍布沿海及内陆十多个省市,成为重要的创汇产品。但是,近年来由于病害的严重发生,使芦笋的栽培和出口受到重大影响。据报道,在国外芦笋的病害有以下十几种:真菌病10种:  相似文献   

4.
芦笋茎枯病药剂防治试验马文琳,占德虎,王南屏,袁自平(湖北荆州地区植保站)(湖北农学院)芦笋茎枯病是芦笋的主要病害之一。1993年湖北省普遍发生,为害严重,同年9月17日~30日在湖北农学院芦笋试验区进行了药剂防治筛选,试验结果如下:1试验材料及方法...  相似文献   

5.
6.
芦笋(Asparagu offiua List),又名石刁柏,属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蔬菜,具有很高的食用和经济价值。连云港市1978年引进种植,1987年达4万亩,成为创汇农业的主要项目。1983年个别芦笋田出现死株,因原因不明,未引起重视。1985年至1986年芦笋死亡普遍发生,1987年调查,新笋田死亡率10%,三年以上笋田死亡率40~100%,严重死亡的笋田达1万亩,耕掉芦笋改种其他作物的1500亩,芦笋生产面临覆灭境地。1986年至1989年作者对当地芦笋死株原因、发病规律及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吴安华  陈思 《江西植保》2000,23(4):124-124
芦笋又叫石刁柏,是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保健蔬菜,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由于种植芦笋效益高,发展也非常快,目前我国约种有十万亩。但是有些地方在生产技术管理方面跟不上,芦笋茎枯病的发生得不到控制,导致了芦笋茎枯病的不断蔓延。芦笋茎枯病是直接影响芦笋生产的严重病害,该病发生快,流行广,适合该病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5℃,春季最易感染流行,又因其早期分生孢子器能越夏,成为秋季的侵染源,故芦笋在一年之内有多次被侵染引起病害流行现象,引用单一的预防手段是达不到防治的目的,必须采取以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才能有效地控制或减轻茎枯病的发…  相似文献   

8.
芦笋茎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笋是石刁柏嫩茎的俗称。由于其营养价值高且具保健功能,故被视为高档蔬菜。近来年,在我国农村发展种植,作为保鲜、速冻和罐头加工出口国际市场,是国内出口创汇高效益的重要农产品。芦笋茎枯病[病原菌:Phomopsis aspara-gi(Sacc)Bubak]是世界上温暖多雨地区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我国所有种植省份均有该病发生,但以东南沿海省份最为严重,大流行年份往往造成大面积毁灭。  相似文献   

9.
芦笋茎枯病。据在重庆合川调查,病茎率为20%~100%,有些芦笋园因病害严重,造成只有春笋不产秋笋,单产极低。现将茎枯病的症状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症状:病斑着生在芦笋主茎杆和分枝上,开始时呈水渍状古铜色小斑点,其后逐渐扩大呈纺锤状褐色斑,病斑中心部变...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芦笋种植面积占全国(20万亩)一半,烟台占全省的一半。近几年,烟台种植的芦笋发生芦笋茎枯病危害十分严重。如乳山县白沙滩乡共种植1800亩芦笋,发病面积就有500多亩,严重地块发病率在60%~70%;福山区的胜利村种植的芦笋一般发病率在30%左右。因病致使植株早衰,茎枝枯死,危害严重,直接影响来年芦笋产量。据日本报道,被此病危害的地区逐步扩大,1981年、1982年胆振管内的西胆振管地区茎枯病率高,受害面积达70%,芦农只能收获往年产量的30%,并且逐年蔓延,危害到其它作物,所以必须引起重视。初感病的成枯茎侧枝上有水渍状病斑,病斑呈梭形,病斑外围是红褐色,中央为灰色,后期病斑上密生黑色分生孢子器,病重时全株布满黑斑,病株相连,围茎一周,造成  相似文献   

11.
12.
芦笋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深受欧、美各国及日本人民的欢迎。70年代后期,我国发展的芦笋,主要是加工出口换取外汇。 双口乡种植芦笋7千余亩。近年来芦笋茎枯病逐年加重,对芦笋生产的威胁很大。根据浙江、山东及我市武清县的经验教训:由于防治不力,轻则减产,重则毁产重种。  相似文献   

13.
芦笋茎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济市从1987年开始试种芦笋,现种植面积达5300hm2,成为本市的主导产业之一。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和面积的扩大,芦笋茎枯病日趋严重。近年来,通过对茎枯病的调查研究,基本摸清其发生原因,制定了一套综合防治的办法。1侵染循环芦笋茎枯病由半知菌拟茎点霉属天门冬拟茎点霉(Phomopsisasparagi)真菌侵染所致。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春季气温变暖后,借风雨在田间传播发病。病害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0~28℃,当温度达25℃时,发病最快。山西南部6~9月份温度较高,气温一般稳定在20~30℃,病菌在…  相似文献   

14.
15.
芦笋茎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笋茎枯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残茬上越冬,成为翌年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分生孢子释放高峰为4月26日至7月9日。分生孢子释放、萌发、侵染必须在有水的条件下进行。孢子萌发需有芦笋组织液做营养激发,在清水中不萌发。病菌从侵入到形成新的分生孢子一个侵染周期在23—27℃为10—12天,17—22℃为15—20天。采笋田茎枯病发生发展经过扩展期(7月—8月上旬),盛发期(8月中旬—9月)两个阶段。雨日雨量是决定茎枯病消长流行的主导因素,降雨后5—7天田间即出现一次新侵染高峰,大雨或连阴雨后尤为明显,秋季早上植株结露有利茎枯病菌后期侵染。在化学防治上,日本产别腐烂(Befran)和国产复方多菌灵胶悬剂是防治芦笋茎枯病较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赣榆县墩尚乡1984年定植发病较重的芦笋田(品种为玛丽华盛顿),进行扑海因防治茎枯病试验。7月7日(芦笋幼茎出土1周内),7月14、24日,8月4日各喷药1次(手功喷雾器每亩60公斤药液喷施)。1989年试验浓度分别为800、1000和1500倍;1990年只用1500倍—种浓度,1990年6月按各小  相似文献   

17.
芦笋茎枯病是东山县芦笋的1种主要侵染性病害。该病较轻的地块缺株减产,较重的地块,株病率69.2%~76.8%,严重地块株病率可达85.6%以上,死株达28.6%,普遍减产5~6成,个别地块甚至绝收。因此,为减轻和杜绝芦笋茎枯病侵害蔓延,减少损失,1997年以来,笔者在东山进行以芦笋茎枯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的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研究与综防示范,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1 症状与病原该病全年发生,但以春季重,秋季和冬季较轻。初发病时,母茎和茎的分枝出现水渍状古铜色或褐色的病斑,中后期病斑中央灰色或褐色,凹陷,…  相似文献   

18.
芦笋茎枯病菌以休眠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中越冬,是翌年初侵染源。经对14科43属49种大田作物和其他植物人工接菌,均未发病,该菌只寄生芦笋。因此。彻底清除病残体对减轻芦笋茎枯病有重要意义。从大田调查证明,冬春清除病残体做得彻底的比清残差的发病率下降54.1—79.3%,病情指数下降50.31—59.8,茎秆枯死率下降28.1—29.4%;夏季进行第二次清残的比未清残的发病率下降32.5—56.9%,病情指数下降25.2—52.8,茎秆枯死率下降25.6—32.1%。施用药剂结合清残则能显著提高防治效果,降低茎秆枯死率。  相似文献   

19.
芦笋茎枯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种植是近几年来黄陂区为农民致富拓展的又一新项目,面积逐年增加,然而芦笋病害发生严重,严重制约着芦笋持续发展,芦笋茎枯病是芦笋生产中诸多病害中的一种,是影响芦笋高产稳产乃至种植成败的关键病害,被称为芦笋上的癌症,因此茎枯病综合防治技术成为芦笋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芦笋茎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1987—1989年对芦笋茎枯病Phoma asparagi Sacc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研究,提出济南地区无论在地表或土内的病株残体上,该病病菌均能越冬成活。未采笋田发病始期为5月18—25日,流行初盛期在7月中、下旬;采笋田一般在放笋后10天左右查到病株,流行初盛期在7月底到8月上、中旬,盛期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发病与降雨关系密切,5—8月降雨日数与同期病情指数呈明显正相关,在试验的基础上制定了“芦笋茎枯病综合防治技术规范”,经大面积推广,使济南地区的芦笋实际总产量由1987年的275万公斤上升到1989年的425万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