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乡村旅游拉力动机的结构及旅游者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乡村旅游研究领域,基于动机性质分类视角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者更多关注推力动机,对拉力动机研究较为忽视。采用因子分析得出乡村旅游拉力动机由乡村文化、农事活动、乡村环境和乡村娱乐4个维度构成,乡村文化和农事活动是最为重要的动机。聚类分析得出男女样本中均存在活跃型、真实体验型、环境型和其他型旅游者,男性中单独存在娱乐型、而女性中单独存在享受型旅游者,表征了位于三个不同发展层面的旅游者群体。旅游者的乡村旅游动机正向深度体验发展。在讨论基础上给出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中以吐鲁番乡村旅游为切入点,构建旅游动机、旅游涉入与游后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利用A-MOS软件对假设旅游动机的推-拉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推力对旅游涉入路径系数为0.31,表明推力对旅游涉入具有正向显著作用;拉力对旅游涉入路径系数为0.68,表明拉力对旅游涉入具有正向显著作用,相对推力而言,拉力对旅游涉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蓬勃兴起的乡村旅游,在开发与发展中存在大量非乡村因素,文中从乡村旅游特征值的确定与测量为起点,按照不同生态功能区域对乡村旅游乡土性的不同要求,并根据乡村旅游特征中食物、建材、能耗、文化、自然等乡土性测量,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其权重,得出乡村旅游开发中保持乡土性的关键指标,用以衡量乡村旅游的生态回归和乡村社区传统回归状况,为乡村旅游的价值提升和真正乡村的回归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需求多元化、产品多样化、开发模式多极化,乡村旅游由旅游活动的背景走向旅游活动的前台。它作为旅游业一个新的领域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显示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且发展势头良好。然而传统旅游在追求最佳经济效益时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旅游景观吸引力的发掘上,社区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结果导致许多问题发生。同时,从社区角度来思考乡村旅游开发问题,是谋求旅游与社区的共同发展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文中在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案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后,将社区参与旅游归纳为7种模式,并提出模式的多元化和多层次化将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向。最后提出几点加强社区参与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乡村旅游的大力发展,引发了学界对乡村旅游研究的高度关注。文中从微观情境的视角出发,将对乡村旅游者体验的研究转向对当地居民幸福感问题的关注。文章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恼包村和陕西省兴平市马嵬驿为调研地,以乡村旅游地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揭示出乡村旅游地居民幸福感生成机制。研究发现:1)乡村旅游场、互动仪式、真实性获得、认同和恋乡情结构成乡村旅游地居民幸福感形成的主要范畴。2)乡村旅游地居民幸福感的产生受乡村旅游场、互动仪式和真实性获得三大环节共同影响,每个环节都伴随不同层面的认同与恋乡情结,进而促成乡村旅游地居民幸福感的形成。3)乡村旅游地居民在面对不同主体时会存在认同差异,且这种差异与认同主体的社交距离和对其交往主体的尊敬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收集2015年网络关注度数据,利用季节性强度指数、旅游需求偏好系数和重心模型,揭示居民对5A级景区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居民年内总旅游需求呈山岭形变化,季节波动明显;对单个景区的旅游需求存在单峰型、双峰型、多峰型、W型、U型5个类型;居民对景区旅游需求的年内时间变化主要受到景区资源特性、气候舒适度、节假日、景区景观的季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空间上,居民的旅游需求主要集中在长白山为中心的东北偏好区、以故宫为中心的华北偏好区、以九寨沟为中心的西部偏好区和以泰山等景区为纽带的环形偏好带4个区域;居民旅游需求在空间上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春旅东,夏游北,秋赏西,冬观南;居民对景区旅游需求空间分布主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景区类型、空间距离、气候适宜性、可进入性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彭志刚 《湖北植保》2023,(2):1-5+29
乡村振兴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村工作的重心,也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乡村旅游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拉动乡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旅游业新“潮流”。本文指出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品牌、运营、创新、文化、人才等问题,分析了背后的内在逻辑及运行规律,提出了综合施策提升品牌价值、激发市场活力、创新发展思维、挖掘文化价值、健全人才体系建设以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三农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农业低效、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及城乡贫富差距大等问题十分突出,这些问题的发生使得传统农业转型迫在眉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一种集生活、生产、生态于一体的多功能产业,同时也是基于三农背景下,以休闲农业为主体,以农村生活和农村生产为依托的一种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9.
刘妍 《植物检疫》2021,(2):I0006-I0006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基于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国情,其贯彻落实是推动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美丽乡村与美丽中国建设、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社会治理格局健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关键举措、有效途径与必然选择.从缘起与作用来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要义是全面振兴,故不仅要从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升级等方...  相似文献   

10.
文中基于行为地理学和经济学相关理论,借助问卷调查和定量模型的方法,对影响乡村旅游地区农民可再生能源使用意愿的外在环境因素和内在自身因素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乡村旅游农户可再生能源使用意愿决策模型。模型表明:乡村旅游农户可再生能源选择意愿的产生过程分为3个阶段:外部环境认知阶段、可再生能源使用价值判断阶段和使用意愿形成阶段。在外部环境认知阶段,游客饮食、住宿的舒适度、游客的使用偏好、游客对饮食、住宿条件的高要求、能源使用是否快捷、维护简单对乡村旅游农户使用可再生能源意愿影响显著;在可再生能源使用价值判断阶段,乡村旅游农户的性别、年龄、是否经营农家乐、家庭年人均收入因素对乡村旅游农户使用可再生能源意愿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揭示中国北方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基于不同尺度开展气象灾害分析预测,文中利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国家一般气象站1951-2010年日平均气温、平均日最高气温、平均日最低气温数据资料,详细分析了60年来呼和浩特市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特征、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化规律,并采用t检验法对这期间的气温突变状况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951-2010年呼和浩特市区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平均日最低气温的增温态势比日平均气温和平均日最高气温更加显著;冬季增温幅度大于其它季节;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呼和浩特市区气温出现了显著的变暖突变,冬季发生变暖突变早于其它季节;近60年来呼和浩特市区的变暖时间与华北及东北地区同步,早于中国及全球平均水平,且升温态势更为剧烈。  相似文献   

12.
基于指数平滑法的呼、包、鄂三角区物流需求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确定使用何种方法进行物流需求量预测时,首先考虑了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预测模型,但预测过程中发现这一方法比较复杂,并且要求获取大量的数据,对数据的要求较高。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选用操作简单、计算量小的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根据呼、包、鄂三角区物流需求量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指数平滑预测模型对物流需求量进行短期预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呼、包、鄂三角区十二五期间的物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希望为整个区域物流需求量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建立典型干旱区绿洲型城市经济增长与主要环境污染指标之间关系的计量模型,选取新疆奎屯市1991-2008年有关经济环境数据,并对其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奎屯市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没有呈现发达国家所描述的"倒U"(EKC)型关系,除了工业废水污染整体上有改善的趋势外,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SO2)、工业二氧化氮...  相似文献   

14.
以历史悠久的草原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市为研究区,利用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和地图资料,结合现代空间信息源,运用GIS技术和城市空间扩展测度的定量研究方法,具体选用扩展强度指数、紧凑度和等扇区方法,对研究区近百年的城市空间扩展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百年尺度的城市空间扩展以东北-西北-再西北-东北方向扩展为主,扩展强度经过了上升-下降-再上升过程,紧凑度逐渐下降;各指标的变化反映,城市空间扩展经历了四次明显的演变过程,即1912-1951年低速扩展、1952-1973年中速扩展、1974-2000年快速扩展和2001-2009年高速扩展。总之,城市空间扩展具有时代特征和东西延伸的空间分异特征,反映城市空间扩展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之外,还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15.
构建乡村旅游创业生态系统有助于促进创业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以陕西省袁家村为案例地,采用深度访谈、文本分析、类属分析方法探索旅游创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内在作用关系,尝试构建乡村旅游创业生态系统。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创业生态系统是依托于乡村环境系统、由供给系统和需求系统双轮驱动的动态生态体系。(2)供给系统包括创业者、合作社、村两委、政府、投资企业、智力专家六大主体;需求系统的构成主体是旅游者,分为过夜游客和非过夜游客;环境系统包括乡土文化、乡村景观、基础设施三个要素。(3)供给系统根据游客的旅游需求,开展创业活动,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旅游者要求供给方进行旅游创新,满足多样化的体验需求;二者双向互动、及时反馈,促进乡村旅游创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平稳发展。乡村环境系统是供需系统的外部支持力,供需系统根据环境系统提供的保障条件进行互动共融,并对乡村环境进行创新开发,使环境系统适时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16.
环境意识是环境保护的思想基础,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环保行为的自觉程度。因此,甘肃省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改善与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水平息息相关,其中,认清甘肃省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影响因素,分门别类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与教育工作,提高相关群体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是关键。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甘肃省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得分法来分析年龄、性别、文化水平这三个因素对农村居民环境意识的影响,结果显示:居民的环境意识水平随年龄的增长有提高的趋势;男性群体的环境意识水平高于女性群体;环境意识水平随文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环保行为与环保知识掌握程度、环境认知程度存在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呼和浩特市作为我国北方干旱区主要核心城市之一,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特别是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亦越来越受到多方关注。文中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分析探讨了在1996-2015年时间序列内,呼和浩特市城市化与大气污染的曲线拟合相关性关系。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现正处于城市化飞速发展时期,而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这一趋势仍将延续;通过构建三次多项式模型发现,呼和浩特市城市化与大气污染的曲线拟合表现为"U型"的特殊曲线关系,其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贡献因子,属于典型的颗粒物型污染城市,即在城市化发展较为缓慢的初期,大气环境污染降低,而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开始凸显,但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使得这种上升趋势并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8.
文中基于内蒙古农村牧区的1312户农牧户调研数据,以内蒙古10个地区作为决策单元,分别运用DEA的CRS模型和VRS模型,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三个角度对内蒙古农村牧区的粮食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兴安盟、通辽、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和巴彦淖尔这五个地区的粮食生产综合效率均处于有效状态;呼伦贝尔、赤峰和乌兰察布这三个地区的粮食生产纯技术效率均有效,但规模效率无效;而呼和浩特和包头这两个地区的粮食生产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无效;基于此进一步进行了投入冗余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整方案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投资对新疆旅游产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力资本投资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入手,以全国平均状况为参照标准,通过对比实证分析了新疆人力资本投资对其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改善人力资本投资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