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不同种植密度对部分早熟玉米新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对黑龙江省种植的10个早熟玉米品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的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0个品种平均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品种与密度互作产量差异显著;各品种最高产量密度不同,众德331、绥玉10和绥玉7为5.0~5.5万株·hm-2,绿单1、东农254、登海19、绿单2为7.0~7.5万株·hm-2,哲单37、登海20和德美亚1号为7.5~8.0万株·hm-2;最佳密度下平均单产最高的品种为德美亚1号和东农254.试验结果对我国北方早熟玉米生产中优良品种适宜密度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高纬地区几个主栽玉米品种适宜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高纬地区的3个主栽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6种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制定了3个主栽玉米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平展型品种克单11的最适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半紧凑型品种边单3号的最适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紧凑型品种德美亚1号的最适种植密度为...  相似文献   

3.
以3个青贮高油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种植密度对青贮高油玉米生物产量、干物质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差异极显著,不同密度下的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差异极显著,品种与密度互作之间差异显著;龙育1号、高油169和高油115分别在7.0万株·hm-2~8.0万株·hm-2、7.0万株·hm-2和6.0万株·hm-2下作为优质青贮高油玉米可在黑龙江省种植推广,青贮高油玉米品种的青贮生育日数、株高、穗位、茎粗、收获期绿叶片数差异不大,品种之间差异主要由品种自身特性决定.  相似文献   

4.
DTOPSIS法综合评价玉米间作大豆的密度配置和品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在2行玉米3行大豆间作栽培模式下,播种不同的大豆品种和密度,采集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株高等数据,利用DTOPSIS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行玉米3行大豆的栽培模式下,玉米播种密度为61 500株·hm-2,大豆的适宜品种和密度分别为冀豆12(30万株·hm-2)和沧豆6号(3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合理密植是获得玉米高产的重要途径,并且在适宜的种植密度条件下明确主攻方向是是实现高产的关键。本研究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黑土条件下,以德美亚1号为供试品种,设置9万株.hm-2、9.5万株.hm-2、10万株.hm-2、11万株.hm-24个密度处理,研究各处理产量、农艺性状及三值变化。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以10万株.hm-2产量最高,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德美亚1号的适宜种植密度为9.5~10万株.hm-2。在试验设置范围内植株重心变化不大,抗倒伏调节能力较强。在适宜的种植密度范围内提高穗粒数和百粒重是实现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适宜松嫩平原中南部地区增密种植的玉米新品种,提高种植密度,提升粮食产量,对4个新近通过审定的玉米品种进行了品种耐密性研究。设置中高密(75 000株·hm-2)和高密(90 000株·hm-2)两个密度水平,通过对玉米主要生育期、植株性状、倒伏率、空秆率、果穗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等生理指标的调查与测量,研究参试品种的耐密性及高密度种植对玉米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出苗期无明显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高,部分参试品种拔节期延迟1d,抽雄期、吐丝期延迟1~2d,果穗秃尖增长明显,籽粒百粒重降低;参试品种抗倒伏能力较强;龙作1号在两个密度条件下空秆率均较低,表现出了较好的防空秆能力;4个参试品种在密度升高过程中产量变化趋势不一致,稷秾108呈产量增加趋势,其它品种呈产量降低趋势。其中,利民33在中高密条件下产量最高;稷秾108在高密条件下产量最高,适宜高密度种植;利民33穗位相对较低,更符合机械化收获标准。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密度为主处理,设计了2个密度,即6万株·hm-2和7.5万株·hm-2;以品种为副处理,选择吉单27、克单14、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和哲单37等5个品种,对各品种的生育期及产量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密度增大,吉单27、克单14、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和哲单37等5个品种的增产率分别为2.56%、3.42%、2.54%、2.54%、7.15%;(2)吉单27在2个密度条件下的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9 525.6kg·hm-2、9 769.2kg·hm-2;(3)哲单37在高密度下增产效果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其适宜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8.
以早熟玉米新品种边单3号为试验材料,在6种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边单3号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边单3号玉米品种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是先增后减,产量在67 500株·hm-2密度时达到最高,为8 997.6 kg·hm-2;株高、稳住高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升高,百粒重、单穗粒重随着密度...  相似文献   

9.
以晋黍9号为材料,探讨种植密度和氮肥互作对糜子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为糜子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生育时期推进,糜子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均表现先升后降趋势,在开花期达到最大值。同一种植密度下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在密度60万株·hm-2下,各处理在不同生育时期的旗叶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有显著差异,说明氮肥对糜子的影响效应在60万株·hm-2密度下效果最好。在施氮量为0、75、150和225kg·hm-2下,单株干物质积累均为30万株·hm-260万株·hm-290万株·hm-2,密度越大氮肥对单株干物质积累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合齐齐哈尔地区的高淀粉玉米品种最佳的栽培方案,选用高淀粉玉米品种齐市一号、绿单一号和齐齐哈尔主栽高淀粉玉米品种鑫鑫一号为试验材料,通过调节种植密度,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高淀粉玉米产量、粗淀粉含量、ADPG焦磷酸化酶和UDPG焦磷酸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高淀粉玉米产量影响显著,不同密度条件下,齐市一号产量均高于绿单一号和鑫鑫一号,齐市一号在70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与70 000株·hm~(-2)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均显著高于其他密度处理。而籽粒中淀粉合成酶ADPG焦磷酸化酶和UDPG焦磷酸化酶活性齐市一号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在70 000和90 000株·hm~(-2)时达到最大值。籽粒中粗淀粉含量齐市一号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在60 000株·hm~(-2)时达到最大值。综上所述,齐齐哈尔地区选择种植高淀粉玉米品种齐市一号,最适宜种植密度为70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1.
密度和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二次旋转回归组合设计,以玉米品种东庆1号、本育9号、东农250、东农0304和东农25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它们在密度为37500-67500株·hm^-2,追肥量为75-225 kg·hm^-2范围内的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适合其种植的密度和追肥量不同;东庆1号和东农252密度和追肥量的变化对其产量的影响较大,其他3个品种密度和追肥量的变化对其产量影响不大。确定了5个品种的密度和追肥量的最佳组合方案,建立了5个品种密度和追肥量变化与产量关系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2.
以国审油菜盐油杂3号为材料,设置15、20、25、30以及35万株·hm^-25种种植密度,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密度高低对株高、分枝高度、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等指标均有明显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高密油菜群体株型结构整齐更能适合机械化收获;3)利用混合型产量-密度模型对密度和产量两个因素进行非线性拟合,最终推导出最优方程,利用最优方程计算出油菜直播最优密度。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玉米品种“农大108”优质高产栽培与密度及施肥量(NPK)之间的关系,获得了农大108籽粒产量形成的数学模型及农艺措施优化组合方案。结果表明:4项农艺措施对籽粒产量影响顺序为钾肥>氮肥>磷肥>密度;在本试验条件下,农 大108籽 粒 产 量 要 达 到7000 kg·hm^-2以上,其优化农艺措施区间是:栽植密度5.90万~6.25万株· hm^-2,施尿素341.33~374.10 kg·hm^-2,施过磷酸钙460.58~554.85 kg·hm^-2,施硫酸钾234.23~279.23 kg·hm^-2。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产量水平玉米品种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6个玉米品种,设置45 000、75 000株/hm两种栽培密度。按照供试品种的籽粒产量,将其分为适应性好(郑单958、先玉335、陕单8806)和适应性差(沈单16、豫玉22、陕单902)2组,比较分析其叶片光合性能和地上部干物质的生产与转运。结果表明,适应性好的玉米品种高密度下平均产量较其低密度提高9.41%,较适应性差的玉米品种高密度下平均产量提高53.74%。适应性好的玉米品种高密度下吐丝后的平均叶面积指数(LAI)和作物生长率(CGR)较其低密度分别提高36.94%和16.54%,较适应性差玉米品种高密度下吐丝后的平均LAI和CGR分别提高17.51%和48.08%。适应性好的玉米品种高密度下茎、叶、鞘、苞平均干物质转移率(MR)和转换率(TR)较其低密度分别提高7.13%、5.04%、8.52%、4.83%和9.17%、8.18%、6.62%、18.70%,较适应性差的玉米品种高密度下茎、叶、鞘、苞的平均MR和TR分别提高31.60%、29.15%、29.19%、37.43%和52.48%、48.47%、62.63%、89.61%。  相似文献   

15.
种植密度和品种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奥玉3101和强盛4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个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密度及其品种和密度互作间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种植密度与产量呈二次抛物线性关系,强盛49号密度为42650株/hm2时产量最高,奥玉3101密度为53745株/hm2时产量最高;品种、密度以及品种和密度互作对2个玉米品种的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的差异影响均达显著水平,而对脂肪和淀粉含量的差异影响均不显著;在密度为2.4万~3.6万株/hm2的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2个品种的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都呈上升趋势,在3.6万株/hm2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6.
不同密度和化控制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化控剂和种植密度均对产量及农艺性状具有较大的影响,但三者之间互作相关性不显著.在使用化控剂处理条件下,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为逐渐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化控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百粒重,且随着密度增加百粒重变化幅度很小.不同化控剂处理均显著降低了玉米株高和穗位,降低了植株倒伏率.适宜高密度和化控剂可协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表明化控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密度条件对玉米倒伏率的影响;同时施用玉喜化控剂对作物的株高、穗位有更佳的调控效果,可以有效降低倒伏率.  相似文献   

17.
种植密度对旱地不同株型春玉米品种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渭北旱塬不同株型春玉米品种光合特性与产量差异的影响,旨在揭示旱地不同株型玉米品种对种植密度的响应规律,确定与降水资源相适应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于2015—2016年以豫玉22、郑单958和先玉335为供试品种,设置D1(5.25万株/hm~2)、D2(6.75万株/hm~2)、D3(8.25万株/hm~2)和D4(9.7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玉米各生育时期光合特性、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量和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1)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均降低,而LAI增加,密度每增加1万株/hm~2,Pn降低1.32μmol CO2·m-2·s-1,Tr降低0.297 mmol·m-2·s-1,LAI增加0.181。(2)有效穗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但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降低(P0.05),密度每增加1万株/hm~2,穗粒数平均减少45粒,千粒重平均减小12 g。3个品种籽粒产量均以D2密度最高,2015年豫玉22、郑单958、先玉335产量分别为10.52、9.59、9.14 t·hm-2,2016年分别为11.37、9.73、9.77 t·hm-2。密度从5.25万株/hm~2增加到6.75万株/hm~2,两年内平均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21.9%、19.5%和7.5%;密度从6.75万株/hm~2增加加到9.75万株/hm~2,籽粒产量分别降低了19.8%、15.4%和7.7%。(3)春玉米基部茎粗、穗长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密度每增加1万株/hm~2,穗长平均降低0.86 cm,基部茎粗平均减小0.09 cm,豫玉22和郑单958倒伏率随之增高,但先玉335各密度下均未出现倒伏。(4)收获指数在两年间差异较大,平均表现为2015年高于2016年,品种间表现为先玉335郑单958豫玉22。水分利用效率和光能利用率均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先增大后降低。【结论】渭北旱塬旱地豫玉22、郑单958和先玉335最适种植密度分别为7.25、7.40、7.32万株/hm~2,其中豫玉22稳产性和丰产性较高,不同类型玉米品种最适种植密度范围为7.26—7.40万株/hm~2,稀植型品种宜采用较低密度,密植型品种宜采用较高密度。  相似文献   

18.
以10个玉米品种为筛选材料,在吉林省西部地区开展耐密稳产玉米品种的筛选。对参选玉米品种在2个密度下的生育进程、植株性状、果穗以及产量性状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适宜的花期和吐丝期间隔,有利于玉米植株的授粉。密度的增加使植株干重显著下降,经济系数变小,植株的空秆率显著升高,植株的株高和穗位高发生变化。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籽粒数显著减少,收获时籽粒的含水率显著降低。综合诸多因素,筛选出的耐密稳产玉米品种有吉东59、先玉335、登海605和陕单618。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陕北风沙草滩区玉米种植的最佳密度,通过设置667 m 4 000、5 000、 {6 000 }、7 000、8 000和9 000株6个密度梯度,主要研究不同的种植密度,对陕北风沙滩区春玉米的农艺性状、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秃尖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出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密度在 {8 000 }株·667m-2,供试品种可获得高产,产量1 148.96 kg·667m-2,较其他处理分别增产31.3%、16.6%、8.4%、4.8%和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