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12口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分5组,前4组池塘为试验组,每组两个池塘,第5组为空白组,各试验组投放不同规格的鲤鱼苗种。结果显示:在鲤鱼苗种规格80~81g/尾时,池塘利润57 196.2元/hm2,产出投入比为1.49;比规格为52~54g/尾的池塘利润高12 391.5元/hm2,产出投入比高0.09;比规格为32~35g/尾的池塘利润高38 868元/hm2,产出投入比高0.32;比规格为10~11g/尾的池塘利润高48 091.5元/hm2,产出投入比高0.41;比空白组的池塘利润高53 392.5元/hm2,产出投入比高0.41。  相似文献   

2.
选择16个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分5组,前4组池塘为试验组,每组三个池塘,第5组为空白组,各试验组投放不同规格的草鱼苗种,每个试验组各池投放不同密度的草鱼苗种。结果显示:在草鱼苗种密度450~50尾/hm2的情况下,草鱼投放为530g/尾时,养殖利润53 085元/hm2,产出投入比1.94;比规格为760g/尾的池塘利润高13 425元/hm2,产出投入比高0.2;比规格为253g/尾的池塘利润高22 170元/hm2,产出投入比高0.33;比规格为107g/尾的池塘利润高45 540元/hm2,产出投入比高0.78;比空白组的池塘利润高38 940元/hm2,产出投入比高0.66。  相似文献   

3.
通过高寒山区鲤鱼和罗非鱼稻田养殖不同模式的分析比较,研究了鲤鱼和罗非鱼分别单养以及不同比例混养模式的产量、饲料系数和经济效益等。结果表明:采用单一养殖模式,A组(鲤鱼350尾/亩,15亩=1 hm~2,下同)的总收入为1 228元/亩,产出投入比为2.25;B组(罗非鱼350尾/亩)总收入为1 332元/亩,产出投入比为1.72。采用混养模式,E组(每亩放养罗非鱼200尾+鲤鱼150尾)的总收入为2 013元/亩,利润为1 632元/亩,产出投入比为4.28,是所有组别中最高的;F组(每亩放养罗非鱼250尾+鲤鱼100尾)的总收入为1 666元/亩,利润为1 257元/亩,产出投入比为3.07;D组(每亩放养罗非鱼150尾+鲤鱼200尾),总收入为1 760元/亩,利润为1 308元/亩,产出投入比为2.89;C组(每亩放养罗非鱼100尾+鲤鱼250尾)总收入在混养组中最低,为1 507元/亩,利润为1 084元/亩,产出投入比为2.56。在所有试验组中,产出投入比最低的是单养罗非鱼组(1.72),最高的是混养E组(4.28),产出投入比从高到低依次为E组F组D组C组A组B组。  相似文献   

4.
移植生物饵料养殖中国对虾技术模式由来已久,但随着中国对虾养殖业的连年不景气,中国对虾养殖的二次创业感觉希望渺茫,移植生物饵料养殖中国对虾似乎已经成为过去,2012年连云港对虾综合试验站按照国家虾产业体系的相关要求,在试验基地的4口池塘内开展了移植蜾赢蜚、蓝蛤等在中国对虾与梭子蟹混养中的应用,试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与周边的相同模式的池塘相比,试验池塘对虾发病迟,对虾各池塘平均产量达765 kg/hm2,比周边池塘高75~450 kg/hm2,梭子蟹的公蟹平均产量达630 kg/hm2,母蟹平均产量达690 kg/hm2,比周边池塘分别高105~390 kg/hm2和90~480 kg/hm2,试验池塘养殖效益明显高于周边池塘.现简单的将技术操作情况介绍如下,以供养殖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南美白对虾又称凡纳滨对虾,与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并列为世界养殖产量较高的三大优良虾种,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在国内多个省份普遍展开的同时,病害也多有发生。在南美白对虾越来越难养的情况下,连云港市对虾综合试验站在试验示范基地,吸取别人的经验[1],先后开展了多项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示范[2,4,5],设置平行隔离网和设置"U"型隔离网分别混养南美白对虾与鲤鱼、黄金鲫,利用生物防控原理有效的控制了对虾的病害,增加了南美白对虾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主要介绍两种不同隔离网模式对鱼虾混养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施振宁  柏张春 《水产科学》2011,30(9):568-571
在6口面积均为0.4 hm2的微咸水池中养殖凡纳滨对虾,密度为7.5×105尾/hm2,其中4口混养锦鲤,密度分别为1500、3000、60001、2 000尾/hm2,研究混养锦鲤对凡纳滨对虾池水质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混养池水质比较稳定,透明度、NH4+-N和NO2--N波动幅度较小且数值较低,混养池对虾平均产量为3345 kg/hm2,比单养池平均产量2268 kg/hm2高47.5%,其中混养锦鲤3000尾/hm2的池虾产量最高,达到3765 kg/hm2。  相似文献   

7.
三疣梭子蟹与不同虾类混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利用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日本囊对虾和脊尾白虾等虾类与三疣梭子蟹进行混养。结果表明:日本囊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混养组三疣梭子蟹养殖单产最高,平均产量1678.5 kg/hm2,其次为凡纳滨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混养组,平均产量1659 kg/hm2。对虾养殖单产以凡纳滨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混养组最高,平均产量990 kg/hm2,其次为中国明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混养组,平均产量952.5 kg/hm2。但考虑到日本囊对虾市场售价为其他混养虾类的两倍,因而日本囊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混养组养殖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比较分析了2种黄颡鱼高产无公害养殖模式下所取得的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显示,每hm2投放4~5cm黄颡鱼种苗82 500尾,采用主养黄颡鱼、套养主要大宗淡水鱼类(草鱼、鳙鱼、鲢鱼和鲫鱼)的混养池塘生产的总商品鱼每hm2的产量比单养池高出26.1%,其中每hm2比单养池多产出大宗淡水鱼3 105kg,而两种模式中每hm2黄颡鱼产量相当,均在7 500kg/hm2以上;在养殖效益方面,单养池的平均利润为71 550元/hm2,混养池的平均利润为91 770元/hm2,混养池比单养池平均高出20 220元/hm2。因此,主养黄颡鱼、套养主要大宗淡水鱼类(草鱼、鳙鱼、鲢鱼和鲫鱼)的混养模式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我市南美白对虾养殖实际案例,介绍在池塘内搭设隔离网,混养南美白对虾与鲤鱼技术,与未搭设隔离网的养殖相似的周边池塘相比,该模式比周边池塘的对虾亩产提高75千克以上,亩纯利润提高2000元以上。一、池塘的情况介绍在江苏省东辛农场水产养殖公司进行。池塘为南北走向,面积为106亩,池深3.2米,能够保持水位  相似文献   

10.
在面积8亩的池塘混养淡水白鲳、罗非鱼鱼种,搭配鲢、鳙、湘鲫,给淡水白鲳、罗非鱼投喂鲤鱼全价配合颗粒饲料,鲢、鳙、湘鲫不投饵。设置1台3kW增氧机,饲养91d,共生产淡水白鲳3420.75kg、罗非鱼1704kg、湘鲫500kg、鲢、鳙1725kg。每亩产量918.7kg,每亩成本4567.5元,每亩利润1882.99元,投入产出比为1∶1.412。  相似文献   

11.
在面积4×667 m~2池塘开展萍乡红鲫和黄尾鲴冬片鱼种混养试验。收获萍乡红鲫642.5 kg,平均667 m~2产量160.6 kg;黄尾鲴728 kg,平均667 m~2产量182 kg,饵料系数1.73,总成活率91%,每667 m~2利润超过4000元。  相似文献   

12.
锯缘青蟹大眼幼体与凡纳滨对虾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口池塘共1.14 hm2进行锯缘青蟹大眼幼体与凡纳滨对虾的混养试验,投放锯缘青蟹大眼幼体8500只,凡纳滨对虾苗2.03×105尾,经96~129 d的养殖,收获锯缘青蟹729.1 kg,凡纳滨对虾2804.3 kg;锯缘青蟹平均312 g/只,凡纳滨对虾57.5尾/kg;锯缘青蟹大眼幼体成活率27.5%,凡纳滨对虾成活率79.4%。试验结果表明,锯缘青蟹大眼幼体可以直接投入池塘中与凡纳滨对虾混养,将为今后大规模发展锯缘青蟹养殖摸索出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论述了淡水白鲳与罗非鱼混养技术.通过在面积8亩的池塘混养淡水白鲳、罗非鱼鱼种,搭配鲢鱼、鳙鱼、湘鲫,投喂鲤鱼全价配合颗粒饲料.设置1台3kw增氧机,饲养91天,结果共生产淡水白鲳3420.75kg,罗非鱼1704 kg,湘鲫500 kg,鲢鱼、鳙鱼1725 kg.平均每亩成本4567.5元,利润1882.99元,投入产出比为1:1.412.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河北省对虾养殖品种主要是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种,养殖总面积2万余hm2,主要养殖模式为池塘粗放型养殖,其中日本对虾主要是蟹-虾、鱼-虾混养模式。2013年,各类对虾养殖产量分别为南美白对虾10 813t、中国对虾4 254t、日本对虾3 815t,平均单产南美白对虾为1 204.05kg/hm2、中国对虾666.6kg/hm2、日本对虾1 035.6kg/hm2,近几年由于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梭子蟹土池育苗技术的广泛推广,象山县高塘岛乡133 hm2海水池塘推广了梭子蟹土池原池育苗与养殖技术.由于梭子蟹苗种于原池已经适应了池塘环境,因此原池养殖十分顺利,近三年连续获得成功,梭子蟹平均单产达到900~1 125 kg/hm2,再加上混养的脊尾白虾和缢蛏,平均产值达到12万元/hm2左右、利润达到6万元/hm2以上.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论述了斑点叉尾鮰与团头鲂的池塘混养技术.通过在面积10亩的池塘混养鮰、鲂鱼种,搭配鲢、鳙及银鲫.给鮰、鲂及银鲫投喂配合颗粒饲料,而鲢、鳙鱼不投饵.共设置2台3kW增氧机,饲养209天,结果共产鮰鱼6960kg,团头鲂6 889.6 kg,异育银鲫345 kg,鲢鳙鱼2 137.4kg,每亩产量1 633.2kg,每亩成本7 639.16元,每亩利润4324.26元,投入产出比为1:1.56.  相似文献   

17.
黄金鲫是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采用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的杂交新品种,2014年连城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在该县隔川乡松洋村3468m~2的标准化池塘进行池塘主养黄金鲫试验,取得单产1392kg/667m~2,利润4478元/667m~2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在2亩对虾高位池进行方格星虫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其中对虾投放密度为6万/亩,星虫为15条/m2。经养殖102天和116天后分别收获对虾1240千克,规格为55尾/kg;沙虫190千克,规格为90条/kg。对虾和沙虫产值分别为32240元和8170元,总产值为40410元,总利润为14030元,亩均利润为7015元。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凡纳滨对虾养殖池的水体、底质空间和饵料资源,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进行了凡纳滨对虾与方格星虫的混养试验。试验池塘1口,面积2800 m2,放养体长0.8~1.0 cm的凡纳滨对虾苗22万尾,放养体长2~3 cm、平均体质量0.402 g的方格星虫苗种6万条。经过117~123d养殖,收获凡纳滨对虾2 453 kg,规格66尾/kg,成活率73.6%,产值58 872元;收获方格星虫268 kg,规格159条/kg,成活率71.0%,产值17688元。试验总产值76560元,利润36218元。  相似文献   

20.
利用1口回形池(1.33 hm2)和3口精养池(1.61 hm2、1.13 hm2、0.90 hm2)进行克氏原螯虾、河蟹、鱼混养试验,在池内人工种植伊乐藻为主.克氏原螯虾捕捞以市场价格为主导,大量起捕在6~8月.4口池塘克氏原螯虾平均单产为2 318 kg/hm2,平均产值26 493元/hm2;河蟹平均单产为659 kg/hm2,平均产值26 904元/hm2;鱼平均单产924 kg/hm2,产值4 620元/hm2;合计单产3 902 kg/hm2,产值5 8017元/hm2,平均纯收入37 768元/hm2,平均收人率6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