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裂区和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研究了紧凑型玉米登海 6号的产量及产量结构、群体主要质量生理指标、田间小气候指标、高产栽培技术方案等。获得了登海 6号间套作种植条件下 ,产量在 12 996~ 13 2 2 7kg/ ha时的高产栽培理论参数和多套技术方案。大面积高产试验结果表明 :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登海 6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两年13 .85 ha平均产量达到 12 5 10 kg/ ha,其中 75 4 .7m2产量高达 15 4 77kg/ ha。黔西北山区玉米生育期间的气候生态条件能满足高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不同氮磷钾用量对潮土中产田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中产田玉米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在河南省汤阴县潮土中产田进行了不同氮磷钾肥料试验。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其增产幅度在用量超过210kg/hm2后下降,氮肥农学效率以氮肥施用量210kg/hm2最高,为20.5kg/kg。磷肥在0~112.5kg/hm2用量范围内,玉米产量和磷肥农学效率随磷肥施用用量增加而增加,并在75kg/hm2用量时达到最高,产量较不施磷处理增加20.8%,农学效率为20.2kg/kg,之后开始降低。钾肥在0~112.5kg/hm2用量范围内,玉米产量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但钾肥农学效率则表现为相反的趋势。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汤阴县中产田玉米增产增效的氮磷钾最佳配比为N 210kg/hm2,P 75kg/hm2,K 37.5kg/hm2。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天水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了筛选适宜在天水旱作区种植的优良玉米品种,2021年对从当地收集的27个玉米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7个参试玉米品种在当地气候条件下均能正常成熟。以优迪919折合产量最高,为13 014.29 kg/hm2,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11.08%;玉源7879次之,折合产量为12 995.24 kg/hm2,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10.92%;翔玉218居第3位,折合产量为12 941.27 kg/hm2,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10.46%;登海182、德单1403、龙博士7号、翔玉329、登海9号、金凯3号折合产量也较高,分别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9.31%、9.05%、8.56%、8.16%、8.12%、7.56%。这9个品种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幅度均在7.50%以上,且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优良,总体表现相对较好,可在天水市旱作农业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玉米新品种南校969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南校969玉米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主处理肥料因子为A共4个水平,即A1(纯N321.20 kg/ha、P2O5 107.10 kg/ha、K2O 267.90 kg/ha)、A2(纯N 225.00 kg/ha、P2O5 75.00 kg/ha、K2O 187.50 kg/ha)、A3(纯N 160.65 kg/ha、P2O5 53.55 kg/ha、K2O 133.95 kg/ha)、A4不施肥.设副处理密度因子为B共4个水平,B1:45000株/ha、B2:52500株/ha、B3:60000株/ha、B4:67500株/ha,随机排列,3次重复.测定叶面积指数等玉米主要农艺性状,收获后测定产量.[结果]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南校969的产量有显著影响.在A1 ~A4施肥水平范围内,随着施肥量的减少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的玉米行粒数、千粒重、出籽率逐渐下降,以A2施肥水平的产量最高,为6239.40 kg/ha.种植密度对穗长、穗粗、行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均有显著影响,穗长、穗粗、穗粒数、千粒重整体上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产量却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密度为67500株/ha时产量最高,达6484.50 kg/ha.[结论]南校969玉米在种植密度为67500株/ha,施纯N 321.30 kg/ha,P2O5 107.10 kg/ha,K2O 267.90 kg/ha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为寻求节水节肥增产增效的水肥配置模式,在河南省通许县进行测墒灌溉[亏缺灌溉(田间持水量的50%~60%)、限量灌溉(田间持水量的65%~75%)、充分灌溉(田间持水量的75%~85%)]条件下不同养分配置[底施专用肥750 kg/hm~2+追施N 75 kg/hm~2、底施控释肥600 kg/hm~2、底施控释肥600 kg/hm~2+追施N 75 kg/hm~2、底施控释肥750 kg/hm~2、底施控释肥750 kg/hm~2+追施N 75 kg/hm~2]对小麦-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限量灌溉处理可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与亏缺灌溉处理相比,小麦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总体均增加,不孕穗数下降,玉米有效穗长和千粒质量增加;与充分灌溉处理相比,小麦小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玉米双行粒数、千粒质量总体均增加。对于小麦来说,限量灌溉处理较亏缺灌溉处理增产6.73%~11.61%,较充分灌溉处理增产0.71%~4.11%;水分利用效率较亏缺灌溉处理提高0.51~1.29 kg/(mm·hm~2),较充分灌溉处理提高0.63~1.12 kg/(mm·hm~2),以底施控释肥750 kg/hm~2处理效果最好,其次为底施控释肥750 kg/hm~2+追施N 75 kg/hm~2处理。对于玉米来说,限量灌溉处理较亏缺灌溉处理增产17.44%~21.45%,较充分灌溉处理增产1.20%~9.04%;水分利用效率较亏缺灌溉处理提高2.06~3.42 kg/(mm·hm~2),较充分灌溉处理提高1.28~3.09 kg/(mm·hm~2),以控释肥750 kg/hm~2+追施N 75 kg/hm~2处理效果最好。对于小麦-玉米来说,限量灌溉处理周年产量较亏缺灌溉处理增产11.99%~15.33%,较充分灌溉处理增产0.96%~4.99%;周年水分利用效率较亏缺灌溉处理提高1.51~1.81 kg/(mm·hm~2),较充分灌溉处理提高0.88~1.67 kg/(mm·hm~2),以底施控释肥750 kg/hm~2+追施N 75 kg/hm~2处理效果最好。根据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分析结果,在该降水年型条件下,采用限量灌溉、底施控释肥750 kg/hm~2+追施N 75 kg/hm~2处理,既能提高小麦-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时实现了节水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氮水平下增密对玉米产量及抗倒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探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增密对玉米产量及抗倒伏性状的影响,为制定大田玉米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合两种玉米品种、两种密度、三种施氮水平,分析比较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抗倒伏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 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品种之间相比,'北青340'在产量、茎粗及抗折力方面均处于较高水平,故'北青340'在产...  相似文献   

7.
不同氮磷钾营养水平对超级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氮磷钾营养水平,对耐肥型和广适型超级稻叶面积指数、干物重和产量构成因素影响不同。耐肥型超级稻吉粳88以N200 kg/hm2、P100 kg/hm2、K120 kg/hm2时,叶面积指数和干物重表现最好。广适型超级稻吉粳83以N100 kg/hm2、P750 kg/hm2、K90 kg/hm2叶面积指数和干物重表现最好。耐肥型超级稻吉粳88以N250 kg/hm2、P100 kg/hm2、K60 kg/hm2时产量构成因素最好,广适型超级稻吉粳83以N100 kg/hm2、P75 kg/hm2、K90 kg/hm2产量构成因素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8.
氮肥对黄籽双低杂交油菜菌核病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间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差异均极显著;施氮量300~375kg/hm^2与0~225kg/hm^2的处理间病株率差异显著和极显著,病情指数差异极显著.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以施氮量375kg/hm^2的处理最高,平均为15.19%和13.21,不施氮的处理最低,平均为7.04%和4.62.菌核病危害造成减产,施氮量0~375 kg/hm^2的处理产量损失率平均为3.56%~18.29%;施氮量、病株率、病情指数、产量损失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甘蓝型黄籽双低杂交油菜适宜施氮(纯N)量为150~225 kg/hm^2,菌核病危害较轻,能获得高产30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9.
氮磷钾用量及配比对甜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研究氮磷钾用量及配比对甜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表明:氮磷钾用量对商品鲜苞产量有显著增产作用,其影响顺序为:氮>钾>磷。在本试验条件下,每亩施N、P_2O_5、K_2O分别为18.2kg、6.3kg、18kg时,可获最高鲜苞产量640kg/亩。钾可显著提高鲜粒水溶性糖含量。氮、磷则在某一用量(每亩N6.7kg、P_2O_55kg)时,鲜粒水溶性糖含量最低,氮、磷分别小于以上用量时,水溶性糖随养分增加而下降,大于以上用量时,糖分随养分增加而增加。综合商品鲜苞产量与糖分含量两项指标,可推荐甜玉米合适施肥量为N18.2kg/亩,P_2O_56.3kg/亩,K_2O18kg/亩,其配比为N:P_2O_5:K_2O=1:0.35:1。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夏玉米生产力和主要生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在高肥水条件下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和松散型玉米品种(豫玉25号)的产量和主要生理指标随密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紧凑型玉米品种的产量极显著地高于松散型玉米品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和品种与密度互作均达极显著水平。郑单958在90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豫玉25号在45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在最高产量时,紧凑型玉米品种与松散型玉米品种相比具有叶面积系数大,干物质积累数量大,经济系数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氮磷配施对玉米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探明丘陵旱地中低产田施肥对玉米增产和养分利用的影响,在禹州开展了玉米氮(0、90、180、270、360kg/hm2)、磷(0、135 kg/hm2)配施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氮磷配比对改善玉米生长具有积极效果.单施氮肥,玉米株高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在180 kg/hm2纯氮时达到最高,穗长、有效穗长、穗粒数和粒茎比...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山西省晋中盆地生态条件下特早熟夏玉米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选用特早熟夏玉米品种冀承单3号,在山西省晋中盆地麦收后硬茬播种,分别于拔节期、大喇叭口期进行追肥,研究追肥时期对特早熟夏玉米养分吸收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喇叭口期追肥,特早熟夏玉米N、P2O5、K2O的累积吸收量分别为190.62、133.14、320.45kg/hm2,均显著高于拔节期追肥。全生育期内N、P2O5、K2O的阶段吸收强度均出现2个高峰,大喇叭口期追肥三者平均吸收强度分别为2.14、1.53、3.44kg/(hm2.d),均高于拔节期追肥。大喇叭口期追肥获得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也显著高于拔节期追肥,分别为13 730.38、5 726.03kg/hm2,较拔节期追肥分别增产2.07%和5.98%,提高了经济系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不同花生品种(系)的磷素利用效率差异及其与产量等的相互关系,为花生节磷栽培及磷高效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省份的34个花生品种(系)为供试材料,在山东莱西和招远两试验基地进行花生春播大田试验,收获期分别取样测定营养体和生殖体的磷含量,计算磷素累积及分配等相关指标,并分析各指标与产量间的相互关系.[结果]不同花生品种(系)各器官磷含量及累积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营养体磷含量和累积量平均值均低于生殖体,但两指标变异幅度营养体均高于生殖体.其中莱西基地营养体和生殖体磷含量分别为2.07~4.06和6.62~9.08 g/kg,磷累积量分别为3.9~17.6和24.4~57.6 kg/ha,招远基地营养体和生殖体磷含量分别为1.72~3.38和6.33~8.58 g/kg,磷累积量分别为5.6~16.0和33.7~50.7 kg/ha.不同花生品种(系)间的磷素利用效率及收获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莱西基地分别为78.2~119.4 kg/kg和0.626~0.908,招远基地分别为88.3~134.0 kg/kg和0.678~0.890,两指标变异幅度相对较小.不同花生品种(系)荚果产量莱西基地为3088.4~6593.5 kg/ha,招远基地为4735.2~6723.9 kg/ha.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花生产量与磷素利用效率、磷收获指数、整株磷累积量及磷分配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磷素利用效率与磷收获指数和分配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整株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不同花生品种(系)磷素累积、分配、利用特性及产量等相关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适当增加生物产量、控制磷含量、提高磷向荚果分配比例是协同提高花生产量和磷效率的有效途径.其中天府20等10个品种(系)的生物产量较高、磷含量适中,且磷素在荚果中分配比例较高,为高产磷高效品种(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糯玉米水肥一体化处理组合效应,寻找适宜的水肥供应模式.[方法]设常规施肥(F1)、水肥一体化足量施肥(F2)、水肥一体化缺量(80%)施肥(F3)等3种施肥模式以及常规滴灌(CDI)、交替滴灌(ADI)和单侧固定滴灌(FDI)等3种灌水方式,共9个处理组合,研究各处理组合对糯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3种施肥模式下,ADI与CDI相比,糯玉米株高、叶面积和根干质量差异不明显,但是明显降低地上部和总干质量,与F1×CDI组合鲜苞产量相比,除F3×FDI处理降低34.19%外,其他组合增产1.44%~17.31%,F3×ADI组合鲜苞产量最高,为19.38 t/ha.[结论]利用交替滴灌方式进行水肥一体化的施肥,肥料用量为180 kg/ha N,90 kg/ha P2O5和180 kg/ha K2O,最有利于糯玉米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液态地膜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减少白色污染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用量的液态地膜对玉米生育期土壤墒情、地温、出苗时间、株高、杂草抑制率、产量的影响,并将其与塑料地膜和裸地进行对照,结果表明:不同用量的液态地膜较裸地在提高地温、保持土壤墒情、抑制杂草方面均有较明显的作用,其中,液态地膜用量225kg/hm2的处理杂草抑制率最高,为65.7%;液态地膜对玉米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其中,用量300kg/hm2的处理增产率达19.7%。  相似文献   

16.
旱塬区集雨旱井补水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 ,提高旱地农业生产力 ,利用地头旱井收集径流雨水 ,在小麦和玉米生育期使用现代化软管滴灌技术补灌 ,在原来只种一茬小麦的雨养田 ,回茬夏玉米 ,不仅可以增加小麦产量 ,而且可以提高复种指数 ,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据 1998年试验 ,小麦、玉米总产达11149.5kg/hm2 ,比对照增产 38.0 % ;1999年试验 ,小麦、玉米总产达 6 6 10 .5kg/hm2 ,比对照增产76 .8%。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糯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环境稳定性,为糯玉米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江苏省两个典型的糯玉米品种(苏玉糯5号和连花糯2号)为材料,测定其在不同年份、不同试点的生育期、产量性状、植株性状、果穗性状、抗病性和品质性状,并对其环境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品种效应、年份效应、年份×地点互作效应、年份×品种互作效应和地点×品种×年份互作效应极显著影响鲜穗产量(P<0.01,下同).不同试点两个参试品种的平均鲜穗产量从高到低排序为:连云港>吴江>丹阳>泰兴>淮安>东台>海门>南京.连花糯2号不同试点的平均鲜穗产量(12927.31 kg/ha)比苏玉糯5号(10680.53 kg/ha)极显著增产21.04%,表明连花糯2号丰产性优于苏玉糯5号.但苏玉糯5号稳产性(变异系数3.74%)略优于连花糯2号(变异系数5.10%).糯玉米柔嫩性、株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鲜出籽率、生育期、茎腐病抗性和大斑病抗性等性状的环境稳定性较好,但皮渣率、穗位高、空秆率、倒伏率、秃尖长、千粒重、纹枯病抗性和粗缩病抗性等性状的环境稳定性较差.[结论]不同年份间的气候差异是影响糯玉米鲜穗产量的主要外在因素,且穗部性状中的秃尖长和千粒重可能是影响鲜穗产量的主要内在因素,可将其作为糯玉米稳产性、广适性育种的重要指标,并兼顾区域化育种.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适宜广西巴马县栽培的玉米新良种,2009年在巴马县凤凰镇凤凰村对南方主推的7个玉米良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显示,迪卡007、隆玉2号两个品种表现出高产抗病、耐旱抗倒的特性,具有极好的推广价值;南校9665长势强,果穗长、大,丰产性好,较适宜水肥条件好的区域种植;东单60为中偏早熟品种,适合早造种植;正大999丰产性好,但株型高大,抗倒性较差,宜在较平坦的地区种植;太平洋98和登海11号因推广时间较长,产量较低,已不适宜在巴马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生长发育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生长发育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以期为早熟、高产、适应机械粒收的玉米新品种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以早熟玉米品种登海518(DH518)、衡早8号(HZ8)和中晚熟玉米品种登海605(DH605)、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2018年以早熟玉米品种登海518(DH518)、京农科728(JNK728)和中晚熟玉米品种登海605(DH605)、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研究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叶片建成规律、穗部发育特性以及各生育阶段对光温需求的差异。【结果】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各生育阶段的光温需求大小表现为吐丝期(R1)—生理成熟期(R6)>出苗期(VE)—吐丝期(R1)>播种期(sowing)—出苗期(VE)。不同品种花后对积温的需求高于花前,中晚熟和早熟夏玉米品种对积温需求的差异主要在拔节期—吐丝期,具体表现为第9—16片叶建成期;花后对积温的需求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的产量与穗位高、穗高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的雄穗发育特性不同,晚熟品种的雄穗长度显著低于早熟品种,但晚熟品种的雄穗分枝数、雄穗总小花数、小花败育率、有效小花数显著高于早熟品种;而雌穗分化到籽粒形成受品种基因型影响较大。【结论】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生长发育特性具有较大差异,在75 000株/hm2条件下,中晚熟品种的产量显著高于早熟品种;植株总叶片数较少,拔节期—吐丝期所需时间短,后期脱水速率快是早熟宜机收玉米品种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20.
优质白糯玉米柳糯9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糯9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桂中分院以自选系Lx618—1为母本,Lj2000—2—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白糯玉米单交种,具有高产稳产、生育期短、品质优良、抗病性强、综合抗性较好等优点,一般鲜果穗产量13500.0kg/ha,果穗品质达国家区试鲜食玉米感官二级标准,适宜在广西鲜食糯玉米生产区种植。2009年5月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