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GIS技术对泽普县过去几年的乡村聚落变化进行研究,并分析该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对乡村聚落规划布局的影响。[方法]以新疆泽普县为例,基于规模法则、景观格局指数、平均最近邻指数、形状指数等分析方法,探讨研究区2010、2015、2020年乡村聚落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2010—2015年是具有分散分布的现象,2015—2020年具有聚集分布的现象。2010—2015年主要表现在聚落面积总体增加,面积较大的聚落斑块增加数量少,面积较小的聚落斑块增加数量多;2015—2020年聚落面积总体减少,面积较大的聚落斑块增加数量少,面积较小的聚落斑块减少数量多。[结论]泽普县乡村聚落时空分布格局特征与演变研究对该县富民安居工程的实施提供评价分析,为在国家特别贫困地区进行乡村振兴和脱贫致富进行合理的规划、科学的选址、土地资源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剖析乡村聚落分布特征是推进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优化村镇体系的客观依据。研究基于2010年第二次土地调查获得的典型县土地利用数据,综合运用GIS、景观指数计算及空间分析等方法,从空间、形态、规模分布揭示黑龙江省乡村聚落分布特征。分析表明,受地形地貌、交通条件等多因素综合影响,黑龙江省由西北至东南、高纬度到低纬度区域呈现乡村聚落密度升高而规模减小趋势。由于主导产业、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北部林区典型县聚落斑块为低密度的随机分布模式;农区属多核心高密度的连续分布;而林(牧、矿)复合区存在局部区域聚落斑块高密度的热点分布,且斑块规模变化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邢谷锐  徐逸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087-2089,2159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给城市空间带来显著变化的同时,也对乡村聚落空间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指出城市化对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城市用地扩张、城乡人口流动、产业结构变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居民观念转变等方面,同时根据自身发展趋向与城乡空间演变特征的差异性,将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的类型归纳为主动型、被动型和消极型,并对其发展演变特征分别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城镇化背景下山地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特征,采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对聚落空间的影响作用,并得出结论:(1)舟曲县聚落空间规模总体呈现集聚状态,空间分布上呈中密南北疏的模式,整体空间规模上呈低密度-大规模以及高密度-小规模的分布特征;(2)道路与河流对乡村聚落的分布影响明显,随着距离增加,乡村聚落分布密度也在不断降低,而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道路相较于河流对舟曲县的影响更小;(3)海拔与高程对其具有重要影响,流域内较为平坦的河谷区域分布的乡村聚落数量更多。基于研究结论对其今后山地乡村聚落的保护和发展提出建议,从而更好地促进山地乡村聚落未来可持续健康发展与运行。  相似文献   

5.
西北干旱区乡村聚落分布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乌苏市乡村聚落分布格局的规律并揭示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促进西北干旱区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乡村聚落布局建设美丽乡村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遥感影像,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乡村聚落分布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密度最高区域为2.502~4.795个/km~2,密度最低区域几乎没有聚落,在空间上呈多核心-低密度分布;General G估计值Z(d)为-2.813 363,聚落规模具有显著的低值集聚特征.聚落规模热点区大多数为团场连队,冷点区大多数为乡镇村庄;聚落形状指数值总体不高,形状较为规整,稳定性较好.聚落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大小排序为:距最近县道距离距最近主要河流距离距最近乡镇中心距离;聚落规模差异的影响因素大小排序为:高程坡度;聚落形态差异的影响因素大小排序为:距最近县道距离距最近省道距离.【结论】乡村聚落整体分布格局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交通主要影响聚落分布和形态差异,地形地势主要影响聚落规模差异,应重视不同因素对聚落分布格局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6.
以塔里木盆地东北缘的孔雀河流域绿洲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空间分析与景观指数方法,并参考土地利用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等,解析该地区的空间格局特征,同时探讨孔雀河流域绿洲乡村聚落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孔雀河流域地区乡村聚落斑块面积相差悬殊,独院和小型聚落占主体;孔雀河流域村落集聚态势,呈现出"北南密,中部疏"的空间格局特征。(2)孔雀河流域聚落规模设有差异,呈现出全局低值集聚的冷点区;孔雀河流域聚落斑块形态不规则,但破碎化不明显。(3)研究区自然因素呈现出"邻河邻路低高程低坡度"特征,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研究区聚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它是人口规模、农业状况、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体系等人文和社会因素也是农村居民点发展和空间演变的主要推动力。本研究结果对在乡村振兴策略背景下指导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更进一步了解在不同发展程度与水平的人地关系和演变规律,对优化孔雀河流域村落人居环境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建设美丽乡村、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探析豫东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对于河南省商丘市构建新型城镇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指导意义。采用样本计数法、平均近邻比率法、最近邻距离法和平均分布密度法,使用ArcGIS 10.2软件对河南省商丘市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商丘市下辖6县、3区和1个省直管县级市,乡村聚落呈聚集分布,平均分布密度较高。河南省商丘市西部乡村聚落平均分布密度高于中部和东部。河南省商丘市乡村聚落平均分布密度边缘地区大于中部地区,村均人数中部地区大于边缘地区。  相似文献   

8.
珠江源自然保护区乡村聚落形态演变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曲靖基础地理数据支持下,对珠江源自然保护区乡村聚落形态演变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珠江源自然保护区乡村聚落经形态历了传统均质向异质异构的演变,演变成环境主导型、效益主导型、综合发展型村落;表现出形态特征空间分异明显,形态结构时间差异显著。旨在实现人地关系和谐发展,构建环境主导区、效益主导区、综合发展区三大乡村聚落区块布局形态。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0年、2016年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提取建制镇、村庄、耕地、林地、草地、水体和沙地等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运用最近邻方法、核密度估算法、生态景观法、扩张指数法等方法,精准解剖莎车县聚落演变与周围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并解析聚落演化过程中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16年莎车县聚落斑块面积和数目均有所增长,而平均斑块面积变化不明显;莎车县聚落斑块扩张强度比较大,演变过程中依然保持聚集模式;(2)对聚落形态特征分析发现,在2时期聚落斑块形状指数整体较高,表明在研究时间段内聚落趋于不规则化,散乱且缺乏规划,同时土地利用效率较低;(3)研究区聚落演变过程受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表现出"低高程、低坡度、沿河流、沿交通线"的分布特征,其中聚落的生态、生活、生产"三生条件"及土地利用变化因素对农村聚落分布状况影响较大,城镇的带动作用明显;乡村聚落对农业的依赖性较强,在用地迅速扩展的同时对周围土地利用变化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成渝城市群建设和发展对川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影响,基于川东北地区2000—2014年人口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和人口重心迁移模型对川东北地区人口分布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人口总量变化来看,2000—2014年川东北地区人口数量增加了195.1万人,年均增长率达5.56‰;(2)川东北地区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南充市、广安市和达州市西南方向的部分县域,即川东北地区的东南方向;(3)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的人口在空间上呈正相关,空间集聚性显著;从局部来看,2000—2014年,人口空间聚集的局部特征逐渐减弱。2014年,局部聚类不显著;(4)2000—2014年,川东北地区人口重心总体上表现为由西北方向向东南方向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利用1925年、1978年、2020年岚县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位序规模法则研究方法对岚县乡村聚落的分布特征与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岚县乡村聚落数量呈现出不断减少、规模先扩张后缩小的态势,乡村之间的规模差距不断扩大,河谷与岚县盆地是乡村聚落的主要集聚地,乡村聚落随着时间的推移聚集程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苏北地区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苏北地区2007/2008年的SPOT卫星影像,运用空间韵律测度、核密度分布估计、标准差椭圆、最近邻距离指数、空间邻近度等模型,定量分析苏北地区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特征并探讨聚落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苏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格局。淮安盐城地区聚落呈现小而集聚型分布,徐州宿迁连云港地区聚落呈现大而稀疏型分布。聚落分布与地貌、水系、交通等因素具有高度相关性。河流泛滥平原聚落分布不规则,山前冲积平原聚落具有较好的连续性,黄土岗地聚落分布破碎化程度较高。盐城、淮安部分地区聚落平均最邻近水系距离较小,有利于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徐州、连云港、宿迁地区聚落平均最邻近道路距离较小,对内对外交通联系便利。最后文章探讨苏北地区乡村聚落的发展及合理布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5):226-227
基于汕头市澄海区的乡村聚落为实证研究对象,以2016年澄海区的遥感数据和DEM为数据源,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分析该区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澄海区乡村聚落以大中型聚落为主,乡村聚落密度高,在空间分布上较为集中,空间扩展特征比较显著;2高程和坡度对该区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海拔低于100m和坡度小于5°区域是乡村聚落的密集分布区;3地形等自然因素是澄海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基础,迅速增长的人口、沿海的区位优势、经济快速发展和传统文化等因素是影响澄海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乡村聚落用地生活功能为研究对象,选取四川省泸县龙阴沟村为典型案例,将视角聚焦到乡村聚落用地内部,深入剖析乡村聚落用地生活功能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乡村聚落用地生活功能在整个研究时间段均呈缓慢增强的趋势,农户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随着农户资产积累的逐渐增加,农户对乡村聚落用地生活功能的追求不断强化,主要表现为住宅建筑材料优化、居住空间扩展、旧住宅翻新,以及出行条件、医疗服务、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改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关中传统乡村聚落院落景观形态演变探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王葆华  王琼  张颖  申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27-7929
以陕西关中地区三义村为例,分析其院落景观形态结构演变的过程,并试图研究这种现象的发生条件,以此寻找乡村聚落院落景观结构发展和演变的内在规律,探寻其在演变过程中值得保留和重拾的构成方式,并试图建立一种新的方法能够在保护传统乡村聚落原有的院落景观形态结构的基础上,引导新时期聚落景观的建设,有助于其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以珠江源自然保护区为研究空间载体,筛选极具区位代表性的村落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珠江源自然保护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异特征.在新常态下,针对性地提出珠江源自然保护区乡村聚落发展的空间思路对策.  相似文献   

18.
安鑫  戴浩 《安徽农业科学》2024,(4):219-223+228
数字乡村建设是数字经济发展变革下的产物,对我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中数字乡村为研究对象,基于2013—2020年的面板数据,从数字乡村资金投资、数字乡村信息基础、数字服务基础、数字产业发展4个维度,构建了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评估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在逐年提高,但区域差异性较大,发展水平基本呈中游—下游—上游逐步下降。其中,数字乡村资金投资能力波动较大,呈波浪式上升趋势;数字乡村信息基础呈上下游高、中游低的“U”形结构;数字乡村服务基础地区差异较大,呈倒“W”形;数字乡村产业发展总体较为缓慢,增速趋同。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其促进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乡村土地利用形态日趋多元化的现状,探究山东省乡村三生空间整体及系统间时空演变、格局演化等关键问题,从而为山东省各地市未来乡村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提供科学依据.运用2007、2012、2017年数据构建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进而对山东省乡村三生空间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探讨其格局演化与时空...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法计算出重庆市1997-2012年新型城镇水平的综合 得分,并结合ArcGIS9.3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动态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新型城镇化水 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各区县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明显,呈现出“一圈”高、“两翼”低 的空间格局,两极分异明显;“一圈”内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出半环状分布格局,“两翼”内则出现具有一个弱核的 单中心结构;“一圈”内新型城镇化水平较高区域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而“两翼”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始终处于 较低或极低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