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试验选择7个马铃薯品种,设置自然光照、35%遮光、70%遮光处理,对各马铃薯品种植株农艺性状、单株结薯性能、块茎干物质含量等性状进行分析比较,评价不同马铃薯品种耐弱光性.试验结果表明:晋薯16号在遮光处理条件下生长势强、抗倒伏,产量构成性状受光照影响较小.因此,晋薯16号适用于保护地栽培和间套作马铃薯种植,具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2.
以内蒙古地区主栽的3个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底西芮、克新1号为材料,采取分期播种、温室内遮阴、人工气候室内不同温光处理方式,通过测定株高、块茎淀粉含量、单株结薯数、块茎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研究了温度和光照对马铃薯品种块茎形成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可促进马铃薯植株分枝数、主茎数、株高和叶面积的增加;温室遮阴降低温度和光照强度时,马铃薯的株高、分枝数、主茎数和叶面积呈下降趋势;人工气候室内升高温度对马铃薯的株高、分枝数、主茎数和叶面积有明显促进作用,而光照长度变化对其影响较小.早播可促进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和VC含量积累,晚播可促进块茎中还原糖含量的积累.温室遮阴可明显减少马铃薯块茎内淀粉、还原糖及VC含量的积累.人工气候室内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和VC含量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还原糖含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而对光照长度反应不敏感.早播可明显增加3个马铃薯品种的单株结薯数、大薯率和薯块产量;在温室遮阴和人工气候室温光处理条件下,适度降低光照强度和温度可明显促进马铃薯块茎的形成发育,利于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
缺水和土壤肥力低下是限制青藏高原东部农业区马铃薯产量提升的关键因素,采用田间试验,研究覆膜和施用生物炭对马铃薯干物质量积累与分配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覆膜和生物炭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马铃薯生长的高峰期分别为块茎形成期和淀粉积累期.Logistic方程能较好地模拟马铃薯总干物质量和块茎干物质量的累积过程,块...  相似文献   

4.
为定量分析不同有机肥和化肥施用配比对马铃薯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以‘费乌瑞它(Favorita)’为材料,于2020年早春马铃薯生长季开展马铃薯施肥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处理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块茎膨大及产量形成之间的差异,确定了不同有机肥和化肥施用配比对马铃薯干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马铃薯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1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最低;T4处理的马铃薯块茎单薯重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1和T6处理的块茎单薯重显著低于其他处理;T3处理的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有机肥和化肥合理配比混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为马铃薯块茎产量形成提供物质基础;适当提高有机肥的施用比例,可以有效提高马铃薯块茎单薯重,过高或过低的有机肥施用比例均会造成马铃薯块茎单薯重的降低;合理的有机肥和化肥施用配比,可以有效提高马铃薯块茎产量。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宜马铃薯珍珠岩基质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以马铃薯"诺兰"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了韩国"高试园"马铃薯植株生长(KS)和块茎形成(KT)营养液不同倍数对植株生长和微型薯形成的影响,并对微型薯形成过程中植株各部分中干物质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5KS最适合植株营养生长,植株高度达到52.4cm,3.3个分枝,形成5.2个匍匐茎;诱导微型薯过程中,1.25KT为最佳营养液,每株结薯量为4.7个。马铃薯块茎形成过程中,其叶片和块茎中的干物质含量在淀粉积累期和块茎成熟期最高。  相似文献   

6.
雾培马铃薯结薯的光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雾培方式下,研究光调控对马铃薯光合特性及结薯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调控能够促进马铃薯匍匐茎与块茎提早和多发生,促进净光合速率增加,改变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大小,促进植株根、茎、叶生长.光照时间12h/d和光照强度600μmol/m2.s的调控组合能获得较多的块茎数量和较大的块茎,建立的优化同化系统既节约能源,又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7.
土壤水分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及淀粉形成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淀粉马铃薯品种克新19号和高淀粉品种克新22号为试验材料,在防雨棚内进行盆栽试验,研究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后土壤持续干旱(田间最大持水量55%)、对照(田间最大持水量75%)、湿润(田间最大持水量95%)条件下马铃薯块茎生长、干物质及淀粉积累情况。结果表明,干旱和湿润条件均限制块茎生长,降低块茎干物质及淀粉积累量,造成马铃薯不同程度减产;其中干旱高于湿润造成影响;马铃薯块茎淀粉积累量减少主要因土壤水分胁迫使干物质积累量降低造成;不同马铃薯品种对湿润条件敏感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干物质在叶片、地上茎和块茎中的分配随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而不同;干物质的积累是形成马铃薯产量的物质基础,以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促进干物质的合理分配才能取得比较好的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为了探讨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于2021年4-10月在景电灌区开展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调亏灌溉对马铃薯叶面积指数、茎粗、叶片生物量、茎秆和块茎生物量等指标均有一定程度降低,其中苗期调亏后,经过后期复水,各项指标降低幅度较小,而块茎膨大期调亏各项指标降低达显著水平。因此,可在马铃薯苗期适当调亏,而在块茎膨大期应充分供水,确保马铃薯正常生长和块茎干物质积累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与烯效唑互作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施氮量和烯效唑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马铃薯生长,能够改善马铃薯株型结构,降低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与分配,提高块茎干物质积累量与分配;同时可提高块茎数量、大中薯个数及小薯个数,增加单株块茎鲜重和单薯鲜重,最终增加马铃薯产量。过量氮肥和烯效唑在一定程度上对马铃薯块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产量性状具有抑制作用。马铃薯产量以中氮(183.75 kg/hm2纯氮)和低浓度烯效唑(10 mg/kg纯量)处理组合最高。氮肥与烯效唑互作对马铃薯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影响程度为:茎根块茎叶,对各器官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程度为:茎根叶块茎;对经济性状影响程度为:单株薯块鲜重单株大中薯个数单株小薯个数单株薯块数平均单薯鲜重。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黑膜遮挡水培架上的马铃薯植株茎叶,设置白天与夜间不同的光照时间处理,研究不同光照时间处理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及结薯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时间8 h、黑暗时间16 h处理(处理(8))的马铃薯匍匐茎形成量最多,同时茎叶黄化速度加快;其次为光照时间9 h、黑暗时间15 h处理(处理(7)),马铃薯匍匐茎形成量次于处理(8),但马铃薯茎叶黄化速度慢,有利于块茎膨大生长及茎叶的正常生长。可以看出光照时间长、黑暗时间短,植株营养生长旺盛、叶绿素含量高、生长快,匍匐茎不形成;随着光照时间变短、黑暗时间变长,植株营养生长变慢,生殖生长加快,匍匐茎逐步形成,顶端开始膨大。  相似文献   

12.
以马铃薯品种宣薯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钾施肥水平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动态、产量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在淀粉积累期(6月24日)达到最高值后逐渐降低,块茎干物质积累量呈线性增加;高钾处理与低钾处理相比,可使马铃薯块茎的形成时期提前;在一定范围内,马铃薯产量随氮、钾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而淀粉含量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不同光照强度对灯盏花无糖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灯盏花组培不定芽为材料,研究探讨了不同光照强度对灯盏花无糖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光照强度、一定CO2浓度范围内,光照强度对灯盏花无糖组培苗生根率、干物质含量的积累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光照强度越强,生根率也越高;强光照对灯盏花无糖组培苗干物质含量的积累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温光反应及其与内源激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温光条件下马铃薯生长、块茎形成及其与内源GA3、ABA和JA的关系,为云南省马铃薯周年均衡生产及品种引进提供依据。【方法】选用云南主栽的4个马铃薯品种——大西洋、合作88、米拉和中甸红,设15℃8 h、15℃12 h、15℃16 h、25℃8 h、25℃12 h和25℃16 h共6个温光处理,观察不同温光条件下马铃薯生长及块茎形成,并对不同温光条件下的内源GA3、ABA和JA进行测定分析。【结果】马铃薯不同品种对温度和光照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大西洋对温度反应较敏感,25℃高温条件下,8 h、12 h和16 h三个光照处理后均无块茎形成,合作88对光照反应较敏感,在16 h长日光照条件下,15℃、25℃两个温度处理后均无块茎形成, 中甸红在高温和长日照(25℃16 h)的共同作用下无块茎形成,米拉在所有温光处理下均有块茎形成。不同温光条件下马铃薯叶片内源GA3、ABA和JA测定分析结果表明,GA3在无块茎形成的温光条件下含量较高而在块茎形成温光条件下含量显著降低,ABA和JA含量无论在何种温光条件下都随马铃薯生育进程持续增高。【结论】GA3是抑制结薯的重要因子,ABA和JA含量升高与植株衰老的关系比与块茎形成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采用马铃薯试管苗的光照强度和品种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光照强度对两种马铃薯品种组培苗各农艺性状的影响,最终选择出最优的光照条件.结果表明:14 h/d光照、强度为2 0001x是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生长的最优光照条件,其次为自然光条件;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品种黔芋1号各农艺性状都优于品种青薯9号.  相似文献   

16.
张荣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7):55-56,59
在青海省旱地对马铃薯需肥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生育期中干物质累积量随植株生长发育呈快速增长趋势,成熟期到高峰的干物质积累量为6 228.00 kg/hm2。每生产1 000 kg马铃薯块茎吸收氮13.57 kg、磷2.24 kg、钾9.11 kg,氮、磷、钾比为1∶0.20∶0.68;马铃薯整个生育期氮的积累分配中心为叶片,生长前期的钾和磷元素分配规律与氮素相同,而成熟期钾和磷的分配积累中心转移为块茎。  相似文献   

17.
整薯播种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以‘克新2号’马铃薯为试材,研究了整薯播种对马铃薯生长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30~50 g整薯播种马铃薯,其植株的生长势强,干物质积累多,有利于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整薯播种的平均株高、分茎数、结薯数、大薯率分别比对照(切块播种)增加了2.81%2、00%、16.67和7.95%,单株地上干重和块茎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65%和57.89%,收获时整薯播种产量比对照提高了29.82%,与对照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同时,整薯播种的块茎干物质和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但还原糖含量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玉米、大豆与马铃薯间作、套种或轮作的生化关系,研究了玉米、大豆根系分泌物对马铃薯块茎萌发和萌芽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玉米、大豆根系分泌物均能促进马铃薯块茎萌发和萌芽生长,但2种根系分泌物及其不同浓度(100%、50%、25%)对马铃薯块茎萌发和萌芽生长的效应不同。高浓度(100%)玉米根系分泌物能显著促进马铃薯块茎萌发,提高马铃薯块茎发芽势,而低浓度(25%)则抑制马铃薯块茎萌发;大豆根系分泌物高、中、低浓度均能显著提高马铃薯块茎的发芽率和发芽势;2种根系分泌物所有浓度处理均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块茎的活力指数,以100%玉米根系分泌物处理提高的幅度最大。玉米和大豆根系分泌物显著增加了马铃薯萌芽的鲜质量、干质量及长度,其中高浓度的根系分泌物表现出较强的促进作用。2种根系分泌物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块茎中的淀粉酶活性,其中高浓度玉米根系分泌物提高的幅度最大,其次是高浓度的大豆根系分泌物。由此可见,玉米和大豆是马铃薯的良好前茬作物,其也可与马铃薯进行间作、套种。  相似文献   

19.
正一、马铃薯栽培环境的要求(一)光照条件马铃薯是一种喜光的农作物,在光照条件好、光照充足时,马铃薯会生长健壮、块茎大、枝繁叶茂,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在黑龙江省大田马铃薯扣膜栽培过程中,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光的需求也是不同的。马铃薯的发芽期需要黑暗的环境,而在枝叶生长期则需要长时间的日照条件,在结薯期需要短的光照时间。(二)温度条件马铃薯的生长比较适合较冷的环境中,黑龙江的气候相对来说对马铃薯  相似文献   

20.
自块茎膨大始期起,对不同生育期的马铃薯植株采样分部位进行测量研究。研究表明,干物质是构成马铃薯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干物质的分配方向是决定块茎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克新19号的块茎干物质分配一开始即呈直线增长,迅速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叶面积在4304.70~5114.35cm2时块茎干物质积累速度最快,保持在每天每株4.837~5.637g,并且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