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灰雁繁殖期的行为日节律及时间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4~6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对徐州睢宁金桥禽业发展有限公司2对繁殖良好的灰雁的繁殖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进行研究,采用非参数检验的Kruskal-Wallis H法分析不同性别灰雁繁殖前中后期行为的性别差异,以及相同性别的灰雁在繁殖的不同时期的行为差异。结果显示:灰雁在采食、理羽、静立、趴卧、孵化等行为上存在着明显的节律性。取食行为多发生在上午和下午的中间时段,孵化多在早晨和傍晚,而中午的大部分时间处于休息状态。孵化期内雌雄个体的行为差异很大,灰雁繁殖时期各种行为所占的比例不仅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而且同一性别个体在不同的繁殖阶段各种行为所占的比例也有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笼养大鸨在夏秋季节行为活动的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瞬时扫描法观察记录笼养大鸨在夏秋两季的行为日节律,利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因素方差分析法探讨季节对大鸨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年龄组间大鸨行为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大鸨行为分配以休息为主(夏70.02%,秋69.52%),其次为游走和理羽。夏秋大鸨行为日节律在静站(F=44.44)和趴卧(F=64.62)两行为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年龄组间休息行为(F=315)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5,(12):75-76
选用夏季日最高温度在33℃以上的天气,采用扫描取样法对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圈养的4只成年食火鸡的行为进行了观察,将其行为谱主要分成:休息、走动、觅食、梳理和其他行为5大类。在行为时间分配上,圈养食火鸡夏季的主要时间用于休息(48.19±13.05)%,其次是走动(30.40±12.35)%、觅食(11.16±14.53)%、梳理(7.01±2.62)%、其他(3.24±1.51)%。休息时间在中午时出现峰值,走动在8:00-8:55出现峰值,觅食在10:00-10:55和16:00-16:55出现峰值,其中觅食与饲养人员投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正小爪水獭又名亚洲小爪水獭,属于食肉目鼬科,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是世界上最小的水獭种,体长一般为60~94 cm。小爪水獭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巴基斯坦、缅甸等多个国家,主要生活于海拔1 500 m以下的亚热带山地河谷中。小爪水獭过着一夫一妻制的生活,多在春、夏两季繁殖产仔,每年繁殖1~2胎,每胎产2~4仔,生下的小爪水獭哺乳3个月后就能独立生活。我国拥有占世界近1/4的水獭物种,对水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饲养管理、生态分布和  相似文献   

5.
2014年12月—2015年2月,采用目标取样法和即时记录法对福建归真堂黑熊生态养殖基地的24头圈养黑熊进行了行为观察和记录。通过预观察到的行为构建的行为谱包括休息、食粪、饮水、排粪、排尿、走动、咂舌、攀爬、舔舐、搔痒、啃趾甲、张望、嗅闻、玩耍、示警、打斗、刻板动作、探究、育幼,对相关行为进行归类,包括休息、饮水、排遗、运动、警戒、体表护理、社群、育幼、刻板、其他计10类行为。为尽量避免人为干扰对试验的影响,避开饲养员饲喂、取胆时间段,选取9:00—15:55对目标黑熊进行正式观察。观察结束后经统计分析,圈养黑熊冬季昼间用于休息的时间最多,为50.43%,其次是刻板行为25.35%、运动行为8.63%、警戒行为8.42%。表现较为明显的行为节律,11:00—11:55时是黑熊的主要昼间休息时间。产仔雌性黑熊冬季昼间行为的时间分配和节律和其它黑熊保持一致,同样用于休息的时间最多,且最高峰在11:00—11:55时。  相似文献   

6.
圈养红斑羚冬季活动节律及活动时间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冬季,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上海动物园繁殖场内5只红斑羚进行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的研究。观察结果显示:冬季红斑羚有54.17%的时间趴卧休息,其次是摄食行为(22.17%)和站立行为(15.34%),运动行为、修饰行为和其他行为占的比例非常小,分别为5.32%、2.71%和0.29%。卧息行为一天中有2个高峰,分别是7:00之前和摄食之后10:00~13:00时之间,持续时间较长。摄食行为也有2个高峰,分别是9:00~10:00时和14:00时以后。站立行为和运动行为伴随着摄食行为,同样在8:00~9:00时和14:00~15:00时形成了2个高峰,只是运动行为所占比例很小,高峰期不明显。修饰行为和其他行为是随机发生的,分布比较平均。  相似文献   

7.
2017年4月在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观察5只黑帽悬猴(Cebus apella)的行为,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的日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结果表明,圈养黑帽悬猴的主要行为活动为休息(52. 06±1. 03)%、移动(23. 22±0. 58)%、取食(14. 65±0. 69)%、理毛(4. 98±0. 35)%等。雄猴和雌猴的休息、玩耍、乞食和刻板行为所占时间比例差异显著。相比于成年黑帽悬猴,幼猴玩耍的时间更长(χ~2=13. 643,P <0. 05),乞食行为所占时间更多(χ~2=4. 057,P <0. 05)。雄猴取食时间先于雌猴和幼猴,在上午和下午投食后均优先取食。周末游客人数比平日显著增加,雌猴和幼猴乞食行为也显著增多,其波动节律具有一致性。针对圈养黑帽悬猴行为管理提出了一些丰容措施和游客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不同年龄阶段圈养雪豹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行为节律的差别,为圈养雪豹的饲养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实验采用瞬时扫描法对西宁野生动物园3只不同年龄的雪豹进行行为观察。结果表明,老年雪豹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情况为:运动行为31.48%、警觉行为20.56%、休息行为20.56%、蹭头行为12.04%、进食行为9.82%、理毛行为3.52%、喷尿行为2.04%;壮年雪豹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情况为:运动行为38.33%、警觉行为21.48%、蹭头行为15.74%、进食行为9.07%、喷尿行为9.07%、休息行为4.81%、理毛行为1.48%;青年雪豹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情况为:运动行为32.96%、警觉行为32.22%、休息行为24.82%、进食行为3.89%、蹭头行为3.15%、理毛行为2.22%、喷尿行为0.74%。不同年龄阶段雪豹的昼间行为节律性较强,早晨和傍晚运动行为出现频次较高,壮年雪豹的昼间休息行为显著低于老年和青年雪豹(P<0.05),喷尿行为显著高于老年和青年雪豹(P<0.05)。不同年龄阶段雪豹的采食行为在17∶00~18∶00达到峰值。说明壮年雪豹的领地意识较强,雪豹...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八哥繁殖期各阶段(筑巢期、产卵期、孵卵期和育雏期)的行为节律,试验采取定点全天瞬时扫描法,于2010年繁殖季节首次对南京城区八哥繁殖期行为节律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繁殖期行为包括静卧、站立、离巢、理巢、挪动、理羽、进食、鸣叫、清巢、拽羽、翻卵、换孵、喂雏、理雏等。离巢、静卧与站立三种行为在各繁殖阶段占时居多,其中静卧时长比递增;离巢与站立行为在繁殖期各阶段时长比依次减少,并分别在育雏期和孵卵期出现骤减。  相似文献   

10.
圈养条件下赤斑羚夏季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建清 《野生动物》2011,32(5):249-251
2010年6月,在上海动物园繁殖场的赤斑羚饲养区,采用人为观察与摄像监控相结合的方式对10只圈养赤斑羚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赤斑羚一天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趴卧(43.11%)和采食(38.21%),站立行为(12.40%)次之,运动行为(3.53%)和修饰行为(2.45%)较少,其他行为仅占0.31%,所占比例最低。在活动规律上,赤斑羚一般在7:00左右开始活动,一天中趴卧、采食和站立是主要的3种行为。趴卧行为在11:00~11:55和15:00~15:55处形成波峰,在8:00~8:55和14:00~14:55处形成波谷。在9:00~9:55和14:00~14:55是采食高峰,在11:00~11:55是采食低峰。站立行为和运动行为均在8:00~8:55形成波峰。修饰行为和其他行为所占比例较少,在一天中分布的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11.
邹婧  华彦  王海滨  张伟 《野生动物》2015,(2):157-161
2014年5月~2015年2月,采用全事件取样法和扫描取样法(scan sampling method)对人工圈养的8只紫貂进行行为学观察,定义了休息、运动、采食、排泄、警戒以及其他行为等行为谱。通过对雌雄紫貂在不同季节行为节律研究发现:除了睡眠行为、卧息行为和玩耍行为外,其他行为在时间分配上均表现出雄性高于雌性,卧息行为和其他行为时间分配雌雄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人工圈养紫貂行为的日节律表现为19:00到次日5:00处于活动高峰期,日行为具有一定节律性。不同季节紫貂的日节律表现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  相似文献   

12.
采用瞬时取样法对圈养的2对蓝鹇和2组白鹇繁殖期行为的时间节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分别选择蓝鹇和白鹇繁殖行为较为明显的时期,各记录15 d,即蓝鹇为2008年3月30日~4月15日(12、13日因故未观察),白鹇为2008年4月16~30日;每天观察12 h,即从7:00~19:00。结果表明第一组蓝鹇和白鹇的繁殖行为都明显少于第二组蓝鹇和白鹇,蓝鹇和白鹇的繁殖行为的发生次数随日期出现波动,两物种繁殖行为的高峰多在早晚时段。蓝鹇和白鹇的产蛋周期分别为3~4 d和1~3 d;两物种雌性个体在产蛋前均有较多繁殖行为发生;两物种的繁殖对配对个体日间发情的同时性要求均不高,白鹇的繁殖与配对个体繁殖行为发生的绝对频次多少也无关,蓝鹇的繁殖与配对个体繁殖行为发生绝对频次多少的关系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3.
圈养秦岭羚牛夏季昼间活动时间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秦岭羚牛进行有效的迁地保护和揭示圈养条件下秦岭羚羊的夏季昼间的时间分配状况,更好地加强饲养管理,2006年7月,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内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13头圈养秦岭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的活动规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夏季白昼羚牛的活动以休息为主,采食次之,同时,羚牛的饮水、排尿、排便量均较低,分别为每头每天1.92次、0.54次、0.92次。羚牛每天的活动节律与气温的变化相关。年龄对羚牛活动节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羚牛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方面的差异。此外,从羚牛群体进行观察,同一群中的羚牛个体的活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相似文献   

14.
圈养条件下梅花鹿初夏昼间行为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月3日至5月27日,以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景区平山堂养殖场圈养梅花鹿(sika deer)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取样法(Scan sampling)和全事件记录方法(All-occurrence recording),研究了34只梅花鹿行为节律.结果表明:初夏昼间梅花鹿取食、卧息、观望、反刍、移动、修饰行为频次依次减少,取食和卧息行为频次占昼间行为的68%.昼活动节律中,取食频次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在7:30和17:30左右.而反刍和卧息行为频次高峰期在11:00~14:00之间.对公鹿、母鹿和幼鹿群体取食和卧息行为频次分析表明,在11:30~12:30、13:30~14:30和15:30~16:30三个时间段内,公鹿取食频次和母鹿、幼鹿取食频次差异显著,在8:30~9:30和11:30~12:30及15:30~17:30连续时间段内,公鹿的卧息行为频次与母鹿和幼鹿卧息行为频次差异显著.本结论可为梅花鹿饲养管理和遗传选育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06年4月3日至5月27日,以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景区平山堂养殖场圈养梅花鹿(sikadeer)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取样法(Scansampling)和全事件记录方法(All-occurrence recording),研究了34只梅花鹿行为节律。结果表明:初夏昼间梅花鹿取食、卧息、观望、反刍、移动、修饰行为频次依次减少,取食和卧息行为频次占昼间行为的68%。昼活动节律中,取食频次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在7:30和17:30左右。而反刍和卧息行为频次高峰期在11:00~14:00之间。对公鹿、母鹿和幼鹿群体取食和卧息行为频次分析表明,在11:30~12:30、13:30~14:30和15:30~16:30三个时间段内,公鹿取食频次和母鹿、幼鹿取食频次差异显著,在8:30~9:30和11:30~12:30及15:30~17:30连续时间段内,公鹿的卧息行为频次与母鹿和幼鹿卧息行为频次差异显著。本结论可为梅花鹿饲养管理和遗传选育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动物园是野生动物异地保护的重要场所,研究动物的行为和场地利用情况可以为动物园饲养管理提供参考信息。2018—2019年,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上海动物园圈养的4只南美貘(Tapirus terrestris)不同季节的日行为节律和场地利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圈养南美貘在07:00—17:00的主要行为是休息、运动和采食。(2)探索、刻板和乞食行为的不同季节日间活动节律存在显著差异(P<0.05)。(3)休息行为有3个高峰(07:00—08:00, 11:00—12:00, 16:00—17:00),采食行为有2个高峰(09:00—10:00, 15:00—16:00)。(4)运动、刻板和社群行为的节律在不同季节间不同。(5)圈养南美貘更倾向于利用室内场地,回避乱石区域,除乱石区域外,不同季节不同场地类型的利用情况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采食、探索、休息和运动行为的发生频次与场地类型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动物园将室外运动场地改为以松软地面为主,并配水池,在春季和夏季开展更多的丰容来降低南美貘刻板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析人工饲养是否会导致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发生变化,2019年7月在广西大桂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布置监控摄像头对22只野生鳄蜥和44只人工繁育鳄蜥进行监控,记录2种环境中被观察个体在每个时段(1 h)内每种行为的占用时长,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显示:夏季行为时间分配方面,野生鳄蜥种群的移动、捕食及晒太阳行为时间占比极显著高于人工饲养个体(P<0.01);2种环境中鳄蜥的静栖和隐蔽行为时间占比无显著差异(P>0.05)。夏季行为节律方面,当气温较高时(13:00—16:00),人工饲养个体静栖行为占比为73.04%~82.82%,而野生个体多选择隐蔽(行为占比56.82%~62.88%);野生个体移动行为占比有2个明显的高峰,分别位于07:00(5.42%)和18:00(6.02%),而人工饲养个体移动行为占比仅有1个明显高峰,位于19:00(2.34%);野生个体捕食行为有3个高峰,分别位于07:00(2.35%)、11:00(1.70%)及17:00(0.98%),而人工饲养个体几乎没有出现捕食行为(全...  相似文献   

18.
李叶  丁新民  郝建新  史军  时磊 《野生动物》2011,32(6):299-301
为了解散放情况下盘羊的昼间活动节律、时间分配规律及游人活动的影响,2009年5~6月,在新疆天山野生动物园用直接观察法对909头盘羊的昼间活动节律进行了观察。经过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散放情况下盘羊夏季昼间活动规律性较强,从8:00~13:00活动频率较高,之后活动频率逐渐降低,在14:00~15:00降至最低值20%,后逐渐回升,至18:00活动频率达98%。在8:00~10:00和17:00~18:00采食频率较高;11:00~12:00警戒频率较高。昼间各类行为所占的时间比例从大至小为:采食41%,休息27%,移动16%,警戒10%,其他行为6%。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0月-2010年3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马树镇大海子越冬的黑颈鹤(Grus nigricollus)种群进行了越冬时间分配和日间活动节律的研究。取食是黑颈鹤越冬期间最主要的行为,占(52.84±5.59)%,其次为警戒(19.85±3.64)%、搜寻(10.84±2.24)%和休整(9.24±6.41)%,其余行为依次为:行走(2.79±(0.66)%、飞行(2.56±1.63)%、争斗(1.45±0.48)%、其他(0.43±0.28)%。越冬期间黑颈鹤日间(9:00-18:00)行为呈现出上午和下午取食双峰、中午休息高峰的规律性变化。结合地理环境,提出马树黑颈鹤两个取食高峰与草海和大山包黑颈鹤种群间的差异性及其原因,并分析了马树越冬的黑颈鹤种群与在贵州草海越冬的黑颈鹤种群间在取食行为比例、警戒行为比例所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并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红嘴巨嘴鸟(Ramphastos tucanus)是一种中型攀禽,外形略似犀鸟,身长55~60 cm,雄鸟的喙比雌鸟更长一些。红嘴巨嘴鸟分布在巴西、厄瓜多尔、秘鲁等多个南美洲国家,主要栖息于海拔1 700 m以下的低地雨林中,有时也会出现在有稀疏树木的空旷地上。红嘴巨嘴鸟杂食性,以果实、种子和昆虫为食。目前国内尚未有对红嘴巨嘴鸟的研究,也无可供查询的关于其行为节律方面的信息。国外AZA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