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陈善仪 《花卉》2009,(6):10-11
近几年来,惠州市先后荣获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作为山水园林城市的定位,市内的西湖景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邓琼新 《花卉》2009,(4):10-11
近几年来,惠州市的城市园林建设突飞猛进,先后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同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文明城市”称号。城市道路是一个城市的骨架,而行道树种植的好坏能对城市的面貌起到关键的作用,在发挥生态效益和构筑城市景观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本文就惠州市中心区行道树的利用现状、形成的景观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花木盆景》2005,(7):45-45
烟台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环保模范城市、中国最佳人居城市、中国最具魅力城市曾多次举办“赏石邀请展”和“赏石博览会”,在国内外赏石界引起强烈反响,受到专家、销售商和收藏者一致好评。首次由烟台市  相似文献   

4.
《花木盆景》2005,(6):43-43
烟台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环保模范城市、中国最佳人居城市、中国最具魅力城市曾多次举办“赏石邀请展”和“赏石博览会”,在国内外赏石界引起强烈反响,受到专家、销售商和收藏者一致好评。首次由烟台市文化局主办、烟台美术博物馆承办的“烟台2005年金秋赏石博览会”将于10月1日-7日在“烟台首届书画艺术节”期间举办。诚邀全国各地奇石、宝石协会和广大石友、石商前来参展。布展时间:2005年9月29日-30日展销时间:2005年10月1日-7日展销地点:烟台国际会展中心  相似文献   

5.
单红艳 《现代园艺》2023,(9):131-134
自2013年国家首次提出“海绵城市”理念至今,这一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但关注点集中于海绵城市所能缓解的城市问题及如何建设海绵城市,而忽略了海绵城市其他的相关内容。因此,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从风景园林工程的角度出发,着重分析建设海绵城市所需的材料,以及该材料在园林环境和人居环境中所营造的不同氛围,以期帮助人们加强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6.
望穗 《现代园艺》2006,(9):36-37
2006年1月23日,国家建设部正式发文,批准湛江市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这是来之不易的荣誉,是全市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也是我们的骄傲。但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正视我们的不足,更好地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把湛江建设成为一个美丽的南方海滨城市,笔者谈几点不成熟看法。  相似文献   

7.
现如今科技的发展带动城市的发展,传统的花坛设计不能再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而花坛设计的创新可以与废旧及环保材料结合起来,符合环保生态理念,增添城市活力。分析废旧及环保材料在景观上的应用,并结合扬州当地的文化特色设计3种新型花坛,设计表达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环保的生态理念,为废旧及环保材料在花坛上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书涛 《花卉》2019,(22):197-198
栾川县地处豫西伏牛山腹地,辖12镇2乡1个管委会、214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35万。全县总面积371.55万亩,其中林地327.22万亩,森林覆盖率82.7%,居河南省省第一。近年来,栾川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建设旅居福地新栾川,打造伊水栾山养生城”为目标,深入开展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后荣获“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县”“河南省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林业改革试验示范区”“国家园林县城”“栎类经营示范样板基地”等荣誉称号。为提升栾川县生态林业建设水平,持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7年8月栾川县开展河南省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2019年8月顺利通过省核查验收,2019年10月,被命名为“河南省省级森林城市”,成为河南省首批省级森林城市。  相似文献   

9.
韩青青 《花卉》2022,(2):20-22
随着国家相应生态环保理念的推出,我国在园林景观规划中也有了新的含义,那就是城市生态绿道建设。这样的建设方式有助于环保深入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能够实现协调性发展。本文分析了城市生态绿道在园林景观规划中应用的意义、现状、原则以及要点,从多个角度的探究来提出城市生态绿道在园林景观中应用功能的策略,以此来为全面加强园林景观规划水平而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春沐  任海 《北方园艺》2011,(22):96-99
通过系统分析“真正自然”的要素、内涵和特征,总结基于“真正自然”思想的丹东环保园景观规划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式,以期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现代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与人口的增加,导致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黑臭水体、马路拉链、城市内涝问题越发凸显,城市更新刻不容缓。在这一背景下,为了有效缓解城市的无序扩张问题,推动城市向生态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城市双修”模式越来越被重视和认可。从“城市双修”概念着手,总结“城市双修”理论的应用原则,分析公园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城市双修模式应用的建议,以期能够为现代城市更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南通市根据《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从现状、建设优势及建设重点八手,探索“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之路,以实现综合管理、绿地建设、节能减排、市政设施、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13.
曹杰 《花卉》2020,(22):54-55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重视程度逐渐增强。在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提出了“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科学理论,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在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中也应该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为目标进行探索。城市园林进行规划设计的初衷,旨在为市民创造一个更加宜室宜家环境,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可是城市园林中的花木经过多年的生长,已经体现出与环境的不适应。部分不合理的园林设计已经逐渐衰退,带给市民不好的视觉和心灵体验。城市生态园林如何做到可持续环保发展,引起了政府和市民的重视。为了共同创建美丽中国,城市生态园林的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分析城市生态园林的发展现状以及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提出如何建设城市生态园林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望穗 《现代园艺》2006,(7):39-40
湛江市渔港公园是市级公园,总面积15hm^2,2003年至2004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期间,在原海洋公园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它东邻“海上城市”、连接观海长廊,西托海滨宾馆,南临“荣基小区”,北傍涛涛南海。具有浓厚湛江风土人情的生态公园,具有朴素、壮观的民族风韵和文脉。  相似文献   

15.
现代很多城市洪涝灾害频发、问题严重,而建设海绵城市是国家应对城市洪涝灾害的重要战略。大学校园作为城市建设中一个独立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微单元,也是探索“海绵”实践的重要基地。通过梳理海绵城市内涵,在国内外海绵校园建设案例分析基础上,以福建农林大学旗山校区为研究对象,从“蓄”“渗”“净”“吸”等4个核心内容进行“海绵校园”建设设计探析,以期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微观层面理论与方法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蔬菜》2008,(3):5
由于消费者健康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近年来韩国有机农产品市场发展迅速,环保农产品产量逐年增加。据韩联社近日报道,韩国官方机构统计数字显示,2007年韩国生产的“环境友好型”农产品产量为17.86万t,而在1999年和2001年,韩国有机农产品的产量分别仅为2.7万t和8.7万t。  相似文献   

17.
韩酉廷 《现代园艺》2023,(9):137-139+142
从分析海绵城市与生态公园的概念入手,探讨城市生态公园的规划与设计理念,遵循生态公园的基本理念,以期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宜居的生态城市环境。通过实地考察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并提出相关的规划策略,对解决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佳佳 《花卉》2019,(20):148-148
随着国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及大众对优美环境的向往,使得公园城市理念作为人居环境发展的时代产物而提出,使其无序的“城市公园”发展至系统的“公园城市”,对于城市空间的规划与城市景观的构建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基于公园城市理念的内涵,探讨了在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坚持发挥生态文明最大化与城园共融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城市微更新是针对城市旧社区公共空间进行城市织补式、碎片化的更新,通过微更新不仅能优化城市社区公共活动空间,而且能提升社区活力。口袋公园是指在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呈斑块状分布的小公园,具有选址灵活、面积小、离散性分布、不受功能要求限制的特点。由于口袋公园与城市微更新理论高度契合,尝试将“城市微更新”与“口袋公园”2种理念相结合,以“城市微更新”理论指导“口袋公园”实践,通过“口袋公园”实现“城市微更新”理论的落地、完善,以期为城市旧社区空间改造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梁莉 《花卉》2022,(18)
柳州是广西第一批公园城市试点建设城市,是一座山水风貌独特的国家园林城市,“自然山水在城中,城在自然山水中”的城市空间格局浑然天成,素有“世界第一大天然盆景”的美誉。本文基于柳州山水格局本底,结合公园城市建设理念,探索并阐述建设山、水、城、人相依共融的山水型公园城市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