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了探讨珠三角农村产业发展对水环境的动态效应机理,基于产业生态化理论内涵,以东莞市水乡片为实证区域,在质性分析东莞市水乡片农村产业发展及水环境概况的基础上,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来重点考察产业规模、产业结构、技术进步这3个变量对水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的动态冲击效应。结果表明,各变量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短期内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对水环境有正反双向效应,但是从长期趋势上看依然会导致水环境质量的恶化,而技术进步因素则对降低水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具有持续的正向效应。珠三角农村地区应该适度发展农村产业集群;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持续提升农村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VAR模型对湖北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998-2008年间湖北省3个环境污染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并以此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然后应用VAR模型考察了湖北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在时序维度上的相互影响机制和动态关联效应.结果表明,一方面,经济增长是影响湖北省污染排放量变化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工业烟尘、工业SO2、工业粉尘排放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也存在着反作用力.经济增长指标对解释环境污染指标排放的预测方差分解的贡献度较高,环境污染指标排放对经济增长指标的预测方差的解释贡献度较小.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贵州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利用贵州省2006-2015年统计数据计算其水足迹指标以及水足迹评价指标,并构建协调发展脱钩评价模型对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2006-2015年水足迹总体上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中农业用水是水足迹的主要组成部分,平均占比为57.83%,农业用水中,粮食作物和蔬菜水足迹占比最大,平均占比为38.42%和41.96%;水资源自给率、水资源压力指数和水资源匮乏指标均较高;GDP增长与水资源利用的关系整体上在波动中由弱脱钩的初级协调向强脱钩的优质协调转化。基于以上结论,通过改变消费结构、改变虚拟水贸易结构以及优化产业结构来进一步促进贵州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更好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定量分析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对流域水环境的综合影响,对赣江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进行评价。根据水环境承载力的基本概念,选取适当的水资源和水质量承载力指标,运用指标体系评价法分别计算2006—2010年赣江水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流域人口、灌溉面积的承载度最大值达到0.90和0.96,均有超过水环境承载力的趋势;GDP承载度最大值为0.38,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富营养化指标TN均大于1,一直处于负荷承载;TP五年平均承载度为0.9,有超过承载力的趋势;COD的承载度在0.3周围波动,较为良好。赣江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为负承载,水质量承载力影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良好的农村水环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日益严峻的农村水环境形势,从我国农村水环境现状入手,对农村水环境污染典型模式及特征进行识别和分析,并就当前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原城市群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量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化发展与水资源利用存在较强的联动关系,利用SPSS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及各地市2006―2013年城市化发展与用水量、用水效益和用水水平的相关性,以及耦合城市化水平与强相关指标之间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均呈显著对数增长关系,与单方水GDP呈显著线性增长关系,与人均生活用水量呈较显著对数增长关系。城市化率每增加1%,所需的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和人均生活用水量越来越多,但是所产生的单方水GDP增幅越来越少。因此,构建集约型水资源利用方式,减小水资源对城市化发展的制约,是中原城市群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周钰 《南方农机》2019,(5):24-26
本文从共生的视角出发,运用Eviews8.0通过广义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法,考察N市2000—2016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政府工业水治理投资额、人均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以及工业总产值之间的长期动态影响特征,得出N市水环境与政府、企业、公众之间存在共生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北运河流域地表水环境问题分析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运河流域是北京市五大水系中唯一发源于本市境内的水系,随着流域内用水量和污水排水量不断增加,河道水体污染严重,河流生态系统结构遭到破坏,河流生态功能急剧退化,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已经与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极不相适应。对北运河流域地表水环境现状与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水环境污染防治的措施与对策,对改善流域水环境、促进流域综合治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苏州工业园区水环境为研究对象,对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与监测,结果表明,园区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为污水厂尾水、农业面源污染、渔业污染,以及航运、酸雨等带来的污染。水环境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上游来水水质差、人口快速增长使园区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潜在的高新技术污染、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带来的水环境压力、水的自净能力差等。最后提出了园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的污水排放,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首次将能源环境领域中的脱钩概念引入到经济发展与污水排放的分析中,利用IPAT方程建立了经济发展与污水排放的脱钩分析方法。以武汉市为例,对武汉市2002-2011年污水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经济发展与污水排放一直处于脱钩状态,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强脱钩的理想状态。此外,脱钩的不稳定状态说明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污水排放量,保证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EKC模型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广东省2000-2014年数据,构建了工业废水排放量以及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与人均GDP的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呈现出“N”型的EKC曲线,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则呈现为正“U”型的EKC曲线,并且未来几年广东省的工业废水排放量以及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将会随着经济增长而持续上升。面对广东省水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主张从源头控制、治理技术、运行管理、环保意识4个方面提出水环境污染的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2.
水污染治理投资与工业废水排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水污染事故频发,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根据10年来污染治理投资的相关数据,回归了工业废水排放量与单位GDP水污染治理投资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呈现负相关。并从投资层面分析了我国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的原因,提出应依据经济的发展状况,加大废水治理投资,只有保证单位GDP水污染治理投资持续增加,工业废水的污染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粮食虚拟水流动对水资源和区域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水流动是虚拟水形态的水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再分配,对区域经济和水资源具有重要影响。以省级行政区为单元,计算了2010年我国粮食生产、消费、调运及生产用水和虚拟水流动情况;选取节水量、水资源压力指数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个指标,定量研究了我国区域间粮食虚拟水流动对区域经济和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省级行政区之间粮食虚拟水流动量为1 138.1亿m3,其中蓝水为449.7亿m3,流动的主要规律是从水资源效率高的地区流向效率低的地区,从缺水地区流向丰水地区,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流向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相应地,在国家尺度上,省级行政区之间的粮食虚拟水流动节水578.9亿m3,其中蓝水为478.9亿m3;粮食虚拟水输出使输出省级行政区水资源压力指数由1.61(假设输出区粮食虚拟水输出为0)上升到2.04;人均GDP由43 428元(假设生产调出粮食的水量全部转变为工业用水)减少到31 776元。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实施虚拟水补偿,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是解决我国区域虚拟水流动负面效应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4.
将黑龙江省县(市)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研究单元,利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以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为标准分为5类;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GDP和人均GDP为标准分为5类.对耕地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后认为二者呈低度正相关,表明耕地资源禀赋对经济发展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5.
农田径流污染特征及模型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许多湖泊在水环境容量、水质规划及水污染控制的研究中,均发现农田径流污染对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影响比较大。调查资料表明,一般远离城市的湖泊,来自农田径流污染负荷能占湖泊总负荷的90%以上,即使城郊湖泊,接纳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水域,农业径流污染负荷也常占总量的50%左右,而且径流污染受气象因素的制约,有不连续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退水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通过对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退水污染、农业生产污染源头和污染负荷结构的现状分析,结果表明,化肥与规模养殖是灌区水体TN和TP的主要污染源,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对水体质量仍然具有重要影响,农村生活废弃物对灌区水质的目前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三峡库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于物元分析法和熵组合权重法对重庆市三峡库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万州区、丰都县以及巫山县等9个区县水资源承载力等级为"可载"或"向可载"转化,占库区总区县个数的40.91%;涪陵区、长寿区、巴南区等5个区县水资源承载力等级为"满载"或"向满载"转化,占库区总区县个数的22.73%;渝中区、江北区以及大渡口区等8个区县水资源承载力等级为"超载"或"向超载"转化,占库区总区县个数的36.36%。重庆市三峡库区水资源承载力主要影响因子是人均水资源量、人均用水量和城市化水平以及废污水排放率等。  相似文献   

18.
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水生态足迹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研究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水生态足迹情况,利用水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重庆市2000—2014年水生态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运用GRNN模型预测了2015—2018年城乡人均水生态足迹与人均水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12000—2014年重庆市水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由0.093 2亿hm~2增长到0.143 5亿hm~2。水资源承载力受降水量的影响,整体波动较大。水生态压力指数介于0.115 6~0.235 9之间,远小于1,水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大。2城乡水生态足迹与水资源承载力有差异:农村总水生态足迹大于城市,但人均水生态足迹小于城市。农村总水资源承载力与人均水资源承载力均大于城市。城市水生态压力指数大于农村,但二者都小于1,说明城市水资源利用程度高,但城市发展对水资源的压力也大。3预计2015—2018年重庆市城乡人均水生态足迹总体上都呈上升态势,城市人均水生态足迹将由0.386 64 hm~2增长到0.409 62 hm~2,增长了6%。农村人均水生态足迹将由0.276 50 hm~2增长到0.336 57 hm~2,增长了22%。城乡人均水资源承载力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水生态足迹增长将威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在充分考虑重庆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布局,可促进重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理论,对2000-2014年新疆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协调系数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运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预测新疆2020年、2025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万元GDP生态足迹。结果显示:2000-2014年新疆人均生态足迹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1.699 3hm~2上升到2014年的4.100 5 hm~2,年均增幅为5.86%。新疆人均生态承载力基本保持在1.400 3~1.585 2 hm~2,且有逐年缓慢减小的趋势。人均生态足迹快速增长,人均生态承载力缓慢减小,造成生态赤字逐年扩大,人均赤字额由2000年的0.232 9 hm~2扩大到2014年的2.700 2 hm~2,赤字率由2000年的15.88%上升到2014年的192.82%。资源利用效益水平不断提高,生态协调度不断下降。预测结果表明:2020年新疆人均生态足迹将上升到6.496 4 hm~2,2025年将达到9.586 4 hm~2。2020年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预计下降到1.294 7 hm~2,2025年为1.212 5 hm~2。万元GDP生态足迹2020年下降到0.649 9 hm~2,2025年预计为0.478 0 hm~2。基于此,提出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比例,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土地产出效率是缓解新疆生态赤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以天津市西青区水高庄村190农户为研究对象,对农户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和处理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结果表明,区域内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75 kg/(capita·d),垃圾组成以可堆腐物为主,占垃圾总量的74.77%;塑料类废弃物占垃圾总量的10.33%。采用“两桶一网箱”和“两级分类”模式,能够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减量93.5%。生态处理站采用静态好氧发酵工艺,堆肥处理成本为110元/t。垃圾综合处理成本为322元/t,人均垃圾综合处理费为0.24元/d。腐熟物料有机土相关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