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彦青 《种子科技》2012,30(4):47-47
倒伏在玉米高产栽培中造成产量损失很大,尤其在抽雄前后倒伏影响最大。因为玉米一倒伏,植株互相覆盖,茎叶重叠,直接影响光合作用;同时,倒伏后不利于授粉结实,会造成棒子空粒或缺粒。另外,倒伏也会引起根的折断与挫伤,使根系吸收机能下降,  相似文献   

2.
正每年的6~7月,正当夏播玉米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时,常有大风暴雨突然来袭,不少大田的玉米遭致倒伏。其中倒伏有以下几种类别:一是有的玉米主茎呈不同角度的倾斜,有全倒的,有半倒的,当局部玉米遇到旋转风时,还会出现多角度交叉倾斜,这类倾斜称为主茎倒伏;二是有的玉米在大田中,被暴雨冲洗,根系部分外露或者全部外露,难以支撑主茎,出现整株倒伏,这类称为根倒;三是有的因为病虫危害或者机械损  相似文献   

3.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倒伏是造成玉米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全国各地发生相当普遍,尤其是在玉米生长季节多暴风雨的地区,更容易引起倒伏。玉米倒伏是指玉米茎秆节间折断或倾斜。玉米倒伏的方式有三种:茎倒、根倒及茎折。茎倒是茎秆长的细长,植株过高,基部机械组织强度差,遇暴风雨造成茎秆倾斜;根倒是根系发育不良,灌水及雨水过多,遇风引起倾斜度较大的倒伏;茎折主要是抽雄前生长较快,茎秆组织嫩弱及病虫危害,遇风引起的茎秆折断。其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茎折,其次是根倒,茎倒对产量的影响最轻。1玉米倒伏的原因1.1种植密度不合理在玉米播种和玉米间定苗时,不…  相似文献   

4.
倒伏对玉米机械粒收田间损失和收获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大田机械粒收过程田间植株倒伏、机收落穗、落粒损失的大样本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模拟倒伏控制试验, 研究了倒伏率与机械粒收产量损失率及收获效率之间的定量化关系。结果表明, 黄淮海夏玉米区田间倒伏率、机械粒收落穗率、落粒率均高于北方和西北春玉米区。大田自然条件下, 倒伏对产量损失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落穗损失, 倒伏率每增加1%, 落穗率增加0.15%; 分区分析表明, 倒伏每增加1%, 春玉米区落穗率增加0.12%, 夏玉米区落穗率增加0.15%; 不同类型收获机械的测试结果表明, 采用全喂入式机械时落穗率随倒伏率增加呈指数递增趋势, 采用半喂入式机械时落穗率和倒伏率呈线性增加趋势, 即倒伏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对机械粒收落穗损失的影响更大。在倒伏控制试验条件下, 倒伏每增加1%, 落穗率增加0.59%; 落粒与倒伏则呈显著负相关, 可能与倒伏增加使进入机械的果穗减少从而降低了机械落粒有关; 收获速度随倒伏率增加呈指数递减趋势, 降低收获机割台可以减少落穗损失, 但是降低了收获速度。通过选用抗倒伏品种、构建高质量群体、适时收获等防止倒伏措施, 能够有效降低玉米机械粒收的田间损失。  相似文献   

5.
玉米倒伏后子粒灌浆特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9年黄淮海夏玉米区部分地区玉米发生大面积倒伏,造成一定幅度的减产,本文以当地主栽品种郑单958为材料,对倒伏后不同层面子粒的灌浆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上层植株具有灌浆速率快、灌浆持续时间长、子粒含水量较低、脱水较快等特性,而下层植株子粒灌浆速度慢,持续时间短、子粒含水量较高、脱水较慢,在同样倒伏情况下上层层面减产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6.
二点委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委夜蛾属,是夏玉米生产上新发现的、突发强的重要害虫之一。2009年首次在我县发现,2010年发生面积、为害程度有加重趋势。该害虫在田间的为害症状,一般以幼虫为害玉米幼苗,轻者造成玉米苗期植株倾斜、倒伏,较重的引起植株枯心死亡出现玉米缺苗断垄现象,严重者使玉米田间出现大面积无苗空地,甚至需要毁地重种。1害虫形态特征二点委夜蛾成虫体长10~12mm,翅展20mm。主要识别特征是:前翅灰褐色至深褐色,在中室中部和端部各有1个小黑点,端部黑点有时不明显或该黑点外方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夏玉米倒伏的天气特征及预报预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2001—2012年12年间7—9月造成河南省夏玉米发生倒伏的天气形势分析得知,影响河南省夏玉米发生倒伏的天气形势主要有2种,分别是强冷空气型和短时雷雨大风型。强冷空气型根据冷空气路径,可分为强中路偏东型和强西路冷空气型,此种类型造成的夏玉米倒伏范围大,但倒伏程度不一定很强;短时雷雨大风型可分为江淮倒槽型和暖低压前部偏南气流型,此种类型造成的倒伏范围一般较小,局地性较强,但倒伏程度严重,有时甚至发生倒折的情况。从发生倒伏的时间来看,强冷空气造成的倒伏多发生在8—9月,短时雷雨大风发生的倒伏多在7月—8月中上旬,以7月居多。对40个造成夏玉米倒伏个例的天气形势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2种不同形势下发生夏玉米倒伏的天气学模型。强冷空气影响造成的大风一般范围比较大,如果同时伴有强降水出现,夏玉米容易出现大面积的倒伏,对产量造成较大危害,本研究重点分析了2009年8月28—29日一次强冷空气造成夏玉米发生大面积倒伏典型个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和物理量特征,给出了造成夏玉米倒伏的天气预报预警指标和农事生产建议,以期对降低夏玉米倒伏造成的灾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玉米倒伏主要受大风大雨或虫害蛀食等原因引起。倒伏后影响通风透光和授粉不良,应及时采取得力措施,尽力减少损失。1 玉米倒伏后的管理措施人工扶直 玉米倒后立即人工扶直。玉米茎基部第一、第二节间比较脆弱,加之已有部分根系受损,扶直时要防止折断和增加根伤。可一人扶直另一人根部培土。应设法随倒随扶,拖延不但难以扶起也会增加损失。对倒伏不甚严重的玉米,由于植株自身调节能力强,一般能直立起来,茎叶空间排列也能基本合理。加强水肥管理 倒伏的玉米由于光合作用差,生理机能受到扰乱,影响灌浆结实。对只追一次肥的田块,可再追一次肥…  相似文献   

9.
夏玉米倒伏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梅菊 《中国种业》2012,(10):47-48
深州市常年种植夏玉米面积约65 万亩左右,近年以来,我市玉米倒伏现象时有发生,令广大玉米种植户叫苦不迭。结合近几年农户的种植经验,本文针对近年来夏玉米倒伏现象,分析倒伏的主要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以期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海春 《种子世界》2014,(12):49-50
<正>河北省中南部是我省夏玉米集中种植的地区。这一地区夏季灾害性天气频发,玉米倒伏现象时有发生,玉米倒伏对产量影响很大,轻度倒伏造成地块减产15%~25%;中度倒伏造成减产25%~50%;重度倒伏造成减产60%以上甚至绝收。倒伏成为玉米减产最重要原因之一。针对玉米倒伏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预防的措施和补救方法。玉米倒伏的主要原因.品种原因现在生产上推广的玉米品种多达几十个,虽然都经过了本区域的审定,但是抗倒性上有很大的区别,未必  相似文献   

11.
夏玉米倒伏的原因及减轻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春 《种子世界》2014,(11):40-41
<正>我省中南部是夏玉米集中种植的地区。这一地区夏季灾害性天气频发,玉米倒伏现象时有发生,玉米倒伏对产量影响很大,轻度倒伏造成地块减产15%~25%;中度倒伏造成减产25%~50%;重度倒伏造成减产60%以上甚至绝收。倒伏成为玉米减产最重要原因之一。针对玉米倒伏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预防的措施和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夏大豆“三防”促增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是品种不对路。有的大豆品种植株较高,茎秆较细,适合于中低水肥的土地,属于耐瘠品种。这样的品种在高水肥地种植容易旺长造成倒伏。二是密度过大。植株密度过大,田间通风透光不良,植株茎秆细弱,高而不壮,容易造成倒伏。三是根系不良。铁茬播种的大豆,中耕灭茬不好,大豆根系发育不良,容易倒伏。四是植株旺长。蹲苗不够,土壤氮肥过多,会造成植株旺长而倒伏。五是风雨侵袭。夏大豆分枝期及开花期连阴寡照多雨,植株徒长,或后期遇暴风雨侵袭,也会造成倒伏。  相似文献   

13.
高密条件下化学调控对夏玉米抗茎倒伏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河北省高产夏玉米倒伏问题,以先玉335(XY335)和金海5号(JH5)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6.75万,8.25万,9.75万株/hm2这3个密度梯度,研究了化学调控对玉米植株农艺性状、基部节间形态特征、力学性状、化学组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调控能显著降低植株高度、穗位、重心高度,缩短节间长度,增加节间粗度、降低长粗比值,显著增加茎秆可溶性糖含量、粗纤维含量和含钾量,同时基部节间硬度、抗折力和植株抗拉力值也显著提高,最终明显降低倒伏率。化控处理明显提高了高密条件下夏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4.
倒伏对夏玉米叶面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长后期受气候因素易发生倒伏,严重影响了玉米高产性能的发挥。以‘郑单958’夏玉米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抽雄期不同倒伏程度对夏玉米叶面积指数(LAI)、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育期推移,LAI逐渐减小,各处理差异显著,严重倒伏的A00处理后期LAI一直最小。随倒伏程度加重,穗长、穗粒数减少,百粒重下降,产量和生物产量降低;同时减产幅度增加,与未倒伏对照处理比较,A60、A45、A30和A00处理分别减产5.8%、24.3%、52.2%和89.9%。研究结果可为夏玉米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机械粒收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脱水期间的倒伏问题, 本研究通过多点试验调查夏玉米和春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发生类型和规律, 分析影响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发生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 玉米生理成熟后, 茎折率升高是倒伏增加的主要原因; 茎折率随抗折力降低而升高, 抗折断力降低至14.3 N时, 茎折率超过5%; 植株重心高度逐渐降低, 茎秆基部第3节间穿刺强度(RPS)、第4节间压碎强度(CS)、第5节间弯曲强度(BS)均逐渐降低, 基部节间单位长度干重(DWUL)和含水率也逐渐降低; 茎秆抗折断力与RPS、CS、BS、DWUL和含水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RPS、CS和BS均与DWUL和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 玉米生理成熟后植株自然衰老导致的茎秆干物质降低和水分含量下降, 是茎秆机械强度降低、茎折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应适期收获, 避免田间站秆时间过长引起倒伏率增加导致的收获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根系构型能够促进作物高效获取土壤养分。基于磷肥施用深度的根层调控技术可以优化夏玉米根系的时空分布并促进其与土壤水分、养分供应的空间匹配性,为通过玉米根系挖潜实现节肥增效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本试验以不施磷肥处理为对照(CK),设置距离地表-5 cm (P5)、-10 cm (P10)、-15 cm (P15)和-20 cm (P20)深度施用磷肥处理,分析各处理对夏玉米根系分布、植株生长及产量形成、氮素吸收、积累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适当深施显著促进夏玉米根系生长,根干重、根长密度、根系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显著增加,整体表现为P15P10P20P5CK。随着磷肥施用深度的增加,深层玉米根系显著增加。P15和P20处理根干重所占比重,在20~40cm土层分别为12.3%和12.1%;在40~60 cm土层分别为6.7%和6.9%。根系分布深度的增加促进了对土壤氮素的吸收,深施磷肥处理各土层中尤其是20cm以下土层土壤氮素含量显著降低。根系分布的优化同时促进了植株氮素积累与转运, P15处理较P5处理氮素吸收效率、氮积累量、转运量及氮肥偏生产力2年平均分别提高14.5 kg kg–1、19.2%、48.9%和6.4kgkg–1,籽粒产量2年平均增产16.4%。在本试验条件下,磷肥集中施用在-15cm处理,能显著促进夏玉米深层土壤根系的生长,扩大根系养分利用空间,增加根系对深层土壤氮素的吸收,促进植株氮素积累及转运,提高其生产力,最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正>玉米是淮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以夏播为主。由于夏玉米生育期短,自身调节能力差,生长环境恶劣,在生长过程中每年都有倒伏现象发生。倒伏有3种情况,即茎倒伏、根倒伏和茎倒折。倒伏在玉米拔节期、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每年发生倒伏的面积为7%~20%,给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造成严重损失。1玉米倒伏的原因1.1栽培措施不当采用"一条龙"浅旋起垄机进行条播出现倒伏较重,而采用贴茬免耕机进行条播和免耕点播的倒伏程度  相似文献   

18.
探究夏玉米根系构型与抗根倒性能间的关系,筛选出高抗根倒性能的夏玉米品种,明确抗根倒玉米的根系特性,为抗根倒玉米品种选育和玉米抗倒稳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黄淮海区域推广种植的104个夏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开花期测定不同品种玉米的根拔力及根系相关性状,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这些夏玉米抗根倒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根系形态特征与抗根倒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所用的104个品种的根拔力符合正态分布,其变化范围为862~1092 N。根拔力与节根着生角度、节根条数、节根总条数、节根长度、根干重、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性。基于不同玉米品种根系性状综合因子可以将试验品种按抗根倒伏性能由强到弱聚为6类。其中,抗根倒性强的品种有:联研155、迪卡517、齐民玉6号、金海13、来玉721、丰乐365、良星579、登海605、登海518、德单179。这一类群玉米品种具有根干重、节根条数、节根总条数、节根着生角度、节根长度、产量均较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以“郑单958”夏玉米为试材,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抽雄期不同倒伏程度对夏玉米叶面积指数(LAI)、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育期推移,LAI逐渐减小,各处理差异显著,严重倒伏的A00处理后期LAI一直最小。随倒伏程度加重,穗长、穗粒数减少,百粒重下降,产量和生物产量降低;同时减产幅度增加,与未倒伏对照处理比较, A60、A45、A30和A00处理分别减产5.8%、24.3%、52.2%和89.9%。研究结果可为夏玉米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玉米籽粒产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茎秆倒伏和欧洲玉米螟(Oatrinia nubialalis;ECB)危害的影响。欧洲玉米螟会影响茎秆倒伏,同时会通过生理效应直接引起减产,而这些生理效应会降低植株生产和转送光合产物的能力。尽管在改良植株的支撑能力方面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茎秆倒伏仍然是—个主要问题,并且茎秆倒伏抗性育种仍然是特别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