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里副总理说:“山区建设到底怎么搞,对我们来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必然王国,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70%(包括山地、丘陵、高原)。山区农业人口占全国农业总人口的59.2%,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55.2%。山区,从陆地到水流,从地上到地下,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各种各样的资源。这各种各样的资源,都是现实的或未来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都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客观源泉。山区,不仅对我国农业(包括种植业和林牧渔副各  相似文献   

2.
水土保持系统工程是我国山丘区建设新农村的生命线工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广大山丘区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阵地。在经过3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之后,对山丘区的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治理得最有效、最治本和最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还是由我国水行政部门分管的“水土保持系统工程”。以岩土力学、水力学、泥沙运动力学和生态学原理基础理论为依据,着重分析了水土保持系统工程的概念、内容构成和治理特点,并结合当今治理实例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多处水土保持系统工程成功典范,指出水土保持系统工程在我国山丘区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主体地位”,是我国山丘区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新农村的“生命线工程”。针对当前我国山丘区治理中存在的多头治理、单项治理、相互抵消性治理及重复而治标性治理的问题,提出了综合治理我国山丘区的最佳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3.
20 0 0~ 2 0 0 2年四川省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 ,使 9亿多元社会资金进入水土保持领域 ,表明预防监督在引导、聚集社会资金、民间资金方面的重要作用。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进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体推进给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形势下 ,要重新认识和定位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按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确定新时期预防监督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强化监督执法体系建设、法规体系建设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推动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水土保持是山丘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肖秧(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610000)四川地处长江上游,幅员辽阔,境内高山峻岭,江河纵横,是一个有一亿多人口的农业大省。由于历史原因,森林曾遭严重破坏,加之人口众多,人均耕地数量少,垦殖指数高,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遥...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是加快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繁荣农村经济的基础,该论述了黄土高原地区广大干群和科技人员,在10多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狠抓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并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中,进行了多方面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龙泉河小流域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连续5年治理和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分析表明,整治和开发利用取得明显成效:粮油产量增加162%,人均收入增加125%,农业总产值增加2.15倍。  相似文献   

7.
8.
《中国水土保持》1997,(10):47-49
<正>朝阳市位于辽西丘陵地带,是全国8个严重水土流失区之一,所处的努儿鲁虎山地区是全国18个贫困地区之一.为了尽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早日摘掉贫困落后帽子,多年来,全市人民同穷山恶水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尤其是1987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与支持下,我市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大规模的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开发.近10年来,我市治理水土流失共投入资金2.2亿元,投入劳动积累工3.9亿个,投劳折款19.5亿元;累计完成土石沙工程10.5亿m~3.10年来,全市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面积87.2万hm~2,其中建水平梯田12.1万hm~水、果树台田12.3万hm~2,完成坡面造林整地55.8万hm~2,工程整地种草5.5万hm~2,闸沟造地1.5万hm~2,治理小河道2480km,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54.3%,森林覆被率由80年代初的15.4%提高到现在的33%.水土流失的治理,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使农业抗灾保收能力大为增强.我们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9.
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也是世界闻各的泥沙最多的一条“害河”。下游高悬在华北大平原上,解放前2,000多年中曾决口泛滥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其中大改道9次,影响范围北到天津,南到长江下游共25万平方公里;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流失面积达43万平方公里,三门峡以上年平均流失泥沙16亿吨,是为害下游的祸根。解放三十年来,治理黄河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下游加高加固大堤2,100公里,保证了伏汛未缺口,水浇地面积达到7,000多万亩;中游造林、种草、建设“三田”(即水平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临汾市治理机制实现了“四荒”资源治理开发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 ;治理投入实现了多种投入大规模、高密度、捆绑式 ;治理形式实现了“户、专、群、机、雇”有机统一 ,常年治理 ;治理规模实现以流域为单元跨乡、县统一规划的大规模综合开发治理 ;监督执法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  相似文献   

11.
水土保持是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甘肃省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其中以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危害最深.省内黄河流域总面积14.5万km~2,水土流失面积10.5万km~2,占总面积的72%;年入黄泥沙总量5.04亿t,占全省输沙总量的78%,占黄河总输沙量的31%.流域内有农业人口1351.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0%.严重的水土流失灾害,使当地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逐年恶化,群众长期处于贫困之中,直接制约着全省农业的振兴和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水土保持产业是90年代继小流域经济这个有挑战性的术语问世之后又一个标志着水土保持事业新发展的术语.这一术语的提出是水土保持同仁思想观念的又一次大飞跃,说明水土保持的两重性——具有社会效益的公益性事业和具有经济效益的产业已被实践认同.水土保持产业的兴起,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的必然.下面就水土保持产业问题谈一些认识,与同仁们商榷.1 要进一步突破旧观念的束缚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是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流域现有水土流失面积56.2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1.2%,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15.3%,年侵蚀量22.4亿贫,年侵蚀模数3981.8t/km~2.经过40多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长江流域已高标准地完成治理面积4.58万km~2,既提高了林草覆盖率,减少了土壤侵蚀量,又增加了粮食产量,培养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江流域的治理目标是:“九五”期间治理5.0万km~2,2000~2010年治理15万km~2,2010~2025年治理30万km~2,基本实现15年初见成效,30年大见成效.  相似文献   

14.
15.
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论述了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分析了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和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搞好水土保持不但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而且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6.
现代水保专业队同集体化时期的水保专业队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以利益为纽带组建起来的经营实体。专业队的运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水保生态工程建设实行“三制”和资金使用报账制等先进管理制度的进程。专业队治理有利于提高水保生态建设工程的整体水平 ,有利于治理成果的初期维护和管理。指出了专业队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金沙江流域是云南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为恶化的地区.据统计,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8939.68km~2,占流域总面积的42.24%.其中,中度及以上流失面积27 241.45km~2,占流失面积的46.22%.自1988年之后,云南省昭通、楚雄、昆明、曲靖、东川等地(州、市)49个县先后被列入“长治”范围.9年来,各地勇于实践,积极探索,摸索出了有云南特色的“长治”工程模式,找到了流域区建设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1 水土流失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多年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现在选出几个水土保持工作中的问题,谈谈我的意见。下面共分四个题目。一、水土保持实质的分析在解放初期以致解放以前,我就在搞水土保持。大家觉得水土保持这个课题很新鲜,怎么做呢?有点象“老虎吃天无从下爪”这样一个形势。其实,我们如果把水土保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从总的来看,是恶化的趋势。而生态环境恶化的具体反映是占国土总面积5125%的土地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由此问题导致水、旱、风沙、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同时由于水土流失使土地退化、面积减少,人地矛盾突出,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20.
王化云 《土壤》1960,3(4):5-7
今天上午听了临县、离石、中阳三县县委负责同志的报告,感到非常好,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下午又听了刘省长的报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水土保持工作经验,又指出了今后的方针和任务,讲的很好,我完全同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