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稻鳖共作技术发展迅速,国内学者对这一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对于技术理论的研究,主要涉及稻鳖共作对稻田病虫草害的影响、对稻田土壤环境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从技术应用角度来说,不同地区的不同学者均开展了大量实践工作,明确了技术规范,部分地区形成了技术规程。部分学者还开展了“稻-鳖-鱼-鸭”“、稻-鳖-鱼”等进一步的创新工作。在总结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在4个方面对该项研究进行了展望,分别是稻鳖共作关键技术的创新、对鳖品质质量的研究、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地区的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中华鳖淮河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本研究利用25个微卫星DNA标记分别对淮河品系中华鳖(淮河鳖)、黄河品系中华鳖(黄河鳖)和日本品系中华鳖(日本鳖)3个品系的遗传结构和系统进化进行分析。淮河鳖、黄河鳖和日本鳖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5.08、5.44和6.2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2.696、2.733和3.221,淮河鳖期望杂合度(HE)为0.572高于黄河鳖(0.556),低于日本鳖(0.603),日本鳖遗传多样性最高,淮河鳖次之,黄河鳖最为贫乏。25个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均较高,淮河鳖、黄河鳖、日本鳖平均PIC为0.513、0.498和0.558,淮河鳖和日本鳖均属高度多态(PIC>0.5),黄河鳖为中度多态(0.25<PIC<0.5)。遗传分化指数(FST)分析显示,淮河鳖与黄河鳖之间属于中度分化(0.05 <FST< 0.15),淮河鳖与日本鳖、黄河鳖与日本鳖之间均属于高度分化(0.15<FST<0.25)。淮河鳖与黄河鳖遗传距离较近,与日本鳖遗传距离较远。表明目前中华鳖淮河品系有较高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潜力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藕鳖共作对藕田水环境以及鳖、藕生长性能的影响,2019年6—10月定期监测鳖单作、藕鳖共作和藕单作池塘的水体理化指标、浮游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相对于鳖单作,藕鳖共作能显著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和化学需氧量浓度。3种模式水体中的浮游动植物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无显著性差异。浮游动物优势种群均归属于原生动物、轮虫和桡足类;鳖单作和藕单作水体的浮游植物优势种群以绿藻和蓝藻为主,藕鳖共作模式优势种群归属于绿藻、硅藻、蓝藻和裸藻门。相较于鳖单作,藕鳖共作模式中,中华鳖成活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增加23.29%和1.59%,饲料转化率降低17.92%;相对于藕单作,藕鳖共作模式中,百粒莲子重和莲蓬数量分别提高9.76%和7.23%。  相似文献   

4.
对恒温孵化人工统一提前破壳与自然出壳的中华鳖稚鳖的生长发育进行了实验比较,试验在记录积温28800-30000℃?h?d时人工提前统一破壳,结果表明:人工提前统一剥壳对中华鳖存活率和稚鳖的体质无不良影响,经30d养殖的稚鳖苗达到一级标准,其生长比速、生长指标指标与自然出壳的中华鳖稚鳖差异不显著(P<0.05);而生长常数、特定生长率、生长系数指标则显著优于同期受精和孵化的自然出壳稚鳖(P>0.01)。实验证明,人工破壳的稚鳖比同时受精、同批孵化及延迟十天产出的受精卵自然出壳较迟的对照稚鳖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2003年和2004年两年的试验比较表明,人工提前破壳稚鳖的生长系数(W末重/W始重)分别为2.932±0.094、2.808±0.074,与同批自然出壳较迟的对照差异达到21.47%--45.9%,达极显著水平(F=124.6 >F0.01);人工提前破壳稚鳖养殖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5365±0.1532、1.4777±0.1325,与自然出壳较迟的对照的特定生长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68.5 >F0.01);人工提前破壳稚鳖养殖的生长常数分别为0.112±0.001、0.107±0.002,与与自然出壳较迟的对照差异达146.5%--302.7%,达极显著水平(F=1684.5>F0.01)。人工提前破壳孵化的稚鳖具备摄食强度大、抗逆性强、不易感染病虫害等优势,可为周年养殖稚鳖的生长赢取时间,是培育大规格稚鳖、缩短养殖周期,提高中华鳖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科学种养》2011,(5):60-60
我国目前主要养殖鳖种类有中华鳖和台湾鳖,而中华鳖又细分为湖南鳖、江西鳖、黄河鳖、黄沙鳖、日本品系中华鳖等。主要养殖区域为江浙一带,以及广东珠三角地区。养殖品种方面,据介绍,浙江温棚养殖多以台湾鳖为主,外塘则以日本品系中华鳖为主;广东中山、顺德等地以台湾鳖养殖为主,惠东、三水等地则以中华鳖养殖为主;此外,黄沙鳖作为价格较高的品种,主要养殖区域在广西,近年广东也有少量养殖。市场方面,据了解,  相似文献   

6.
蔡秦  张力 《科学种养》2011,(7):40-40
中华鳖仿野生生态养殖即在养殖池内模拟中华鳖的最佳自然生长环境,科学合理地投放鳖种和其他鱼虾,以天然新鲜饵料为主,辅以全价配合饲料,使商品鳖的品质基本接近野生鳖。采用本模式一般每亩放养规格为350克,只左右的幼鳖200~300只,养成规格为750—1000克,只,每亩产值2万元以上、纯利润1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7.
野生、仿生、温室中华鳖形态特征与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简易鉴别中华鳖的种类,选择合理的养殖方式,改善和提高中华鳖的营养价值,以野生、仿生、温室中华鳖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不同养殖模式下3种中华鳖的形态特征与营养成分。结果显示:野生鳖与仿生鳖裙边重显著高于温室鳖(P<0.05);野生鳖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分别高于其他2种鳖0.78%、6.37%,但差异不显著(P>0.05)。野生鳖肝脏中粗蛋白、粗灰分与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鳖(P<0.05),粗脂肪含量最低;不同养殖模式对中华鳖肌肉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影响。野生鳖肌肉中测出32种脂肪酸,仿生鳖测出25种脂肪酸,温室鳖测出27种脂肪酸。野生鳖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高于仿生鳖与温室鳖(P<0.05)。3种中华鳖EPA+DHA含量差异显著,表现为温室鳖>仿生鳖>野生鳖(P<0.05)。  相似文献   

8.
<正>腐皮病是鳖苗培育过程中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鳖苗在孵化出壳、人工操作、长途运输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体表损伤后感染真菌和细菌所致,特别是放养后30天内是鳖苗腐皮病的高发期,严重的死亡率可达30%以上,我国养鳖企业由此造成的年经济损失达亿元。而传统应用的化学药品和抗生素因不符合无公害水产品要求被国家禁用,而且成本也比较高,  相似文献   

9.
<正>实践证明,通过科学应用消毒剂预防养鳖生产中鳖病的暴发与流行,经济实用且效果良好。但是,一些地区在实际操作中因未能搞清预防鳖病所用消毒剂的性质与消毒原理,加之使用方法不正确,产生了不少副作用甚至造成鳖只死亡,特别是近几年一些地区暴发性鳖病再度流行,笔者认为有必要重申我国目前常用消毒剂在鳖病预防中的科学应用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供养殖者参考。一、放养前清塘消毒目前生产中用于池塘消毒的主要有生石灰和二氧化  相似文献   

10.
<正>鳖苗在培育期经常会发生白点病和白斑病,而大蒜具有较好的抗细菌和真菌作用,但由于大蒜榨汁后接触空气会产生强烈的蒜辣素气味,养殖场都不敢贸然使用大蒜来防病。本试验正是测试鳖苗对大蒜汁水浸泡的耐受情况,目的是为以后应用大蒜防治鳖病及养殖环境管理提供依据。一、试验材料试验大蒜为市场销售的正常大蒜头,试验鳖苗购于杭州  相似文献   

11.
利用各种有效水体养殖特种名贵水产品,已成为我国农村致富奔小康的新途径,其中利用库湾网箱养鳖有以下优点:一是节省土地和水资源;二是生长快,一般养殖100天,能够增重500克以上;三是疾病少,除了放养初期较易感染真菌性疾病外,其他疾病基本不发生,鳖成活率可达97%以上;四是鳖的品质优,体色自然,售价可达到200元/千克以上,经济效益明显。现把库湾网箱养殖商品鳖的新技术介绍如下,供有条件的地区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华鳖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鳖全身都是宝,其肌肉、背甲、鳖头、鳖血等都可入药,是药食同源的滋补佳品。通过对中华鳖的肌肉、背甲、鳖头、鳖血、鳖脂、鳖胆等分割产品的研究开发,加强了对中华鳖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不仅提高了中华鳖产品的科技附加值,而且扩大了消费渠道和消费人群,为推动中华鳖养殖业以及食品加工、药物开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随着饲料价格的节节攀升,池塘养鱼的效益越来越低。在不影响成鱼养殖的前提下,在成鱼池中套养鳖,进行生态健康养殖,是增产增效的好模式。本文从塘口的选择与改造、鳖苗种的暂养与放养、日常管理、收获与效益四方面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日本鳖是我国引进的优良品种,由于其生长快、肉质好,受到广大养殖户的欢迎。但也有养殖户反映日本鳖鳖蛋的孵化率不高,为此介绍提高鳖蛋孵化率的技术措施,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冰海鲜中毒症是近年来新发生的鳖类疾病。长期以来为了在饲料中添加鲜活饲料以提高适口性和营养,一些有资源优势地区利用冷海鲜添加投喂,结果造成大批鳖种和成鳖死亡。由于该病发生呈暴发性,最初以为是病毒引发的流行病,后来经过分析和检验才发现是冰海鲜中毒。目前许多养殖场对该病了解还比较少,所以特别提醒在投喂冰海鲜饲料时要  相似文献   

16.
河虾塘养鳖是在水源和环境达到无公害化要求的条件下,在常规养虾的基础上套养鳖种养成商品鳖的高效生态养殖新模式,如浙江海宁、桶乡  相似文献   

17.
正南丰县位于江西省东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暖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日照时数1636小时,年均气温18.5℃,年均无霜期285天,非常适宜发展养鳖业。经过当地养殖户多年的生产实践和总结,已形成一套适合本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的"苗种+精品"高效养鳖模式。截至2020年,  相似文献   

18.
工厂化加温养鳖是目前我国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养鳖模式,养殖产量占总产量的60%以上。冬季温室养鳖不受室外气候的影响,养殖效果完全取决于管理水平的高低。为此,重点介绍一下冬季温室控温养鳖的管理要点,供养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鳖和太阳鱼都是高价值的食用水产品,茭白是低脂肪的健康食用蔬菜,如何在鳖池中养殖太阳鱼、种植茭鱼,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种养经济效益呢?笔者通过在养鳖池塘里套养鱼和再按比例间作不同面积茭白的对比试验,对该养殖新模式加以研究,以期为条件适合的地方参考选用提供技术依据。一、试验条件与材料1.试验条件试验池塘单池面积1.5亩,池深1.2米,水深1米,泥质池底,水泥护坡,在池塘一头设置晒背台、饲料台、  相似文献   

20.
鳖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为探索品质优、营养价值高的仿野生鳖养殖技术,笔者2008年利用4口池塘进行了以鳖为主,搭配适量草鱼、鲢鱼、鳙鱼和鲫鱼的鱼鳖混养池塘健康养殖试验,所产出的鳖体色、品质、口感均十分接近野生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