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旱作苹果园深沟施肥效益分析 Ⅱ.土壤养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旱作苹果园深沟集中施肥的方法具有改善根区养分状况的作用,使土壤PH值降低,有机质和全氮的分解利用加快,特别是磷肥肥效显提高,在根区形成了一个土壤肥库。该还提出了在苹果生产上应用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长期施肥条件下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剖面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黄土高原旱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通过比较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土壤剖面水分分布的影响,研究了施肥与土壤水分的关系,并对深层土壤水分消耗引起的水分生态效应进行了分析。试验期间,0300.cm土壤水分虽在雨季得到降水补充,但是播种期的土壤贮水量仍处于亏缺状态。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和施肥量的试验处理中,100300.cm土层作物耗水剧烈,土壤水分含量均较低。与对照相比,单施磷肥对作物利用土壤水分没有显著影响;单施氮肥和氮磷配施均促进了作物对下层土壤水分的利用。在相同的施氮量下,施用磷肥加大了作物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利用,100300.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在磷肥用量达到45.kg/hm2后不再随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在同样的施磷条件下,作物对下层土壤水分的利用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增加到90.kg/hm2后,100300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达到一个稳定的值。在同样的氮磷用量情况下,施钾对土壤水分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贤赵  王庆  衣华鹏 《土壤通报》2006,37(2):404-40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深沟施肥(40~60 cm土层)对旱地苹果园土壤理化性状的良好影响。结果表明,深沟施肥与对照(20~30 cm土层)相比,40~80 cm土层土壤容重下降为6.1%~16.0%;土壤孔隙度,40~60 cm和60~80 cm土层内增幅为23.0~41.5%;有机质在40~60 cm土层增幅达15.1%,0~10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在旱季比对照果园高4.3个百分点,雨季高3.9个百分点。苹果单株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8%和24%。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苹果园间作油菜对土壤水分与苹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间作生草是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有机肥替代化肥模式之一.由于黄土高原地区年际干旱少雨且降水在季节上分配不均,可能产生果园生草与果树争水的问题.因此,本研究采用不同耗水模式的油菜品种探究其对土壤水分及苹果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于2018和2019年在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流域进行.设置4个生草处理,分别为甘蓝型油...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半湿润黄土台塬沟壑区不同密度旱作苹果园产量长周期演变趋势与深层土壤水分变化动态, 应用WinEPIC模型定量模拟分析了1965-2009年期间宝鸡6种种植密度(D1: 2 m×3 m; D2: 2 m×4 m; D3: 2.5 m× 4 m; D4: 3 m×4 m; D5: 4 m×4 m; D6: 4 m×5 m)苹果园果品产量和0~15 m土层土壤水分变化动态, 并据此确定了当地旱作苹果园最佳种植密度和适宜种植年限。结果表明: (1)在1968-2009年42年苹果产果期间, 各密度苹果园果品产量呈现逐渐增高后又强烈波动性降低趋势, 前21年平均产量明显高于后21年。(2)随着种植密度增大, 苹果园果品产量逐渐增加, 当种植密度达到D3(2.5 m×4 m)~D4(3 m×4 m), 即833~1 000 株·hm-2后, 增产幅度趋缓。(3)随着种植密度增加, 果园0~15 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逐渐降低, 深层土壤干层形成时间逐渐缩短。(4)从产量、干旱胁迫日数、土壤有效含水量和土壤剖面湿度分布演变趋势和变幅分析, 宝鸡旱作苹果园地最佳种植密度为D3(2.5 m×4 m)或D4(3 m×4 m), 即833株·hm-2或1 000株·hm-2, 种植年限为30年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沟壑区塬面苹果园土壤水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张义  谢永生  郝明德 《土壤》2011,43(2):293-298
为了解长期种植果树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水分的影响,对不同种植年限的塬面果园土壤水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土沟壑区塬面果园土壤水分含量普遍低于80%田间持水量,水分较亏缺。0~10 m果园土壤平均含水量与3 m以下各层含水量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与2~3 m层含水量呈显著相关关系,与0~2 m层次的土壤含水量相关性不显著。土壤水分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又略有恢复的趋势,但水分恢复量不大。土壤水分波动性及其亏缺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抛物线型变化趋势。果树根系所吸收利用的土壤水分的深度,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深。在果树的主要生命周期内,其吸收利用的土壤水分最大深度可达8 m上下,耗水量最大时期为盛果中期(种植15年左右)。  相似文献   

7.
长期施肥对土壤水分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张玉革  姜勇  依艳丽  邹德乙  刘孝义 《土壤》1999,31(3):120-125,131
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沈阳农业大学棕壤长期定位试验地施肥对土壤基本物理性质,持水特性及供水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5年不同施肥处理,耕地棕壤的基本物理性质和水分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低吸水段,单施N肥处理提高了0-20cm土层土壤持水力,但降低了其释水能力,其它施肥处理降低了土壤的持水力,去增强了其释水能力。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中西部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地利用干旱半干旱地区有限的降水,对提高旱作农田的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旱作梯田、旱平地土壤水分变化主要取决于降水,其动态变化与降水变化相吻合,但在时间上滞后1~2月;作物生长发育耗水主要来源于该年雨季降水,土壤起到了调节和再分配的作用;不同作物对水分的利用及抗旱能力不同,搞好蓄水保墒、选用和培育相适应的耐旱作物,是合理利用土壤水分,提高旱作农田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旱地长期施肥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黄土高原旱地长期施肥对土训水分状况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旱地长期施肥对土壤水分状况有显著影响,N、P、M单施或配施,土壤剖面含水量比对照均有所下降,以NP、NM,PM,M,NPM处理下降最多,不同氮磷肥配施对土训水分含量也有较大影响,在一定氮,磷水平下,土壤剖面储水量随磷或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0.
陕北黄土丘陵区山地苹果园的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掌握土壤水分特征是实现果园科学管理、有限雨水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保证果树高产优质的关键。以陕北米脂山地6年生红富士苹果园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4月—2016年6月采用FDR、中子水分仪和烘干法相结合的土壤水分监测方法,分析了山地苹果园的土壤水分总体特征、单株不同位点的水分动态以及不同旱作措施(秸秆覆盖、起垄覆膜垄沟集雨、有机肥覆盖)的土壤水分环境效应。结果表明:陕北山地果园时段干旱严重,最严重的为苹果树新梢生长和幼果发育期;春季土壤干旱程度取决于上年入冬前土壤储水量高低。果园0~60 cm土层(根系分布集中层)水分随降雨量而变化,表现为较一致的季节变化特征;土壤水分的变化滞后于降雨变化,且降雨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随土层加深而减弱,100 cm深土层受降雨影响减弱,土壤剖面200 cm以下土层土壤含水量保持相对稳定。6年生山地苹果园土壤已经出现干化现象,且在90~300 cm存在明显的低湿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常年处在12%以下。苹果树单株尺度范围内,土壤含水量随距树干距离增加单调递增;土壤水分的平均值处在距树干105 cm处;沿行向距树干不同距离位点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沿株向距树干等距离位点的含水量(P0.05)。秸秆覆盖、起垄覆膜垄沟集雨和有机肥覆盖措施相较于空白对照(不覆盖、不灌溉)均能有效改善土壤水分环境,缓解果树生育期内水分供需矛盾,其中起垄覆膜垄沟集雨措施的保墒效果最佳,建议陕北黄土丘陵区山地雨养苹果园采用起垄覆膜垄沟集雨的保墒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冠层叶气温差的苹果园土壤水分预报模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该研究于2003~2004年采用便携式红外测温仪观测得到苹果主要生长季节晴天14∶00时冠层叶温数据,结合同步观测得到的空气温度数据及0~80 cm土壤相对有效含水率, 分析、建立以苹果树冠层叶气温差为指标的果园水分预报模型。该模型中,土壤相对有效含水率和冠层叶气温差的相关系数为-0.819(n=50),通过0.01水平显著性检验。并利用2002年及2005年的实测土壤水分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土壤相对有效含水率的观测值与计算值吻合较好,二者线性相关系数可达0.9137(n  相似文献   

12.
渭北旱塬苹果园施肥现状分析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陕西渭北旱塬苹果园栽培管理水平、施肥现状及果农养分资源投入存在的问题,选取陕西渭北旱塬300户果农,调查其苹果产量、施肥及其他管理措施等.结果表明,不同果农间苹果的产量和施肥量存在很大差异.两年来果农化肥平均纯氮用量为671.71kg·hm-2,适宜用量为240~360kg·hm-2,78.3%的果园氮肥投入过量;P2O5平均用量为338.21kg·hm-2,适宜用量为220~340kg·hm-2,投入量适中果农仅占调查样本的22.2%;K2O平均用量为240.70 kg·hm-2,适宜用量为160~240kg·hm-2,51.2%的果农施钾肥量偏低.调查数据与前人研究比较发现,由有机肥提供的氮磷钾养分占肥料总养分的比例下降趋势显著,由1994年的51%下降到现在的5.54%.果农传统的重氮偏磷轻钾施肥方式还未改变,施肥仍然以基肥为主,基肥比例达70%以上.为此提出调查区果园施肥应减少氮肥用量,提高氮肥利用率,适当增加磷肥,特别要注重钾肥和有机肥的投入,实现养分资源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3.
水稻旱作条件下土壤水分对红壤磷素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通过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旱作水稻在施用中量磷肥条件下,土壤水分对红壤中几种磷的含量和动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壤水分水平和采样时间对红壤全磷、有效磷、有机磷和不同形态的无机磷含量都有极显著的影响,且相互间的交互作用明显。栽种水稻后总体来说,土壤全磷、有机磷和O-P含量均有一定的提高,有效磷和Al-P、Fe-P、Ca-P含量则下降;土壤中不同形态无机磷含量为O-P>Fe-P>Al-P>Ca-P;大田和盆栽实验相比,在4种形态的无机磷、全磷和有机磷的排列顺序、演变趋势等方面基本一致,但有效磷则出现相反的结果,同时,大田试验土壤中各种磷的含量要比盆栽试验高得多,表明盆栽条件下,由于根系密度大,使土壤磷素消耗更快。  相似文献   

14.
旱地苹果园秸秆覆盖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旱地苹果园大多因缺水缺肥而严重影响苹果的产量和品质,充分利用秸秆资源进行果园秸秆覆盖,是解决水源,肥源缺乏,建立高产,优质,高效苹果园的有铲途径,试验研究资料表明,秸秆覆盖具有减少少土壤蒸发,提高土壤水分,调节地温,培肥地力,防止杂草,降低管理费用,壮树增产提质的作用,值得旱地苹果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对同一条件果园的不同地面覆盖方式进行土壤含水量、微生物种群数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从保水角度而言,果树行间覆盖园艺地布土壤含水量最高,可达17.41%,其次为覆盖麦草、覆盖地膜,种三叶草的保水效果最差。果树行间种三叶草根际微生物含量最高,种草对恢复果园根际微生物环境效果最好;覆麦草地面覆盖时真菌/细菌比值最高,覆盖地膜时真菌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阴山丘陵地区土壤水分状况是限制该地区马铃薯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对天然降雨进行高效、永续利用,提高马铃薯对自然降水的利用率,是该地区马铃薯生产发展的战略考虑。本研究提出了微垄覆膜沟播的种植模式,结果表明:(1)微垄覆膜沟播种植模式明显提高土壤0~60 cm土层贮水量,在马铃薯需水关键时期,出苗后35 d和55 d,微垄覆膜沟播土壤贮水量分别比平作覆膜和露地平作提高25.68%、14.26%和28.92%、18.47%。(2)微垄覆膜沟播种植模式可明显提高马铃薯产量及对降雨的利用效率。(3)微垄覆膜沟播种植模式下的马铃薯每公顷吸收的水分数量比平作覆膜和露地平作分别高25.70%和33.52%。因此,微垄覆膜沟播种植模式可以明显提高马铃薯产量及对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可作为发展内蒙古阴山丘陵地区旱作马铃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不同树龄苹果园土壤水分及硝态氮剖面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揭示黄土高原农田转变为苹果园后土壤水分及硝态氮剖面变化特征,以洛川县为研究区,采集农田(对照)和8,17,25年苹果园共40个0-600 cm剖面土样,分析土壤水分、NO3--N浓度及其储量。结果表明:与农田相比,8年苹果园0-600 cm土壤水分含量及贮水量偏高(旧县镇)或相当(槐柏镇),而NO3--N浓度及其累积量则没有显著差异;17,25年苹果园0-600 cm土层贮水量则显著降低(P<0.05),分别下降150,230 mm,且该差异主要与300 cm以下土层水分变化有关;0-500 cm土层NO3--N浓度随苹果种植年限显著增加,17,25年苹果园0-600 cm土层NO3--N累积量分别为6 830,8 370 kg/hm2,二者显著高于农田(695 kg/hm2)和8年果园(440 kg/hm2)。综合可知,农田转变为苹果园这一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可导致深层土壤水分亏缺(>300 cm)和硝态氮累积,黄土高原大力发展苹果种植过程中应重视蓄水保墒及氮肥减施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土壤水分含量和施磷量对旱作水稻磷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和施磷量对旱作水稻全磷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和施磷量对大田旱作水稻全磷吸收量的影响不显著;对盆栽而言,施磷量的影响显著,但二者的交互作用明显,因而其差异主要体现为水和磷的复合效应;当施磷量(P)为0·030gkg-1、土壤含水量为饱和持水量的80%时旱作水稻吸磷量最高,但相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施磷与不施磷间旱作水稻吸磷量差异最大,而不同施磷量间差异较小;旱作水稻各部分全磷平均吸收量为:籽粒>茎>根。实验结果可以为中国南方丘岗地区水稻旱作的水分和磷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地栗钙土坡梁地旱、薄的作物生产障碍,根据土壤水分时空变异和层位特征,充分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采用聚水土沟作、聚水沟作等保护性耕作措施,较传统耕作莜麦产量提高18.4%~23.4%,水分利用效率由4.05kg/mm·hm2提高到4.57~4.64kg/mm·hm2;而改变土壤营养环境则显著提高水分作物生产力。在贫水、平水和丰水三种降水年型下,氮磷肥合理配施莅麦产量可提高89.8%~161.2%,水分利用效率可高达7.27kg/mm·hm2。  相似文献   

20.
新修梯田旱作施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自然降水条件下对新修梯田施肥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得出:1.不同施肥处理以有机无机配合的产量最高,其次是氮磷配施,单施磷量与对照相当;2.植株生物学性状以示同肥料的反应与产量趋势一致,因配施可增加作物茎叶量进而提高生物学产量;3.新修梯田增加施肥量,尤其是有机肥用量,并注意与化肥合理搭配,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