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猪和鸡为主的单胃动物是我国目前饲养量最大的畜禽动物,其肠道菌群与动物体臭气产生密切相关。文章分析了单胃动物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单胃动物体臭气类型及产生机制,了解肠道细菌代谢与其臭气产生的关系,为有效减少动物体臭气的产生,降低畜禽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单胃动物的肠道中存在着庞大而复杂的菌群,它们与宿主肠道免疫系统协同进化。肠道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在维持肠道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常的肠道菌群能促进免疫系统发育,参与维持宿主免疫功能,协同拮抗病原菌的增殖和入侵。反过来,宿主肠道免疫系统对肠道菌群又有制约和调控作用,如对正常共生菌表现为免疫耐受,对病原菌表现为免疫排斥。一旦这种动态平衡被破坏,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本文综述了单胃动物肠道菌群与宿主肠道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并基于现有的研究结果,对其可能的互作机制做了较为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猪肠道细菌培养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肠道菌群是由所有定殖在猪肠道里的大量细菌、病毒、真菌和古菌等构成的集合。已有研究表明,很多疾病以及猪重要经济性状都与肠道菌群有关。目前,肠道菌群研究使用较多的技术是16S rRNA基因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但这些技术并不能了解具体菌株的实际功能和生理特性。肠道细菌的分离培养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肠道细菌的培养取得了重要进展,基于培养条件的多样性分离培养出了更多的肠道细菌类别,这对促进肠道菌群在菌株水平的研究以及推广应用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猪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培养组学发展、猪肠道细菌培养组学的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论述和展望,为后续猪肠道菌群菌株的功能和影响表型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谢密切相关,肠道细菌通过调节法尼醇受体和G蛋白偶联受体的表达影响胆汁酸的合成;肠道细菌产生的胆酸盐水解酶和类固醇脱氢酶影响胆汁酸去结合、共价修饰和异构化;肠道细菌通过影响肠黏膜胆汁酸转运载体的表达,影响胆汁酸的重吸收。胆汁酸可破坏细胞膜完整性、损伤DNA或诱导蛋白质变性失活等,从而直接抑制肠道细菌;也可通过刺激肠道上皮产生一氧化氮合酶、白细胞介素等因子,间接抑制肠道细菌的生长、增殖;胆汁酸还可作为诱导物,调节致病菌毒力因子的表达。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与畜禽健康密切相关,两者通过精细复杂的互作机制,影响机体的生理机能。本文总结了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谢的互作关系及其在调节畜禽机体健康和生产性能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当我们讨论单胃动物的肠道健康时,我们几乎总是集中注意力于控制细菌,减少致病菌群或维持有益菌。而这是正确的,因为肠道细菌与宿主生物相互作用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不是肠道健康讨论的终点。我们一直忽视了炎症的问题。炎症可能由细菌毒素引起,任何肠道特异性疾病并不总是与某些致病菌有关,最常见的是由于饲料抗  相似文献   

6.
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谢密切相关,肠道细菌通过调节法尼醇受体和G蛋白偶联受体的表达影响胆汁酸的合成;肠道细菌产生的胆酸盐水解酶和类固醇脱氢酶影响胆汁酸去结合、共价修饰和异构化;肠道细菌通过影响肠黏膜胆汁酸转运载体的表达,影响胆汁酸的重吸收。胆汁酸可破坏细胞膜完整性、损伤DNA或诱导蛋白质变性失活等,从而直接抑制肠道细菌;也可通过刺激肠道上皮产生一氧化氮合酶、白细胞介素等因子,间接抑制肠道细菌的生长、增殖;胆汁酸还可作为诱导物,调节致病菌毒力因子的表达。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与畜禽健康密切相关,两者通过精细复杂的互作机制,影响机体的生理机能。本文总结了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谢的互作关系及其在调节畜禽机体健康和生产性能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欧盟资助的人类肠道宏基因组计划进行了一项迄今最大的肠道细菌基因研究。本次研究中的肠道细菌样本来源于100多名欧洲人,其中有的人身体健康,有的人肥胖超重,还有的患有肠道疾病,  相似文献   

8.
动物肠道细菌定植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动物肠道内有着丰富的微生物菌群,其中,肠道细菌的定植与宿主的健康,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等方面息息相关。论文在了解动物肠道细菌的定植时间与空间分布的基础上,分析动物细菌定植方式以及影响菌群定植的因素等,为增加肠道有益菌的定植和减少致病菌的定植等方面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梅花鹿肠道细菌菌群多样性PCR-DGGE分析方法,并分析鹿肠道细菌菌群结构和菌群多样性,试验抽提了采自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左家校区的梅花鹿肠道菌群样本DNA,使用细菌原核通用引物F357-GC和R518进行PCR扩增,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与DNA测序技术对所得到的目的片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梅花鹿肠道内可检出多个相似菌种,PCR-DGGE分析方法可用于梅花鹿肠道菌群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了摸清由加拿大引进的奶牛和本地奶牛肠道细菌的感染情况,为今后研究并控制肠道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对从加拿大引进的109头奶牛进行了肠道细菌的带菌情况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养猪》2016,(3)
正【美国每日科学网站4月28日报道】题:生活方式对肠道细菌有重大影响,肠道细菌又对健康有重大影响吃吃喝喝影响着肠道细菌,可能对健康产生影响。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遗传学家西丝卡·韦门加在研究了食物和药物对人体肠道内细菌多样性的影响后得出了这个结论。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动物性食品中残留的抗菌药被人体食入后可能会对人体肠道菌群产生影响。包括(1)破坏肠道菌群的屏障作用。导致潜在病原菌过度生长;(2)肠道细菌耐药性增加;(3)肠道菌群代谢活性改变;(4)肠道细菌数目和相对比例改变。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增加耐药菌和破坏肠道菌群的定植抗力,目前应用于研究抗菌药对人体肠道菌群影响的模型与方法主要有抗菌药体外药物敏感性定量测定法和半连续,连续流动培养系统(离体恒化器模型),模拟的肠道模型。人志愿者,普通实验动物,悉生小鼠和携带人体肠道菌群的啮齿动物(HFA)模型。  相似文献   

13.
研究发现,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会产生令人忧虑的效果:药物会刺激动物肠道内的病毒在肠道细菌间转移基因。如此一来,令肠道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基因就会被大量转移。科学家在专业期刊《微生物学》上撰文警告称,激活这些病毒会导致耐药性在细菌间大幅扩散。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举例说明了如何通过猪日粮的成分和物理形态进行实验性调控以改变猪对某些肠道细菌性病原体的敏感性 ,特别对笔者所在实验室关于日粮与胃、小肠和大肠内细菌间互相作用的实验研究进行了评述。该实验室所作工作的长期目标是开发实用而经济的日粮或是日粮处理方法以便在胃肠道特定部位创立所需的环境条件从而抑制肠道细菌性病原体在该部位的生长或有害活动。  相似文献   

15.
肠道健康已成为最有趣的研究领域之一。这导致了在认识肠道细菌世界、它们的组成、群落以及肠道菌群平衡与家禽生产性能间的关系上出现了重大的飞跃。一种新型的产气荚膜梭菌现场检测方法能够显示肠道完整性的早期迹象  相似文献   

16.
肠道健康已成为最有趣的研究领域之一。这导致了在认识肠道细菌世界、它们的组成、群落以及肠道菌群平衡与家禽生产性能间的关系上出现了重大的飞跃。一种新型的产气荚膜梭菌现场检测方法能够显示肠道完整性的早期迹象  相似文献   

17.
家蚕肠道菌群与蚕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及健康性密切相关。为了解家蚕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及雌、雄个体间肠道细菌类群的差异,通过应用454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的方法分析家蚕5龄第3天雌、雄幼虫中肠内容物中的细菌类群,共发现5 578个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包括14个门、21个纲、30个目、71个科、120个属的细菌,雌、雄个体在上述分类阶元共有的肠道细菌菌群分别为8、9、20、38和46种。在属水平上对细菌菌群构成的分析显示,雄蚕肠道中的主要优势细菌为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橙单胞菌属Aurantimona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青枯菌属Ralstonia、台湾温单胞菌属Tepidi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阿斯普罗单胞菌属Aspromonas、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雌蚕肠道中的主要优势细菌为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橙单胞菌属Auranti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佩特罗菌属Petrobacter、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台湾温单胞菌属Tepidimonas、狭义的梭菌属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阿斯普罗单胞菌属Aspromonas。其中,雄蚕肠道中有23个属的细菌丰度是雌蚕的1.5倍以上,在雌蚕肠道中有7个属的细菌丰度是雄蚕的1.5倍以上,表明雌性与雄性家蚕肠道细菌类群的组成和比率存在明显差异。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聚类分析显示,家蚕肠道中的优势细菌属可分为2个大类。家蚕肠道细菌的多样性研究结果可作为探讨雌蚕和雄蚕经济性状差异的新线索。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兽医学报》2016,(6):1076-1080
<正>人和动物试验均表明,肠道微生物对消化、营养物质代谢、促进肠道黏膜和肠道免疫系统的发育、维护肠道黏膜结构的完整性、加速受损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复、阻止肠道细菌移位以及调节宿主肠道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肠道微生物还可通过微生物-肠道-脑轴影响机体其他组织的功能和免疫应答[1]。相反,肠道微生物失衡将导致动物肠道黏膜结构的破坏、免疫功能紊乱、抵抗力下降和其他炎症性疾病的发生[2]。益  相似文献   

19.
多种肠道紊乱会威胁家禽的健康,并引起发病和死亡,造成经济损失。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的禁用,使肠道细菌受到诱发因素的影响后而使肠道内腔遭到破坏,提高了本病的发生率。你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并会采取什么措施呢?  相似文献   

20.
肠道不仅是最重要的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器官,而且在对肠道细菌及其毒素的屏蔽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如:疾病、创伤和休克等,肠道屏障功能遭到损害,导致细菌易位及内毒素血症发生,继而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最严重后果是多器官功能衰竭后机体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