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滇陆新品系猪选育及杂交利用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陆新品系猪 (N1系 ) ,选择D1系 (长白、太湖猪各半血 )公猪和约乌二元杂母猪组成基础群 ,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 ,历时 7年 ,完成了 0~ 5世代六个世代的选育。五世代核心群参配母猪 99头 ,2 4天内受胎 97头 ,情期受胎率 97 97%。初产仔 1 1 0 0± 2 1 1头 ,产活仔 1 0 1 8± 2 2 5头 ,经产 1 2 54± 2 83头。同胞育肥猪达 90kg体重日龄 1 84天 ,料重比 3 2 5,胴体瘦肉率 51 2 5%。与英系大约克杂交 ,杂种优势显著 ,杂优猪 1 51日龄体重 90kg ,料重比 3 2 1 ,日增重 84 2 g ,杂种优势率 3 6 2 5%,胴体瘦肉率 57 45%。产仔数和瘦肉率主选性状遗传性基本稳定 ,体型外貌基本一致。已全面完成合同规定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2.
滇陆N1系猪选择D1系(长白、太湖各半血)公猪和约乌二元杂母猪组成基础群,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历时7年,完成了0~5世代6个世代的选育,5世代核心群参配母猪99头,24d内受胎97头,情期受胎率97.97%.初产仔(11.00±2.11)头,产活仔(10.18±2.25)头,经产(12.54±2.83)头.同胞育肥猪达90kg体重日龄184d,料重比3.251,胴体瘦肉率51.25%.与英系大约克杂交,杂种优势显著,杂优猪151日龄体重90kg,料重比3.211,日增重842g,杂种优势率36.25%,胴体瘦肉率57.45%.产仔数和瘦肉率主选性状遗传性基本稳定,体型外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杜洛克猪生长和胴体品质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完全闭锁的群体继代法对杜洛克猪进行选育 ,经过 1 4年 1 3个世代的测定与选择 ,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育种目标。主要经济性状的日增重比选育前提高 41 .43 % ,达 90kg体重日龄缩短 2 9天 ,单位增重饲料消耗节省 1 4.92 % ,胴体瘦肉率提高 5 .73个百分单位 ,背膘厚减少 3 0 .5 5 % ,眼肌面积和腿臀比例分别提高 6.1 6%和 6.46% ,胴体和肉质性状良好。  相似文献   

4.
作者研究了豫农白猪 系的肥育和肉质性状。研究结果表明 ,经过 4个世代的选育 ,豫农白猪 系种猪日增重、活体背膘厚、料肉比分别从零世代的 6 99.4 9g、12 .10 m m、2 .79提高到四世代的 76 3.90 g、8.4 7mm、2 .71;分别提高 6 4 .4 1g、- 3.6 3mm、- 0 .0 7;胴体分析结果表明 ,胴体瘦肉率、眼肌面积、胴体 6~ 7肋间膘厚分别由零世代的 6 1.93%、38.75 cm2 、2 .2 9cm,提高到四世代的 6 6 .14 %、4 4 .0 3cm2 、1.4 1cm,分别提高 4 .2 1%、5 .2 8cm2 、- 0 .88cm。肉质性状方面 ,除系水力由82 .98%提高到 84 .96 %外 ,肉色、p H、大理石纹四世代分别为 6 .0 5、3.2 0、3.13,与零世代相比略有下降 ,但仍属正常。  相似文献   

5.
该文资料取自1992-1999年杭州市种猪试验场所进行的长白猪SⅣ系选育工作中的5个世代肥育试验和146头猪的屠宰测定记录,采用公畜模型REML等方法估测了长白猪肥育、胴体及肉质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平均日增重、达90kg日龄、饲料转化率等3个肥育性状的遗传力较高,分别为0.40、0.68、0.48。多数胴体性状的遗传力中等,少数性状较高,范围在0.20-0.70之间。 肉质性状的遗传力中等 ,范围在0.25-0.42之间,肌肉干物质含量的遗传力达0.88。平均日增重与饲料转化率及背腰厚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24、-0.74;平均日增重与胴体瘦肉率的遗传相关达0.97;背腰厚与pH1及系水力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38、-0.14。  相似文献   

6.
采用太湖猪半血的3世代苏钟公猪和乌金猪半血的新乌二元杂母猪组成的基础群进行了杂交合成理想型,横交选育滇昆(N2)系.经过5个世代的群体继代选育,第5世代初产仔(10.32±2.32)头(n=47),比基础群0世代(GO)9.71头和本地良种乌金猪5.7头提高0.61头与4.62头.90kg屠宰胴体瘦肉率50.51%,比1世代47.62%和乌金猪42%提高2.89与8.51个百分点,皆超过初产仔9头与胴体瘦肉率50%攻关指标.用加系大约克(Y)与N23世代母猪杂交,仔代杂优猪窝均活仔(11.30±1.49)头(n=10),35日龄断奶窝重(80.38±11.22)kg,70日龄保育窝重达(214.80±39.31)kg.体重达90kg日龄(155±13.33)d(n=23),80日龄至90kg日增重893g,料重比为2.891.瘦肉率达55.06%.至2000年3月底已向社会推广滇昆新母系猪4350头,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作者研究了豫农白猪Ⅱ系的肥育和肉质性状。研究结果表明,经过4个世代的选育,豫农白猪Ⅱ系种猪日增重、活体背膘厚、料肉比分别从零世代的699.49g、12.10mm、2.79提高到四世代的763.90g、8.47mm、2.71;分别提高64.41g、-3.63mm、-0.07;胴体分析结果表明,胴体瘦肉率、眼肌面积、胴体6~7肋间膘厚分别由零世代的61.93%、38.75cm^2、2.29cm,提高到四世代的66.14%、44.03cm^2、1.41cm,分别提高4.21%、5.28cm^2、-0.88cm。肉质性状方面,除系水力由82.98%提高到84.96%外,肉色、pH、大理石纹四世代分别为6.05、3.20、3.13,与零世代相比略有下降,但仍属正常。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育种目标制订综合选择指数 ,无须确定性状的经济加权值 ,将该法应用于“荣昌猪瘦肉型品系选育”中 ,其综合选择指数为 :I =- 0 1 5 2 6X1(背膘厚 ) 0 0 0 84X2 (日增重 ) 1 4 4 40 7X3 (体长指数 ) ,间接选择瘦肉率 (Y)。经五个世代的选育 ,三个主选性状及间接选择性状的每代进展分别为 :- 0 1 6 6 (X1)、2 9 8(X2 )、0 0 2 (X3 )和 0 6 5 4(Y) ,均超过育种目标 (- 0 0 93、1 0、0 0 1 5和 0 38) ,提前一个世代完成计划。实践证明该法简便易行 ,准确性高 ,选择效果非常理想 ,可在动物育种中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9.
猪胴体瘦肉率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其肉质有下降趋势,这种瘦肉量与肉质性状的拮抗现象引起国内外养猪界极大重视。在我们从事提高黑花猪瘦肉率的研究中,对0—3世代48头猪(每世代12头)瘦肉率与胴体品质、肉质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期为黑花猪瘦肉系的选育提供必要的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对580头猪(皖北猪)进行现场测定,测量性状为背膘厚度(P1)和背膘厚度(P2)。随机挑选120头,实测胴体瘦肉率。分别用这120头商品肉猪的实测胴体瘦肉率为依变量Y(%),P1,P2两个性状的不同组合为自变量,进行一元和二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实测瘦肉率与估测瘦肉率的相关系数R=0.9336,平均胴体瘦肉率为46.60%,平均胴体重为53.24 kg;胴体瘦肉率与P1,P2和胴体重呈负相关,相关值分别为-0.9282,-0.9187,-0.4063。  相似文献   

11.
选择0-4世代约90 kg的淮猪新品系I系进行胴体及肉质测定.结果显示,经过世代选育,4世代瘦肉率基本稳定在63%;腿臀比例,1、2、3、4世代间差异不显著;三点平均背膘厚3、4世代基本在18~19 mm;肉色、大理石纹各世代间差异不显著;4世代滴水损失最小为2.10%;2、3、4世代的拿破率均高于1世代;肌内脂肪,至4世代时已基本稳定在2.90%左右.  相似文献   

12.
金华猪不同品系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金华猪3个品系的试验猪各10头,收集其屠宰后的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测定结果,比较金华猪不同品系的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结果表明,胴体品质中Ⅰ系体型较大,骨大皮厚,瘦肉率为44.88%;Ⅱ系体型中等,瘦肉率为46.51%;Ⅲ系体型小,皮薄骨细,瘦肉率为44.97%。肉质性状中Ⅰ系pH值为6.00,Ⅱ系为5.79,Ⅲ系为6.4;系水力Ⅰ系为0.36,Ⅱ系为0.28,Ⅲ系为0.44;3个品系的肉色都在正常范围内。分别对金华猪不同品系的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对四川白猪Ⅱ系三个世代的60头猪进行了肥育性能和肉质测定。结果表明:五、六世代日增重、饲料消耗、胴体瘦肉率分别比四世代有显著提高(P<0.05);达90kg体重日龄差异不显著(P>0.05);各世代肉质指标良好。  相似文献   

14.
“申农Ⅰ号”猪的肥育和胴体性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申农Ⅰ号”培育猪群分 3次进行肥育和胴体性能测定 ,第 1次试验猪为杜× (长大二 )猪 ,饲养 8头 ,屠宰 4头 ;第 2次试验猪为“申农Ⅰ号”一世代猪 ,饲养 5头 ,屠宰 4头 ;第 3次试验猪为“申农Ⅰ号”二世代猪 ,饲养 9头 ,屠宰 4头。试验结果表明 ,杜× (长大二 )猪、“申农Ⅰ号”一世代猪及二世代猪平均日增重分别为 62 2 5g、 51 4 6g和 52 3 31g。在胴体性状方面 ,“申农Ⅰ号”二世代猪屠宰率最高 ,达74 37% ;平均背膘及 6~ 7肋膘最薄 ,为 2 1 4cm和 1 74cm ;眼肌面积最大 ,为 34 31cm2 ;瘦肉率最高 ,为 61 70 % ,而杜× (长大二 )猪和“申农Ⅰ号”一世代猪上述各指标则分别为 :72 96% ,67 60 % ;3 1 5cm ,3 1 2cm和 3 0 3cm ,3 0 3cm ;2 9 63cm2 ,2 7 60cm2 ;56 2 7% ,58 2 1 %。在肉质性状方面 ,“申农Ⅰ号”二世代猪在校正肉色上最高 ,为 9 88,杜× (长大二 )猪在系水力和肌内脂含量上最高 ,分别为 75 2 1 %和 3 36 % ,而“申农Ⅰ号”一世代猪则在嫩度及肌肉水分指标上占优 ,分别为 2 52kg及 75 2 1 %。  相似文献   

15.
本项目3个新品系(N1、N2和N3系)猪基础群选用苏钟猪(长白、太湖各半血)和DⅢ-2系(杜洛克25%,长白、喜兴黑猪各37.5%)公猪分别也约乌二元杂、新乌二元杂和本地乌金母猪交配,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分别完成了3个新品系猪0-5世代的横交固定和继代选育,现已分别获6世代。3-5世代初产分别为11.18,10.54和9.81头;经产分别为12.54、12.21和12.89头;5世代达90kg体重日龄184、194和195d;日增重640、612和590g;料重比3.25:1、3.26:1和3.19:1;胴体瘦肉率51.25%、50.51%和48.21%。与大约克杂交,杂种优势显著,杂优猪达90kg体重日龄151、155和167d;料重比3.21:1、2.89:1和3.01:1;日增重842、893和723g;胴体瘦肉率57.45%、55.06%和53.83%,且肉质优良,主选性状产仔数和瘦肉率遗传性基本稳定,已全面完成合同规定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并分别于1999年6月和2000年6月通过了省内外专家组的鉴定。8年来,累计示范推广到本县以外县市3个新品系各世代母猪12322头(N14849头、N24350头、N3系3123头),生产两系杂优猪393569头,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15,(1):45-47
测定分析了苏姜猪选育过程中各世代生长、胴体、肉质性能,以观察苏姜猪世代选育效果。结果表明:经历6个世代的选育,苏姜猪生长、胴体、肉质各个性状的性能指标得到了提高,平均日增重由0世代(642.47±78.52)g提高到6世代(685.88±46.38)g,变异系数由12.22%降低到6.76%;胴体瘦肉率由0世代(55.27±5.24)%提高到6世代(56.60±3.50)%,变异系数由9.48%降低到6.18%;平均背膘厚由0世代(29.81±3.43)mm降低到6世代(28.45±2.49)mm;肉色评分各世代均在3.0以上;肌内脂肪含量在3.0%以上。说明苏姜猪的世代选育效果明显,性能指标不断提高,品种遗传变异趋于稳定性,达到了选育目标。  相似文献   

17.
甜菜碱对生长猪的生长性能和胴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 96头杜长大生长猪 ,随机分成 4组 ,以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甜菜碱 (10 0 0、15 0 0、2 0 0 0 mg/kg)对猪生长性能、胴体组成及肉质的作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日粮中添加 10 0 0 mg/kg和 15 0 0 mg/kg甜菜碱组猪日增重分别提高 13.2 0 % (P<0 .0 1)、9.2 8% (P<0 .0 5 ) ,日均采食量分别增加 7.30 % (P<0 .0 5 )、7.33% (P<0 .0 1) ,料重比分别下降 7.93% (P<0 .0 1)、6 .5 5 % (P<0 .0 5 )。此外 ,10 0 0 mg/kg甜菜碱组猪的胴体瘦肉率和眼肌面积比对照组分别提高 7.15 % (P<0 .0 5 )、19.12 % (P<0 .0 5 ) ,胴体脂肪率与背膘厚分别减少 2 7.2 1% (P<0 .0 5 )、14 .86 % (P<0 .0 5 ) ;背最长肌中的肌红蛋白和肌内脂肪分别提高 34.2 1% (P<0 .0 1)、2 9.5 6 % (P<0 .0 1)  相似文献   

18.
应用多性状动物模型DFREML方法估计了杜洛克猪新品系生长和胴体性状的遗传参数。生长性状平均日增重(ADG)、100Kg体重日龄(AGE)、达100Kg体重背膘厚(BF)和料重比(FCR)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48、0.30、0.21、0.57。各性状均存在明显的窝效应,变化范围为0.05-0.51。胴体性状宰前活重、胴体重、胴体长、肋皮厚、肋膘厚、眼肌面积、腿臀比、屠宰率和瘦肉率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17、0.49、0.58、0.19、0.76、0.50、0.48、0.55和0.37。生长性状ADG/AGE、ADG/BF、ADG/FCR、AGE/BF、AGE/FCR、BF/FCR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35、0.33、-0.70、-0.38、0.25和-0.12。胴体性状屠宰率和瘦肉率与胴体重呈较强的正相关,分别为0.575和0.498;肋膘厚与宰前活重、胴体重、胴体直长呈正相关,与肋皮厚、眼肌面积、腿臀比、屠宰率和瘦肉率呈负相关,但相关程度不高。屠宰率和腿臀比与瘦肉率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687和0.558。  相似文献   

19.
应用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DFREML)对湖北白猪优质系生长和胴体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估计。结果表明,湖北白猪优质系生长性状平均日增重(ADG)、90 kg体质量日龄(AGE)、达90 kg体质量背膘厚(BF)和饲料转化率(FCR)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42、0.34、0.22和0.48。各性状的窝效应变化范围为0.09~0.31。胴体性状遗传力变化范围为0.13~0.72,其中瘦肉率、胴体直长、肋膘厚、腿臀比、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含量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65、0.72、0.48、0.67和0.32,均属于中高遗传力性状。生长性状ADG/AGE、ADG/BF、ADG/FCR、AGE/BF、AGE/FCR、BF/FCR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72、0.25、-0.48、-0.17、0.55和-0.04。胴体性状肌内瘦肉率、眼肌面积和腿臀比与脂肪含量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28、-0.15和-0.23,眼肌面积、腿臀比与瘦肉率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62、0.59。  相似文献   

20.
沙子岭猪不同杂交组合肥育性能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测定了双×沙、杜×沙、长×沙三个杂交组合的肥育性能与胴体品质。结果表明 :双×沙组合日增重快 ( 5 63.5 8kg)、料肉比低 ( 3.67∶ 1 )、瘦肉率中等 ( 5 4 .5 4 % ) ,肉质优良。但经方差分析 ,肥育和胴体品质性状三个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著 ( P>0 .0 5 )。结合双×沙组合在繁殖性能方面的突出表现 ,认为用加系双肌臂大约克作为沙子岭猪二元杂交生产中的配套父本品种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