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那济海  国世友  侯绪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23-15726,15750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冷暖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法]研究1961~2009年黑龙江省10℃积温及其持续日数、初日、终日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与气候冷暖的关系。[结果]在49年中,黑龙江省平均10℃积温增加355.4℃,持续天数延长13 d,初日提前8 d,终日延后5 d;20世纪80年代以后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开始增暖,90年代以后是变暖最明显时期;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与气候冷暖的相关性很好。[结论]近49年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显著增暖,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有利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2.
吕校华  杨科  戴劲  吕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81-19484
以年平均气温的距平值作为划分冷暖的依据,初步讨论了以邵阳市近60年资料为主,结合邻近邵阳市的邵东县与邵阳县的相应变化趋势,总结出邵阳市区的冷暖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来邵阳市区的气候是变暖的,气温年较差是缓慢递减的;邵阳市区近60年交替出现了4个寒冷期和4个温暖期,冷暖变化交替出现;寒期汛期雨量偏多,涝比旱重,暖期汛期雨量偏少,旱比涝重,干旱频率从90年代开始不断增加,到21世纪几乎年年有旱。  相似文献   

3.
使用长沙城市站、马坡岭站、浏阳站、宁乡站1959—2017年期间的地面观测资料,通过统计方法,对近59年的长沙晚稻生长季的积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9 a来的积温最高值为3 369.4 d·℃,最低值为3 065.7 d·℃,6个年代(60 a)中其积温极差值最大为247.4 d·℃,最小为130.6 d·℃。通过M-K检验可知,积温1965—2007年呈现下降趋势,而2007年后呈现上升趋势,2006年是近59 a间长沙晚稻生长季积温突变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4.
杨荣光 《农技服务》2012,29(9):1069-1070,1072
利用泰安气象观测站1961~2009年气气象资料,对泰安冷暖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表明近49年来泰安年及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增暖幅度更加明显。各季气温变化趋势与年的变化一致,但各季增温幅度差异较大,对于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的是冬季。最低气温的增温趋势和变化幅度均明显高于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气候倾向率为0.30℃/10年,最高气温的气候倾向率为0.15℃/10年,两者相差1倍,即夜间气温有较强的增温趋势,白天有较弱的增温趋势,说明气温日较差在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
基于1961—2010年全国0.5°×0.5°逐日气温格点数据,采用Kriging插值法等方法分析了1961—2010年贵州省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0 a间,全省≥0℃和≥10℃的积温呈增加的趋势,并呈现出西低东高的空间格局;随着高程的增加,≥0℃和≥10℃的积温逐渐降低;随着坡度的增加,≥0℃和≥10℃的积温先增加后降低;各农业区≥0℃和≥10℃的积温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气候变暖和地形是影响贵州省积温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了找到锦州市作物生长季节气候资源分布规律和变化特征,为了有效地合理地利用气候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主要利用锦州市最近10年的气温、光照以及水资源等因素的分布情况,对锦州市作物生长季气候资源变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对锦州市的特色农业进行了论述,希望通过研究为更好地促进锦州市农业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利用唐山地区11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8年逐日气温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倾向估计,分析唐山地区热量资源随时间、空间变化。结果表明:唐山地区≥0℃积温、≥10℃积温的变化与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密切相关,1961-1985年为温度偏冷阶段,也是热量资源贫乏阶段;1985-1998年为温度上升阶段,热量资源随之增加;1998-2010年为温度较暖阶段,热量资源充足,变化趋势表现为减少;2010-2018年为温度最高时期,热量资源最为丰富,温度上升和热量资源增加的趋势明显;自1961年以来,唐山地区温度呈上升趋势,热量资源呈增加趋势,其中西南部热量资源增长趋势明显,东北部则较缓。  相似文献   

8.
利用盐津国家气象站1961—2020年气温、降水和日照资料,经过新旧站点海拔订正,采用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异常分析、M-K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盐津60年来的年、季、月平均气温和极值、高温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并加以统计降水、日照情况,旨在探索气温变化原因同降水、日照的关系.结果表明:近60年来年降水和日照均呈现减少的趋...  相似文献   

9.
长沙市早稻生长季≥10℃积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5年长沙市早稻生长季(3月中旬—7月中旬)地面观测资料,采用线性统计、M-K突变检验等统计方法,对近55年长沙市早稻生长季内≥10℃积温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5年长沙市早稻生长季≥10℃活动积温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20世纪呈波动弱下降趋势,21世纪呈明显上升趋势;突变年份出现在2002年。近55年早稻生长季≥10℃活动积温均值为2 696.4℃·d,最高出现在2008年,为3 147.5℃·d,最低出现在1987年,为2 437.3℃·d,极差为710.2℃·d。  相似文献   

10.
采用REOF法对黑龙江省5~9月降水异常进行了分区,分析了不同分区内降水的变化趋势和周期性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降水异常可分为西南部、东部和西北部3个分区;西南部旱涝事件交替频繁,西北部强的旱涝事件发生概率最小,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南部和西北部降水减少趋势显著,其他时段内降水无显著变化趋势,不同分区内降水变化存在阶段性特征;3个降水异常分区降水均存在不同尺度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西南部降水准11年尺度的周期变化和东部三江平原2~4年尺度周期信号在整个时域中均有体现.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气候学统计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81个气象站1961—2003年逐日平均气温、降水量变化趋势的时空特征和气候异常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年平均气温、降水量的变异系数和稳定性存在着季节差异;平均气温升高趋势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平均气温、降水量的异常年份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12.
利用呼伦贝尔市16个气象台站1960—2012年冬季逐日气温资料,对呼伦贝尔市冬季气温的时空分布及演变,冷暖冬出现情况进行分析。分析表明,20世纪60—70年代冷冬出现频率较高,80年代冷暖冬出现频率相当,90年代以暖冬为主,冷冬极罕见,2000—2009年以出现暖冬为主,但近3年以冷冬为主。  相似文献   

13.
利用牙克石市国家一般气象站1961-2010年共计50a的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5℃、10℃积温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积温的年际变化、年代变化、初终日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牙克石市积温呈升高的趋势,其中0℃积温倾向率平均为74.6℃/10a,5℃积温倾向率平均为67.5℃/10a,10℃积温倾向率平均为69.4℃/10a。并且积温值、积温日数、积温的初、终日期均呈现出波动上升(或推迟)趋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旱情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因此,黑龙江省西部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为解决上述问题,以甘南县为例,应用小波理论对该县实测作物生长季降水时间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突变特征进行分析,揭示该区作物生长季降水变化的主要周期及旱涝变化趋势,为甘南县乃至黑龙江省西部农业生产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和挖掘作物水分生产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青海省海东市1961-2015年气温变化趋势和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近55年来青海省海东市气温变化的特点及其规律,利用海东市5气象站1961-2015年的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累积距平法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5年来海东市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呈极显著的增温趋势,年际增长率分别为0.33℃/10a、0.33℃/10a和0.43℃/10a,从年代际变化来看,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00年代(80年代到90年代)增暖趋势明显;四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显著的增温趋势,存在着非对称性变化的特点,以最低气温增温更明显,冬季增温对年平均气温增高贡献最大,三者增温的强弱在时间和空间上均表现出不一致性;海东市年平均气温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增暖是一突变现象,突变开始的具体时间是1996-1997年,最高气温于1993年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17.
18.
基于1961-2016年内蒙古科尔沁地区12个气象站的日平均温度资料,分析了近55 a来该地区冷暖天数及其过渡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6年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气候变暖趋势明显,其气温突变年份为1988年。在全球气候日益变暖的趋势下,气温突变后在冬季里寒冷以上的天数不但没有显著减少,反而呈微弱上升的趋势,高温增加的天数要明显多于低温减少的天数。科尔沁沙地冷暖、寒冷温暖、严寒炎热过渡期在55 a时间尺度上基本无明显的变化,但在突变前后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特别是在气温突变以后,科尔沁沙地在冷暖两极的日数明显增多,过渡期变短,冷暖急转现象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9.
利用呼伦贝尔市1961-2013年16个气象台站53年逐月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资料,采用显著性检验方法对该地区逐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逐月最高气温的变化趋势除了1月和12月部分台站呈下降趋势外,各站其它月份平均最高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其中5、7、8、9月的上升趋势显著,最显著是8月,绝大多数台站通过了0.001显著性检验;逐月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除了1月的满洲里、额尔古纳的变化趋势为下降外,各站其余月份变化趋势均为上升,且除了1、2月和12月的西部几个台站不显著外,大多数台站各月都通过了0.01显著性检验,其中3、4、5、6月最显著,均通过了0.001显著性检验;平均气温日较差的变化趋势12月中除了8月和9月的大部分台站的变化趋势为上升,绝大多数台站其余月份变化趋势为下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呼伦贝尔市各地各月最低气温的上升趋势比最高气温更明显,变化率平均约高出0.20-0.40℃·(10a)-1之间;气温日较差变化趋势显著减小,是最低气温的升幅明显高于最高气温所致;全市各站各月的气温日较差均在11-17℃之间,其中北部以及东部台站较大,在15-17℃之间,其余地区在11-13℃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