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关于“八证”划分说法不一,古书和早出版的书刊介绍,八证:正、邪、寒、热、虚、实、表、里证;而近几年的书刊杂志介绍,八证:阴、阳、寒、热、虚、实、表、里证。可见唯有正、邪与阴、阳二证有异,其余六证都是相同  相似文献   

2.
拜读《中兽医医药杂志》1987年第1期王恒恭同志的《八纲初探》一文(以下简称“初探”),有所感触。笔者对该文中“八纲宜略‘阴阳’而补‘燥湿’”的观点不敢苟同,故不揣浅陋,提出一孔之见,与王恒恭同志商榷。错误之处,恳望教正。一、八纲探源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中医辨证的总纲。它的定型,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是历代医家通过无数次临床实践和深入的理论研究,不断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家畜有机体是一个内外联系的统一整体。中兽医在临床上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辩其病之所在,从正、邪、表、里,寒、热、虚、实八证之法推求病之属性,然后立法处方,对症施治。《元亨疗马集》有“皮毛者,肺之合也”这样的记载,说明肺与皮毛的关系密切。皮毛是家畜之体被,由肺输送卫气保护,肺脏正常则皮毛润泽,肺脏受病  相似文献   

4.
医门八法     
论病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盖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病变虽多,而  相似文献   

5.
八法即汗、下、温、清、补、攻、消、和。是在八证辨证的基础上,应用中草药进行内治,根据方药的主要作用归纳起来的中兽医临床基本治疗法则。早在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症论》中已提出,在清代钟龄《医学心悟》中指出“表应汗,里应下,寒应温,热应清,虚应补,实应攻,滞应消,中应和”,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疾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家畜患病常为多邪同犯,且病证变化多端,对于复杂的病证,若单独采用某一种疗法,疗效往往欠佳,因此,需要八法配合使用。“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各具有只治单证、单因的特性,“汗、吐、下、和”是针对病邪所在…  相似文献   

6.
脏腑与经络是中兽医重要的基础理论,在中兽医生理方面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有道是"治病不问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所以中兽医非常重视内脏的生理功能.就蜜蜂而言,其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类似于动物的脏腑.由于脏腑辨证是在脏腑学说指导下,以表、里、寒、热、虚、实、邪、正八纲,按脏腑来归类症状的辨证方法.八纲辨证是辨证的纲领和基本方法,是病证的病因、病部、病势趋向、正邪状况和治疗的概括,其脏腑辨证又是辨证的基础和核心[1].所以运用比较兽医学方法,参照中兽医理论分析蜜蜂的脏腑功能,就能掌握蜜蜂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探索中草药对机体某病变部位的选择作用和在体内的作用范围(归经),解释中草药作用机制和报导临床用药,奠定中草药治疗蜂病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表寒里热,系指风寒束表,实热郁内,多为邪盛入里化热,或新感引动伏火,或太阳病误下,邪陷入里所致。外感有表虚、表实之分,内热有在脏、在腑之别;治疗大法为表里双解,辛温以散表寒,寒凉以泻内热。多年来,笔者体会到,只要辨证确切,用经方治疗这类病证,能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内治八法     
内治八法是八种基本治疗方法的总称.在治法上古今各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但根据八纲辨证所设置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较为重要.八法各有其适应病证,在兽医临床上,采用哪种治法是针对患畜具体病证而拟定的.若病邪在表用汗法;病邪在半表半里用和法;病邪在里,如属实证,在上可用吐法,在下可用下法;病性属寒用温法,病性属热用清法;如体质衰弱属虚者用补法;如为积滞、积聚属实者用消法.下面主要介绍这八种治法及其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阳明病多属表邪传里、化热为燥的里热证,常见于急性热病的极期。阳明主胃肠,故阳明证实质上是肠胃实热的证候,即所谓“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根据邪热入里后是否与肠中糟粕互结,阳明病又分为经证和腑证。 (一)阳明经证(内热炽盛) 1.临床表现:身大热、大汗、口干舌燥、脉洪大等症状,或见四肢厥冷。 2.证候分析:阳明经证为病邪入里化热,邪热尚未与肠中糟粕互结,仅是无形的  相似文献   

10.
家畜便秘是温热之邪侵害阳明腑所致临床常见证,外感、内伤都能引起该患.<伤寒论>虽云,三阳(即太阳、阳明、少阳)病多属热证、实证,概为阳证.而中兽医临床上,阳明腑温病便秘多属半虚半实之证.<温病条辨>讲:"阳明温病不大便,不外热结、液干二途,必先辨明而施治之."然在临床上又不乏医者不究机理,一概当作实证以承气之法寒下之,以致液亏津涸而亡,造成人为之损失.笔者现就对家畜阳明腑温病便秘(除太阳阳明合病、三阳合病并而重证在表者)的认识与治疗体会作一简述,敬请斧正.  相似文献   

11.
泄泻是指排使次数增多,粪便溏薄乃至完谷不化。此病四季皆有。从病因上本病可分为外感及内伤两大类,外感以湿邪为主,结合暑、热、寒、食等邪;内伤者,浅者在脾,深者在肾。从辩证来说,有虚证、实证、虚中加实之别。一般来说,外感者多实,内伤者多虚。但体质有强弱,病邪有新旧,发病有久暂。在临床实践中,病情错综复杂,治疗时必须紧紧抓  相似文献   

12.
"阳明之腑,乃阳明胃及阳明大肠也".家畜阳明腑温病是以大便秘结为主要症状的临床常见病,外感、内伤均能引起该患.<伤寒论>云:"三阳(即太阳、阳明、少阳)病多属热证、实证,概为阳证".而在中兽医临床上,阳明腑温病多属半虚半实之证.<温病条辨>说:"阳明温病不大便,不外热结、液干二途,必先辨明而施治之".然在临床上又不乏医者不究机理,一概当作实证以承气之法寒下之,以致液亏津涸而亡.笔者现就对家畜阳明腑温病(除太阳阳明合病,三阳合病、太阳阳明并病而重证在表者)的认识与治疗体会作一简述,敬请斧正.  相似文献   

13.
正在家畜腹泻病证的临床治疗中,各畜种所表现的病证大同小异,由于外感内伤,使脾胃受病导致清浊不分混杂而下戓湿热积滞毒伤气血,或因寒、湿、虚而伤脾胃等在临床统称为腹泻。其临床表现为热泻(湿热泻)、寒泻、虚泻、食泻等特征。在实践中由于腹泻病证的证候复杂,故治疗时应随证而立,寒泻者以温中除寒、暖阳利水为主;热泻者以清热解毒、燥湿利水为主;虚泻者以补脾益气为主;食泻者以消食导滞为主。笔者在  相似文献   

14.
<正>"固涩法"是通过收敛固涩,以消除滑脱之病证的一种治法,又称涩法。1固表敛汗法适用于表虚不固的多汗证,无论自汗、盗汗,皆可固表敛汗。笔者在多年临床经验中利用固表敛汗法治疗家畜多汗症,效果显著。现举例供读者参考。病例1:2012年12月6日,平襄镇瓦石村王某家驴。主诉:自家驴稍动即出汗,疲乏无力。邀诊:诊见该驴消瘦,稍驱赶即出汗,体倦乏力,胎薄白,脉细热,畜主称该驴易于感冒。证候分析:肺气夸虚,  相似文献   

15.
牛肚胀是常发病,近几年就诊治200多头,根据发病的原因与牛体状况的不同,牛肚胀在临床上可分为寒、热、虚、实胀4种.  相似文献   

16.
牛气胀一证,病因繁多,病机各异.临床上以寒胀、热胀、虚胀、实胀等较为常见.现结合工作实践,将辨证施治,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发热”是一种症状,不是独立的病,在动物疾病中多有发热症状的出现,是实践中常遇到的一种证候。风、寒、暑、湿、燥、火、疫疠之邪皆能致热。但病因病机各异,所以对于发热一症的治疗,必须通过四诊,审证求因,才能正确辨证,立方用药,达到药到病除。根据我们多折临床实践的体会,对于发热一症病的证候群,概括归纳起来可分为表热、里热、表里兼热和热盛化毒四类症型。立方用药要随症应变,同症异治。  相似文献   

18.
1性味四性分寒、凉、温、热4种药性,以及阴、阳2纲。寒、凉为阴,温、热为阳,阴、阳之间属于平性。寒性小的为凉,寒性大的为寒。凉、寒属阴纲。寒药与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护阳的作用。热性小的为温,热性大的为热。温、热属阳纲。热药与温药有温里、散寒、助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耕牛脾胃病是牛的常见病,然而在临床中对脾胃病又必须分清寒、热、虚、实,实行辨证施治,才能收到良效。脾胃虚寒病主要是根据病因与临床症状进行分辨。笔者认为病因之寒来自气候与饲料,如冬春季寒冷天气中将牛拴于室外;饲喂多为冷雨淋后或被霜雪冷冻之草料。临床表现一派寒象,如鼻无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把中兽医的“八证辨证”改变为“八纲辨证”,并写入新近出版的教科书中,这是中兽医学术思想的新发展,它使中兽医辨证理论水平更高了,科学性更强了。这一改变是进步的,应该予以肯定。现就中兽医的辨证纲要问题谈几点个人的不成熟看法,望专家和老师们指正。1975年以前出版的各种中兽医学教科书、中兽医参考书,如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试用教材《中兽医学》,大都认为“八证(纲)是祖国兽医学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