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随着因特网的日益普及、电子商务平台的飞速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日益受到关注,成绩显著。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引领之下传统农产品贸易的诸多壁垒被消除,如流通环节减少,成本大大降低;产品多样化,不再被地域局限等。但电子商务平台发展也遭遇瓶颈,逐渐暴露了很多隐患和问题。以广州地区为例,依据实际调研情况,分析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瓶颈,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葛玉全 《中国果菜》2014,(12):13-16
本文主要调研了当前农产品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现状及特点,研究发现了电子商务平台下的农产品流通发展的障碍,分析了发达国家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电子商务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建设海南自由贸易区(港)政策的提出和国家对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大,海南农产品跨境电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该研究对建设海南自由贸易区(港)背景下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分析了海南省独特的区位、农产品资源和政策优势,以及省内农产品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最终分别从品牌建设、农产品跨境电商平台、物流体系和人才4个方面提出了发展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
虽然武汉市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农户"卖难"和市民"买难"问题依然存在,分析了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武汉市农产品流通中亟待解决的标准化不足、农产品损失大、中间环节多、流通成本高、电商平台弱、冷链不配套等问题,并提出了畅通农产品通道渠道的建议,以期保障武汉人民正常生活,重振市场信心、恢复昔日市场繁荣。  相似文献   

5.
<正>1农产品电商趋势分析1.1电商现状分析据全球电子商务著名品牌阿里巴巴研究中心测算,2013年阿里巴巴各平台农产品销售额达500亿元,2014年有望达到1 000亿元。全国涉农电商平台超3万家,其中农产品电商平台达3000家。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在阿里平台,注册地址为乡镇的农村卖家约为72万家;在淘宝网(含天猫)上经营农产品的网店有37.79万家,比上一年增加了45%。  相似文献   

6.
目前电商营销正逐渐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形式,为了解河南省蔬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的现状与特点,通过设计问卷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对河南省蔬菜产品及相关电子商务营销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河南省蔬菜电子商务在发展规模、品牌知名度、成本价格、客户体验等方面存在问题,为此提出了打造特色品牌、采用温室智能化管理模式、抓住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浪潮、加强蔬菜电子商务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对策,以促进河南省蔬菜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资讯     
《花卉》2016,(13):4-5
正"互联网+"带动东海花卉产业升级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人们创业致富、扩大就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开展也成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中国鲜切花第一镇"的连云港市东海县双店镇成功运用"互联网+"鲜切花电子商务平台,带动花卉产业升级。如今,东海县百合品种已经突破200个,成为全国百合"品种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农业旨在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农业发展相结合,创新农业生产的发展模式。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河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进行分析,指出河北省农产品现有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并且列举国内成功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以期从中汲取成功的经验,并提出"互联网+"时代发展河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蔬菜》2014,(11):61-61
<正>安徽省利用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的有175家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省农委介绍,2013年,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1.22亿元。其中,交易额前5名的为阜阳市、池州市、六安市、宣城市、芜湖市。据了解,在175家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中,自建电子商务平台的47家,占26.8%;利用淘宝、阿里巴巴、天猫、京东、邮乐网等第三方交易平台的128家,占73.2%。从销售种类看,上线交易的农产品品种丰富,主要以各地特色农产品居多。据统计,竹制品、地板和柳编等产品销售额达10.8亿元,占总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一直以来就是农业大国,但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农业发展却比较落后,如机械设备应用较少、水果和海鲜等农产品的销售与物流运输较为困难等,这些问题一直是限制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上购物,这种方式不仅便利,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市场贸易的繁荣.但农产品市场的电子商务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商平台的崛起,为食用菌产品的快速消费提供了方便。但对电商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监管还存在着欠缺,众多因素会影响到消费者对电商食用菌产品的消费,如交易主体之间的信息存在错乱现象、对食用菌产品电商市场所要求的准入门槛不高等因素,对于上述出现的问题,基于电商对食用菌在销售的过程中,如何确保食用菌的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进行多方面讨论。  相似文献   

12.
赵文硕  王玉杰  白丽 《蔬菜》2022,(6):32-38
为了促进我国生鲜电商良好发展,从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运营模式、平台数量、产品销售形式、市场环境等方面分析现阶段生鲜电商的发展现状,比较目前不同类型生鲜电商平台之间存在的差异,分析影响消费者选择生鲜电商平台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增加用户黏性、优化平台运营模式、促进企业间正当差异化竞争、增加产品储备等可持续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饶静 《中国食用菌》2020,(1):161-164,167
利用贵州农经云大数据平台,设计了食用菌电商平台整合订单系统,实现了多电商平台多订单的整合、数据采集和订单统计等功能,可借助农经云的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多电商多订单的有效整合管理。  相似文献   

14.
李建军  荣欣  杨玉  杨芳 《北方园艺》2021,(6):162-166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扶贫农产品大量滞销。该研究通过对黑龙江省涉农电商企业与扶贫农产品企业的合作模式,以及所涉及的电商扶贫作用机理进行研究,针对部分扶贫农产品物流效率低、同质化严重、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电商人才紧缺等问题,提出提高物流企业效率、扩大扶贫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优化电商人才队伍建设等策略,对于加快黑龙江省脱贫攻坚,促进扶贫农产品网上销售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系统分析了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食用菌营销存在的问题及障碍。针对这些问题,系统讨论了食用菌电子商务的线上线下营销策略。利用电子商务解决食用菌的营销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市场占有率、树立产品品牌形象、提高我国食用菌产品和企业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6.
对文成县的新鲜蔬菜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表明在新鲜蔬菜网络销售种类、电商企业组成、电商平台建设、安全追溯体系等方面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在新鲜蔬菜电子商务规模、品牌创建程度、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物流配送网络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结合文成县的实际提出了创新蔬菜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健全蔬菜供应链、创建蔬菜品牌形象整合营销、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配强蔬菜电子商务人才、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质量农产品需求逐渐增加,以农超对接、农产品电商和龙头企业模式为代表的现代销售渠道逐渐发展。现代销售渠道具有价格稳定、供应关系稳定、质量要求高等特点,能够提高农户的整体生产环节技术效率。本文基于江苏省358份草莓种植户调研数据,运用SFA-PSM方法,研究参与现代销售渠道对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销售渠道与现代销售渠道的农户在投入上存在显著差异,参与现代销售渠道能提高9%左右的技术效率,显著提高农户收益。据此提出建议,相关部门应大力扶持现代销售渠道发展,连接农户与市场,形成稳定的供销关系,提高草莓种植户的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8.
陈国芳 《中国食用菌》2020,(2):193-195,198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运用的越来越广泛,电子商务的运用越来越普及,对各个产业的营销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运用电子商务将农产品走出国门,实现跨境贸易促进国际贸易产业的发展,在国际市场中引领产业发展,成为了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在现代农业农产品发展过程中,食用菌作为农业的第五大支撑产业,在现代农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运用电子商务的优势,对食用菌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提出新策略新方法,提高食用菌的出口产量,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是当下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调查临沂市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现状、品牌建设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当前临沂市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发展过程中存在产品种类相对较少、销售渠道过于单一、品牌价值普遍偏低、产业化链条不完整、规范管理制度缺位等问题,并从加大申报力度、改变宣传方式、创新营销模式、延长产业链条、加强市场监管五个方面提出了完善临沂市农产品地理标志的...  相似文献   

20.
纪琳 《中国食用菌》2020,(1):158-160
针对食用菌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数据挖掘问题,采用了共词聚类算法进行主题聚类,在密度聚类算法的基础上,使用了移动非密集单元的处理方法实现了共词聚类。该算法克服了传统聚类算法裁剪造成的精度误差,提高了聚类结果的精确度,应用在电子商务平台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