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0 毫秒
1.
油茶(Camellia oleifora Abel)是我省重要的木本油料资源,栽培历史悠久,自然群体复杂,品种类型较多。据油茶科技工作者调查研究,我省油茶品种类型达20余种。由于品种类型间存在着差异和种源间不同的特点,各自表现出不同的性状和生产能力。为此,我们以油茶品种类型调查成果为基础,通过生产效应的观察,发现油茶的产量不仅受品种类型影响很大,而且,同一品种群体中的不同地理种源对油茶产量也有明显的影响。为进一步挖  相似文献   

2.
高州油茶(Comellia gauchowensis Chang),树形高大,果大,单位面积产量高,寿命长,果实出籽率和含油率也较高,是山茶属中一个较优良的物种。据广东省林科所试验和观察证明:高州油茶在广州地区一年可抽梢2—4次,比广宁油茶速生,从幼苗开始就比普通油茶速生,且长得粗壮;栽培得好,还可早结实,比广宁油茶早。油茶是异花授粉为主的树种,自然授粉座果率只有5%—7%,所以自然界中各种类型共生,良莠不齐,大面积平均产量低而不稳。  相似文献   

3.
油茶是异花授粉植物,在天然杂交和人工选择过程中,形成了多样性的品种类型。在普通油茶的地方品种中,我们发现岑溪软枝茶(以下简称软枝茶)是一个速生、丰产、优质的优良品种。调查引种及栽培试验 1958年在大跃进形势鼓舞下,我们到各地调查、收集油茶良种,作品比试验研究。岑溪、藤县群众反映有一种“软枝茶”产量高,因而采集种子、枝条回所作引种栽培等试验。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大别山油茶选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安徽省大别山地区气候多变,油茶品种复杂,油茶产量高低不一,从而导致油茶的经济效益低下.为了提高该地区油茶产量,从油茶实生林分收集和筛选具有高产、抗病虫、抗寒、早花避寒等优良性状的油茶优异新种质,为安徽省大别山地区提供适栽的具有早花、抗寒能力的油茶苗木,推动北缘地区油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外引油茶品种在广东的适生性和结实特性,从而为广东当地油茶品种的选择和栽培管理提供借鉴,对小坑林场2009年引进的76株油茶优树的几个关键物候期和生长结实特点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76株油茶优树总体生长表现良好,不同优树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性状表现间的差异均较大,株型表现有窄冠低矮型、窄冠中间型、宽冠高大型、宽冠中间型、高大中间型、低矮中间型及中间型等7种类型;抽梢早、中两个类型的优树自2月20~26日开始抽梢,抽梢期历时30~35 d,抽梢晚的优树自3月下旬开始抽梢,抽梢期历时仅有10~16 d;早花类型与晚花类型植株其始花期出现的早晚相差1个月,时间跨度大,多数品种的始花期集中在10月25日左右,其花期历时30~40 d;综合2014年单位冠幅产量、2015年幼果数及花芽量(用于预测2016年的产量),筛选出了具有较高产量潜力的8、30、62、64、68号共5个油茶优株。  相似文献   

6.
周育娟 《绿色科技》2022,(1):165-169
肇庆市宜林地资源充足,气候条件适宜种植油茶,油茶栽培历史悠久,具有发展油茶产业的有利条件,但目前全市油茶林面积小、产量少、多为散生、不成规模,应促进油茶产业化发展.为此,提出了肇庆市发展油茶产业要重视栽培区域与立地、油茶品种与苗木、茶油产量与品质等3大关键科技问题.油茶基地规划与建设务必考虑海拔、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及...  相似文献   

7.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栽培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北湖区碧香源油茶基地油茶新造林丰产栽培技术7年的深入研究,总结出新的栽培方法:油茶苗根部保湿栽培法;油茶高位定干自然整枝法;油茶多品种混栽法;油茶保花促果增产法等。以上方法可使油茶新造林苗木保存率95%以上;7年生(2007年种)油茶新造林产茶果654 kg/667 m2,实际产油32.44 kg/667 m2,在油茶盛产期到来前,茶果产量每年成倍增加,同时有效克服了油茶大小年的差异,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油茶是我国南方主要木本油料树种,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当前油茶单位面积的产量普遍偏低。据统计,油茶常年亩产油3—6市斤,如以每百斤果榨油6市斤计算,则每亩只结果50—100市斤。据在湖南道县、宁远等9个县、81个油茶林标准地调查,不结实株或单株结果量在1市斤以下的株数频率为70%左右,单株结果量1市斤以上的株数频率只30%左右,可见油茶结果量集中在约1/3的植株上。现将广东韶关地区林科所,连续3年调查5亩油茶林的结果情况列入表1。  相似文献   

9.
<正>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优良食用油料树种,由于是两性花,主要靠昆虫传播,进行异花授粉,长期的实生繁殖,使其品种类型混杂,优劣混生,加上经营管理粗放,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为了提高油茶选育的效果,拟定油茶优良单株的选择指标及油茶选种早期鉴定指标,了解油茶营养器官性状、生物学特性与产量指标的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解放以来,我县营造人工油茶林53,000余亩。有部分已开花结果,取得了一定成绩。由于我国种植油茶的历史悠久、油茶又是异花授粉植物,因而品种混杂,类型优劣不齐、个体之间表现了多样性的变异。有的单株产量上百斤,有的单株只有几个果,有的单株连年结果,有的结一年果又连续几年不结果。在一般管理条件下,一、二十年生的油茶林,平均亩产油五、六斤,产量低而不稳,这对提高油茶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我区油茶分布面广,种类繁多,各品种、类型或单株之间,产量、品质以及其他性状良莠不齐,开展优良地方品种、类型和优树普查工作,对实现油茶基地建设良种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辰溪县油茶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本文在调查辰溪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剖析了油茶现阶段产量偏低的原因和制约油茶产业发展的因素。根据油茶资源特点,将县域内油茶分成了4种类型,并将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分成了4个重点片区。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油茶林提出了具体技术措施,还就辰溪油茶产业发展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油茶闽43、闽48、闽60三个优良无性系的选育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正> 油茶是我国南方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该树种为两性花,主要靠昆虫传播进行异花授粉。长期的实生繁殖使其品种类型混杂,优劣混生,加上经营管理粗放,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油茶种质,向生产部门提供良种,提高油茶产量,我们从1973年开始在福建境内的武夷山,戴云山、太姥山、鹫峰山,博平岑等区域的油茶主要产区,有计划地分批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林下套种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根茎苗的适宜坡度、坡向、栽培密度和施肥量,在浙江省浦江县的油茶基地,分别研究了3种坡度、3种坡向、6种栽培密度和3种氮磷钾配比施肥量对3年生多花黄精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多花黄精的各项形态指标、生物量积累...  相似文献   

15.
油桐是一种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解放初期,我省只有油桐成林100亩,从1952—1964年陆续发展到14.7万亩.在文化大革命中,油桐林受到严重破坏,全省残存7000余亩.由于品种混杂、管理粗放,产量很低,平均每亩只产8—10斤桐油.油桐为异花授粉植物,在长期栽培过程中,产生了不少自然杂种,出现了许多不同品种类型,形成了一个混杂的群体,其遗传性状表现不一,产量和质量的差别也很大;即使是同一个品种类型,个体间也有很多的变异,其抗寒、耐瘠薄以及抗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多花黄精根茎繁殖苗在油茶林下开展不同栽培模式种植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在容器、大田和油茶林下三种栽培模式下,多花黄精平均株高和平均地径大小为:容器>大田>林下,且容器栽培显著高于大田和油茶林下栽培,平均块茎鲜重大小为:容器>林下>大田,容器和油茶林下显著高于大田栽培.三种栽培模式对多花黄精地下块茎多糖、黄酮和薯蓣皂苷...  相似文献   

17.
油茶优良品种(类型)表型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油茶优良单株的表型性状的分析,提出了油茶优良(类型)选择的宏观指标。从树龄、果皮颜色、品种(类型)、冠形和树体结构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均找到了最佳性状,在油茶群体中选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油茶林低产成因及技术改造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茶,在南方各省栽培有悠久的历史.霍山油茶林约14.7万亩,多为自然落籽成林和萌芽成林的林分,主要分布在318省道沿线地带,有较大面积的栽培或零星分布,但油茶林相不齐,残林老化,品种混杂,落花落果,单产不高,效益不好.  相似文献   

19.
茶油在湖南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全省有60—65%的人口长年食用茶油。湖南油茶栽培区划是因地制宜地将油茶不同品种群进行科学布局。应用主分量和聚类分析方法将全省划分为6个不同栽培区,对指导生产有重要意义。油茶立地类型的划分是科学地经营好现有林,正确地选择油茶林地的重要技术措施。通过790块样地参加运算,应用逐步回归的方法,筛选出坡位,坡度和土壤肥力3个因子9个类目,共组成27个不同的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20.
<正> 千百年来,油茶虽属人工栽培的经济树种,但经营十分粗放,产量低而不稳。如何改变油茶低产状况是今后发展油茶生产的关键。当今世界果树栽培正朝着矮化方向发展,从本世纪三十年代起,欧洲各国就不断改进果树栽培方式。共同的发展趋势为采取密植、早结果的紧凑型品种、极矮化砧和生长调节剂的综合措施,使管理集约化,以期在有限的面积上收到较多的优质果品。1971年英国Long Asht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