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肉鸡低血糖症是指10日龄左右的仔鸡呈尖峰死亡的烈性疾病,又叫尖峰死亡综合症,本病的发生主要集中在8~18日龄的肉仔鸡,10~15日龄出现死亡尖峰。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发病突然,头部震颤,运动失调,瘫痪,昏迷死亡。东丰县横道河镇长兴村王某养鸡场饲养的3200只肉鸡在15日龄发现有表现站立不稳,东倒西歪,  相似文献   

2.
1 发病情况 2008年11月5日,一养殖户刘某带鸡前来就诊.19日龄的肉鸡,存栏3100只左右.17日龄开始出现呆立、呼吸道症状、死亡的现象.经某门市兽医技术员诊断为包心包肝型大肠杆菌病,投药后,18日龄死亡减少,而在19日龄早上死亡率突然增加,遂来就诊.  相似文献   

3.
阜蒙县新民镇1个肉鸡养殖户饲养的6000多只肉鸡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现将病例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14日龄法氏囊疫苗饮水免疫,17日龄时因天气潮湿突然发病,并出现死亡。最初少数鸡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等一系列症状。第2天早晨许多鸡同时出现了以上症状,排白色石灰样稀便,并死亡30多只。  相似文献   

4.
<正>1发病情况承德县甲山镇于家院村赵某某于2016年2月23日进雏鸡8000只,品种为白羽AA肉鸡,该群肉鸡购入后数天相继发病,白天零星咳嗽、甩头、夜间能听见呼噜音,饮水、釆食正常,除正常淘汰外无死亡。3d后病鸡增多,到3月9日(16日龄)发病鸡只达到25%,出现气喘、流泪、精神沉郁、下痢,开始出现死亡,连续投药泰乐菌素2d后未见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鸡大肠杆菌病是养鸡业常发的一种病,据调查:发病率30%-60%,病死率几乎100%。(马国璧.2011)20-45日龄肉鸡发病率5%-20%,严重50%。(杨国平.2005)给养鸡业带来重大损失,并造成畜产品质量下降。1.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不同地区、品种、季节和日龄的鸡均可发生鸡大肠杆菌病。以雏鸡多发。初产和高峰蛋鸡多发,肉鸡比蛋鸡多发,患病鸡没有死亡高峰但是病程持续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通榆县某养殖户饲养1650只AA白羽肉鸡,饲养到20日龄左右,有的肉鸡出现呼噜、咳嗽症状。用药后效果不明显,到40~45日龄时,死亡已达540多只左右,死亡率达30.5%。  相似文献   

7.
从感染志贺氏菌的肉鸡肠道黏膜中分离出一株强致病性的志贺氏菌分离株,以健康肉鸡为目标进行致病性研究。使用SS琼脂培养基从感病肉鸡中分离出31株志贺氏菌分离株,按照同一剂量(107 CFU)以灌喂的方式对30日龄肉鸡进行感染,筛选出强致病性分离株。使用强致病性分离株通过不同剂量灌喂30日龄肉鸡,对细菌致病性进行研究。结果:分离得到一株强致病性志贺氏菌分离株BDS8,在以5×108 CFU的量对30日龄肉鸡进行灌喂后,从2h开始出现腹泻直至24h并未恢复,在10-15d内出现死亡,解剖后器官出现严重炎症病变及肠道明显出血。结论:志贺氏菌分离株有较好的致病性,成功感染了健康肉鸡,为后续使用不同方法治疗感染志贺氏菌的肉鸡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肉用仔鸡腹水症,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也是我国肉鸡生产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危害较为严重。1病因鸡舍内空气不新鲜,含氧不足。肉鸡生长快,采食饮水多,对氧气的需要量大。如密度大,通风不良,空气含氧不足,鸡的呼吸与心跳加快,如此日久,不仅肺部受损,而且心脏衰弱,右心房不能正常接收来自肝脏的静脉血,导致肝脏瘀血,其血管内压力升高,血浆渗出,形成腹水。发病日龄:21日龄左右,死亡高峰在34~38日龄。中国最早的5~6日龄,25日龄为死亡高峰。发病季节:冬季发病率最高。通风换气:肉鸡的肺容量比普通鸡低25%左…  相似文献   

9.
<正>肉鸡低血糖——尖峰死亡综合症是一种主要侵害肉鸡的疾病。虽然此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快,一般8日龄开始发病,死亡高峰在12~16日龄,4~8%的死亡率持续2~3天,之后死亡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0.
某肉鸡养殖户饲养的2000只32日龄的肉鸡发病,鸡群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拉黄白水样稀便和死亡现象。户主曾用土霉素、庆大霉素等治疗,效果不明显。遂到兽医院就诊,临床诊断为法氏囊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立即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病情很快得到控制。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9月份,某养殖场饲养白羽肉鸡1万只,该养殖场为网上平养(内部设施配备热风炉、温控时控程序、风机、乳头饮水器等)。该户肉鸡20日龄发病,日死亡23只,有大约300只出现畏寒,怕冷,啄肛现象,个别有头部震颤现象,病鸡出现水样便石灰便,为防止病情蔓延,我们进行了剖检、诊治,第二天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整个过程阐述如下。1临床症状鸡群发病突然,日耗料突然骤增0.21斤/日/只耗  相似文献   

12.
谢富  李丽娟 《饲料博览》2022,(2):6-9,13
为了探讨日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对不同阶段(1~42日龄)肉鸡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选用1日龄、平均体重为(40.02±1.16)g的科宝肉鸡24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第Ⅰ组于21日龄~上市阶段在日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1 kg·t-1,第Ⅱ组分别于1~5日龄、10~18日龄、2...  相似文献   

13.
开远市赵某饲养的5000只肉鸡于2013年5月发病,发病时35日龄,开始少数病鸡有血痢并出现死亡.随后病鸡逐渐增多,当时禽主认为是鸡球虫病,用抗球虫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正夏季,由于气候高热潮湿蓟县部分养鸡场出现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这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发生多集中在4~10月份,特别是夏、秋季,温度较高,湿度大。发病日龄主要集中在10~40日龄,最小发病日龄为5日龄,最大发病日龄在210日龄。该病发病率高,几乎达100%,死亡率低,一般为10~20%。本文就一例817肉鸡法氏囊病诊断和治疗阐述如下。1发病情况新建鸡舍,817肉鸡,8500只,16日龄,7d新支120,14d法氏囊(2  相似文献   

15.
鸡马立克氏病综合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疮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细胞增生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一般发生于2~5月龄,肉鸡可早在45日龄。本病是一种世界性疾病,目前是危害养鸡业健康发展的三大主要疫病(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之一.引起鸡群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008年6月,广西柳城县某鸡场的肉鸡陆续发生以麻痹症状,衰竭死亡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确诊后,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控制了疫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其病理变化以法氏囊肿大出血、肾肿大、尿酸盐沉积为主要特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一般与新城疫、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混合感染,造成鸡羽大量死亡,同时还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形成鸡群大量死亡。一、典型病例2006年4月12日昌吉市佃坝乡养殖户刘某饲养的2000羽肉鸡,18日龄时突然出现死亡,开始减  相似文献   

17.
1 发病情况 2007年8月25日,我镇某养殖户从外地购进2400只AA肉鸡。一直饲喂淮阴正大饲料,4日龄传支H120,8日龄防疫鸡新城疫Ⅳ系苗滴鼻、点眼,10日龄鸡禽流感皮下注射,14日龄鸡法氏囊饮水,饲养25目龄开始发病、死亡,每天死亡率达2~4%,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来我门诊部就诊。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复合蛋白酶在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时对白羽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1日龄的Cobb 500白羽肉鸡13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为NRC蛋白水平日粮组,A组和B组分别为低1%蛋白水平添加复合蛋白酶A和复合蛋白酶B 200 g·t-1,饲喂42 d,测定肉鸡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肉鸡1~21日龄,复合蛋白酶A组和B组均未能改善肉鸡生产性能;在22~42日龄,复合蛋白酶组的平均日增重提高,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复合蛋白酶A和B对42日龄肉鸡的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复合蛋白酶A组显著减缓鸡肉的pH24h下降(P≤0.05);复合蛋白酶制剂组胸肌滴水损失有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复合蛋白酶A组的24 h肉色黄度(b*)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复合蛋白酶B组(P≤0.05)。说明降低日粮1%蛋白质水平,添加复合蛋白酶A和B 200 g·t-1,未能改善1~21日龄白羽肉鸡的生产成绩,但在22~42日龄,能提高白羽肉鸡的日增重和显著降低料重比...  相似文献   

19.
选取1日龄AA肉鸡330羽,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2羽,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和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0U/kg(250mg/kg)、9,000U/kg(2250mg/kg)α-淀粉酶的试验组日粮至7日龄后,停止饲喂加酶日粮,改饲对照组(不添加酶)的日粮,饲喂3周,分别考察在停喂淀粉酶后的第3、7、14d肉鸡消化器官重量及小肠消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饲喂淀粉酶对7日龄肉鸡肝脏、胰腺、肌胃、腺胃相对重量和小肠相对长度均无明显影响,但小肠相对重增加了4.2%~47.6%,停饲淀粉酶后第3d(10日龄)和第7d(14日龄),各试验组肉鸡小肠相对重量仍分别高出5.4%~34.0%(P<0.05)和13.8%~20.4%,第14d(21日龄)有所恢复;7日龄肉鸡小肠内容物淀粉酶和总蛋白酶活性活性亦未受影响,但在停喂淀粉酶后7d(14日龄),试验组小肠内容物中的淀粉酶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提示外源淀粉酶对内源酶活性的影响有后续效应。  相似文献   

20.
<正>鸡传染性腺胃炎是一种以鸡群精神沉郁、生长发育不良、消瘦、大小不均匀、粪便过稀等外观症状以及腺胃肿胀似乳白色球状、腺胃黏膜溃疡、脱落、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禽病。1流行情况肉鸡传染性腺胃炎的发病日龄不定,最早发生在3~7日龄,15~30日龄多发,特别是在15日龄前后,病程8~10 d,长的可达35 d,在临床症状出现后4~6 d出现死亡高峰。特点为发病早,易反复,日龄愈小,感染率愈高。前期症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