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杉木、山杜英混交林及其纯林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林分生长、生物量、林分结构及土壤养分等方面,对营造于福建邵武的7年生杉木与山杜英不同模式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山杜英混交林及山杜英纯林具有较高的林分生产力,山杜英纯林(81.9210t/hm^2)和杉3:山1(58.1940t/hm^2)混交林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高出2.01倍、1.13倍,杉5:山1(49.7117t/hm^2)和杉2:山1(44.5395t/hm^2)混交林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高82.67%和63.66%;杉木与山杜英混交林不仅有利于地力维护,促进杉木生长,而且还能形成较好的林分结构,因此,杉3:山1混交模式是值得推广的杉阔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杉木林、马尾松林、阔叶树林、竹林、杉松混交林、松阔混交林、经济林7种林分在冬季鸟类生存活动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不同林分在吸引鸟类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鸟类数量上,松阔混交林、阔叶树林、马尾松林、杉松混交林与经济林、竹林、杉木林存在极显著差异,松阔混交林与马尾松林、杉松混交林存在显著差异,其他林分类型间差异不明显;在鸟类种类上,松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松混交林、阔叶树林、杉木林与经济林、竹林存在极显著差异,松阔混交林与杉木林差异极显著,马尾松林与杉木林差异显著,其他林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柠檬桉与乡土树种复层混交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金元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163-164
对22 a生柠檬桉×木荷×杉木复层混交林、木荷×杉木单层混交林及杉木纯林调查分析表明:柠檬桉×木荷×杉木复层混交林能合理利用营养空间,提高林分生产力,林分蓄积量比木荷杉木单层混交林提高了30.6%,比杉木纯林提高了119.3%。柠檬桉由于树体高大,与木荷、杉木混交,其密度的增加并不会影响乡土树种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柠檬桉×木荷×杉木复层混交林林下植被丰富,生物多样性高于荷×杉单层混交林和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4.
杉木光皮桦纯林及混交林生物量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从林分生长、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土壤养分等方面,对营造于福建南平的5年生杉木与光皮桦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光皮桦混交林及光皮桦纯林具有较高的林分生产力,光皮桦纯林和杉木光皮桦混交林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大86.44%和30.87%。杉木与光皮桦混交林不仅有利于维护地力,促进杉木生长,而且还形成较好的林分结构,杉木光皮桦事状混交模式是值得推广的杉阔造林模型。图2表3参6。  相似文献   

5.
进行杉木纯林与杉木、南酸枣混交(7∶3)造林试验,并适时开展林分调查比较(在十年生时开展1次中幼林卫生伐前调查,在二十年生时开展1次资产调查)。结果表明,造林地条件相似、造林及抚育措施相同的林分,虽然十年生中幼林杉枣混交林长势快于杉木纯林,但是由于后期种间林木生长空间结构变化,伴生树种酸枣木阻碍了目的树种杉木的生长,杉木纯林经济效益优于杉枣混交林。经公开招投标,同地类、同龄林二十年生林分,杉木纯林平均中标价105 750元/hm~2,而杉枣混交林平均中标价75 450元/hm~2。杉木纯林造林较混交林经济效益高40%左右,平均增加收入30 300元/hm~2。本研究为南方林农选择营造杉木纯林或杉阔混交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沿海山地杉木木荷混交造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鄢继文 《安徽农学通报》2007,14(16):179-180,153
杉木木荷人工混交造林效果研究表明,杉荷(6杉4荷)星状混交,林分空间分布格局合理,充分利用了营养空间,不但改良土壤效果较好,尤其是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磷素营养水平,而且明显地提高林分产量和质量.12年生时,混交林分中杉木的平均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14.2%、11.6%和65.6%,蓄积量分别比杉木、木荷纯林提高了46.4%和49.3%.但在现存林分密度条件下,此时混交林分结构稳定性较差,种间和种内竞争矛盾激烈,急需进行适当的间伐以改善种间关系和林分结构,促进混交林分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杉木阔叶树混交造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青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7):145-146,148
杉木纯林林分抚育性弱,林木单位产量低。对杉木与阔叶树混交造林进行研究,为杉阔混交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杉檫混交林地表可燃物载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杉檫混交林标准地的调查,应用回归分析,建立林分地表可燃物载量与主要林分因子动态关系的数学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林分因子对地表可燃物载量变化影响显著,1h时滞可燃物载量变化与林分平均年龄和郁闭度关系最密切;10h时滞可燃物载量变化与林分平均树高关系最密切。在实际中拟合效果良好,可用于描述杉檫混交林地表可燃物载量的动态规律,为分析杉檫混交林燃烧性及评价混交林与杉木纯林在抗火性能上的差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杉楠混交林生长及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文忠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9):144-145,227
针对当前杉木纯林连栽引起林分生产力下降、地力衰退等问题,开展杉木与楠木混交造林试验研究,对杉楠混交林与杉木纯林在生长量、林内小气候和土壤肥力状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杉木与楠木按1∶1和1∶2混交,林分中杉木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和林分总蓄积量均超过杉木纯林,其中杉木与楠木1∶1混交,林分中杉木各生长指标增加幅度较大,与杉木纯林相比,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和林分总蓄积量分别增加了43.07%、113.83%和35.61%.杉楠混交后,林内湿度提高,林内气温、土温和光照强度降低,土壤变得疏松、通气和透水,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土壤肥力增强.本试验条件下杉木与楠木混交的最佳模式为杉楠行状混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林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释放特征,为开展森林康养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1年9月25—29日,采用吸附管采样离线分析和实时在线分析相结合,分析浙江丽水白云国家森林公园5种典型林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阔叶混交林(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和白栎Quercus fabri)、杉阔混交林(杉木和樟树Cinnamomun camphora)、毛竹Phyllosachys edulis林]的VOCs组分与摩尔分数。【结果】(1)除毛竹林外,其他4种林分主要释放单萜;杉木林、柳杉林、阔叶混交林和杉阔混交林的单萜释放量分别占总VOCs的47.5%、60.0%、50.4%和39.9%。(2)不同林分单萜摩尔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柳杉林(3.15 nmol·mol-1)、阔叶混交林(1.89 nmol·mol-1)、杉木林(1.69 nmol·mol-1)、杉阔混交林(1.47 nmol·mol-...  相似文献   

11.
不同密度近熟杉木林套种毛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密度为 2 2 5株 /hm2 ,375株 /hm2 ,6 0 0株 /hm2 的 3种近熟杉木林套种毛竹、裸地种竹和原近熟杉木林 (现杉木已采伐 )套种毛竹等 5种林分的成活率、新竹及竹鞭生长指标分析研究表明 :各种经营模式中 ,杉木近熟林套种有利于提高毛竹成活率及长竹率 ,但发笋长竹数以裸地种竹为最多 ;新竹的生长以原近熟杉木林套种毛竹的林分为最好 ,其次是杉木密度为 2 2 5株 /hm2 ,375株 /hm2 的近熟杉木林、裸地种竹和杉木密度为 6 0 0株 /hm2 的林分 ;单根竹鞭长和鞭节长有随林分郁闭度增大而增加的趋势 ,而总鞭长、竹鞭数及竹鞭断梢率则相反 ;鞭深的分布变化不很明显 ,但有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变浅的趋势 ;从更新杉木林分看 ,近熟杉木林套种毛竹以杉木密度为 2 2 5株 /hm2 的较理想  相似文献   

12.
选择福建省建阳范桥国有林场16 a生杉木—闽粤栲混交林与杉木纯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坡位不同林分养分循环特征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杉木—闽粤栲混交林与杉木纯林养分存留量差异明显,混交林中坡和下坡分别比杉木纯林高28.16%、19.39%;各个坡位养分归还量均表现为:混交林〉杉木纯林,混交林下坡的养分归还量最大,其次是上...  相似文献   

13.
不同杉木混交模式土壤肥力及土壤蓄水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不同杉木混交模式的土壤肥力、土壤蓄水量的测定、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杉木×米老排混交模式,林地土壤的水分状况、孔隙状况、土壤渗透性能均较杉木纯林的有所改善;土壤的养分含量和蓄水量比杉木纯林的有所提高。说明杉木×米老排混交模式具有较强的培肥土壤和涵养水源作用,可在南亚热带林区推广。  相似文献   

14.
杉木毛竹混交造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杉竹同时造林、杉木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套种毛竹和裸地种竹五种林分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各林分成活率以杉木中龄林套种毛竹的为最高,杉木与毛竹同时要以及裸地种竹的为最低,有随移栽母竹时林地郁闭度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长竹率最高的是幼龄林种竹,为60.5%,最低的为中龄林种竹,中有47.6%;各年度发笋长成新竹数艰裸地种竹为最多,3年共长27575株/hm^2新竹,其次排序为竹杉同时造林的林分、幼  相似文献   

15.
林地前茬对土壤肥力和杉木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林地前茬的土壤分析和杉木幼林生长调查结果表明:天然次生常绿针阔叶林地上营造杉木幼林生长各指标均明显大于柿子经济林地,杉木造林后第二年,两种林地前茬的杉木幼林生长差异尤为明显,杉木树高和地径比林地前茬为经济林增加66.83cm和1.64cm;天然次生常绿针阔叶林地土壤水分、孔隙状况和土壤结构体均优于柿子经济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性养分含量也明显高于柿子经济林地.经济林地土壤结构恶化和养分含量下降是杉木造林生长不良的一个主要原因,杉木造林地的合理选择是保证杉木持续速生丰产的一个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6.
2012年在福建明溪县胡坊镇选取4种厚朴林分进行调查,对平均木采用树干解析法取样,对凹叶厚朴与杉木、绿竹和油茶混交及其纯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凹叶厚朴混交林胸径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第3年)比纯林早1 a,树高连年生长量(第2年)早3 a,材积连年生长量(第8~9年)早3 a,在前10 a混交林的胸径、树高、材积平均生长量(平均值分别约为1.23 cm、1.42 m、0.0037 m3)始终比纯林(分别约为0.81 cm、1.00 m、0.0027 m3)大;且3种混交林直径、树高和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一致,但数值存在差异:厚杉>厚竹>厚油混交林,说明凹叶厚朴与杉木混交能很好地促进凹叶厚朴的生长,混交效果最好,其次为凹叶厚朴绿竹混交林,再次为凹叶厚朴油茶混交林,最差的为凹叶厚朴纯林。  相似文献   

17.
以粤北地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及6种典型阔叶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林分类型的林下土壤肥力状况,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林型下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林、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林和杉木林土壤孔隙度及土壤层持水性各指标较其他林分高。7种纯林土壤pH为4.28~4.78,属强酸性土壤。各林型间土壤全氮、碱解氮质量分数,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林最高,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林最低。不同林型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不同,其中杉木林最高(32.91 g·kg^-1),香樟林最低(12.07 g·kg^-1)。7种人工林的土壤全磷、全钾质量分数均较低,且有效磷质量分数均小于3 mg·kg^-1,整体水平偏低。土壤肥力由高到低综合排序为火力楠林、乐昌含笑林、杉木林、红锥林、香樟林、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林、木荷(Schima superba)林,表明该区杉木林下土壤肥力较高,采取适当措施可提高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老杉木人工林与松阔混交林群落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 360 0 m2 标准地调查 ,研究福建南平溪后安曹下 76年生杉木丰产林取代松阔混交林后群落 α和 β多样性指数的变化 ,结果表明 :老龄杉木林群落科、群落物种、乔木层次和层片物种 α多样性指数小于松阔混交林 ,而草本层和藤本层物种 α多样性指数大于松阔混交林 ;灌木层次和层片物种α多样性指数大小为 :老龄杉木 (山坡 ) >松阔混交林 >老龄 (山洼 ) ;坡位梯度不同带来的土壤水分等生态因子梯度的变化对群落 β多样性指数的影响较大 ,群落间坡位梯度相差越大 ,则群落间 β多样性指数也越大 ,而群落间相似性越小  相似文献   

19.
 根据浙江省缙云县117个公益林固定小班监测数据,在推算不同群落类型(松林、杉木Cunnunghamia lanceolata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和灌木林等6种群落类型)生物量的基础上,估算了公益林植被碳储量与碳密度,并通过碳税法、工业制氧法对缙云县公益林固碳释氧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缙云县公益林生物量现存总量为282.73 × 104 t,单位生物量为93.21 t·hm-2,杉木林单位生物量最高(102.61 t·hm-2),阔叶林次之(100.93 t·hm-2),灌木林最低(21.76 t·hm-2);公益林平均植被碳密度为47.37 t·hm-2;固碳释氧总量为38.59 ×104 t·a-1,总价值4.07亿元·a-1。对缙云县公益林建设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图3表6参25  相似文献   

20.
施华力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206-209
通过对浦城富岭镇圳边村半天然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的调查,观测和评估了半天然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的混交效果。结果表明:半天然杉木马尾松混交林下坡位和凹星坡的蓄积量比上坡位和凸形坡的好;阴坡以及林分密度大的杉木比阳坡及林分密度小的生长得好、蓄积量高,马尾松则相反;而在腐殖质层厚的地方,杉木马尾松以及其它阔叶树的蓄积量都比较高;并从混交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等方面分析产生以上原因的因素,总结营造半天然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的可行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