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用豫芝四号芝麻品种为材料,将不同含水量的种子分别密封在25℃和5℃时贮藏12个月。结果表明:超干贮藏对芝麻种子发芽、根和苗的生长、发育时期等有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持续到芝麻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25℃下适当干燥能使芝麻种子保持较高活力水平,存在一个超干水平临界值,25℃贮藏时为3.78%,5℃贮藏时为6.01%,在临界值时单果重和干重均较重,植株干物质积累速度较快,蒴粒数较多,植株稍高。相关分析表明,芝麻种子活力与发芽率和株高达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出苗期和开花期达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中华鳖养殖过程中,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演变。在放养前、养殖中期和养殖后期3个阶段采集水样,进行理化、浮游生物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养殖后期NH4+-N达2.38 mg/L,显著性高于养殖前和养殖中期。共检出浮游植物5门62种,种类组成以绿藻门、蓝藻门为主;浮游动物4类39种,以原生动物、轮虫为主。浮游植物生物丰度和生物量以绿藻为主,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养殖中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平均丰度达到最高值,分别为4762600、1634 ind/L;养殖后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生物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8.09、10.106 mg/L。养殖中期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分别为0.1779、0.0604,显著性低于养殖前;养殖中后期,纤维新月藻为绝对优势藻;中华鳖养殖前后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H)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中华鳖养殖过程中,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较大,而浮游动物变化较小;养殖水体表现出先变差再逐渐变好的趋势,养殖中期水体稳定性差,需要进行积极调水。  相似文献   

3.
藕虾种养是将莲藕种植和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但小龙虾属于杂食性水产动物,因留塘虾的存在和养殖环境的不确定性,养殖户投料量难以精准确定。为改进藕虾种养策略并为藕虾种养参数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苏北不同地区藕虾种养模式水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通过对泰州兴化、扬州宝应、淮安金湖、盐城盐都、徐州睢宁、宿迁中扬6个地区藕虾种养模式的水体理化指标和浮游生物种类与数量分析,并应用多样性指数法对养殖水体环境状况进行了生物学评价。扬州宝应地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6属29种,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6×106个/L和1.21 mg/L,绿藻门的密度最大。扬州宝应地区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其他5个地区,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复杂,水体环境状况更为稳定。苏北6个地区藕虾种养水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差异,且扬州宝应地区的藕虾塘水体环境状况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皖南低产茶园节肢动物和虫生真菌群落结构及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5.
温室黄瓜连作对土壤真菌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集约化种植带来的连作障碍问题已成为限制设施蔬菜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阐明设施蔬菜长期连作条件下的土壤障碍因子(类型)是发展形成高效连作障碍克服技术的前提。以豫北地区设施黄瓜连作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具有不同黄瓜连作年限的土壤样品(1,5,10,15,20 a),应用Real-time PCR和高通量测序的手段,探讨了温室黄瓜连作对土壤真菌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黄瓜连作显著改变了土壤真菌数量,随着连作年限延长真菌数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连作10 a土壤中达到峰值。土壤真细比变化趋势与真菌数量一致。高通量测序分析进一步表明,黄瓜连作显著影响了真菌群落的β多样性而非α多样性。随着连作年限延长,真菌群落中独有的OTU数量逐渐减少。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门水平下连作土壤真菌群落的优势成员,但其平均相对丰度对黄瓜连作响应不敏感。在目水平,小囊菌目(Microascales)、盘菌目(Pezizales)、未分类子囊菌(NorankpAscomycota)和粪壳菌目(Sordariales)是真菌群落优势成员;...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抑制型青贮添加剂对苜蓿青贮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木醋液和甲酸为添加剂,按6 mL/kg的剂量与干物质含量为(23.02±0.70)%的苜蓿混匀制作青贮,以等量蒸馏水替换添加剂的处理作为对照,45天后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苜蓿青贮的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对照组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未知属为优势,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为次优势;木醋液组则以厚壁菌门肠球菌属为优势,以变形菌门肠杆菌科未知属为次优势;甲酸组以蓝藻细菌门链型植物目(Streptophyta)未知科属为优势。与对照组相比,苜蓿青贮中肠球菌属丰度在木醋液组显著提高而在甲酸组显著降低,木醋液和甲酸组均显著降低了肠杆菌科丰度且甲酸组降幅显著高于木醋液组;甲酸组显著提高了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Chao1和ACE)但降低了优势度指数(Simpson)。主成分分析表明,苜蓿青贮细菌群落结构与其营养和发酵主要指标可解释苜蓿青贮88.786%的信息,在样品分布上,木醋液组居甲酸组和对照组之间但更趋向于对照组。综上,甲酸和木醋液均改善了苜蓿青贮细菌群落结构,其中甲酸主要是抑制菌群发酵,而木醋液则有助于促进乳酸菌发酵。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山东省26个地、市、县储粮昆虫的调查结果,分析了山东省储粮昆虫群落的一般结构,在全省82种储粮昆虫中,鞘翅目昆虫57种,占群落总物种数的69.51%,各调查点的鞘翅目昆虫占各地群落总物种数的57.14±7.02%;其次是鳞翅目昆虫8种,占总物种数的9.76%,各调查点的鳞翅目昆虫占各地总物种数的11.84±4.66%。根据全省各地优势种的优势度指数,明确了山东省储粮昆虫的优势种为:玉米象、赤拟谷盗、印度谷螟和麦蛾等。  相似文献   

8.
9.
10.
以贵州省荔波县茂兰镇的一个石山木莲群落为调查对象,对群落的生境、结构特征、物种组成,植物的分布型、生活型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山木莲群落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植物种类丰富,共有27目、44科、63属、68种;石山木莲与株木、伞花木共同构成乔木层优势种;从群落演替趋势分析,群落结构尚未稳定,石山木莲树高度级、径级分布相对合理,对岩溶地貌环境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天然更新能力强,幼苗幼树多度、频度较大,一定时期后在群落中的重要值将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作物栽培科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物栽培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直接服务于作物生产的科学。简要回顾了我国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历史,指出作物栽培在人类发展文明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明确作物栽培科学的涵义及其理论体系,强调了新世纪下发展作物栽培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并针对当前作物栽培科学研究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必将为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开拓许多新领域,新世纪下作物栽培科学必将与时俱进,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群、个体发展动态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田奇卓  刘万代 《作物学报》1998,24(6):859-864
通过对温麦6号超高产麦田跟踪调查测定,得出了该品种实现每公顷9093kg籽粒产量时,各重要生育时期的群体数量,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系数,挑旗后各叶层叶面积系数的动态指标,及其相应各时期的个体质量动态指标。明确了产量构成三因素分别为:每公顷成穗628.5万。每穗35.25粒,千粒重40.17g,同时还与鲁麦22号高产田的相应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缓解甘薯连作障碍,探究甘薯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设置甘薯连作、甘薯―花生轮作、甘薯―小麦轮作3个处理,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和Biology生态板方法,研究甘薯不同轮作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碳源利用能力、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甘薯连作相比,甘薯―花生轮作显著(P<0.05)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生物量,降低了真菌生物量及真菌与细菌比值,甘薯―小麦轮作降低了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生物量,提高了真菌与细菌比值;甘薯―花生轮作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对羧酸类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胺类化合物的利用能力,甘薯―小麦轮作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胺类化合物的利用能力,其中甘薯―花生轮作对羧酸类化合物、芳香化合物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显著高于甘薯―小麦轮作;甘薯―花生、甘薯―小麦轮作均提高了土壤微生物丰富度指数(Shannon index)、均匀度指数(Mclntoch index)和优势度指数(Simpson index),其中甘薯―花生轮作的均匀度指数高于甘薯―小麦轮作,而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显著降低;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碳源利用能力和多样性指数与不同土壤养分存在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的关系。综上所述,甘薯与花生、小麦轮作能够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以高砷硫铁矿区周边农田中的真菌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的分析了矿区周边不同区域土壤中真菌的群落特征,对硫铁矿区周边土壤真菌群落的适应机制进行了探究分析。结果表明,(1)砷、铁复合污染土壤可促使土壤真菌丰富度降低,而对土壤真菌多样的影响则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2)砷、铁复合污染抑制土壤中Ascomycota(子囊菌门)代谢,促进Basidiomycota(担子菌门)代谢,而对Zygomycota(接合菌门)则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对Fusarium(镰刀菌属)、Pseudallescheria(假霉样真菌属)、Cryptococcus(隐球菌属)也呈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3)砷、铁的复合物污染使土壤中真菌群落结构产生了明显差异,环境因子对土壤环境真菌群落结构差异影响大小依次为有效砷、总砷、总铁。  相似文献   

15.
贾先文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0):194-198
在我国历史上宗族对农村社区及其居民的生存与发展作用巨大。我国农村几千年“聚族而居”格局是一种文化现象,形成了目前的“差序格局”的农村社会网络,宗族观念根深蒂固,其影响是难以消除的。课题组通过研究认为,必须尊重事实,尊重农村传统文化,正确的认识宗族,反对片面的打压。根据农村“聚族而居”的现状,合理利用和引导宗族,使其在经济、社会和民主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促进人性复归。  相似文献   

16.
河北南部杨树苗圃春季地下害虫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调查了河北南部两种不同类型杨树苗圃地下害虫昆虫群落结构组成。水浇地苗圃地下害虫优势种为小黄鳃金龟,旱地苗圃优势种为黑绒鳃金龟;水浇地杨树苗圃地下害虫群落丰富度、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都高于旱地苗圃。在春季,地下害虫的种类和数量在不同的土壤深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从2月下旬到4月中旬,0~5cm的昆虫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10~20cm地下害虫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文冠果是毛乌素沙地广泛分布的天然适生树种,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药用价值、经济价值、能源价值、化工价值。本文从文冠果的生物学特性、丰产栽培的关键技术及开发利用前景三方面作了详尽的阐述,旨在为生产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提取农作物植被覆盖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无人机的遥感信息获取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农业领域。无人机遥感平台获取农作物信息技术具有高时效、高分辨率、低成本、快速、准确等特点,是目前精准农业中农田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获取可见光影像,以棉花、花生和玉米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的植被指数进行可见光图像阈值分割,结合研究区域可见光影像监督分类结果,确定3种作物提取植被覆盖度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无人机可见光图像植被指数阈值分类方法,可以有效提取作物植被覆盖度。该方法对于棉花、花生和玉米3种作物植被覆盖信息的提取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绿肥还田对双季稻根际土壤产甲烷古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CR-DGGE技术及克隆文库构建方法研究,尿素、紫云英鲜草翻压还田、黑麦草鲜草翻压还田和不施氮肥4种处理对双季稻不同生育时期(早稻季:分蘖期,拔节期,成熟期;晚稻季:分蘖期,扬花期,成熟期)稻田根际土壤中产甲烷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季稻不同取样时期和各处理中产甲烷古菌群落结构稳定且相似,早稻季和晚稻季的优势群落均为甲烷微菌目(Methanomicrobiales)、Rice Cluster I(RC-I)、甲烷鬃菌科(Methanosaetaceae)、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但早稻季产甲烷古菌群落的Shannon-Weiner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R)整体低于晚稻季。紫云英和黑麦草鲜草翻压还田处理较尿素处理更为明显地提高了双季稻(一年)稻田根际土壤中产甲烷古菌群落的Shannon-Weiner指数和丰富度指数,但均暂未对产甲烷群落结构产生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攀西地区桑树群体结构光合特性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的产量主要由叶片的光合性能决定,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对桑树来讲更是如此。为了研究提高桑叶产量的措施,自1999年以来,采用S形选株、棋盘式随机排列法,在攀西地区的西昌市、会东县、德昌县、米易县、普格县等县市,对不同种植模式的桑品种的光合特性作了系统研究,并对南叶一号桑园的群体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对不同产量类型桑园的留条方式、数量、单叶面积、单叶重、LAI等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出在现有栽植条件下,要保证产量在45.0t/hm2以上,对于密植桑园,应每株留条7条,平均条长1.7m以上;对于中产、高产、丰产桑园,单叶重应分别达到20.4、20.6、22.3g以上,单叶面积春季应分别达到4.33、4.86、5.02cm2/(片·d),夏秋季节应分别达到3.16、3.50、3.65cm2/(片·d);较合理的LAI在春蚕五龄期应在10.5~11.98,夏蚕五龄期在6.29~7.44,秋蚕五龄期在9.68~1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