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丙烯酰胺(PAM)是一种油田采油添加剂,在自然条件下自发降解缓慢,生物降解是PAM无害化处理的新途径.采用平板胁迫法从聚丙烯酰胺生产厂区土壤中分离得到聚丙烯酰胺降解细菌1株,命名为PAMB3.以聚丙烯酰胺为唯一氮源进行生长.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序列分析,确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同时分别考查底物浓度、反应温度、初始pH值等条件对PAM降解效果影响.结果表明,PAMB3降解聚丙烯酰胺的适宜条件为pH 6~11、温度25~40℃、初始聚丙烯酰胺浓度200~700 rmg· L-1.在含500mg· L-1聚丙烯酰胺、pH为9的基础培养液中,30.℃条件下,培养7 d降解率达45.04%.  相似文献   

2.
采用瓶摇床培养法,对三株聚丙烯酰胺降解菌株PAMB3、PAMB7和PAMB8进行二、三组合复配,以聚丙烯酰胺为唯一氮源基础培养液进行聚丙烯酰胺降解试验,筛选出一组高降解率的复合菌PB378;研究培养温度、底物浓度、初始p H对PB378降解聚丙烯酰胺的影响,并同单菌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相对于单菌,PB378降解聚丙烯酰胺的能力及对环境温度、底物浓度和p H的适应能力更强,PB378适合条件为初始聚丙烯酰胺浓度50~1 000 mg·L-1、温度20~40℃、p H 5~12。研究外加碳氮源对PB378降解能力影响,结果显示,添加无机氮源或石油对PB378的降解有促进作用,但差异不显著,而有机氮源对降解聚丙烯酰胺则具有明显竞争抑制作用,差异显著。在700 mg·L-1聚丙烯酰胺、30℃、p H 9,外加100 mg·L-1NH4Cl的最适条件下,培养8 d,PB378降解率为61%。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不同反应时间、浓度、pH值和温度条件下二氧化氯对草甘膦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氯能迅速分解草甘膦,且分解速率随二氧化氯浓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试验设定温度为20℃,pH值为中性条件,在反应30min内,浓度为2mg?L-1、3mg?L-1的二氧化氯即可将初始浓度为7mg?L-1的草甘膦溶液降解80%...  相似文献   

4.
从茂名炼油厂附近长期被柴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1株能够以柴油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柴油降解菌株,根据其形态和生理学特征鏊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命名为DB-1.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DB-1菌株降解的务件范围为温度25~35℃,pH值6.0~8.5.表面活性剂吐温-80浓度50~125 mg·L-1.由正交试验可知,影响DB-1菌株降解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其次是pH值和表面活性剂吐温-80,最佳条件组合为温度30℃,pH值7.0,吐温-80的浓度75 mg·L-1,此条件下5d的降解率为65.72%.  相似文献   

5.
柴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物驯化法,从石油污染土壤中以0降解能力进行测定,发现一株菌在柴油初始浓度为500 mg·L-1的培养液中,振荡培养3 d降解率达到了71.7%,具有开发潜力,可以提高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效率.通过对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属.并分析了培养时间、pH值、接种量、温度、柴油浓度、N源6个因素对菌株生长量和柴油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培养时间为6 d、pH值为5.0、接种量为5%、温度为35℃、柴油浓度为1 000 mg·L-1、N源为(NH,4),2SO,4的条件下生长旺盛,降解率达到了80%.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成功驯化TCE厌氧降解颗粒污泥,于小瓶中进行温度、pH和TCE浓度等对TCE厌氧降解颗粒污泥降解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5℃是颗粒污泥最适温度,降解速率常数为0.1879,半衰期为3.69 d,TCE降解率为90.15%;颗粒污泥最适pH为7.2,降解速率常数为0.1672,半衰期为4.15 d,TCE降解率为88.74%;在温度为35℃,pH 7.2条件下,试验浓度范围内(14.6~73.0 mg·L-1),TCE初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快,降解率越大;当TCE浓度达到73 mg·L-1时,TCE厌氧降解颗粒污泥仍能以较高速率降解TCE,14 d后TCE均可被有效去除,最终降解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7.
一株菲降解菌筛选鉴定及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菲降解菌筛选方法从大庆油田受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对菲具有较好降解效果的菌株,命名为H3。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该株菌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研究其降解条件。结果表明,在30℃,接种量10%条件下,菲菌株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1在12 d内降解率高达98.6%。研究发现,H3菌对高质量浓度菲有较好的耐受性,其最高耐受质量浓度可达1 000 mg.L-1,且菌H3具有较广泛pH耐受性,其可适应pH范围是6.5~9.0。  相似文献   

8.
活性污泥中细菌对聚丙烯酰胺的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丙烯酰胺(Polyaerylamide,PAM)是一类重要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已广泛应用到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PAM在环境中的残留、迁移和降解对环境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尤其是降解后的单体丙烯酰胺对人类的神经系统有很大的危害.本文从胜利油田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3株聚丙烯酰胺降解菌,通过比较筛选出一株降解效果较好的菌,命名为AS-2.根据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初步鉴定为海球菌属.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AS-2对聚丙烯酰胺生物降解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当降解时间为5 d,pH=8,温度为40℃,碳源为原油,氮源为NaNO3,原油和NaNO3的含量分别为2.5,1.4g·L-1时,AS-2对聚丙烯酰胺的降解率达到45.23%.通过对聚丙烯酰胺生物降解前后的红外谱图比较,推断出AS-2主要降解了聚丙烯酰胺侧链的酰胺基,将酰胺基降解为羧酸和游离的氨基.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生化后的PAM溶液,未检测出单体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9.
芽孢杆菌zx2和zx7是普施特高效降解菌,研究其生长和降解特性旨在为普施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瓶培养法,对芽孢杆菌zx2和zx7的生长特性及单菌和复合菌对普施特的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x2和zx7均可在普施特初始浓度≤200 mg· L-1的无机盐培养液中生长良好,zx2在温度25~35℃和pH4.0~7.0时生长良好,而zx7适宜在温度30~35℃和pH5.0~8.0时生长,可见在适应性上二者互补.在最佳条件(温度32℃、pH6.0和普施特初始浓度为200 mg· L-1)下,zx2和zx7在无机盐培养液中对普施特降解动态均符合阻滞动力学,半衰期分别为3.8 d和2.8 d,培养6d时普施特降解率分别为85.81%和90.27%.在培养过程中,zx2的pH是降低的,而zx7的pH基本不变,可初步表明二者降解机理不同;zx2和zx7复合菌(1:1)对普施特降解率比单菌低,为82.70%,这可能是因为zx2或zx7降解普施特的过程中利用了对方产生的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10.
从农药厂污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1株能够以溴苯腈为唯一碳源的菌株,命名为XBJ。对菌株XBJ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研究其在不同的初始pH、温度、NaCl浓度、通气量情况下的生长情况,以及在不同的初始pH、温度、初始溴苯腈浓度、接种量情况下对溴苯腈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经生理生化分析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将菌株XBJ初步鉴定为Ochrobactrum sp.。菌株XBJ在30℃、pH 7.0的LB培养基中生长最佳。菌株XBJ降解溴苯腈的最适条件为:30℃、pH 7.0。当溴苯腈质量浓度为100 mg·L-1,接种量为5%时,72 h降解率达到91.87%以上。提高接种量有利于加快溴苯腈的降解,当接种量提高到10%时,72 h溴苯腈残留质量浓度为1.53 mg·L-1。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更加适应自然环境的乙草胺降解菌株,以MSM基础盐培养基从常年经受乙草胺污染的农田土壤中分离乙草胺降解菌,筛选高效降解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及生长和降解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乙草胺降解细菌12株,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检测确定菌株ACD-9的降解效率最高,3 d内对初始浓度为50·mg·L-1的乙草胺降解率可达到56.78%;从菌落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 RNA基因序列3个方面分析,鉴定菌株ACD-9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菌株ACD-9可在温度4~50℃、pH值4.5~10.0、NaCl质量浓度为0~150 g·L-1的条件下生长,其最适条件为46℃,pH值5.0~6.0,NaCl 0~10 g·L-1。综合而言,菌株ACD-9环境耐受力较好,适应能力较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取材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石油降解菌YSL28,对原油的降解率为46.9%,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与红球红平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的相似度最高,归属于Rhodococcus属.通过对降解条件的研究,确定降解菌YSL28的最佳降解条件为:初始pH 7.0、温度30℃、原油初始浓度5g·L-1、转速180 r·min-1.  相似文献   

13.
一株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测定了从巢湖底泥中筛选的活性菌株皮氏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ickettii)对4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降解。结果表明,Burkholderia pickettii菌对4种混合体系PAEs的降解速率常数高于降解单一种类PAEs,不同化学结构的邻苯二甲酸酯生物降解能力不同,PAEs浓度、温度和pH都是影响PAEs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各因素对PAEs降解影响的大小关系是温度>PAEs浓度>pH,各因素最优水平组合应是浓度为20 mg.L-1,pH值为7,温度30℃。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从巢湖底泥中筛选的活性菌株皮氏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pickettii)对4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降解。结果表明,Burkholderia pickettii菌对4种混合体系PAEs的降解速率常数高于降解单一种类PAEs,不同化学结构的邻苯二甲酸酯生物降解能力不同,PAEs浓度、温度和pH都是影响PAEs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各因素对PAEs降解影响的大小关系是温度>PAEs浓度>pH,各因素最优水平组合应是浓度为20 mg.L-1,pH值为7,温度30℃。  相似文献   

15.
从福建省福农生化有限公司排污口的土壤中筛选到1株对乐果有较好降解效果的菌株阴沟肠杆菌,为了使该菌能更好的应用于乐果残留污染的治理,采用正交试验法L16(44×23)研究各培养条件对该菌降解乐果的降解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降解乐果的最佳发酵条件组合为:碳源为蔗糖、离子为CuCl2(10 mmol·L-1)、乐果浓度100 mg·L-1、培养时间36 h、培养温度30 ℃、pH值8、氮源(酵母3 g·L-1),降解率达到58.90%;运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分析各类因子对菌降解乐果的影响,得出离子对其影响最为显著,pH值、培养温度、乐果浓度、培养时间等也依次对菌降解乐果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取材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石油降解菌YSL28,对原油的降解率为46.9%,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与红球红平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的相似度最高,归属于Rhodococcus属。通过对降解条件的研究,确定降解菌YSL28的最佳降解条件为:初始pH 7.0、温度30℃、原油初始浓度5 g.L-1、转速180 r.min-1。  相似文献   

17.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以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为唯一碳源和硫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够在其中生长的复合菌群.通过单因子变量试验,研究了接种量、DMSO初始浓度、pH值、温度及重金属盐对该菌群降解DMSO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量为5%、DMSO初始浓度为18.8 mmol/L、pH值为7.0~8.0、温度为30 ℃时,该菌群对DMSO的降解效果最好;当Cu2+、Cr6+浓度分别为2、5 mg/L时,该复合菌群对DMSO的降解作用受到抑制.该菌群对DMSO有降解能力,根据其功能命名为DSDC(dimethyl sulfoxide degrading consortium).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利用细菌微生物降解草甘膦农药污染,从沈阳某地区农田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草甘膦高效降解菌Ensifer sp. BRY。基于16S rDNA检测,BRY被鉴定为剑菌属(Ensifer sp.)。BRY能在以草甘膦(最高浓度400 mg·L-1)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在50 h对300 mg·L-1草甘膦的降解率可达到69.60%。在30℃、pH 6.0、10%初始接种量时,菌株BRY在50 h内的草甘膦(100 mg·L-1)降解率达到91.93%,当相同条件下调节初始接种量为20%时,菌株BRY的草甘膦降解率升高。当培养体系加入其他碳源(葡萄糖、蔗糖)时,草甘膦降解率降低。菌株BRY对不同浓度草甘膦的降解过程符合Haldane方程,其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为1.68 h-1,半饱和常数Ks为167.80 mg·L-1,抑制常数Ksi为50.55 mg·L-1,Ksi/Ks为0.30。研究表明,菌株BRY对草甘膦具有较高的耐受能力和降解能力,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可以提高降解效率,在用于草甘膦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过程中,菌株BRY具有独特潜力。  相似文献   

19.
从含有聚丙烯酰胺(PAM)的污泥中分离得到2株PAM降解菌PAM1和PAM5,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PAM1为Comamonas kerstersii,PAM5为Comamonas terrigena。通过24 d室内培养试验,研究细菌与蚯蚓协同作用对土壤中PAM降解的影响。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空白试验(CK)、接种细菌(B)、加入蚯蚓(E)以及同时接入细菌和蚯蚓(BE),28℃恒温培养。结果表明,在同一PAM污染浓度下,各处理PAM降解率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培养24 d后各处理的降解率差异显著,其降解率的大小顺序为BEBECK。说明单独加入蚯蚓、细菌以及同时接入蚯蚓和细菌都能显著促进土壤中PAM的降解,且以蚯蚓与细菌协同作用对土壤中PAM的降解效果最好;在不同PAM浓度下,处理B、BE、CK对PAM的降解随着PAM浓度的增加而降低;E处理对PAM的降解率随PAM浓度的增加仅产生轻微波动。  相似文献   

20.
为微生物降解菌在农药污染土壤修复工程中应用提供参考,以从长期受阿特拉津污染的农田土壤中筛选出的一株降解菌Pseudomonas sp.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其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对阿特拉津的降解效果,并采用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该菌的降解条件。结果表明:碳源对降解效果的影响不大;培养时间48h,底物浓度100mg/L,温度25~35℃,pH 5.0~8.0,盐度0.1%~1%时,该菌对阿特拉津的降解效果较好,降解率大于90%;该菌对阿特拉津降解的最佳组合条件为温度30℃,pH 7.0,盐度0.5%;且3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依次为温度pH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