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蜂蜜疗方7则     
刘茹馥 《蜜蜂杂志》2005,25(11):35-35
头维穴ST8)为足阳明胃经在头角部的腧穴,是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之交会穴。维,指维护之意。足阳明脉气行于人身胸腔头面,维络于前,故有二阳为维之称。此穴为阳明脉气所发,在头部额角入发际处,维系于头,故名头维。1经穴定位头维穴在头侧额角部,入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简易取穴法:穴在头侧部发际里,位于发际点向上一指宽,嘴动时肌肉也会动之处。此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在额角发际,侠本神傍各1.5寸”(本神穴在前正中线入前发际上0.5寸,旁开3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在额角入发际”。2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  相似文献   

2.
正率谷穴Shuaigu(GB8)属足少阳胆经在头上的经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外台秘要》《银海精微》《针灸甲乙经》等古代医书,将率谷穴列入足太阳、少阳之会。古代文献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率谷,在耳上,入发际一寸五分,足太阳、少阳之会,嚼而取之,刺入四分,灸三壮。"并指出:"醉酒风热发,两角眩痛,不能饮食,烦满呕吐,率谷主之"[1]。1穴名释义率谷穴又称:率骨、蟀谷、率角、率容等别  相似文献   

3.
百会穴的蜂针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百会穴位于头的巅顶部,属奇经八脉中督脉穴之一。据《甲乙经》载,本穴为督脉、足太阳之会。《类经图翼》载本穴为督脉,足太阳之会,手足少阳,足厥阴俱会于此。《针灸资生经》曰:百病皆主,故名百会。1经穴定位百会在头部取最高点,两耳尖自然向上方向连线中点,或顶骨结节连线中点,在前囟门后三寸,在枕骨粗隆前四寸半。《神应经》“:去前发际五寸,后发际七寸。”《甲乙经》卷三“:在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如前发际不明显者,可是两眉的中点向上引八寸是穴。2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结缔组织→骨膜。皮肤由…  相似文献   

4.
环跳穴(GB30)是足少阳胆经的经穴,穴近髋关节,故又称髋骨、环谷、髀厌、髀枢、枢中、枢合中。穴名之意的“环”为圆形、环曲“;跳”,跳跃;穴在臀部,主下肢动作,指下肢屈膝屈髋环曲跳跃时,足跟可触及此穴,故名。同时经此穴治疗可使下肢疾病好转,做环曲跳跃运动。此穴出于《针灸甲乙经》是足少阳、太阳经之交会穴。1定位环跳穴位于臀外侧部,在股骨大转子后上方凹陷处。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外1/3与中1/3交点处。或于髂后上棘,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突起部连线所围成之三角形区的中央处定穴。《针灸甲乙经》:“在髀枢中。…  相似文献   

5.
翳风穴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翳风穴(SJ17)为手少阳经的腧穴,是手足少阳之会。“翳”,原指羽扇,用作遮掩。穴在风池之前耳根部,为耳垂所掩蔽。《针灸甲乙经》。穴位定位: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见图示)。取穴法是将耳垂微向内折,于乳突前方凹陷处取穴。《针灸甲乙经》:“在耳后陷者中,按之引耳中”;《针灸集成》:“在耳根部,距耳五分”。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腮腺。皮肤由耳大神经分布。皮下组织疏松,耳后静脉面后静脉汇合成颈外(浅)静脉,在胸锁乳突肌浅面向下后斜行,至该肌后缘,锁骨上约2.5cm处,穿深筋膜汇入锁骨下静脉。沿颈外…  相似文献   

6.
头维穴(ST8)为足阳明胃经在头角部的腧穴,是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之交会穴.维,指维护之意.足阳明脉气行于人身胸腔头面,维络于前,故有二阳为维之称.此穴为阳明脉气所发,在头部额角人发际处,维系于头,故名头维.  相似文献   

7.
悬钟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悬钟穴(GB39)属足少阳胆经下肢的经穴,一名"绝骨",系足三阳之大络,是八会穴之一的"髓会"。该穴归属胆经,此经循人体两侧向下垂行,尚未及于足,有如悬象,故名"悬钟"。绝骨指绝骨穴的部位,相当于腓骨下端,内髁上端的部分,《难经》曰"髓会  相似文献   

8.
根据《司牧安骥集》中马的穴位所在位置、十二经脉循行规律、穴位主治,运用人体穴道转位法,从理论上综合分析,发现《司牧安骥集·六阴六阳之图》中眼脉等穴所属经脉有差异,拟修正为眼脉后肢少阳胆经、同筋前肢少阴心经、膝脉前肢太阴肺经、前蹄头阳明大肠经、后蹄头阳明胃经、曲池太阴脾经、前劳堂(明堂)前肢厥阴心包经、后劳堂后肢厥阴肝经以及尾本督脉经。  相似文献   

9.
带脉穴(GB26),属足少阳胆经穴位,为足少阳胆经和带脉之交会穴,本穴最早见于《灵枢·癫狂》:"脉满,尽刺之出血;不满,灸之挟项太阳,灸带脉于腰相去三寸,诸分肉本腧."该穴有调经止带,温补下焦之功,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1 穴名释义 带脉的"带",《说文》,"带,绅也.男子系带,女子带丝,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巾."意指佩带,在此指带脉.脉,指经脉,《灵枢·本脏》:"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此穴在肚脐外侧,当带脉之所过,与衣带所系之处,带脉在人身匝腰1周,约束诸经,如束带然,故名为带脉.带下指腰带以下或带脉以下的部位,妇女多"带下"病,所以古代称专门治疗妇产科疾病的医生为带下医.本穴既可统束诸经脉,又可治带下病,故名.  相似文献   

10.
天鼎穴(TianDingLI17)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第17个穴位。天,“颠也”,指天人地三部之上部也;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三足两耳。此穴位于颈部胸锁乳突肌后缘,而胸锁乳突肌特征为一肌三头(一头附着于乳突,其他二头,分别附着胸、锁二骨)似三足鼎立,故名。  相似文献   

11.
丘墟穴(GB40)穴出自《灵枢.本输》:"过于丘墟,丘墟,外踝之前,下陷者中也,为原",别名:坵墟,属足少阳胆经,为胆经之原穴。胆经原穴为六腑之一胆的原气留止的部位,因此脏腑发生病变时,就会相应地反映到原穴上来,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说:"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因此本穴  相似文献   

12.
下关穴,属足阳明胃经的面部经穴,出自《灵枢·本输》,为足阳明、少阳之会(《针灸甲乙经》)。此穴有消肿止痛、益气聪耳、通关利窍之功,在临床中应用较广。穴名释义:“关”,即机关,为开阖之枢机;该穴正当下颌关节处,有关牙齿的开阖,故名之于“关”;因为其在颧骨弓下,并与上关穴相对,故名之于“下关”。另一说,下关者,因牙关分上下二处,上关即客主人,位于下关穴之上;下者,下片部也,牙关是开合之机关,属下,两“关”穴相对,故名下关。1取穴方法闭口取穴,下关穴位于耳屏前约1拇指横指,当颧弓下缘凹陷处,下颌骨髁状突的前方。此穴闭口有孔,张口即…  相似文献   

13.
正中脘穴(RN12),位于胸腹前正中部,属任脉之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较多。《脉经》名中管。别名上纪(《内经素问·气穴论》)、胃脘(《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太仓(《内经灵枢·根结》)、大仓(《西方子明堂灸经》)、胃管(《脉经》)、胃腕(《经穴汇解》)、胃募(《千金翼方》)。[1]中脘是胃的募穴,八会穴之腑会,也是交会穴,是任脉与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  相似文献   

14.
天柱穴是足太阳膀胱经在后头部的经穴.该穴始见于<灵枢.本输>篇.<穴名释义>载:人体以头为天,颈项犹擎天之柱,穴在项部方肌起始部,天柱骨之两旁,故名天柱.释义为:"天",指上部,人体头部;"柱",楹意,指支柱,喻人体之颈项.该穴位于项部斜方肌起始部,天柱骨(颈椎骨)上端,支撑头颅,意示擎天之柱而名.  相似文献   

15.
百劳 ,也称颈百劳。【类别】经外奇穴【释名】劳 ,劳伤、痨瘵之意。本穴能治疗痨瘵 (肺结核 )、劳损、劳伤 ,穴在颈部 ,故名颈百劳。【出处】《针灸集成》【穴位定位】穴在颈部 ,约当第 5,第 6颈椎水平 ,位于膀胱经与华佗夹脊之间。取穴用正坐位或俯伏坐位。当大椎直上 2寸 ,后中线旁开 1寸 (大椎 :在后正中线上 ,第 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穴位解剖】穴下有斜方肌 ,上后锯肌 ,头颈夹肌和头半棘肌 ,多裂肌。浅层布有第四、第五颈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有第四、第五颈神经后支的分支。【功能】滋补肺阴 ,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主治】诸虚百…  相似文献   

16.
风市为足少阳胆经的腧穴,位于下肢的大腿外侧部。风市穴名“风”:指风气、风邪也;“市”:指集市、集结也。意指该穴易为风邪集结之处,常主治下肢风痹、中风、半身不遂、麻木不仁等病,为治疗风邪的要穴,故名风市。1定位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简易取穴为:直立时,两肩水平,双手自然垂手贴于大腿两侧时,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中指尖之处是穴。2解剖皮下的阔筋膜下,股外侧肌中,与股二头肌之间;有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3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4主治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不仁,遍身瘙痒,腰…  相似文献   

17.
阳陵泉穴是足少阳胆经合穴 ,又是八会穴之一的“筋会” ,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如图所示 ) ,是蜂针临床的常用穴。阳 ,阴阳之阳 ,穴在机体外侧 ,故为阳 ;陵 ,丘陵 ,膝外侧腓骨头隆起如陵 ;泉 ,水泉 ,穴在腓骨小头前下方陷中 ,经气所出犹如水泉 ,故名阳陵泉。《难经》曰 :“筋会———阳陵泉”。《说文解字》中说 :筋 ,肉之力也 ;腱 ,筋之本 ,附着于骨。经筋应该包括肌腱、筋膜、骨骼等组织。经筋病候 ,主要是在经筋分布之处的筋肉挛急、转筋、疼痛、强直、弛缓、肢体不用等症 ,临床上属于痹证、痿证、肢体拘挛等病。阳陵泉穴可…  相似文献   

18.
风门穴(BL12)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别名:热府;又有左为风门,右为热府之说.为督脉、足太阳经交会穴.出自《针灸甲乙经》:"风眩头痛,鼻不利,时嚏,清涕自出,风门主之.""风门者,风所出入之门也(《会元针灸学》)."穴在第二椎下两旁,为风邪出入之门户,主治风疾,故名风门.是临床驱风最常用的穴位之一.  相似文献   

19.
针刺“锁口穴”治疗猪半口食是治疗猪消化不良而吃不饱食的经验针灸方,1990年以来,笔者临床治疗半口食患猪200头,治愈197头,治愈率98.5%。1 取穴锁口穴位于口角后方2cm的凹陷中,即口轮匝肌与颊肌之间,左右侧各一穴。2 针法患猪取站立保定,穴位部常规消毒后,即用毫针或圆...  相似文献   

20.
<正>曲泉穴(LR8),属足厥阴肝经穴位,为足厥阴肝经合穴,本穴最早见于《灵枢·本输》:"肝出于大敦,入于曲泉。曲泉,辅骨之下,大筋之上也,屈膝而得之,为合,足厥阴也"。此处所说"辅骨"实指下肢的胫骨,"大筋"应该是:半膜肌、半腱肌止点。该穴有调经止带,利尿通淋,活血止痛之功,在蜂针疗法中,该穴临床应用十分广泛。1穴名释义曲泉穴属足厥阴肝经,为本经五输穴之一的合穴,是肝经气血汇集之处;该穴五行属水。曲同屈,隐秘也,穴位于膝部形曲;泉,泉水也。穴在膝内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