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贵州五棱苦丁茶资源考察及植物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首次在贵州省丹寨、荔枝两县发现五菱苦丁茶,其自然资源量较大,约231株,集中分布于丹寨县排调镇和荔波县茂兰喀斯特自然生态保护区。笔者调查了五棱苦丁茶的资源分布状况、典型植株性状、植物学特征及适生条件。  相似文献   

2.
贵州苦丁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州苦丁茶萌芽期为3月上旬,新梢全年有1-3次生长,全年展叶4-12对,叶片寿命1年左右;落叶期集中在6月左右;开花期5月中,下旬;叶对生,以顶部叶面积最大;花为圆锥状花序,雌雄同花;果实成熟期10月前后。  相似文献   

3.
冬青科苦丁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苦丁茶主要成分是多酚类、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类等,未检出儿茶素和咖啡碱,苦丁茶中氨基酸由16种水解氨基酸组成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1种婴儿必需氨基酸,维生素E含量较高,Zn、Se、Ge等有益元素含量较多且均衡,是一种理想的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4.
贵州苦丁茶新梢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贵州苦丁茶中的主要可溶性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苦丁茶各部位可溶性总糖含量为1.65-11.48g/100g,新梢的可溶性总糖含量为8.47-14.27g/100g,其中蔗糖为3.08-6.17g/100g,还原糖为1.78-3.92g/100g,果糖为0.76-1.47g/100g,前两者分别占可溶性总糖的43.2%-50.5%和25.4%-37.1%,果糖占还原糖的25.6%-41.6%。新梢在成熟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逐渐增高,成熟后逐渐降低。不同季节的新梢中,以夏梢糖含量最高,冬梢最低。  相似文献   

5.
乌江是贵州最大的一条河流,它源于西部乌蒙山东麓威宁自治县的香炉山,横贯全省中部,流经16个县市,在东北部经沿河县至四川涪陵汇入长江.干流全长1037 km,天然落差2123.5m.乌江支流很多,主要有湘江、清水江、印江等,流域面积87920 km2.流域区内资源丰富,农业、工矿业、交通运输均较发达,是贵州省重要的经济区.  相似文献   

6.
四川苦丁茶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四川苦丁茶氨基酸组成以及多酚类、可溶性糖和无机元素等含量,并和大叶冬青苦丁茶、贵州苦丁茶和绿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四川苦丁茶植物是一种内含物较丰富,代谢类型、品质特征等有别于大叶冬青苦丁茶、贵州苦丁茶和绿茶的营养保健型饮料资源。  相似文献   

7.
3种苦丁茶与茶叶的感官和化学成分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感官审评、高效液相色谱和比色法等方法对浙江苦丁茶、广西苦丁茶、贵州苦丁茶和茶叶的感官和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浙江苦丁茶和广西苦丁茶,绿色紧实,味苦回甘,具有典型苦丁茶的品质特点;贵州苦丁茶没有一般苦丁茶“味苦回甘”的特点。浙江苦丁茶和广西苦丁茶氨基酸总量、生物碱、可溶性糖、黄酮和β-胡萝卜素等化学成分也基本一致,与贵州苦丁茶及茶叶有较大的区别。因此,浙江苦丁茶和广西苦丁茶为一般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贵州苦丁茶植物学特征及分类鉴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贵州苦丁茶树植物学分类上属木犀科、女贞属的粗壮女贞,常绿半乔木,枝干上具明显皮孔,叶对生,叶形有长椭圆形、卵形和披针形、叶革质较脆,两性花,种子长圆形,弯曲。文中还介绍了贵州苦丁茶树的资源调查情况及适生条件。  相似文献   

9.
苦丁茶香气的化学组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改进的SDE装置萃取后应用气相色谱和色-质联用技术,分析了苦丁茶香气的化学提成,结果在苦丁茶精油的146个色谱峰中鉴定出91种化学成分,占该精油总量的85.93%,含量较高的十六碳酸,9,12-十八碳二烯酸,1,2-苯二甲酸二异辛酯,1,2-苯二甲酸双(1-甲基)庚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1-甲基-4-(1-甲基乙烯基)环己烯,丁基-羟基甲苯和2-香豆酮。  相似文献   

10.
该文分析了贵州苦丁茶植物粗壮女贞鲜叶及成品中各种主要化学成份。苦丁茶鲜叶及成品各检出17种游离氨基酸,18种水解氨基酸,未检同茶氨酸。在鲜叶及成品苦丁茶中,总黄酮含量较高,未检出咖啡因。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贵州金雀花不同提取物抑菌活性成分,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菌、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敏感菌、大肠杆菌、白色念株菌、鼠伤寒沙门氏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受试菌,采用体外抑菌圈法测定抑菌活性,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GC/MS法)测定活性部位成分,结果:金雀花的石油醚提取物在3mg/mL浓度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菌、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敏感菌、大肠杆菌均具有抑菌作用,平均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0mm、12mm、10mm、8mm、9mm。GC/MS鉴定出9个化合物,脂肪酸及其酯和黄葵内酯为石油醚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它们的相对含量分别为46.92%和22.37%。表明,脂肪酸及其酯和黄葵内酯可能是金雀花抑菌活性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2.
桑白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Targioni-Tozzetti) 是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一种寄主范围广、食性杂、繁殖力强的重要昆虫.目前发现其为害的寄主植物已达55个科,120个属.随着花卉和其它植物苗木的调运使得桑白蚧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与蔓延,其危害已成为全球性的严重问题.近年来在我国南北方对果树、庭园花卉和经济林木等造成危害,尤其以桑、桃、李、杏等核果类果危害日趋严重.就桑白蚧的起源分布、发生危害、防治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贵州8种野生山茶叶片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贵州山茶属植物种质资源的保育和可持续开发利用,采用气相色谱图分析方法对贵州8种野生山茶叶片样品中茶多酚、儿茶素类、没食子酸和咖啡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8种山茶叶片中茶多酚总量为2.8%~16.4%,其中,小黄花茶含量最高,达16.4%,长柱红山茶含量最低,仅2.8%;8种茶样品儿茶素类以C(儿茶素)为主,其含量为0.08%~1.60%,样品间存在明显差异;其次是EGC,其含量为0.037%~2.57%;除油茶外,在大部分山茶品种叶片中均可检测出EGCG,其含量为0.023%~0.097%;在所有山茶品种叶片中可检测出EC,其含量为0.008%~0.45%。只有皱叶瘤果茶中检出ECG,其含量为0.17%。山茶品种叶片中茶没食子酸和咖啡碱的含量分别为0.011%~0.55%和0.10%~3.57%。贵州8种野生山茶植物中小黄花茶和大厂野生茶品质优异,可以在食品饮料以及医药领域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退耕还林还草重大决策。“十五”期间,贵州计划每年退耕还林还草6.7万hm^2,宜林荒山造林6.7万hm^2,到2010年全省退耕还林面积不低于33.3万hm^2,任务十分紧迫、艰巨。贵州是山区农业省份,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实施退耕还林后,特别是国家的钱粮补助政策结束后。农民  相似文献   

15.
自龙牙楤木根皮中以层析法分离得到4种单体化合物,经化学及光谱方法鉴定化合物Ⅲ为楤木皂甙A,并对龙牙楤木根皮及嫩芽进行了无机元素、氨基酸及皂甙含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根皮中总皂甙含量力8.8%,嫩芽中总皂甙含量为2.0%。根皮中总氨基酸含量为5.11%,嫩芽中总氨基酸含量为26.13%,两者皆含有15种以上的氨基酸。根中含有18种以上无机元素,嫩芽中含16种以上无机元素。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土壤养分环境与烟叶质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影响贵州省烟叶化学品质的土壤因素的主次关系,结果如下:溶性氯>有效硫>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铜>有效磷>有效硼>有效锰>有效氮>全磷>有机质>pH>全氮>有效钾>海拔.由于贵州省土壤微量元素变异系数大,故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影响烟叶品质的主要土壤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贵州烟叶化学品质的...  相似文献   

17.
贵州烤烟常规化学成分与中性香气物质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摸清贵州烟叶原料质量,提高其可用性,以贵州4个烤烟产区的33个烟叶样品为材料,采用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对其常规化学成分与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在不同地区间存在广泛的差异,但还原糖含量在地区间稳定性较好;常规化学成分和众多香气成分都存在密切相关,其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常规化学成分与中性香气物质之间的第Ⅰ典型相关系数(0.911**)达极显著水平,共得到6个与典型变量相关显著的性状,分别为烟碱、钾、美拉德反应产物、芳香族氨酸降解产物含量、糖碱比和氮碱比。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黔产白三叶草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乙醚冷浸-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黔产白三叶草鲜花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GC-MS技术分析挥发油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检出23个成分,从冷浸-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检出39个成分,在2种方法中含量较高且相同的挥发性成分有棕榈酸、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和植醇;其余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发现,不同提取方法对白三叶草鲜花挥发油的组成及其含量有较大影响,白三叶草挥发油成分总离子流图谱可以作为质量控制依据.此外,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在开发利用三叶草挥发油资源时应考虑产地因素.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亚贡叶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研究了贵州产亚贡叶的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定性分析及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亚贡叶的挥发性成分共检出68种化学成分,可大致归为9类,其中烯类(25种)的数量最多,相对含量大于1%的物质有14种,包括α-萜品烯(28.82%)、3-甲基戊醛(11.6%)、(1R)-4-甲基-1-(1-甲基乙基)-3-环己烯-1-醇(9.61%)、右旋大根香叶烯(8.23%)等。由此可知,贵州产亚贡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抗菌、驱虫作用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继续深入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