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是指猪在一定的应激环境下至少感染两种以上病原,从而在猪的呼吸系统中表现出一系列综合征群的疾病。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秋末、冬季和春季发病率最高,通常发病率在30%~70%,病死率在10%~30%,主要发生于保育后期和生长育肥期,特别是在13~15周龄以及18~20周龄,也就是俗称的13周龄墙和18周龄墙。严重的时候,猪场呼吸道病诱发严重的高  相似文献   

2.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该菌属条件性致病菌,当猪抵抗力下降时,病原可大量繁殖引起发病。1流行特点副猪嗜血杆菌病只感染猪,病猪和带菌猪是传染源,本病一般通过呼吸系统,也可通过消化系统传染。2周龄到2月龄的猪都可感染发病,以5~8周龄断奶前后猪和保育阶段的猪发病较多,发病率一般在10%~15%不等,致死率约为50%,当混  相似文献   

3.
正仔猪在冬春寒冷季节发生急性腹泻,且发病的仔猪多在8周龄以下,而且仔猪出生的日龄越小,则发病率愈高,养猪场户如遇到此类现象,则应高度警惕猪轮状病毒病作怪。猪轮状病毒病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仔猪感染猪轮状病毒后,可引起仔猪发生急性胃肠炎,其仔猪发病的主要特征症状为:厌食、呕吐并发生急性腹泻。一般10~60日龄的仔猪较易发病,发病率为50%~80%,病死率一般在10%以内。而中猪和成年猪则多为隐性感染,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常常  相似文献   

4.
1红痢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主要侵害1~3日龄初生仔猪。本病常致8周龄内仔猪发病,发病率50%~80%,死亡率较低。红痢多发生在寒冷季节,寒冷、潮湿、污秽环境可增大本病的严重性。猪群中各窝发病率差异很大,病死率20%~70%。病原抵抗力很强,并广泛存在于发病母猪肠道及外界环境中,故  相似文献   

5.
正仔猪在冬春寒冷季节发生急性腹泻,且发病的仔猪多在8周龄以下,而且仔猪出生的日龄越小,则发病率越高,养猪场户如遇到此类现象,则应高度警惕猪轮状病毒病作怪。猪轮状病毒病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仔猪感染猪轮状病毒后,可引起仔猪发生急性胃肠炎,其仔猪发病的主要特征症状为:厌食、呕吐并发生急性腹泻。一般10~60日龄的仔猪较易发病,发病率为50%~80%,病死率一般在10%以内。而中猪和成年猪则多为隐性感染,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常常带毒而成为猪轮状病毒病的主要传染源。猪轮状  相似文献   

6.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引起猪的多发性浆膜炎与关节炎,以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本病常发生于断奶前后和保育舍阶段的猪,最常感染3~10周龄的猪,本病的发病率为10%~15%,5~8周龄的猪发病率通常可达40%。近年来,由于饲养技术不当,以及一些新的呼吸道综合症突发,  相似文献   

7.
<正>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接触性传染病,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素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春季和秋末多发。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以2~4月龄幼猪多发,急性型病死率可达80%~100%。笔者就一起育肥猪传染性胸膜  相似文献   

8.
副猪嗜血杆菌作为猪呼吸道的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在应激、其他疾病等因素导致猪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病。临床上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率为10%~15%,死亡率高达50%,多发生在5~8周龄的保育猪,剖检表现为浆膜炎、关节炎,一旦形成胸腹腔的  相似文献   

9.
副猪嗜血杆菌病近年来已造成很多规模化猪场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主要危害2~28周龄的哺乳仔猪、保育猪和生长猪。多在有应激因素和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情况下发生,发病率为15%~90%,有免疫抑  相似文献   

10.
<正>(一)流行特点猪副嗜血杆菌只感染猪,主要感染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的猪,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患猪或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该细菌寄生在鼻腔等上呼吸道内。主要通过空气、直接接触感染其它健康猪,其它传播途径如消化道等亦可感染。从该病发病情况分析,主要与猪场的猪体抵抗力、环境卫生、饲养密度有极大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主要影响保育阶段猪。该病可见于2周龄到4周龄的猪,以5周龄~8周龄的仔猪最易感染和发病。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其他年龄段的青年猪、母猪及种公猪亦可感染,有的以隐性感染或慢性跛行为主。可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传播。对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养猪业所谓的"高热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呈区域性暴发流行,主要发生于夏季,气温高,猪舍密度大,通风力低,隔热条件差,猪易发生热应激。另外,温差大且温度高,有害气体含量高,往往引起猪群应激,使猪群抵抗力下降。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猪均可发生。发病急、发病率高、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一般猪群死亡率为40%~50%,高的可达到80%~100%,其中以仔猪更为明显。1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3.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是目前影响全球养猪业的头号疾病.研究表明,PRDC是由1种或几种细菌、病毒、环境应激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多为混合感染.本病多发于6~8周龄保育仔猪和育肥猪,发病率通常为30%~70%,死亡率为10%~20%.  相似文献   

14.
仔猪渗出性皮炎,又称“仔猪油性皮脂溢”或“猪油皮病”,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以渗出性坏死性皮炎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皮肤病,传播快、死亡率高。主要发生于5周龄内的仔猪,1周龄内发病率最高。 1流行特点 本病在世界一些养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哺乳仔猪和刚断奶的仔猪多发,尤其10~20日龄仔猪常见此病。由于成猪带菌,所以仔猪出生时可被感染,感染后12h内全身出现干燥的鳞屑或鳞片,脱毛。有时一窝中仔猪发病,呈散发,也有的一窝挨一窝的发病,呈流行性发作。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没有免疫力的母猪放入污染猪舍或接触感染的动物,会使本病持续存在。连续在几窝没有免疫力的母猪所生的仔猪,死亡率达70%。无免疫力的仔猪与带菌仔猪混合,可能暴发本病。有人从猪鼻黏膜、眼结膜、耳朵或鼻、口部皮肤及小母猪及母猪阴道中分离到葡萄球菌。所以仔猪可通过产道而感染。由于猪舍中空气污染葡萄球菌浓度很高,困此,健康猪也可通过呼吸道而感染。1~4周龄哺乳仔猪的发病率为10%~90%,病死率为5%~90%,平均为20%。3~6周龄的断奶仔猪发病高达80%,但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5.
1流行特点猪流行性腹泻是由冠状病毒科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猪流行性腹泻多发生于每年的11月至次年2、3月寒冬季节,各种年龄的猪都能感染发病。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感染发病率80%以上,成年母猪为20%左右。哺乳仔猪受害最严重,病死率平均40%~50%,如不及时控制,该病常在2~3星期内传遍整个猪场。  相似文献   

16.
进入秋冬季节,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和空气湿度的加大,其猪群感染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将会随之而上升,在猪群感染细菌性疾病发病率上升季节,养猪场户则更应警惕保育仔猪副嗜血杆菌病的危害。猪副嗜血杆菌一般最易感染2周龄到4月龄的仔猪和育成猪,且主要在仔猪断奶前后和仔猪保育阶段发病较为普遍,通常5~8周龄的仔猪发病率可达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感染引起,以危害仔猪和青年猪为主。致病菌只感染猪,重点危害2~4周龄青年猪,同样,可波及5~8周龄猪只,发病率在10%~15%,致死率高达50%。此病的发生,与管理漏洞密切相关。改善管理,是有效防控此病的关键。对于感染猪副嗜血杆菌并出现症状的病猪,可以用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噻呋、阿莫西林、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等抗生素大剂量肌肉注射进行治疗。但是,长期单一用药,易产生耐药性,临床施治,建议交替轮换用药,达到科学防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今年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很多,过去在冬春季节多发,而今年在夏季、秋季时也多有发生。由各种应激因素诱发本病,常与猪瘟、蓝耳、圆环病毒混合感染,5~10周龄左右的仔猪易发,大多猪场感觉此病非常难以治疗,发病死亡率50%左右。  相似文献   

19.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副猪嗜血杆菌是上呼吸道正常菌群中的常见细菌,该病也称格拉泽氏病。该病目前在集约化养猪场呈多发趋势,主要危害5~8周龄的仔猪,发病率通常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30%以上,危  相似文献   

20.
猪圆环病毒2型呼吸道综合征(PMWS)是最早被认识和确认的由PCV2感染所致的疾病,常见的PMWS主要发生在5~16周龄的猪,最常见于6~8周龄的猪,极少感染乳猪,一般于断奶后2~3天或1周开始发病,急性发病猪群中病死率可达10%,耐过猪后期发育明显受阻,常常由于并发症或继发细菌病毒感染而使死亡率大大增加,病死率可达25%以上,血清学调查表明,猪圆环病毒感染(PC)在世界范围内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