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目的】针对杂交稻米品质问题,研究杂交稻亲本垩白形成与胚乳细胞形态结构和发育以及与淀粉粒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杂交稻米高垩白形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对几个应用面积较大的杂交稻主要亲本和两个米质对照品种,按GB/T17891-1999方法调查其垩白性状,对其米粒胚乳结构和淀粉粒的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结果】亲本材料间垩白性状差异首先表现在垩白率上,其次为垩白度,最后为垩白面积。高垩白的保持系和桂朝2号垩白主要发生在中、腹部,而相对低垩白的恢复系主要在中部,腹白少或无。垩白度与垩白率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与垩白面积无明显相关性。淀粉粒在米粒横断面上分布的均匀性与垩白率和垩白度有较大的相关性,分布越均匀则垩白率和垩白度越小;而长方柱状细胞层数和多少与垩白率和垩白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明显。5个恢复系和3个保持系垩白米粒的背部淀粉粒普遍发育良好而中部较差;保持系与恢复系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腹部淀粉粒的发育形态上。【结论】杂交稻保持系与恢复系的垩白发生部位有所差异,垩白形成与其淀粉粒的分布有重要关系;中、腹部淀粉粒发育异常容易产生垩白,主要受胚乳细胞生理发育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稻米垩白直感遗传和杂交稻垩白米遗传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垩白是一胚乳性状,表现直感遗传(xenia);F_2的分离可在 F_1稻株上的米粒观察到。要选育无垩白米的杂交稻,必需不育系、恢复系均无垩白。观察了 F_1、F_2、B_1和 F_3的垩白分离,认为垩白由二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3.
水稻垩白,系指米粒胚乳中,具有因淀粉和蛋白质颗粒填塞疏松而形成的不透明的部分。由于产生的部位不同又分为腹白、心白和背白。但稻米中一般腹白最为普遍,心白和背白较少出现,故人们习惯称具有垩白的稻米为“腹白米”。垩白是米粒外观品质的不良性状,垩白程度高,米粒淀粉充实度低,质地疏松,透明度差,外观不佳,碾米时产生较多的碎米,降低整米精米率,蒸煮品质和食用品质差,商品价值下降。为此,先后日本,国际水稻研究所和我国等均先后对腹白米进行过不少的研究。认为垩白的存在及程度、部分受遗传控制,但某些环境因素也能显著的影响其表现。本研究就是在此基础上利用早稻及其再生稻,品种  相似文献   

4.
杂交稻稻米品质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用7个米质有明显差别的不育系与7个恢复系组成不完全双列杂交,对杂交水稻碾磨品质与外观品质进行了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整精米粒长、整精米粒宽、整精米长宽比、垩白度以基因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而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垩白大小这些性状中遗传变异则主要来自基因的非加性效应。狭义遗传力以整精米粒长、整精米粒宽、整精米长宽比较高,这些性状可作为早代选择的问接指标。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这3个碾磨品质性状之问都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对整精米率影响起着首要作用的为精米率,其次为整精米粒宽;对垩白率只有糙米率和整精米长宽比起显著作用;整精米粒宽对整精米长宽比影响最大。选择整精米长宽比大的材料对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有一定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TTC自交一代家系的粳稻品质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3倍体的遗传模型对粳稻丙8979和C堡为亲本产生的TTC自交一代家系稻米品质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垩白米率性状存在显著的上位性效应,糙米率、精米率、精米粒长、精米粒宽、长宽比、糊化温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8个品质性状存在极显著的上位性效应,垩白大小性状未检测到显著的上位性,其遗传变异主要由加性、显性效应所引起,且加性变异分量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香稻品种垩白性状与胚乳细胞和淀粉粒的形状结构、排列方式及发育情况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香稻垩白性状的形成机理及培育优良品质的香稻新品种打下基础。【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调查11个香稻品种的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并对香稻品种胚乳细胞及淀粉粒进行电镜观察。【结果】供试11个香稻品种间差异最明显的垩白性状为垩白粒率,其次是垩白面积,最小的是垩白度,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成正比,垩白粒率越高则垩白度越高。不同香稻品种稻米胚乳细胞的排列方式、形态及其横断面淀粉粒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其与垩白性状的形成存在一定关联,根据稻米胚乳中垩白形成的位置不同,可将垩白性状分为腹白、心白和背白3种垩白亚类。同一香稻品种,垩白米与无垩白米在淀粉粒形状结构及排列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但垩白米的透明部位和无垩白米的淀粉粒间无明显差异,且垩白度低的部位淀粉粒发育良好。【结论】香稻稻米的垩白性状与胚乳细胞和淀粉粒的形状结构、排列方式及发育情况密切相关,可用于香稻稻米品质鉴定。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选用8个水稻品种,于抽穗期标记每个分蘖的具体抽穗时间,在成熟期取样考查垩白性状,包括垩白率、垩白面积、垩白度.将垩白性状与不同抽穗期作X,Y散点图,得出r2值,通过rα值检测,确定回归方程的真实性.结果表明,水稻不同的抽穗期对试验所选8个试材垩白性状的影响以垩白面积最大,垩白率和垩白度受到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稻米垩白现状研究及改良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黑龙江省大量品种(系)的垩白品质研究结果分析,认为寒地稻米垩白性状与国优标准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垩白性状改良已经成为寒地稻米品质改良的主要问题。而且通过对垩白的遗传及与其它性状的相关性研究,从育种技术方面提出了垩白性状改良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早稻食用品质较差,为今后选育优质杂交早稻组合提供理论依据,选用生产上常用的8个杂交稻不育系和12个杂交早稻恢复系(品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置了96个不同杂交早稻组合,对各杂交早稻组合及其亲本的12个米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96个不同杂交早稻组合的各米质性状存在极其明显的组合间遗传差异;杂交早稻组合各米质性状除糙米率、精米率、胶稠度和蛋白质质含量外,其余米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在总的基因型方差中所占比重均大于50%;除糙米率和精米率外,其余米质性状受父本的影响大于母本;杂交早稻各米质性状的表型相关系数、遗传相关系数和相关遗传率三者之间均呈极显著水平的俩俩正相关;杂交早稻米质性状间的选择相对效率较高的有米粒长对长/宽,垩白面积对垩白度,垩白面积对垩白度,垩白粒率对垩白度,糙米率对精米率,其它米质性状之间的间接选择相对效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籼稻品种杂交后代垩白性状频数分布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籼稻品种杂交后代的研究表明,其稻米垩白面积为连续分布,在小垩白/小垩白组合中,分布曲线为单峰,主峰在无垩白处,且发生频率很高;在中垩白/中垩白组合中,分布曲线为不明显双峰,主峰与低谷之间的发生频率相关差不大,主峰在无垩白、小垩白、中垩白、大垩白处皆有分布,说明杂交后代垩白性状发生了广泛分离。遗传分析表明,籼稻品种杂交后工垩白性状主要受胚乳基因型控制,存在细胞质效应,说明杂交稻稻米要减少垩白面积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了当前粮农生产积极性下降的表现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对提高粮农生产积极性的对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提高粮农经济利益为核心,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实施综合治理,以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玉米分蘖与子粒产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本文对玉米分蘖与子粒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无论是有穗分蘖还是无穗分蘖都有助于提高玉米子粒产量,同时玉米分蘖可大幅度提高玉米的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13.
应用三重测交99个家系和P1、P2、F1、F2、B1和B2世代,研究籼粳杂种亚优2号的遗传特征.结果表明:①单株产量和株高在F1代有突出的超亲优势,优势率分别为103.34%和28.61%.单株产量的超亲优势主要由显性效应引起,加性×加性的上位性效应也不可忽视.②加性、显性和上位性效应在株高中同时存在;单株产量受显性和加性×加性效应控制;每株穗数仅显性效应达极显着;出穗期,每穗粒数和500粒重符合加性遗传.亚优2号的加性和显性效应是重要的,上位效应仅在株高和单株产量中存在.③连锁效应检测显示,株高和单株产量可能具有连锁效应和连锁上位性基因.  相似文献   

14.
强弱势粒的稻米垩白度差异及其与谷粒粒重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6个早籼品种的分期播种度试验结果表明:(1)强势粒与弱势粒的稻米垩白度差异,有强势粒显高于弱势粒,强势粒显低于弱势粒和强势粒与弱势粒无显差异3种类型。(2)相同的温度变化对强势粒和弱势粒垩白度的影响不同,强势粒到达垩白最小时的温度可能高于弱势粒。(3)垩白与粒重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并受到供试品种和实验条件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15.
春小麦产量及其品质的水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等性状间存在显著的水、肥工作效应。水肥措施可显著影响穗粒数和穗粒重,而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增加灌水对籽粒品质性状具有稀释效应,增加施肥可改善小麦品质状况。  相似文献   

16.
小麦源库比与产量形成期同化物分配及结实性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14C示踪法研究表明,源库比是影响同化物分配的重要因素。源库比大,向穗部分配比例小;反之,向穗部分配比例大。不同品种源库在调节同化物分配上的作用不同,源加比是影响结实性和粒重的重要因素,但其作用因品种而异。相对减少源对鲁215953、鲁麦5号、鲁麦7号、鲁麦14号的穗粒数和粒重影响较小,而使鲁麦15号,辐63穗粒数和粒重明显降低。孕穗期叶面施氮是一项延衰增源措施,它对鲁215953的结实性无  相似文献   

17.
洪涝胁迫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采用正交组合设计,研究了各生育期不同淹水处理对水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开花期对洪涝胁迫最敏感,减产最为严重;其次是灌浆期和幼穗分化期;而分蘖期和成熟期淹水对产量影响相对较小。水稻在各生育期受淹,其减产程度与淹水深度、淹水天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淹水对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低水稻结实率、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了播种期的小麦、大麦和小黑麦5个品种花后源库性状的影响。使用了逻辑斯蒂方程和二次多项式模型等统计方法,从开花到成熟定期测定籽粒和营养器官干重、叶面积的发展及持续期等性状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播期和品种对多数性状有显著的影响。各性状对插期的敏感性随品种不同而异。提出了品种间粒重差异与灌浆持续期和速度的关系可能依材料、生态环境以及灌浆持续期的划分标准不同而各有主次,在不同条件下,两者相互调节,以保证最大可能地充实籽粒。  相似文献   

19.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15个高赖氨酸玉米双列杂交组合进行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与穗部及籽粒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粒长、轴粗、穗粗、穗长与收获时籽粒含水量的关联度较大;粒重、容重次之;粒厚、粒宽最小。因此,选育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低的高赖氨酸玉米,应选择粒较短、轴较细的类型,同时应注意选择长穗、高容重来弥补穗粗和籽粒体积下降所造成的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20.
文章剖析了吉林省粮食生产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粮食持续增长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