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阐明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ew-type duck reovirus,NDRV)在体内分布和排毒规律,采用J03C10株攻击1日龄雏鸭,对血液、心、肝、脾、肺、肾、胰腺、脑、胸腺、法氏囊、盲肠扁桃体、喉头和泄殖腔采用RT-PCR检测病毒分布情况。结果显示:NDRV在血液中分布时间为攻毒后(PI)12 h~21 d,在脾、胸腺中分布时间为PI 12 h~18 d,在肝、法氏囊中分布时间为PI 12 h~15 d,在胰脏中分布时间为PI 1 d~18 d,在心、肺、肾和盲肠扁桃体中分布时间为PI 1 d~15 d,在脑组织中分布时间为PI 1 d~12 d。攻毒后1 d,即可在喉头和泄殖腔棉拭子中检测到NDRV RNA,而在12 d后已不能检出NDRV RNA。结果表明:番鸭接种NDRV J03C10株后1 d开始向外界排毒,12 d后停止排毒,向外界排毒时间为PI 1 d~9 d。  相似文献   

2.
探讨番鸭呼肠孤病毒强毒株和弱毒株在番鸭免疫器官中的分布和排毒的差异。结果显示强毒株在感染后1d就可在脾脏、法氏囊、胸腺检出病毒RNA,高峰期为攻毒后7~14d;直到感染后35d,在免疫器官中不能检测到病毒RNA。接种强毒株后7d开始向外界排毒,而14d后停止向外界排毒。雏鸭免疫弱毒疫苗后3d,即可在脾、胸腺、法氏囊中检出病毒RNA;高峰期为攻毒后7~14d,免疫后21d免疫器官中的检测逐渐降低,直到感染后28d,在免疫器官中不能检测到病毒RNA。表明番鸭接种活疫苗后7d开始向外界排毒,而11d后停止向外界排毒。  相似文献   

3.
鸭瘟病毒弱毒株在免疫雏鸭体内的分布和排毒规律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鸭瘟病毒(DPV)弱毒Cha株经皮下、口服和滴鼻3种途径免疫1日龄雏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病毒在体内分布和排毒规律。Cha株免疫雏鸭后,对血液、心、肝、脾、肺、肾、十二指肠、直肠、法氏囊、胸腺、胰腺、延脑、大脑、小脑、舌、肌肉、骨髓、粪便和食道共19种组织PCR检测结果如下:(1)皮下接种雏鸭后4h,即可在心、肝、脾、肾、法氏囊、胸腺、胰腺、延脑、大脑和小脑共10种组织中检出DPV的DNA;8h后,所有采取的组织器官均可检测到DPV的DNA。(2)口服接种雏鸭后4h,可在舌和食道中检测到DPV的DNA;8h后,可在心、肝、脾、肾、胸腺、胰腺、延脑、大脑、小脑、舌、食道和血液共12种组织器官中检出DPV的DNA。(3)滴鼻接种雏鸭后4h,未能在各种组织中检出DPV的DNA;8h后,可在心、肝、脾、肾、胸腺、延脑、大脑、小脑、舌、食道和血液共11种组织中检测到DPV的DNA。(4)在3种免疫途径中,检出时间最早和检出率最高的组织器官为肝脏、脑(大脑、小脑和延脑);3种途径免疫的鸭,从免疫后12h至21d均能从所有采集的组织中检测出DPV DNA。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鸭坦布苏病毒感(Duck Tembusu virus, DTMUV)染麻鸭的组织嗜性和排毒情况,应用RT-PCR方法检测鸭坦布苏病毒在麻鸭体内各组织的动态分布及和泄殖腔棉拭子的排毒情况。结果显示最早在感染第1 d于心脏、脾脏、肺脏、气管、胰腺、直肠可检测到鸭坦布苏病毒核酸的存在;至第7、9 d时,在各组织脏器中均仍能检测到该病毒核酸;至第21 d时,仅能在脑、胰腺和直肠中可检测到病毒核酸。病毒在脑和直肠中时间最长(25 dpi),胰腺(21 dpi)和肝脏(21 dpi)次之。对不同时间采集的泄殖腔棉拭子检测结果显示,于感染第1 d即能检测到该病毒核酸,25 d后即检测不到该病毒的存在。以上检测结果表明鸭坦布苏病毒感染雏麻鸭后能迅速入侵麻鸭各组织脏器,主要侵染肝、肺、肾、胰腺和直肠,并可通过粪便等途径向外界排毒。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报道了将鸭肝炎病毒(DHV)弱毒株接种鸭(成年鸭和雏鸭)后,用Dot-ELISA检测不同时间病毒在鸭体各组织器官的分布和由粪便排出的情况,以及同群饲养但不接种DHV的雏鸭和成年鸭感染DHV弱毒后在体内分布及排泄情况。结果表明,DHV弱毒接种1日龄雏鸭后20小时、接种成年鸭后48小时即可在直肠中检出DHV;雏鸭接种弱毒后用Dot-ELISA检出DHV的时间顺序是:心、肝、肾、脾、肺、肾和粪便,胸肌和脑未检出DHV,同居感染雏鸭检出DHV的时间顺序是:肺、肾、心、肝、脾和粪便,同样在胸肌和脑中未检出DHV;成年鸭接种弱毒后检出DHV的时间顺序为:心、肝、脾、肺和粪便,胸肌和脑未检出DHV,同居感染成年鸭检出DHV的时间顺序是:肺、肾、心、肝、脾和粪便,胸肌和脑未检出DHV。本试验为临床上更好地应用DVH弱毒疫苗预防DVH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将鸭肠炎病毒(DEV)强毒GZ株经腿部肌肉注射感染15日龄雏鸭后,应用建立的SYBR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病毒在雏鸭体内各组织的动态分布。结果显示,感染后3 h即可在肝、脾、脑、胸腺、肾和肺6种组织中检出病毒核酸;感染后6 h,除上述组织外还可在十二指肠和盲肠检测到;感染后10 h又可在胸肌和心肌等检测到。不同受检组织病毒核酸检出量有所不同,由高到低依次为脑、肝、脾、胸腺、肾、十二指肠、盲肠、肺、胸肌和心肌。为阐明DEV的致病机理提供了重要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7.
应用PCR检测成年鸭体内鸭瘟强毒的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鸭瘟病毒(DPV)强毒经人工接种和同居感染100日龄鸭后,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病毒在鸭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动态分布。试验结果表明,DPV强毒经肌肉注射进入鸭体后6h可在肝、脾、血液和粪便中检测到DPV DNA;DPV强毒经肌肉注射到鸭体后各受检样品被检测到DPV DNA的先后顺序为:肝、脾、血液和直肠粪便(6h)→肺、脑和腿肌(12h)→肾和胸肌(24h);同居鸭于混群后48h在肝、肺、血液和直肠粪便中检出DPV DNA;DPV强毒经同居感染鸭后各受检样品检测到DPV DNA的先后顺序为:肝、肺、血液和直肠粪便(48h)→脾和脑(72h)→胸肌和腿肌(96h)→肾(120h)。  相似文献   

8.
番鸭呼肠孤病毒乳胶凝集试验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用纯化的抗番鸭呼肠孤病毒(DRV)抗体致敏乳胶检测DRV抗原的方法。通过试验,确定抗体致敏乳胶的最佳浓度为1:10(IgG蛋白浓度为0.4242mg/ml)。最佳致敏温度为37℃。最佳致敏时间为120min。用所建立的方法对人工感染的1日龄雏番鸭30只进行粪便检测。结果表明。感染后第3d粪便中即可检测到病毒.直至人工感染鸭全部死亡都可从粪便中检出病毒抗原;对同样人工感染的30只1日龄雏番鸭的心、肝、脾病料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结果表明.感染后第4d,2/3番鸭脾病料检出阳性;感染后第5d,2只死亡鸭中有1只肝病料检出阳性,脾病料2只都呈阳性;此后的病死鸭脾和肝病料均为阳性,而心则未检出阳性。  相似文献   

9.
应用RT-PCR技术检测番鸭呼肠病毒在人工感染番鸭体内的动态分布情况.结果显示,1日龄感染番鸭呼肠病毒MW9710株,3 d后就可以从肝、脾等组织中检出病毒RNA,直到32 d不能从组织样品中检测到病毒RNA,检出高峰期为感染后7 d~14 d.在6种不同组织中均不同程度地检测到病毒核酸,其中以肝脏组织检出率最高(68.9%),其次为脾脏(62.2%)、心(48.9%)、肾(46.7%)和胰(35.6%);肛门棉拭子的检出率最低(17.8%),显示了番鸭呼肠病毒在感染机体内的动态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6,(5):718-722
为研究樱桃谷雏鸭感染坦布苏病毒后的潜伏期、排毒规律及病毒在血液、组织中载量的变化,本试验将110只10日龄健康樱桃谷雏鸭分为3组,其中,静脉接种组70只,点眼滴鼻组及自然感染组各20只。经静脉、点眼滴鼻分别接种坦布苏病毒SDLY株,每只3.5mL病毒尿囊液(3.11×10~(-3) EID_(50)/只),自然感染组不接种病毒,与静脉接种组混养。接种后,每隔2d采集泄殖腔棉试子和血液,并随机剖杀3只,应用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的排毒规律及在血液、组织中载量的变化。结果显示,3个组的樱桃谷雏鸭感染坦布苏病毒的潜伏期均一致,平均为24h;樱桃谷雏鸭在接种病毒后的1~25d均可排毒,感染后5d出现排毒高峰,其次为11、17d出现2个小排毒高峰,自然感染组出现高峰的时间比静脉及点眼滴鼻组晚2d;静脉接种组病毒在血液内的载量较其他2组明显低,高峰出现在感染后7、19d,点眼滴鼻组高峰同静脉接种组一致,出现在感染后7、19d,自然感染组血液中的病毒载量高峰出现在感染后9、21d;组织中病毒载量较高的器官有脑、胸腺、法氏囊、胰腺、心脏,其均在感染后5d出现先升高后又降低,并在13d左右升至高峰。研究表明,坦布苏病毒对樱桃谷雏鸭的感染能力较强,潜伏期短,病毒可通过泄殖腔向外界排毒,排毒时间较长,病毒随血液循环迅速侵入各组织器官。  相似文献   

11.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雏番鸭实质器官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工感染番鸭呼肠孤病毒发病雏番鸭的心、肝、肺、肾、脾脏、胸腺、法氏囊等7种实质器官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电镜下发现:心、肝、肺、肾等实质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变性、水肿以及局灶性溶解坏死;各器官血管内皮细胞脂滴增多、水肿以至坏死脱落.通透性增加;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呈散在或灶性浸润于坏死区和实质细胞间。免疫器官脾脏、胸腺和法氏囊中的部分淋巴细胞、浆细胞坏死和不同程度凋亡,且细胞溶解坏死形成大小不一的坏死灶并被大量增生的吞噬细胞所吞噬,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上述结果提示,番鸭呼肠孤病毒能导致番鸭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2.
从鸭体、禽胚和细胞 3个方面探讨了雏半番鸭呼肠孤病毒 FZ2 株的致病性。经试验表明 ,在实验室条件下 ,该株病毒可导致雏番鸭、雏半番鸭发病、死亡 ,对雏番鸭的致死率为 14 .3%~ 4 1.7% ,对雏半番鸭的致死率高达 38.5 % ,且死亡鸭表现出与自然感染呼肠孤病毒病死的雏番鸭、雏半番鸭相同的病变 ;人工感染幸存鸭大多生长发育明显受阻。该株病毒经尿囊腔途径接种 ,对番鸭胚、半番鸭胚、北京鸭胚、SPF鸡胚的致死率分别为 10 0 %、96 %、2 8%和 0 ,致死鸭胚的肝脏、脾脏表面见白色坏死点。经蛋传试验表明 ,该株病毒有可能经胚蛋垂直传染。以该株病毒在番鸭胚成纤维细胞 (MDEF)上连续传接 10代 ,结果细胞病变 (CPE)仍不明显 ,表明其不易适应 MDEF。由此可见 ,该株雏半番鸭源呼肠孤病毒具有较强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3.
谢静  王永坤 《中国家禽》2004,8(Z1):48-51
将禽流感病毒番鸭分离株ZM的感染性鸡胚尿囊液静脉或肌肉接种不同禽类,同时设鸡源JC株对照,以了解毒株的致病特点。结果显示ZM株与同期分离JC株致病能力相当,两毒株均对鸡、鹅、番鸭、鹌鹑和鹧鸪显示了很强的致病能力,致死率50%-100%,死亡禽类的肝、肾、肺、脾、胰腺等多个组织器官均存在严重的损伤。鸽子,肉鸭和绍鸭(除zM株致死一只绍鸭外)均未发生死亡,外观健康。  相似文献   

14.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蜂胶佐剂灭活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由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番鸭病毒性传染病。自在我国发生以来,给番鸭养殖业造成了严重损失。为防制本病,我们用分离毒NH9908株作为种毒,研制成一种蜂胶佐剂灭活疫苗。试验表明该疫苗抗原性良好、使用安全和免疫保护效果确实。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用本疫苗免疫7d、14d、49d后攻毒保护指数分别为77.8、100、100。中试试验结果表明,保护率达95%。  相似文献   

15.
番鸭呼肠孤病毒诱导的细胞凋亡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番鸭呼肠孤病毒人工感染10日龄健康番鸭,运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后番鸭多种组织的细胞凋亡进行检测,对死亡因子FasL的表达进行研究。原位末端标记检测显示,多种组织器官中出现大量阳性细胞,表明番鸭呼肠孤感染可引起肝脏、脾脏、肾脏、肺脏、胸腺、盲肠和法氏囊发生不同程度的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感染番鸭呼肠孤病毒后,肝脏、肾脏、肺脏、胸腺、盲肠和法氏囊等多种组织中可观察到FasL表达,且各种组织FasL表达的强弱与原位末端标记检测的细胞凋亡指数高低相一致。结果表明番鸭呼肠孤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与FasL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应用RT-PCR技术检测番鸭呼肠孤病毒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参考 Gen Bank中番鸭呼肠孤病毒 (m uscovy duck reovirus,MDRV ) S1基因序列 ,用计算机设计并合成了 1对引物 HP11、HP12 ,以此引物用 RT- PCR对番鸭呼肠孤病毒 S1基因进行了特异性扩增。结果表明 :引物 HP11、HP12能从所有供试的 4株分离毒 MDRV- MW9710、MW980 6、MW980 9、MW9810扩增出 30 0 bp S1基因 c DNA片段 ,而不能从禽呼肠孤病毒 (ARV) S1133株和番鸭胚成纤维 (MDEF)细胞培养物中扩增出任何片段 ;该 RT- PCR的检测灵敏度为 1pg的病毒核酸 ,特异性强 ,重复性好 ,对含毒细胞培养液和尿囊液只需用氯仿进行简单处理 ,即能检测出 MDRV核酸。因此认为 ,该 RT- PCR可以用于番鸭呼肠孤病毒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7.
对鸭肝炎鸡胚化弱毒株MY接种4日龄雏鸭后的组织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雏鸭接毒12 h肝、肾呈现轻度细胞变性;48 h后组织变性程度减轻,汇管区周围细胞增生;144 h细胞核、浆染色加深,组织修复迹象明显;14 d结构正常。接毒12 h脾脏白髓、法氏囊滤泡中淋巴细胞减少,72 h脾、24 h法氏囊中淋巴细胞有所增多。心脏、肺、脑组织在接毒各期皆有轻度的充血、出血。鸭肝炎鸡胚化弱毒株MY与标准毒导致的多组织变性、坏死相比,其变性轻而可逆;与疫苗HY所致的组织变化相似,但结构恢复时间早。结果表明:鸭肝炎鸡胚化弱毒株MY接种4日龄雏鸭,虽可造成雏鸭肝、肾等实质器官轻微的组织病变,但损伤的组织结构可在短期内修复,并恢复至正常;脾脏、法氏囊中的淋巴细胞在接毒后,也由减少到增多。本研究为鸭肝炎鸡胚化弱毒株MY用作鸭肝炎疫苗株的安全性从病理组织学角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