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茄子黄萎病品种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茄子黄萎病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要研究了茄子黄萎病的苗期接种鉴定技术。利用PD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可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采用灌根法接种,接种浓度为2×107孢子/ml,接种苗龄为2叶期,土温25℃,接种10 d后进行第1次发病调查,共调查3次。对8份茄子材料进行了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有2份材料表现高抗,1份材料表现感病,5份材料表现高感。  相似文献   

3.
从乌鲁木齐地区和北疆部分地区茄子黄萎病株上分离到的49个菌株,均产生微菌核,菌丝在30℃均可生长,而在33℃不能生长,经鉴定均为轮枝孢属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对其中11个菌株进行的致病力测定表明,各菌株间的致病力无显著差异,均属致病力较轻类型。  相似文献   

4.
茄子种质资源抗黄萎病鉴定结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重茬3 a的露地上,对43份分离提纯的茄子种质材料进行黄萎病抗性鉴定的结果表明,有1份野生材料表现高抗,3份表现中抗,6份表现耐病,25份表现中感,8份表现感病.对高抗和中抗材料可作为茄子抗黄萎病育种的抗源加以利用,对其它材料可通过农艺性状的筛选和改良,提供生产利用或作为遗传资源改良的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5.
茄子品种抗黄萎病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通过研究茄子黄萎病抗性鉴定方法,明确了茄子黄萎病抗性鉴定的接菌方法、接菌量、接菌时期以及抗性型划分标准。结果表明,将黄萎病菌培养制成2×107.mL-1的孢子悬浮液,在茄苗3~4片真叶移栽时伤根接菌,按每株10 mL的量施用孢子悬浮液接种黄萎病菌,接菌后60 d,按5级法分级调查各品种的黄萎病发生情况,根据病情指数可以确定品种的抗性型。利用该方法对31个品种进行鉴定,不同抗性反应型品种的病情指数差异显著,鉴定结果与多年生产上的抗病性表现一致,表明该方法鉴定结果准确可靠,能客观反映茄子品种的抗病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抗黄萎病茄子种质资源、对比野生茄或近缘野生茄与栽培茄对黄萎病抗性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利用苗期人工接种技术对15份野生或近缘野生茄和285份栽培茄种质资源的抗黄萎病性进行鉴定。结果共筛选获得抗病材料11份,占种质资源比例为3.67%,表明茄子种质资源整体对黄萎病抗性水平较差。野生或近缘野生茄资源中有10份材料表现抗病,占野生或近缘野生茄资源比例为66.67%,表明野生或近缘野生茄对黄萎病整体抗性较好。栽培茄资源中有1份材料表现抗病,占栽培茄资源比例为0.35%,表明栽培茄对黄萎病整体抗性较差。野生或近缘野生茄和栽培茄中抗性种质资源占所有鉴定材料的比例分别为3.33%和0.33%,表明野生或近缘野生茄对黄萎病的抗性水平远高于栽培茄。  相似文献   

7.
茄子近缘种黄萎病抗性鉴定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茄子近缘种对黄萎病的抗性和遗传特性,本研究对6个茄子近缘种的黄萎病抗性进行了人工鉴定.结果表明,野生茄Solanum linnaeanum对黄萎病表现为抗病.以S.linnaeanum和紫长茄感病自交系06035为亲本,构建了P1、P2、F1、B1、B2 和F2 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黄萎病抗性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抗性的遗传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B1、B2和F2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95.80%、95.62%和95.85%.以上结果表明,S. linnaeanum可作为茄子抗黄萎病遗传育种研究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8.
茄子黄萎病菌的研究及其毒素的生物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闵行区虹桥乡茄子上分离到的Verticillium,经过接种试验,形态鉴定,温度测定后确定Verti-cilliumdahliaekleb,并且用查氏液体培养该菌制成粗毒素对茄苗进行毒性测定,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粗毒素对茄苗具有毒害作用,毒素经60℃温度处理42h其毒性仍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9.
10.
11.
四川西部山区茄子黄萎病菌种类鉴定及致病性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四川西部山区雅安5县(区)茄子黄萎病株上分离到轮枝菌64株,通过对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物特性,以及运用PCR技术的鉴定,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为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Kleb)。用其中46个大丽轮枝菌单孢菌株,对眉州茄苗期根部接种,测定致病性,根据接种21 d的病株率、30 d的病情指数和45 d的枯死率,将供试菌株的致病性类型划分为II、I和III型,表明供试菌株有明显的致病性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苯甲酸苄酯对茄子黄萎病、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方法】用浓度分别为0(CK),0.05,0.1,0.5和1.0 mmol/L的苯甲酸苄酯处理茄子种子和幼苗,通过田间抗病、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等试验测定其对茄子的化感效应。【结果】不同浓度的苯甲酸苄酯对茄子种子萌发均有化感促进作用,低浓度(0.05,0.1mmol/L)的化感促进作用较强,高浓度则促进作用减弱,当浓度为0.1 mmol/L时,种子萌发效果最好。在试验浓度范围内,苯甲酸苄酯可提高茄子幼苗对黄萎病的抗性,对茄子幼苗的株高、茎粗、鲜质量、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根系活力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最佳作用浓度均为0.1 mmol/L。【结论】苯甲酸苄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茄子的抗病性,促进茄子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新疆棉花黄萎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新疆生产上主栽以及参加生产示范的棉花品种(系)的黄萎病抗性进行鉴定,为棉花生产提供指导.[方法]利用发病均匀的自然病圃对棉花品种的黄萎病抗性进行鉴定.[结果]通过对南、北部棉区的主栽以及参加生产示范及常规区试的120份棉花品种黄萎病抗性鉴定发现,抗黄萎病的棉花品种较少,主要以耐黄萎病和感黄萎病品种为主.只鉴定出一个抗黄萎病品种01 -2,其病情指数较高为20.0,达到抗病与耐病的临界值.耐黄萎病品种较多占到44.2;,包括81-3等种植多年的老品种.[结论]目前新疆棉花以耐黄萎病品种为主,缺乏抗黄萎病品种,亟需培育新的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14.
茄子品种资源抗黄萎病性鉴定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茄子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孢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严重影响了茄子的产量和品质,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茄子黄萎病的经济有效措施之一。本文采用伤根接菌法对茄子品种资源进行了统一标准的抗黄萎病性鉴定。结果表明。茄子品种资源对黄萎病具有较好的抗病性,在35个参试的茄子品种中,属于抗黄萎病的有242-90P、41-1和35-R5等10个,耐茄子黄萎病的有23个。通过鉴定评价,推荐了41—1、35-R5和47-R1等一批抗黄萎病资源,被育种单位利用后已转育出EF9910等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15.
试验测定了不同浓度棉花植株水浸提取液下棉花幼苗的根系活力和SOD、POD、CAT生理活性指标,以及棉花枯、黄萎病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幼苗在提取液的作用下,随提取液浓度的增加根系活力先升后降;SOD活性、CAT活性和POD活性曲线整体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黄萎病菌丝生长呈先降后升趋势,枯萎病菌丝生长呈上升趋势。分析认为在棉花水提取液作用下,棉花幼苗根系正常生长和吸收受到阻碍,使得幼苗植株的SOD、CAT和POD活性发生改变,幼苗生长受到抑制,棉花有自毒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日光能土壤高温消毒防治茄子黄萎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2008年连续3a对太阳能高温闷棚提高土壤耕作层温度、防治茄子黄萎病的效果以及对茄子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闷棚可极显著提高0~20cm耕层土壤温度,使各土层温度均达到微茵核的致死温度,极显著降低茄子黄萎病的发病率,提高茄子产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疆棉花黄萎病抗性遗传规律.[方法]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将7份棉花品种按4×3两级分法配制F1组合12个,以108-夫为对照,随机区组设计.在自然病圃进行黄萎病抗性鉴定.[结果]抗病杂交组合选配以海陆杂交组合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陆地棉黄萎病抗性相对病指广义遗传力为97.39;,狭义遗传力为52.17;.黄萎病抗性与蕾铃脱落具有显著负相关.[结论]黄萎病抗性以加性效应为主,但是同时具有较高的显性效应.  相似文献   

18.
19.
棉花黄萎病菌鉴定技术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黄萎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世界性病害,如何快速有效的鉴定黄萎病菌已成为植物病理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该病原菌鉴定技术的现状,并对未来新鉴定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从事黄萎病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提供可供借鉴的技术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