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钦县石漠化治理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德钦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和成因分析,借鉴国内外最近研究成果及应用技术,结合对多项设计成果工程完工后的治理效果回访,应用岩溶石漠化治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总结出德钦县岩溶区域石漠化治理方法由生态和工程措施组成,采取"封、造、建、拦、排、通、移"的立体布局,形成一套完整的石漠化防治措施体系。对未石漠化的土地,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石漠化现象发生;对轻度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危害较大的土地,重点采取预防措施,全面预防石漠化土地的继续演变和恶化;对已经发生石漠化的土地,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有效遏制石漠化土地的发展。通过标本兼治,使岩溶地区脆弱的生态现状得到最大改善和修复。 相似文献
2.
广南县岩溶森林保护及石漠化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岩溶洞隙和孔隙、强降雨、土壤流失、较大坡度的地貌以及人为因素对森林植被的破坏是岩溶石漠化的主要原因。岩溶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与其恢复的难度决定了岩溶森林保护的重要性。要限制薪材及薪材树种的消耗,控制用材消耗,以达到保护的效果。以恢复森林植被为主题的岩溶石漠化治理包括半石漠化山地、耕地、工矿地的治理和石漠化土地的治理。 相似文献
3.
在介绍了江川区自然概况、石漠化治理背景、石漠化状况的基础上,总结了石漠化治理的主要技术、保障措施,分析了主要治理成效和经验。 相似文献
4.
5.
沾益县岩溶地貌面积2 054.87k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72.98%,其中已形成石漠化面积564k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0%。伴随不合理的开发,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库塘淤积、灾害频繁。探讨了石漠化治理模式,提出了生态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危害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的增长以及不合理利用资源等因素导致岩溶地区石漠化,石漠化制约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广西石漠化现状及其分布状况,提出石漠化治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新邵县土地总面积176 078.2hm2,其中石漠化土地36 679.9hm2,占20.8%。分析了石漠化的现状、成因及危害。提出了以适地适树原则,以光、水、土壤3个自然要素,把石漠化土地划分为6个类型,提出了不同的生物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9.
指出了石漠化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生态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严重危及区域生态安全。以云南省为例,分析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生态治理现状和石漠化原因,并从植被恢复的角度阐述了生态治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根据广西岩溶地区土地分布现状,分析岩溶土地的分布特点,提出林草植被恢复、后续产业开发、喀斯特特色旅游、生态搬迁与培训等4种石漠化土地治理模式,总结石漠化土地治理的主要技术措施,为当前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山州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规划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山州岩溶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53.4%,需要治理的石漠化面积133.33万hm^2,占岩溶面积的79.4%。分析了石漠化治理的必要性,提出了治理规模、规划意见、治理措施,并进行了投资概算和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2.
根据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空间分布特征和各区域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岩溶土壤和森
林植被分布,结合碳酸盐岩的类型、岩性组合特征、不同岩溶地貌对区域环境和水土资源的制约、石
漠化在不同地貌条件下的形成和发育特征,统筹考虑岩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
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等因素,将全省88 个岩溶监测县划分为6 个治理区,并就各分区地理区
位、地质地貌、成土母岩、水文、气候类型、森林植被类型分布以及各石漠化区不同类型岩溶土地面
积占比等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3.
广西平果县石漠化治理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西平果县是石山区,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总结出了任豆(Zenia insignis)×丛竹生、任豆×木豆(Cajanus cajan)、任豆×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任豆×银合欢(Leuceana leucocephala)等多个经营模式,提高了造林绿化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对云南省不利于石漠化治理的气候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8个有石漠化分布的省(市、区)中,云南石漠化分布区总体上属于半湿润气候区,其他7个省(市、区)属于湿润气候区,与之相比,云南的降雨量偏少。云南属干湿分明的高原季风气候,漫长干季极不利于石漠化地区的植被恢复,湿季过于集中的降雨又加剧了其土壤侵蚀。干热河谷石漠化地区在上述气候背景下,叠加了"焚风效应"和"岩溶干旱"的影响,在三重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使云南干热河谷地区的石漠化治理成为世界性技术难题。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极端气候进一步加剧了云南石漠化治理的难度。针对基于气候因素对云南石漠化治理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有关喀斯特石漠化研究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着重从地质和生态的角度,阐述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特点和演化方式及其对综合治理的指导意义。对西南岩溶山地而言,土壤和植被是生态环境中最为敏感的自然环境要素,与非岩溶区相比,具有明显的脆弱特征。它们在干扰下发生迅速演替,诱发地表水文条件的改变,导致石漠化的形成。文中特别强调岩溶山区碳酸盐岩基底岩性的不同、生态环境类型与植被演替的方式和进程的多样性对于岩溶生态系统的影响作用。基于上述认识,对石漠化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恢复过程以及可能发展的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以湖南省桑植县作为藤本植物石漠化治理试验基地,采用常绿与落叶藤本植物相结合,大型与中小型藤本植物相结合进行试验。结果显示,利用藤本植物进行石漠化治理是完全可行的,常春油麻藤,凌霄,金银花,爬山虎类,薜荔,扶芳藤,络石,常春藤,过山枫,崖豆藤,雷公藤等藤本植物适用于石漠化治理,但在试验和观测过程中也发现了管护难度大、政府重视不够、基础研究不深等一些重要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大管护力度,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基础研究,对加速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向明芳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4):54-56,83
文章对富源县石漠化的现状、成因及危害特征进行分析,提出富源县石漠化治理对策。通过人工植树造林治理后,可以使富源县岩溶区的生态得到恢复和发展,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云南岩溶区大面积出现的石漠化现象,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造成极大威胁。岩溶石山的存在为石漠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一定的地理自然环境中,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石漠化的产生。在分析了石漠化成因的基础上,探讨了治理石漠化的一系列措施,以期为云南岩溶区的石漠化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独山县处于喀斯特东亚片区的中心之一,全县总面积2 442.2km2,其中1 691.42km2处于石漠化或石漠化临界状态,分析了石漠化的现状、危害,提出了治理原则、基本模式及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