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春伊始,安徽省兰花协花在合肥举办了“安徽省第二届兰花展览会”,参展的兰花品种和数量都是空前的,在中国兰,也有洋兰,前来观赏的省内外观众络绎不绝,达五万八人,在这安徽各项展览会历史上,也是首届一指的。一场规模不算很大的兰花展览会,却相起了这么大的轰动效应,其缘由是什么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生物技术在兰花产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兰花是整个兰科植物(orchidaceae)的总称,全世界约有730多属,21500多种,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但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约有173余属,1240余种,在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但以云南、台湾、海南最为丰富.可分为三种类型,地生兰、附生兰和腐生兰.在我国,习惯把兰花分为国兰和洋兰.国兰一般指原产于我国,花型小、有香气的兰属中的几个种,主要有春兰、蕙兰、剑兰、墨兰和寒兰5种.洋兰主要是指国外生产和培育的一些大花型附生种类.目前,兰花在世界各地逐渐成为产业.上世纪的6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兰花种子萌发技术的进步、组培快繁技术的应用、新品种的不断育出和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兰花开始走上产业化的道路,美国、澳大利亚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相继建立了兰花产业.许多经济不发达但拥有丰富兰花资源的国家,如中国、印度、菲律宾等国也开始重视兰花业的发展.许多国家的兰花生产已成为花卉业甚至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荷兰、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兰花不仅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重要的创汇产业.兰花产业发展到今天,组织培养技术功不可没.组织培养技术在兰花产业上的重大作用,主要体现在育种和快繁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大花蕙兰又名虎头兰、西姆比兰。其株形豪放,碧叶壮观,花朵硕大,花型整齐,色彩鲜艳,经久不凋,既有中国兰花的幽香典雅,又有洋兰的丰富色彩,以其  相似文献   

4.
兰花分国兰和洋兰两大类。国兰是原产于我国的土生兰,如春兰、建兰、蕙兰、寒兰等等。洋兰又称西洋兰,如大花蕙兰、蝴蝶兰、石斛兰等。国兰由于独特的文化底蕴,仪态非凡,清香沁心。既耐得住寂寞,又忍得了喧嚣,所以上至庙堂,下至空山幽谷皆相宜,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农业八字宪法"(即土、肥、水、种、密、保、管、工),是毛主席根据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结合科学技术成果总结出来的关于农业种植的精辟论断。  相似文献   

5.
《花木盆景》2014,(5):39-46
正以"兰香绿城,美丽郑州"为主题的"陈砦花卉杯"第二十四届中国(郑州)兰花博览会于4月1日上午在郑州绿博园开幕。本届兰博会由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河南省林业厅、河南省花卉协会、郑州市人民政府主办,郑州市花卉苗木协会、郑州市林业局、郑州市园林局、郑州市陈砦花卉市场等单位协办。旨在调动民众"爱花、养花、咏花、画花"意识,实现"以花会友,以花富民"的办会目标。兰博会设置了国兰文化馆、国兰精品馆、洋兰景观馆、兰文化馆等四大主题展馆,总面积达15000平方米,并设置了兰  相似文献   

6.
幽谷识兰     
近年来.我国养兰业发展迅速.中国兰花随着我国文化传至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养兰之风盛行。国兰的栽培中,除传统品种外,奇花、奇叶类型亦十分珍贵.如何在众多的兰花中鉴赏兰花、识别兰花呢?  相似文献   

7.
正为充分展示"兰香绿城美丽郑州"的主题,第二十四届中国兰博会设置了国兰文化馆、国兰精品馆、洋兰景观馆、兰文化馆四大主题展馆和兰与翡翠展示区,展示面积达15000平方米。国兰文化馆国兰文化馆以中国传统建筑布局"三进三出"为主结构,以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精髓为主线,集中展示了兰与人文、兰与生活。中国兰文化是中国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的文化财富。国人爱兰、养兰、赏兰历史悠久。而兰花的品格被历代文人雅士所追崇,并逐步从一种普通花草中脱俗而出,升华为一种艺术、一种文化,更升华成了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  相似文献   

8.
中国兰花博览会是我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影响最广的国家级兰花盛会,每年举办一次。第二十三届中国(太仓)兰花博览会,开创了首次在县级城市举办的先河。本届兰博会共有来自全国19个省、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地区和海外的兰花组织、兰花企业组团参加,这不仅为各地兰家提供了相互交流学习的好机会,也为广大兰花爱好者观兰赏兰提供了难得的平台。本届兰博会组委会共评出特金奖  相似文献   

9.
赵立新 《花卉》2012,(6):33-33
我们住日常购买洋兰时,需要仔细进行观察,否则容易被不良兰商所欺,买回的兰花会出现不能开花,或花虽开却提早凋谢,甚至造成整株兰花枯萎。  相似文献   

10.
正兰花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爱兰、养兰、咏兰、画兰,蔚然成风。湖北省是屈原故里,兰文化底蕴深厚,《离骚》、《九歌》对兰花的称赞广为流传。湖北随州是中国蕙兰之乡,精品品种繁多,从举办市级兰展、省级兰展到全国兰展,使随州兰花名扬四海。但随着野生兰花资源的慢慢减少、兰花消费需求和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保护野生兰花资源的问题迫在眉睫。如何保护资源、利用资源发展兰花产业是一个新的课题,随州市在这个新的  相似文献   

11.
柏斌 《花木盆景》2007,(5):26-26
在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花卉协会、香港中华兰花协会、澳门兰艺会、台湾省国兰联合总会主办,中国花协兰花分会、中国植物学会兰花分会等单位协办,中国兰花协会莲瓣兰品种样品园、北京新时代经纬文化中心共同承办的首届中国兰文化大展上,为策划本届兰文化大展系列活动做出突出贡献的云南省洱源县碧龙兰苑苑主——李映龙荣获“特别贡献奖”。李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兰花气品高雅、芳香清幽,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几年中国兰花供不应求,名兰价格更是看好,兰业兴旺。随着人们生活素质水平的提高,兰界开始投资发展中国兰花产业,广大兰友们也纷纷研讨兰花产业发展前景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在此,笔者针对目前中国兰花产业的现状,略表一些看法,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正蝴蝶兰(Phalaenopsis amabilis)属兰科(Orchidaceae)蝴蝶兰属(Phalaenopsis)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蝶兰,属于气生类洋兰,原产于中国南部及台湾地区、菲律宾、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澳洲等地,约50余种,与卡特兰、万代兰、石斛兰并称为"四大观赏兰",素有"兰花皇后"之美誉,具有极高观赏价值。近年来我国蝴蝶兰产业不断发展,其栽培规模和推广区域不断扩大,且效益显著,已成  相似文献   

14.
简讯     
正第二十五届中国兰花博览会将在随州举办由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湖北省林业厅、湖北省花卉协会、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十五届中国(随州)兰花博览会将于2015年4月在随州市举办。中国兰花博览会是我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影响最广的国家级兰花盛会。第二十五届中国(随州)兰花博览会主题为"蕙馥兰乡绿色随州",将展示我国近年来兰花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成果,推进我国兰文化的研讨与发展,加强我国兰花产业与海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农友 《花卉》2008,(3):30-32
华丽优雅的大花蕙兰(Cymbidium hyridus)又名虎头兰、东亚兰、喜姆比兰,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花蕙兰叶长碧绿,花姿粗旷,豪放壮丽,是世界著名的兰花。其中大型植株的品种常作切花,较小型植株的品种常作盆栽。新改良的品种既具有国兰的幽香典雅,又有洋兰的丰富多彩。花朵硕大,花期长达1-2个月,花期在农历过年期间,深受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16.
松华 《花卉》2008,(12):33-33
银带虾脊兰(Calanthe argenteo-striata)是于1981年由我国兰花分类学家发表于英国兰花评论杂志的新种,但当时误把原产地定为广东从化。实际上广东从化并不产这种兰花。银带虾脊兰原产地实为广西的西部石灰岩地区,多生于石山石隙积土中。除我国广西、贵州和云南外,邻近的越南也有。由于这种兰花叶片有美丽的银灰色带纹,以致被大量从山上采集到城市的集市出售,  相似文献   

17.
正9月1日,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精品兰花展赛在宁夏银川花博园四季馆举办。该协会送展的33盆兰花在参加国兰、洋兰单株竞赛中,除龙须兰'黑糖'、卡特兰'女神'和建兰'粉蝶'获得金奖外,还获得4个银奖、14个铜奖和8个优秀奖。持续到9月14日的本次精品兰花展赛是本次花博会的  相似文献   

18.
<正>洋兰是各种美丽花卉中的佼佼者。洋兰中有豪华艳丽的卡特兰,有如热带飞蝶般华丽的蝴蝶兰,还有娇小玲珑的小花类兰花等,不胜枚举。一般来说,洋兰比其它植物抗病。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栽培品种的增加,病害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而病害则与其它植  相似文献   

19.
松华 《花卉》2008,(9):31-31
洋兰,主要是指从国外引进的蝴蝶兰、兜兰、石斛兰、文心兰、卡特兰、大花蕙兰等品种,由于其花大色艳,且花期长深受市场追捧。不少人认为从国外引进的洋兰十分娇贵,一般家庭很难养活,其实不然,只要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和养植方法,实际上比中国兰还好养。  相似文献   

20.
洋兰简介     
习惯上被称为洋兰的卡特兰、石斛兰、万代兰、大花蕙兰等,既产于国外,也产于我国的东南和西南等地区,称其为洋兰其实是不确切的,也是不科学的。因此类兰产于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学上称其为热带兰;又因其多附生于树干上、岩壁间,属气生根,亦称其为附生兰或气生兰。一般大型兰展,都称其为“热带兰”,而民间习惯上称其“洋兰”,沿用之,也未必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