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假定不发生基因突变、群体间无个体迁移的情况下,采用MonteCarlo计算机模拟方法模拟了不同群体规模、性别比例和初始基因频率下闭锁群体近交系数和基因杂合度的变化。10个双等位基因座位分别位于10条不同的常染色体上,群体内实行随机留种,随机交配,世代不重叠,且每代参与繁殖的个体数相同。模拟试验共进行了50个世代,100次重复。结果表明,群体规模较大、公畜数较多时,群体近交系数上升缓慢,基因杂合度较高;当初始基因频率处于中等水平时,群体内可保持较高的基因杂合度;群体规模太小、公畜比例过低及基因的初始频率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群体内遗传多样性的保持。  相似文献   

2.
随机留种下闭锁群体近交系数和基因杂合度的世代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假定不发生基因突变、群体间无个体迁移的情况下,采用Monte Carlo计算机模拟方法模拟了不同群体规模、性别比例和初始基因频率下闭锁群体近交系数和基因杂合度的变化。10个双等位基因座位分别位于10条不同的常染色体上,群体内实行随机留种,随机交配,世代不重叠,且每代参与繁殖的个体数相同。模拟试验共进行了50个世代,100次重复。结果表明,群体规模较大、公畜数较多时,群体近交系数上升缓慢,基因杂合度较高;当初始基因频率处于中等水平时,群体内可保持较高的基因杂合度;群体规模太小、公畜比例过低及基因的初始频率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群体内遗传多样性的保持。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在施行随机留种、随机交配、世代不重叠、群体间个体无迁移、整个保种过程中基因不发生突变的原位保种群体中遗传漂变的变化情况,试验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针对不同群体规模下闭锁群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在50个世代中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群体规模越大,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在世代间波动的幅度越小,因此世代间随机遗传漂变基因被固定或丢失的概率越小。  相似文献   

4.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观测特定基因在小规模畜禽保种群体中基因频率的变化,进而探讨畜禽保种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为畜禽品种资源特定的种质特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运用Fotran90程序模拟重建Buri经典果蝇实验的保种过程,以基因频率、F-statistics和杂合度为度量指标,观测特定基因在保种世代推进过程中保种群体内和群体间遗传多样性的变化;随后,通过OMPG(one-migration-per-generation)原则研究迁移对畜禽保种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维持效应。结果发现,保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总体趋势随保种世代的延长而逐代降低,具体表现群体分化程度加剧:Fst,Fit从初始世代0.0421,0.0011,上升到19世代的0.3885,0.3305,上升幅度高达89.16%和99.67%;杂合度降低:群体hi,hs从初始世代0.4994,0.4790下降到19世代0.3347,0.3057,下降幅度达32.98%和36.18%;而后利用OMPG原则操作保种群体,群体分化程度减弱:Fst,Fit从操作OMPG原则后初始世代0.3667,0.3504,下降到19世代的0.2341,0.1944,下降幅度达36.16%和44.52%;杂合度回升:群体hi,hs从操作OMPG原则后初始世代的0.3248,0.3166,上升到19世代的0.4025,0.3826,回升幅度分别达23.92%和20.84%。结论遗传漂变效应导致群体内遗传多样性丢失,OMPG原则输入效应可抵消小保种群体的遗传衰退,维持保种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畜禽遗传资源保存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计算机模拟方法产生畜禽品种的模拟保种群体,进行畜禽群体的保种研究。笔者考虑了选择、群体有效含量、性状的遗传力水平、控制性状的基因效应以及基因位点间的连锁强度等共24个参数组合,每种参数决定一个模拟群并且重复5次,共产生120个模拟群体,实验进行50世代。由模拟群体所得结果,讨论群体以及不同基因效应模型下群体生产性能均值、近交系数、基因丢失和群体基因频率等的变化,为实际畜禽保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电子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研究随机飘变对群体遗传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世代亚群平均基因频率与原始群体的基因频率基本保持一致,原始群体基因频率与0.5离差越大,亚群平均杂合子频率下降的速度及基因频率方差增加的速率越慢,而亚群达到纯合固定的速率则越快。  相似文献   

7.
山羊品种的进化是人为的通过许多世代形成的。当地的气候、环境、突变、迁移、选择以及遗传漂变在山羊品种的进化中都起着一定的作用。突变是遗传变异的源泉,为品种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突变直接导致新等位基因的出现,改变群体已有的基因频率,引起群体遗传结构的改变。迁移是不同群体间由于个体转移引起的基因流动过程,由于山羊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基因频率的不同,而迁移的作用就是通过不同频率的群体间基因流动引起群体基因频率的改变,迁移引起群体基因频率的变化取决于迁移率和两群体间基因频率差异的大小。  相似文献   

8.
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BMPR-IB)基因为小尾寒羊及其与波德代羊、白萨福克羊、无角陶赛特羊杂交后代多胎性能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该基因分别在11个绵羊群体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尾寒羊和低代杂种后代在BMPR-IB基因编码序列第746位碱基处发生了Q249R突变,小尾寒羊AA、AB和BB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32 3,0.225 8和0.741 9,B等位基因频率为0.854 8,A等位基因频率为0.145 2。小尾寒羊杂种后代群体中B等位基因频率随杂交代数的增加而降低,而A等位基因频率却随杂交代数的增加而增加。因此,BMPR-IB基因是影响小尾寒羊及其低代杂种后代高繁性能的一个主效基因,可以用于对绵羊产羔数的辅助选择,并进行横交固定培育多胎新品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计算机随机模拟方法模拟了在一个闭锁群体内连续对单个性状进行 1 5个世代选择的情况。选择过程中世代不重叠 ,每个世代的种畜根据动物模型最佳线性无偏预测 (BLUP)法估计的育种值进行选留 ,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比较了不同群体规模、公母比例和性状遗传力对群体遗传方差和近交系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扩大育种群规模、增加公畜比例以及对低遗传力性状进行选择时 ,群体遗传方差降低的速度和近交系数上升的速度会更慢 ,在长期选择时可望获得更大的持续进展和适宜的近交增量  相似文献   

10.
用凉山半细毛羊 8个父系半同胞家系群体作为资源参考家系研究了该品种基因组第 1号染色体上的 13个微卫星(Microsatellite)标记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 (PIC)、杂合度 (Heterozygosity)和用这些标记进行亲子鉴定和系谱确证的能力 ,并进行了不同世代和家系间遗传信息比较研究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染色体的遗传连锁图 ,为估计凉山半细毛羊第 1号染色体上的重要经济性状QTL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 ,凉山半细毛羊 1号染色体上的 13个标记的等位基因数 ,基因频率和基因杂合度 ,PIC等在不同性别间差异不显著 ,不同世代和不同家系间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BMP7基因多态性与肉鸡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鸡BMP7基因多态性对肉鸡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影响,选用东北农业大学肉鸡高、低脂双向选择品系(第6、8、10世代)、AA肉鸡随机群体为试验材料,分析了BMP7基因多态性与肉鸡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相关.结果发现在BMP7基因编码区第567 bp处存在1个C→T的变异位点.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该变异位点在第8世代高脂系群体中对跖骨长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第10世代高脂系群体中对腺胃重、腺胃比率、胸宽、大胸肌重有显著影响(P<0.05),对股骨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因此,BMP7基因可能是影响肉鸡骨骼性状的重要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受到杂交化冲击的地方家畜品种的群体规模和基因频率变化进行了探讨。品种地域群间存在较大差异基础上施行不同程度的杂交,对群体固有特性的影响很大,频率较低的有益性状很容易随群体规模减小而丢失。  相似文献   

13.
以7、8、9世代京海黄鸡母鸡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IGF-Ⅰ基因外显子3多态位点进行研究,并计算基因型、基因频率、卡方值和部分遗传多态性指标。结果表明,A等位基因随着世代数的增加不断减少;3个世代之间基因型分布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遗传杂合度随世代数的增加而升高;该位点3个世代均为中度多态。初步推断选留的确对IGF-Ⅰ基因31位点造成了影响,该位点可应用于育种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试验采用PCR-RFL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圩猪(62头)、长白(64头)、杜洛克(61头)、英系大约克(60头)以及长圩零世代(65头)、一世代(121头)、二世代(243头)共676头猪的Hal基因基因型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检测的各猪种中,Hal基因显性纯合子频率分别为:1.013,0.71,0.80,0.62,0.91,0.88,0.82; 杂合子频率分别为:0,0.29,0.20,0.37,0.09,0.12,0.18.由此说明,虽然氟烷敏感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长圩3个世代猪种中分布均较低,但Haln基因频率和HalnHaln"基因型频率在长圩3个世代中仍呈上升趋势.应进一步采用标记辅助选择方法降低Haln基因频率,直至完全剔除Haln基因.  相似文献   

15.
麦洼牦牛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对麦洼牦牛粉嘴和纯黑2个选育群共100头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用DCFA、Popgen1.32等软件分析了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基因频率、群体分化指数(Gst)和基因流(Nm)等参数。结果表明:8个RAPD随机引物共检测到65种清晰谱带,其中具有多态性的谱带57条,多态频率为87.7%。在粉嘴群中,多态位点有45个,多态频率为69.23%,Nei氏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45;纯黑群中,多态位点有52个,多态频率为80.00%,H为0.260,显示2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均较丰富,且多样性相近。麦洼牦牛2个群体总的多样性指数(Ht)为1.877,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55,H为0.280,表明麦洼牦牛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纯黑群体与粉嘴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为0.073,群体内遗传变异大于群体间。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估验证荷斯坦种公牛对荷斯坦杂种牛生长性能的遗传改良效果,以荷黄低代杂种、荷黄高代杂种和纯种荷斯坦牛3种群体共计293头奶牛为研究材料,利用北美荷斯坦种公牛对不同奶牛群体进行杂交改良,根据系谱信息追踪各群体的后裔,测定个体初生、2月龄、6月龄、12月龄、14月龄和成年体重,以纯种荷斯坦牛为对照组,用最小二乘法分析群体、世代和母本与生长性能的相关性,评估杂种奶牛生长性能的遗传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高代杂种和低代杂种的初生重显著低于纯种(P0.05);高代杂种和纯种12月龄重、14月龄重、成年体重显著高于低代杂种(P0.05),高代杂种与纯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二世代生长性能显著高于一世代和零世代(P0.05),一世代显著高于零世代(P0.05)。群体和世代间互作效应仅对2月龄重有显著影响(P0.05)。母本效应对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本研究提示:高代杂种初生重低、育成期生长发育快,而成年体重与纯种荷斯坦牛无显著差异,在现有生产体系下实现最佳的遗传环境匹配,适宜在北方农区生产体系中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17.
以7、8、9世代京海黄鸡母鸡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IGF-Ⅰ基因外显子3多态位点进行研究,并计算基因型、基因频率、卡方值和部分遗传多态性指标。结果表明,A等位基因随着世代数的增加不断减少;3个世代之间基因型分布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遗传杂合度随世代数的增加而升高;该位点3个世代均为中度多态。初步推断选留的确对IGF-Ⅰ基因31位点造成了影响,该位点可应用于育种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鱼腥草不同地理群体遗传结构与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军  王坤  仇萍  曾维军  熊兴耀 《草业学报》2011,20(2):227-233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湖南省怀化地区16个野生鱼腥草群体的遗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6个鱼腥草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PPB)为53.66%~85.35%,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07~0.23,Shannon表型信息指数(I)为0.10~0.34,说明在鱼腥草群体水平上有相对较高的遗传变异;群体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51,表明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均存在于群体间,同时群体内具有一定频率的基因流(Nm=0.326)。UPGMA聚类分析表明,16个群体在遗传距离为0.5处分为五大类群,并且有一定的地缘关系。相关性分析表明,虽然16个鱼腥草群体的遗传结构与生境因子相关均不显著,但基因分化系数(Gst)和基因流(Nm)随海拔的增加有上升而随着纬度和经度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对辽宁绒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采用PCR-RFLP技术对K-酪蛋白基因(CSN3)的TaqⅠ酶切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绒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2个山羊群体中均存在CSN3基因TaqⅠ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且均有A、B两个等位基因。辽宁绒山羊群体等位基因A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46和0.54;内蒙古绒山羊群体中等位基因A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31和0.69。CSN3基因TaqⅠ酶切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辽宁绒山羊群体中极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定理(P<0.01),在内蒙古绒山羊群体中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理(P>0.05),但两个群体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基因组选择是目前最先进的畜禽育种技术,但在家兔上还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模拟了一个家兔选育群体,设计4个微效多基因控制性状(其遗传力分别为0.05、0.10、0.25和0.40),共开展8个世代的人工选育试验.在选育群的第6和第7世代,随机选择500、1 000、1 500或2 000只个体组建用于训练遗传评估模型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