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水是水产养殖动物的基本生活环境,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产养殖动物的生存和生长,进而关系到水产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因此,及时测量和掌握养殖水体的水质状况,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养殖水质的调节十分必要,也是水产养殖技术管理的关键环节;而测量水产养殖水质离不开水质分析仪,了解各类水质分析仪的测量原理,正确选择和使用水质分析仪器则是做好水产养殖水质管理的先决条件。一、水质分析仪的测量原理根据国家渔业水质标准推荐的测试标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几种水产养殖用水质分析仪器电测量的测试原理如下。1、温度测量:采用数字温度计电路…  相似文献   

2.
7月份我省开始进入炎热夏季,气温、水温将继续升高,水产养殖动物也将进入病害高发期。同时7月也是台风多发季节,伴随着台风、雷雨等多变气候,水质极易突变,易造成水中溶解氧含量低。  相似文献   

3.
《科学养鱼》2006,(4):75-75
养殖先养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死存亡,进而关系到养殖户产量和生产效益。据有关统计资料,高达85%的病害与水质问题有关。由此可见水质管理对养殖生产的重要性。因此,弄清水质问题,做到对症下药是搞好水产养殖生产的重要一环。水质的调节、水质处理在养殖中是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水质管理的一般程序是先观察水色(颜色、色度、混浊度、透明度),再用水质检测设备对水质的各项指标做出检测。现在养殖户对水质的各项指标检测都做得较好,但是对于最基本的水色观察掌握得不是很好,甚至还有些错误的认识,为了提高养殖户对水色的认识,现撰写此文,期望能给广大养殖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渔业养殖水域是养殖动物的生活环境。每一种水产养殖动物都需要有适合其生存的水质环境,水质环境若能满足要求,水产养殖动物就能生长和繁殖,如果水质环境中的水受到某种污染,某些水质指标超出水产养殖动物的适应和忍耐范围,轻者水产养殖动物不能正常生长,重者可能造成水产养殖动物大批死亡。为了防止因水质污染造成水产养殖的环境破坏,就必须对水产养殖环境的水质进行分析和监测,并通过科学的方法控制水质,以满足水产养殖动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5.
<正>水产动物零污染排放生态健康养殖需要从苗种、饲料、水质、药物使用等各方面进行综合管理,才能达到零污染排放的标准,养殖出合格的水产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水质的管理,时刻保持水质稳定,使养殖  相似文献   

6.
维持池塘清新的水质是尤公害水产品生产的基本保证,是养殖成败的关键。然而,高产鱼塘由于高密度的鱼类和人工饲料的大量投放,在长期的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内会残留有大量的残饵、粪便、动植物尸体等,在池底形成厚厚的淤泥层,淤泥中的有机质住厌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特别是在高温季节产生氨态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大链的有害物质,使水质很难保证清新、嫩、爽,危害养殖动物的生存和生长。作者根据近几年的养殖实践,总结了高产鱼塘水质管理的技术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7月份,天气闷热,水温持续升高,水产养殖进入生产旺季,水产养殖动物摄食量增加,残饵及排泄物不断增多,极易影响水体环境。同时7月也是雷雨多发季节,可能出现暴雨、强对流等极端天气,沿海地区进入台风高发阶段,气温变化幅度大,养殖水质、底质较不稳定。本月是水质易变、病害爆发和流行的主要月份之一,病害防控工作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7月份气温水温将是一年中较高的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8℃~30℃,月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6℃~38℃,养殖水温在28℃~32℃之间。天气炎热、降水量增加,易造成环境突变,导致养殖动物应激反应;同时水产养殖动物进入快速生长期,投饲量加大,新陈代谢加快,残饵和排泄物增多,易导致养殖水体中有机质浓度及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容易超标,水质恶化,水体中病原菌增加,是水质易变、病害暴发和流  相似文献   

9.
水产养殖水环境和微生态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水产动物生存的根本条件。恶化的水质不仅有害于动物机体的健康,而且还危及它们的生命。养殖水体中,其水质不仅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人为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如施肥、投饵、洗刷、施药、排水和灌水,养殖动物的粪便、分泌物、以及水生生物的繁殖、生长和残留废物等等。水质向良好方面变化,有利于动物机体的健康;水质向恶化方面变化,则将对动物机体健康不利。因此,养殖业者必须重视水质的改良。  相似文献   

10.
<正>水质的优劣与养殖动物的健康生长息息相关,一旦水质管理不善,就会造成病原菌的大量繁殖,导致水质变坏和酸化,轻则抑制养殖动物的生长,造成饲料系数上升,养殖成本加大,养殖收益减少;重则暴发病害,甚至导致死亡,给养殖生产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而通过调控措施,培育并保持良好的水质,可促进养殖动物快速生长、降低发病率、增加产量和效益。在淡水池塘养殖中,水质的优劣往往可从水色上看出来,而水色的好坏又可通过浮游生物的种类、有机溶解物、悬浮颗粒的多少等因素体现出来。在养殖生产的全过程,广大养殖者可通过分析水色变化的原因,及时采取针对  相似文献   

11.
武汉市南湖的环境现状及生态恢复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7月至2004年4月对南湖的生态环境、渔业养殖状况和大型底栖动物组成进行了调查。并对水质主要的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其形态萎缩严重。水质受到污染已呈重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减少,鱼类养殖面临危机;南湖的生态恢复应该从控制污染源、湖内培植大型水生植物、调整鱼类放养结构、底泥疏浚和环保法制建设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2.
正7月份广东省雷雨、台风较多,水温、气温持续升高,天气闷热,要加强日常管理,坚持巡塘值班,注意多观察鱼类的摄食和水质情况,要防止水质突变造成鱼、虾的缺氧和出现应激反应。提前做好预防台风、洪水等措施,暴雨过后,要密切注意池塘水质的变化,及时做好调控。当水生动物进入快速生长期时,根据近几年广东省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7月是水产养殖病害的高发月份,养殖生产者要提前做好病害的预防措施。目前是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流行高发期,罗非鱼养殖主产区要注意做好水质调控、降低养殖密度等预防措施,防  相似文献   

13.
<正>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每一种水产动物都需要有适合其生存的水质条件,水质若能满足其要求,养殖动物就能顺利的生长发育;如果水质的某些指标超出生物的适应和忍受范围,轻者不能正常生长,重者引起养殖动物的大批死亡,造成经济损失,在养殖过程中由于水质恶化而引起的损失实例非常多。据统计,  相似文献   

14.
2006年6月8日至7月23日,笔者应邀参加了马来西亚技术合作项目“海水养殖管理技术”培训班,内容主要包括海水养殖业的设施建设、品种选择、苗种繁育、养殖模式、水质管理、病害防治、饲料研发、经济管理等,对马来西亚的鱼类、虾类、贝类和藻类等养殖技术有了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15.
养殖池塘中,水质管理是健康、高产养殖的重要环节,而在养殖中,水质好坏主要涉及到以下几项水质指标:溶氧、水色和透明度、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等。溶氧是水中的动物赖以生存的根本。溶氧:5毫克/升以上鱼摄食正常,2毫克/升时鱼停食、暗浮头,1毫克/升时鱼开始泛池。溶氧  相似文献   

16.
在水产养殖中,水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每一种水产动物都需要有适合其生存的水质条件,水质若能满足要求,养殖动物就能顺利生长发育。如果水质的某些指标超出生物的适应和忍耐范围,轻者动物不能正常生长,重者可能造成养殖动物的大批死亡,引起经济损失。常见的水质问题主要指透明度、pH、DO、氨氮、H2S、亚硝酸盐、重金属等指标异常或是天气异常引起的。一、pH值过高或过低的问题1、对虾蟹和水质的影响。pH过高或过低对虾蟹都有直接损害,甚至致死。pH低于6.5,可使虾蟹血液的pH值  相似文献   

17.
<正>秋季是水产养殖动物育肥的好时期,但由于气候多变,光照相对减少,而池塘载鱼量有所增加,故易造成缺氧浮头,同时也会因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浓度升高而导致水质恶化,所以环境管理不能松懈。此外,秋季仍是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关键季节,养殖户千万不可麻痹大意。一、环境管理1.加强水质监测管理要定期测定水质状况。如溶氧、pH值、透明度、氨氮、  相似文献   

18.
汪燕玲 《内陆水产》2004,29(9):25-25
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其他化学药物防治养殖病害已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近年来.人们开始尝试在养殖水体中施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来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抑制病原微生物.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微生物制剂是由一些对人类和养殖对象无致病危害并能改良水质、抑制水产病害的有益微生物制成,主要包括硝化细菌、光合细菌、枯草杆菌、放线菌、乳酸菌、酵母菌、链球菌和EM微生物菌群等。它具有改良水质、增加溶氧、降低氨氮、抑制致病菌生长、改善动物体内水环境生态平衡、提高动物抗病与免疫力,促进养殖对象生长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正>河蟹为杂食性动物,喜欢在水质清浅、水草茂盛的江河湖泊中栖息生长。河蟹池塘养殖,一般春季投放扣蟹,9月开始回捕,在几个月的养殖周期中,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管理重点。高温期是河蟹病害高发期,本文将该时期的管理重点划分为底质改良、水质调控、水中生物群落的管理及其他日常管理4个方面,并以此为基础介绍了养殖过  相似文献   

20.
河蟹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饵料投喂、水质管理、水草种植是河蟹养殖中的三大关键技术。本文改变了过去通过混养肥水鱼来调控水质的做法,而是选择可形成茬口衔接的水草品种,一年四季河蟹池中水草不断,通过水草的调节达到最佳的生态环境,同时池底投放大量鲜活螺蛳,不仅可为河蟹提供大量的鲜活动物饵粒,而且可吃掉河蟹的残余饵粒,达到调节水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