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死亡丹顶鹤分离到的一株病毒在鹅胚原代成纤维细胞和鸭胚原代成纤维细胞上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病毒在细胞上的复制受到DNA合成抑制剂(5—溴尿嘧啶2'—脱氧核苷)抑制,感染细胞经吖啶橙染色,细胞核内出现黄绿色荧光。病毒对乙醚、氯仿、胰酶及热处理敏感,pH3.0能使之完全灭活,1mol/LMg++对病毒没有热稳定怍用。病毒粒子在CsCl里的浮密度为1.31g/ml,对多种动物及人O型血红细胞无凝集作用。根据该病毒的理化特性判断属疱疹病毒。作者将此暂称为丹顶鹤疱疹病毒(Grus japonensis herpesvirus——GJHV)。  相似文献   

2.
丹顶鹤俗称"仙鹤".丹顶鹤和其它鹤类一样,在生物进化、生态学、仿生学、遗传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在医药、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解放后,我国先后有多家动物园开展了丹顶鹤的饲养与繁殖工作,1963年取得了繁殖工作的首次成功.近年来沈阳、天津、北京等市的动物园在繁殖工作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野生丹顶鹤的越冬地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繁殖地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先后进行了丹顶鹤的人工驯养和繁殖工作,并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3.
4.
选择4只成龄丹顶鹤(雌雄各2只)为试验材料,应用按摩法对2只雄性丹顶鹤进行人工采精,SPSE液稀释,并对2只雌鹤进行人工输精,受精率达82%。进行人工孵化,受精卵孵化率达89%;移走已产的卵,促使雌鹤比自然状态下多产卵2.8倍;人工育雏使丹顶鹤雏鹤成活率达到88%,生长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5.
家兔一种新的病毒病——兔瘟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病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家兔烈性传染病,对青、成年兔具有高度发病率和致死率。已从病兔组织中成功地分离到病毒。经蔗糖密度梯度和氯化铯等密度离心纯化的病毒出现两个峰。两峰病毒均为球形、无囊膜,且均有两种病毒颗粒--完整的病毒颗粒(分别约占80%和60%)和空心病毒颗粒(分别约占20%和40%)。第一峰病毒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28-1.34克/毫升;第二峰病毒浮密度为1.36-1.44克/毫升;沉降系数为85s。用氯仿处理和冻融的方法澄清兔瘟肝组织液,再经PEG沉淀、氯仿处理和Sepharose 4B柱层析,得到纯化病毒制剂。该制剂能致家兔发生典型兔瘟。电镜观察,病毒粒子无囊膜,直径32-34nm,蕊髓直径15-17nm,衣壳厚8-9nm,呈特征的20面体T=3“格子样”表面对称,壳粒数为32,壳粒直径为8-10nm,高4nm,包括12个五邻体和20个六邻体,共180个原体,原体直经约4nm。此外,还见有少数空心衣壳和直经为23-27nm的“病毒样颗粒”。纯化病毒制剂煮沸裂解后经SDS电泳,与未经裂解的样品对照,发现病毒粒子具有3条结构多肽,分子量分别为Vp#-(1)76000、Vp#-(2)62000和Vp#-(3)52000,Vp#-2为主要多肽。本病毒具有抗酸性,在1克分子氯化镁溶液中对抗的热有稳定的作用。能凝集人类O型红血球,而不能凝集其他动物(包括兔)的红血球。血球凝集能被特异抗血清抑制。病兔肝组织对家兔的半数致死量为10#+(-7)-10#+(-7.5)(1ml)。通过交叉免疫保护试验,免疫电镜、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证明,不同时间和地点采集的毒株具有相同的血清型。病毒保存于-20℃冰箱长达18个月不丧失感染性。目前尚无适合本病毒复制的组织培养,故其分类地位尚未确定。已研制出控制本病的组织灭活苗,並证明免疫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丹顶鹅[Grus japonensis(M(?)ller)]椎式为C_(18) T_9(L+S+C_y)_(14-15)C_(y7)。颈椎前端两侧的横突呈细针状,向后伸达椎体后端。颈椎两侧和胸椎背侧有不规则的骨化肌腱前后连结。胸椎之间愈合程度低。8对肋骨参与胸廓,最后一对肋骨后缘附有一对不连结脊椎和胸骨的浮肋。胸骨背面前部中央有气管隆起,后部中央也常有气管隆起。龙骨突宽厚,前方有喙突,延长的气管在龙骨突(合喙突)内部盘曲,转弯3次后离开龙骨突入肺。左右锁骨下端愈合于龙骨突。一只丹顶鹤骨骼全重约623±114.4g。  相似文献   

7.
散放丹顶鹤的繁殖行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散放条件下丹顶鹤繁殖行为的观察,掌握了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育雏等生态习性。观察表明:在繁殖期的开始日期、雏鸟成活率、迁行徒、针对人的防御行为和巢址选择等5个方面,散放丹顶鹤与野生丹顶鹤的行为存在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8.
1982年12月江苏省某动物园在5天内先后有3只丹顶鹤发生急性死亡。解剖发现,肝脏肿大,并有弥漫性暗灰白色及淡绿色的大小不一的坏死病灶,消化道粘膜出血和有淡绿色假膜附着,局部溃疡。通过一系列细菌、原虫及病毒的分离,证明本病由一种国内外尚未见有报导的病毒所致。此病毒能引起鸡胚、鸭胚和鹅胚死亡,胚体肝具有出血斑及灰白色和淡绿色坏死灶,肾肿大,也有灰白色坏死灶。此病毒还能在鹅胚成纤维细  相似文献   

9.
对浙江省安吉中南百草园动物园有限公司的13枚丹顶鹤种蛋进行了人工孵化和培育,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鹤卵孵化期为31~33 d,两次人工孵化共得到成活幼鹤9只;温度对幼鹤出壳率影响较大,采用前高后低的温度控制可获得较高孵化率;人工孵育是提高丹顶鹤繁殖率的重要方式;合理的日粮配方及饲养方式是人工育雏成功的关键。采用本研究提供的日粮配方制成食糜饲喂幼鹤,其成活率达100%。  相似文献   

10.
兴凯湖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生态生物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84—1990年的考察结果,兴凯湖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的数量为59—62只,其中繁殖的有14—15对;没繁殖的有9—10对;一年龄幼鹤13—14只。1987—1990年间,共调查了20个巢,产卵40枚,出雏36只。而同期的秋季考察中共记录了本区繁殖家族14对,共存活13只幼雏。每个家族平均0.93只幼鹤。本区适宜生存的面积仅150平方公里,经7年调查最大容纳量(K值)稳定在60只左右,平均每只占区2.4—2.5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1.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观察研究扎龙保护区野生丹顶鹤和散养丹顶鹤秋季迁徙季节日行为节律和时间分配。结果表明,野生丹顶鹤在此期间,觅食行为时间分配显著高于散养丹顶鹤,差异均达极显著;散养丹顶鹤整理行为和其他行为(驱赶、鸣叫)显著高于野生丹顶鹤;成年个体两性间行为时间分配也有一定差异。观察发现,野生丹顶鹤大量觅食,是为长途迁徙储备能量;散养丹顶鹤作为不迁徙种群,整理行为和其他行为的时间分配表现出对保护区环境的适应性。野生和散养丹顶鹤家庭组中个体间行为差异体现丹顶鹤个体在家庭组中地位和职责有所不同。从野生丹顶鹤和散养丹顶鹤在秋季迁徙季节中行为节律观察,建立行为谱,可了解野生丹顶鹤和散养丹顶鹤行为差异,改进人工饲养技术,改善丹顶鹤生存环境,也为完善丹顶鹤行为生态研究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12.
兔病毒性出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兔出血症的凝血象和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兔出血症伴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病理过程,并呈动态发展规律。凝血象检测发现:感染后6h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缩短或正常,为高凝期,该期短,很快进入低凝期。感染后18hPT、KPTT显著延长,死前更明显。血小板数(PC)呈渐进性降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在感染后6h显著增加(P<0.01),感染后18h达高峰值。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肺的病变严重而且有规律,感染后12h肺的微血栓检出率最高,同时在心、肝、肾、脑等器官也见微血栓。感染后24h或死兔的肺出血严重,血栓少见,表现为纤溶亢进的特征性变化。此外,患出血症的兔血管壁早期损伤明显,先于高凝期,可能是DIC的启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兔病毒性出血症发病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兔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通过电镜观察和免疫胶体金-银法的监测,病毒最先侵害的靶器官是肝、脾和肺,然后到达全身血流,最后分布到其它器官。发现动物在感染后18~24小时,在肝、脾、肺、肾和肠上皮细胞、血管壁内皮细胞、循环的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及肥大细胞的核内有病毒颗粒,其直径为32~34nm,无囊膜。感染后24小时直到死亡前,大部分病毒颗粒被释放到细胞浆和间质中去。初步认为本病是由于病毒血症对各器官的直接损伤,尤其对血管壁的损伤,导致全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全身性出血。由于血液的丧失,继而使全身各器官发生缺氧,最终引起生命重要器官的功能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春蚕豆上发生的菜豆黄花叶病病毒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结果表明,用高灵敏度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银染法,在感病植株叶片中检测不到环状小分子RNA;用常规方法对患病植株的根、茎、叶进行分离培养,未发现细菌或真菌,因此,基本上排除了类病毒、细菌、真菌作为苎麻花叶病病原的可能性,用植物病毒提纯方法,在感染植株叶片分离物中发现一种长约1000nm,宽约11 nm的线状病毒,而在健康植株叶片中,未发现这种病毒粒子,这种病毒粒子经超离心浓缩后,可感染指示植物苋色藜,表现感病症状,在感病苎麻叶片的超薄切片中,可观察到大量内含体,该病毒是否即为苎麻花叶病的唯一病原,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用氯仿抽提、PEG沉淀、Scpharosc 4B柱层析、超离及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纯化了兔出血症病毒。电镜下观察到兔出血症病毒粒子为无囊膜,大小为32~34nm。外观呈现独特的结构。正二十面体对称,髓蕊直径15~17nm,衣壳厚8~9nm。由内、外衣壳组成。外衣壳上按T=3排列着32个壳粒,壳粒呈中空的管状,长5~6nm,直径约4~5nm。中心孔径约2nm。有一环状呈不连续的内衣壳,厚2~3nm,内环上不连续每段约4nm,与壳粒相连。在5、3和2次轴对称时,病毒表面有大的、3个以上特征性的表面凹陷(Surfacc dcpression),这种表面凹陷呈一定的分布。呈五次轴对称时,病毒表周有10个向外管状突起。病毒表周不规则,表面含丰富的突起和大、小的凹陷(dcpression and small indentation)是兔出血症病毒形态学特点之一,其大小和形态,在动物病毒中比较类似于嵌杯样病毒。  相似文献   

17.
用水溶剂低温流动循环法浸提甜菊甙,简便易行,成本低廉。其白色针状晶型产品,提取率为干叶的5%,甜度为蔗糖的200倍以上;淡黄色粉末状晶型产品提取率为10%,甜度为蔗糖的120倍左右。两种产品甜味纯正,无异杂味,生产成本比相同甜度的蔗糖分别低46.0%和59.3%。  相似文献   

18.
山东杨树大斑溃疡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小白菜花叶病流行曲线分析表明,Weibull方程拟合效果最好,Logistic方程次之,Gompertz方程又次之。 探讨了两参数植病流行方程的非线性拟合方法:台劳级数展开法和麦夸尔特法。在小白菜花叶病等18个植病系统的94组流行曲线中,非线性方法的拟合结果均优于线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