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卉 《农村新技术》2004,(10):43-44
桂圆。在梅雨季节前将桂圆(龙眼)暴晒干透,放入干燥的木箱或缸坛内,衬垫防潮纸或食品塑料薄膜,密封,置于干燥处。入冬前不会变质。蜜枣。取小块生石灰用布包好放入存放蜜枣的箱子中即可。  相似文献   

2.
家庭贮存苹果,应选择晚熟的富士、秦冠、青香蕉、国光等品种.这些品种10月中旬才陆续成熟.10中旬至11月上旬温度适宜,是贮存苹果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3.
家庭养花常引起蚁害,蚂蚁不但影响花木的生长,甚至造成花木死亡,还会损坏家具、污染食物,给养花者带来诸多烦恼。以下介绍几种简单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5.
山野菜不易保存,采回后如不及时保鲜处理,极易老化变硬, 失去风味,甚至腐烂。 1.杀青贮存。蕨菜、薇菜等采回后及时用开水焯一下(即杀青, 勿用铁锅,以防产品变黑)。这样既可除去涩味,又能防止变质。将  相似文献   

6.
一、晾晒贮存法.含水量在9%以下,杂质含量不超过3%的油菜籽,适宜长期贮存.如散存,堆高以1.8米-2.3米为宜;采取包装贮存时,堆码以12个包高为宜.水分含量10%~12%的油菜籽,仅能短期贮存.水分含量12%以上的油菜籽,须经整晒后才贮存.菜籽整晒时,必须待晒场晒热后才铺场晾晒,否则,菜籽易变质,捏碎无油分,籽仁呈暗绿色都是变质的表现.晾晒后的菜籽,还必须让其摊晾至凉透后才入库,否则,会形成"干烧",严重影响菜籽的出油率和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农民致富之友》2003,(12):15-15
  相似文献   

8.
9.
新茶贮存4法     
<正>一、生石灰贮存法用无臭无味的镀锌铁桶或干燥洁净无异味的瓦坛、陶罐,将生石灰装进布袋后封口成石灰袋。茶叶放入前,先用文火焙炒一下,使茶叶充分干燥,晾冷后用薄牛皮纸包裹,用细绳扎紧后即将  相似文献   

10.
生石灰贮存法 生石灰贮存茶叶是最常用、最方便的茶叶保管方法.方法是用无臭无味的小口马铁桶或干燥洁净无异味的瓦坛、陶罐,将生石灰装进布袋后封口成石灰袋.茶叶放入前,先用文火焙炒一下,目的是使茶叶充分干燥,至晾冷后用薄牛皮纸包裹,再用细绳扎紧后即将其分层排列于坛或罐四周,而将生石灰袋置坛或罐中央,石灰袋上需再覆盖茶叶一包.茶叶装满后,以牛皮纸堵塞坛口,在坛口上加盖草垫(用以吸潮)后封存于干燥的室内.  相似文献   

11.
新茶贮存4法     
二、生石灰贮存法 用无臭无味的镀锌铁桶或干燥洁净无异味的瓦坛、陶罐,将生石灰装进布袋后封口成石灰袋。茶叶放入前,先用文火焙炒一下,使茶叶充分干燥,晾冷后用薄牛皮纸包裹,用细绳扎紧后即将其分层排列于坛或罐四周,而将生石灰袋置坛或罐中央,  相似文献   

12.
13.
贮存西瓜五法一、覆膜盖土法在背阳处的地面铺一层青草,摆一层西瓜后再盖一层薄膜和一层10厘米厚的细土,摆3层,最上面的一层盖15厘米厚的细土。此法贮存期可达2个月以上。二、塑料贮存法将选好的西瓜放入15%的盐水中浸泡3分钟后,捞出装入塑料袋,把袋口封紧...  相似文献   

14.
15.
夏季由于天气炎热、空气湿度大,大米容易吸湿、发霉和生虫。下面介绍几种存放大米、防止生虫的方法:一、无氧保存法先将要存放的大米放在通风处摊开晾干吹透(注意不宜在阳光下曝晒),然后将大米装入透气性较小的无毒(食品用)塑料口袋内(宜装满),扎紧袋口,放在阴凉干燥处,这样大米可以保存较长时间。二、花椒防虫保存法花椒是一种自然抗氧化物,具有  相似文献   

16.
17.
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氍民间素有“山珍”之称。它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素有“植物皇后”美誉。香菇富含维生素B群、铁、钾、维生素D原(经日晒后转成维生素D1、味甘,性平。主治食欲减退,少气乏力。  相似文献   

18.
小麦收获后的贮存,处在漫长的高温多湿阶段,虽然有利于麦子干燥.也宜于害虫和霉菌的生长繁殖,给麦子保贮造成一定难度.下面介绍两种保贮新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箱贮 选干燥的小箱或纸箱,箱底铺一层白色的油光纸,上面撒一层薄薄的干石灰,再盖一张纸,四角及中央各放一个装有樟脑丸的纱布袋,然后将兔毛分等级装入不同的箱内。每放至20厘米厚时,轻压一下,并在箱内选四点各放一个樟脑丸布袋。以后每装20厘米厚就轻压一下,放入几个樟脑丸布袋。箱子装满后,上面再放几个樟脑丸布袋即可加盖保存,放置在离地60厘米的通风干燥处。每隔15天,开箱盖通气2-3小时,若发现兔毛潮湿、霉变,应将兔毛取出晒1-2小时,再晾4-5小时,待兔毛晾干后,装箱贮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