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丰 《上海蔬菜》2005,(6):66-66
小菜蛾,因其幼虫头尾尖,受惊动即吐丝下坠,故俗称两头尖、吊丝虫。小菜蛾属鳞翅目菜蛾科,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其幼虫啃食蔬菜后,伤口易腐烂并引发病害,严重影响蔬菜的商品性,严重发生时,造成蔬菜减产甚至绝收,对蔬菜生产形成很大威胁。小菜蛾幼虫体表少毛光滑,动作敏捷,并且对常规农药已产生抗性,给农药防治带来一定难度。生产上应将各种防治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做到既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要求,又能有效地控制小菜蛾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用“卡桥”法防治小菜蛾谢卫东(安徽省马鞍山市向山区蔬菜植保站243011)小菜蛾由于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加上近年来农药的反复施用,使害虫种群对常规农药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药剂防治效果差。针对这一情况,根据本地蔬菜生产的经验和小菜蛾的生活习性,笔者经过十...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蔬菜小菜蛾对农药抗药性呈上升趋势,部分地区抗药性十分严重,少数菜农不科学使用农药,导致对蔬菜小菜蛾防治效果差。选用不同的药剂(化学和生物农药)进行试验,筛选出防治蔬菜小菜蛾效果好的药剂。  相似文献   

4.
程伯瑛 《蔬菜》1999,(9):28-29
小菜蛾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小菜蛾的抗药性已成为蔬菜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小菜蛾的抗药性现状,并以此提出了防治对策,供有关人员参考。一、小菜蛾的抗药性由于各地小菜蛾的用药历史不同,不同地区的小莱蛾已对八大类农药产生了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5.
小菜蛾是为害叶菜类的重要害虫。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上海的蔬菜生产,为控制为害,防治上投入超量的人力、农药,致使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危及市民吃菜卫生。从长远的防治策略看,必须改变被动局面,开展对小菜蛾的中长期预测预报的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6.
冯增林  于成玲 《蔬菜》2012,(9):36-37
随着坝上十字花科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小菜蛾已成为危害该地区蔬菜的主要害虫,在白菜类、甘蓝、菜花等十字花科蔬菜上对小菜蛾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综合防治,取得了明显效果,并且使农药残留检测抑制率大大降低,生产蔬菜优质、安全、绿色。  相似文献   

7.
小菜蛾是世界性蔬菜害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生育期短,世代重叠,抗药性强,一般菜农只能频繁施用农药进行防治,但效果并不理想,如何防治该虫已成为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6%乙基多杀菌素SC防治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菜蛾是世界性蔬菜害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生育期短,世代重叠,抗药性强,一般菜农只能频繁施用农药进行防治,但效果并不理想,如何防治该虫已成为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开展了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防治甘蓝  相似文献   

9.
黄涛生 《蔬菜》2003,(10):24-25
近年来,由于厦门市出口的便利条件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蔬菜,特别是十字花科蔬菜的种植面积日渐扩大,为蔬菜主要害虫——小菜蛾的周年严重发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据初步调查,其发生和化学防治面积已占全部蔬菜病虫化学防治总面积的35 %以上。但长期以来,防治小菜蛾乱用药、用重药、频繁用药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蔬菜产量损失、品质下降、环境污染,为害人体健康,蔬菜农药中毒事件经常发生。要根本改变这一严重状况,必须研究出一套易于操作的防治配套技术,供蔬菜生产者使用。一、小菜蛾防治配套技术1.小菜蛾发生规律(1) 发生动态 我市全年均可发…  相似文献   

10.
黄涛生 《长江蔬菜》2003,(10):37-38
小菜蛾,俗称“吊丝虫”,是福建省蔬菜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随着农业结构调整,蔬菜种植面积增加,特别是十字花科蔬菜成片种植,食料丰富,具备了害虫大发生的环境条件,加上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防治难度大,要控制其为害,需要综合治理。20世纪80年代,防治小菜蛾普遍使用有机磷农药,不少菜农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使用了甲胺磷等高毒农药,造成蔬菜农药残留严重、害虫抗药性增强。20世纪90年代,多次开展农药试验、筛选、推广,先期只考虑高效,之后逐渐增加了选择低毒类型的内涵,如生物农药8010粉剂、Bt乳油、爱福丁、菜喜、虫螨杀星。酰基脲类农药卡死…  相似文献   

11.
小菜蛾属鳞翅目菜蛾科,在黑龙江省一年发生4~6代,是十字花科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施用农药是防治小菜蛾的重要措施。黑龙江省甘蓝种植面积较大,近年来小菜蛾发生较重,影响了甘蓝的产量与品质。为了给小菜蛾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服务于黑龙江省蔬菜生产,故进行20%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溶性粒剂防治甘蓝小菜蛾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2.
小菜蛾是为害我乡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常规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使小菜蛾对常规农药产生了抗药性。为了寻找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虫剂,近几年,我们在区蔬菜局,市蔬菜所昆虫室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应用生物源农药防治小菜蛾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我县“绿色食品”的开发与应用,生产无公害蔬菜势在必行。因而如何应用推广生物源农药防治抗药性很强的小菜蛾是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彰武县植保站先后引进了5%抑太保乳油,100亿活芽孢强敌313可湿性粉剂,1%苦参碱可溶性药剂等几种无公害生物源农药对小菜蛾等害虫的防治进行了药剂对比试验研究。三种生物源农药的校正防效(防治小菜蛾)分别为:强敌313为85.3%,抑太保为80.8%,苦参碱为49.2%。防治菜青虫的防效均好于防治小菜蛾,目前几种药剂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均获得较好的效果。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及试验地的基本情况地点…  相似文献   

14.
蔬菜小菜蛾(Plutella xylastalla)是松原市十字花科蔬菜重要害虫。其繁殖代数多,增殖快,为害重.一般农药防效差,成为我市蔬菜生产上突出问题。1998年夏初.我们用1.8%集琦虫螨克乳油(桂林集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进行了防治小菜蛾田间试验,取得了较理想的防效。1 试验设计与方法1.1 供试药剂: 1.8%集琦虫螨克乳油3000倍液,  相似文献   

15.
小菜蛾是当前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为防控小菜蛾危害所造成的损失,三年来在秋季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中,我们做了性引诱剂诱杀小菜蛾成虫效果试验,为今后大面积推广绿色防控小菜蛾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6.
王显红 《北方园艺》2006,(3):129-129
小菜蛾是多种蔬菜的主要害虫,近年来随着西宁市蔬菜种植面积和种类的增加,小菜蛾的危害日趋严重,对西宁市蔬菜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为配合西宁市无公害蔬菜生产,有效地防治小菜蛾的危害,本试验选择了四种低毒、低残留杀虫剂进行小菜蛾防治的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17.
锐劲特,除尽,米满防治小菜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菜蛾寄主植物以十字花科作物为主,我区每年5至11月为害严重,给蔬菜生产带来很大损失。近年来推出的新农药品种比较丰富,1998年5月,本区组织农药试验。通过试验明确防治小菜蛾的高效品种和合理混用组合,并分析农药亩(667m2)成本,以利推广。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药剂 (1)锐劲特5%悬浮剂,罗纳普朗克公司生产;(2)米满30%悬浮剂,罗门哈斯公司生产;(3)除尽100%悬浮剂,美国氰氨公司生产;(4)杀虫素1%乳油,上海农药研究所研制;(5)高效灭百可1%乳油,美国氰氨公司生产;(6)BT粉剂,福建浦城华鼎生物农药有限公司生产。1.2 试验处理 (1)农药单用…  相似文献   

18.
合理使用农药是防治蔬菜病虫害,夺取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是生产无公害蔬菜的关键。其用药的基本要求有: 一、尽量选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既能防治病虫害,又不污染环境,是最理想的农药,应尽量选用。如防治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等可用BT乳剂100~150克兑50公斤水喷洒;炭疽病、霜霉病用井岗霉素1000~1500  相似文献   

19.
浙中菜区小菜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属鳞翅目菜蛾科,别名吊死虫、小青虫等,是我市大白菜、油冬菜、萝卜、甘蓝、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上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2002年前我市菜农常以甲胺磷或菊酯类农药进行防治,由于常年使用单一有机磷及菊酯类农药,小菜蛾已产生较高的抗药性,在5~6月份,菜农则通过提高浓度,增加施药次数来防治小菜蛾,不仅大量杀伤天敌,破坏菜园生态平衡,造成小菜蛾更猖獗,而且常导致发生居民有机磷中毒事件。根据市无公害蔬菜项目的总体目标,我们对  相似文献   

20.
雷建军 《西南园艺》2000,28(1):19-20
传统农业技术已为蔬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随着现有资源的不断发掘利用 ,传统农业技术已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蔬菜作物的虫害十分严重 ,尤其是秋冬蔬菜如十字花科蔬菜 ,易遭受菜青虫和小菜蛾等害虫的为害 ,造成的损失达 2 0 %~ 50 %。虽然使用化学农药有一定防效 ,但随着时间的延长 ,易产生抗药性。在蔬菜上 ,禁止使用残效时间长的剧毒农药 ,尤其是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 ,许多化学农药都被限制使用 ,因此虫害造成的损失就更大。据笔者 1999年在重庆市含谷绿色食品生产 (无公害生产 )基地调查 ,结球白菜因菜青虫和小菜蛾的为害 ,几乎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