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蛋鸭配套系杂交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蛋鸭配套系杂交研究,关键的技术措施是建立专门化品系和配合力测定两部分。建立专门化品系是通过选育种内突出性状,使基因加性效应得到积累,经几代闭锁选育以后,近交系数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配合力测定是在专门化品系性能基本稳定后,采用不同杂交形式,筛选最佳配套组合,以生产获得杂种优势的商品代,提高整个蛋鸭生产体系的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杂交作为利用杂种优势的手段而广泛应用于商品家畜生产,同时还可使现有的品系或品种相结合,形成理想的表现型,或通过专门化父本和母本品系杂交提高经济效益。“杂种优势”,一词是由 Shull 于1914年首次提出,以形容杂种比其双亲提高了生活力,但当时并不知其产生的原因。根据最初的定义,杂种优势的大小与双亲群体的平均值有关,因此它指的是  相似文献   

3.
在品系繁育工作中,利用品种内部的品系杂交是提高生产力的一个潜力。为了获得稳定的杂交优势,品系内达到遗传上的一致性和异质性,在不同品种之间杂交必定能创造出新的类型或新的专门化品系。而在品种内部进行品系间杂交也同样能创造出新的类型或新的品系来。专门化品系配合力测定证明:稳定的杂种优势效益不仅仅表现在品种之间地杂交中,也表现在品种的内部的各品系之间的杂交上。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实践证明,在养猪生产上合理地利用杂种优势,能最有效地挖掘物种的遗传潜力,最充分地利用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从而提高商品猪生产的经济效益。目前国外畜牧业发达国家,大都采用品种间、品系间杂交,以至专门化品系杂交来  相似文献   

5.
我国鸡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商品杂交鸡是运用数量遗传学原理,适应现代养鸡生产而培育和发展起来的配套品系杂交鸡.现代商品杂交鸡不同于以往简单的品种间杂交,而是首先利用基因的加性效应培育专门化品系,然后利用基因的非加性效应进行二元、三元或四元杂交,产生杂种优势,并使各种性能完善,最后选出优秀的配套品系用来生产商品杂交鸡.它是经过纯种选育、配合力测定、品系配套、杂交制种等几个阶段而产生的.现在世界各地的商品鸡场全部饲养商品杂交鸡,主要原因在于商品杂交鸡不仅产蛋量高、生长速度快,而且性能整齐一致,适于工厂化大规模饲养.  相似文献   

6.
(续上期) 3.2.3品系繁育与杂种优势利用相脱离采用专门化品系杂交而生产商品畜禽是提高生产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从育种学的观点来看,杂交是遗传性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品种或品系间的个体交配。杂种优势则是指不同群体、不同品种间的个体交配所生的后代,在一般情况下,生产性能都超过双亲的平均值,这种现象称为杂种优势。杂种优势在数量性状方面,表现为杂种的生产水平超过双亲平均生产水平,繁殖力提高,饲料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现代商品杂交鸡是运用数量遗传学原理,适应现代化养鸡生产的需要而培育和发展起来的配套品系杂交鸡。四十和五十年代初期,美国蛋用型鸡主要是纯种来航,到1956年商品杂交鸡已占73.4%,日本从1961年开始从国外引进商品杂交鸡到1965年已达76%,现在各国的商品鸡场全部饲养商品杂交鸡。主要原因在于,商品杂交鸡不仅产蛋量高(肉鸡生长速度快),而且蛋重大,生活力强,性能整齐一致,适于工厂化大规模饲养。一、现代商品杂交鸡的育种方法现代商品杂交鸡不同于以往简单的品种间杂交。首先利用基因的加性效应,培育专门化品系;然后利用基因非加性效应进行二元、三元和四元杂交,产生杂种优势,并使  相似文献   

9.
北京鸭品系繁殖的目的就在于供品系间杂交使用,以生产商品肉鸭。由于品系间杂交,非加性基因产生显性和互作效应,使加性基因更为完善,从而使 F_1代杂交鸭均为高产、稳产、性能一致,生活力强的群体。使肉鸭生产有较大的提高,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杂种优势在家禽业上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商品肉鸡和蛋鸡的生产是通过特殊品系间多元杂交而产生的,而这些特殊品系是对重要经济性状选育而来的。现在,还没有可靠的方法来预测后代的杂种优势水平,除非后代的这个性状已被测定。通过杂交试验来估测特殊群体的配合力在时间上和资源上都很昂贵。 某种程度上,杂种优势的水平依赖于亲本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Hillel(1991)曾提出DNA指纹估测群体的遗传相似性可提供预测配合力的一种方法,因为  相似文献   

11.
杂种优势利用与肉兔配套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种群 (品种、品系和其他种用类群 )的家畜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纯繁群体,这就是所谓“杂种优势”现象。   杂种优势利用首先在玉米育种中获得成功,在玉米杂交的启示下,半个世纪来,在畜牧业中广泛利用杂种优势原理生产肉鸡、蛋鸡、肉猪、肉牛、肉羊和肉兔,一些畜牧业发达国家,肉鸡、肉猪几乎都是杂种。杂种优势利用已成为集约化畜牧业一个重要环节。 1杂种优势利用的概念   杂种优势利用的完整概念,包括杂交亲本种群的优选提纯、杂交组合的选择和杂交工作的组织,…  相似文献   

12.
郭传甲 《养猪》2005,(2):11-13
猪的杂交是指不同品种或不同品系间的交配,一般将品种间杂交生产的商品猪叫杂种猪,系间杂交生产的商品猪叫杂优猪。在商品猪生产中利用杂交提高生产水平、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1猪的杂交效应猪的杂交效应即杂种优势和遗传互补效应。1.1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不同种群杂交所生杂种,在生活力、生长势、生产性能等方面往往优于两个亲本种群的平均值的现象。杂种优势主要利用非加性基因的效应(即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显性效应是同一基因座位上两基因的特殊组合效应,上位效应是不同基因座位上基因间的互作效应)。目前以配合力作为研究杂种优势的…  相似文献   

13.
一、配套系育种的概念 70年代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开始专门化品系培育,通过选育、杂交检验、配合力测定,育成了许多杂种优势明显,生产性能高且能稳定遗传的杂优猪。杂优猪比杂种猪具有更高的杂种优势,一般平均日增重800克以上,瘦肉率65%以上,饲料转化率2.4:1,背膘厚15-20毫米,并特别重视氟烷基因的排除和肥育猪的整齐度,产品的标  相似文献   

14.
现代的养猪生产,要求育肥猪出栏快,饲料报酬高,产品质量好。在这样的前提下,除发挥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外,猪的杂种优势是一种很大的增产潜力。怎样合理地利用猪的杂种优势,提高其有益经济性状,增加生猪生产的效益,促使养猪事业的更大发展,是当前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在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养猪育种上由纯种选育走向杂交育种的途径,多采用品系间杂交,以及专门化品系  相似文献   

15.
一、杂交育种的过去和现在杂交猪也叫杂优猪,是杂交品系间杂交而产生的商品肥育猪。它与品种间杂交产生的杂种猪不同。在养猪业生产中,较长时期采用品种间杂交生产杂种猪,利用杂种优势,公认是提高养猪生产效益的有效措施。随着育种科学技术的进展,逐步认识到,大多数品种在其培育过程中都是注意综合性状的选择,具体到每一个性状,就难以是最佳效果。品种又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个体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用于杂  相似文献   

16.
利用RAPD技术计算肉牛杂交亲本群体之间的分子遗传距离,重点研究了6个肉牛群体的遗传差异与杂交后代生产性能表现及其与杂种优势率的关系,对以后内蒙古自治区肉牛杂交改良与培育适合当地的肉牛品种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有种猪配套系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我国养猪生产的快速发展,对猪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配套系育种就是以优良的猪种资源为基础,以培育专门化品系为前提,以配合力测定为手段,按性状特点确定父本父系、父本母系、母本父系、母本母系等,使每个品系均具有特定的用途,利用品系繁育技术生产祖代种猪的体系。它既对专门化品系进行系内选择,又要进行系间配合力测定选择。因此,配套猪群基因的加性和非加性效应都得到了充分发挥。通过不同品系的杂交配套,最终可生产出杂  相似文献   

18.
现行的理论及其局限性大多的群体遗传学理论(Lerner,1958;Falconer,1960;Pirchner,1969)都把杂种优势视为和近交衰退相对的一种现象。在此狭义范围内,遗传理论用亲本品系中存在不同的纯合显性基因,或杂交群体中出现超显性,或两者一起来解释杂种优势。虽然,产生杂种优势的另一原因可能是杂交种中所出现的上位(或异位显性)的相互作用,但通常认为是微不足道的。  相似文献   

19.
杂交不等于改良,"杂交改良"概念属于理论误区,引入品种杂交的动力是"杂交改洋",地方良种杂交的动力是追求一时"群体表型均值";本品种选育遗传性稳定,生产性能提高,应提倡品种内选择,保种区外可杂交利用。"专门化品系"是一个畜牧科技名词,有专门的内涵,现仅限于猪、禽、兔等,进行配套系和商品生产。竞技用马(温血种)生产,既不是简单杂交生成杂种马,也不是专门化品系的配套系繁育,它的繁育方法随各项马术运动对运动用马不同要求而不同。  相似文献   

20.
利用猪品种间的差异,产生杂交优势,是提高猪肉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措施之一。近几年来,国内、外广泛利用猪的品种之间杂交,产生的杂种优势,对发展养猪生产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实验证明,利用杂交优势可以提高养猪增重率20%左右,但由于杂交的组合方式不同,利用的品种不同,其配合力不同,杂种优势表现的程度也就不一样。这次试验是在1975年和1976年开展二品种和三品种杂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