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广泛采集菌样、初筛、复筛和诱变育种等手段,获得了1株(编号为Ym68′)亚麻快速脱胶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了规模为100kg的亚麻快速脱胶试验。结果表明:Ym68′在实验室条件下16h内可完成亚麻脱胶;与传统脱胶工艺相比,其脱胶周期缩短79%以上、综合出麻率提高7.3个百分点、纤维强力和长度分别提高50%和3.3%、COD降低17%左右,具有脱胶周期短、纤维产量高、品质好和环境污染轻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亚麻快速脱胶菌株Ym68'不同的发酵温度、接种量、浴比和脱胶助剂的脱胶试验,研究了亚麻快速生物脱胶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亚麻快速生物脱胶的适宜条件为温度30℃-35℃、浴比110-115、接种量15%-20%、脱胶助剂0.5‰CO(NH2)2或复合肥.温度对亚麻快速生物脱胶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浴比,而脱胶助剂和接种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亚麻快速生物脱胶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亚麻快速脱胶菌株Ym68′不同的发酵温度、接种量、浴比和脱胶助剂的脱胶试验,研究了亚麻快速生物脱胶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亚麻快速生物脱胶的适宜条件为:温度30℃~35℃、浴比1:10—1:15、接种量15%-20%、脱胶助剂0.5‰CO(NH2)2或复合肥。温度对亚麻快速生物脱胶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浴比,而脱胶助剂和接种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亚麻脱胶茵Ym68',对亚麻原茎进行快速脱胶试验,定期测定了麻茎中的脱胶菌活茵量、水溶物、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纤维素等指标.结果表明,亚麻原茎中水溶物、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分别为16.57%、7.82%、19.4%、18.4%和21.01%;脱胶完成时,果胶、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脱除率分别为82.1%、17.0%和11.4%;在接种后发酵2h内,亚麻麻茎中的水溶物由16.57%迅速降至7.93%;接种后发酵2h-4h,脱胶茵活茵量的增加幅度最大,为5.88倍;麻茎中果胶、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亚麻脱胶菌Ym68′,对亚麻原茎进行快速脱胶试验,定期测定了发酵液中的各项指标.结果表明,在水浸振荡体系中,接种后发酵10h-12h,脱胶菌的活菌量、挥发酸、COD和残渣增量等均达到最高值,pH值降到最低,其值分别为5.13×10 9cfu/ml、133mg/l、2870 mg/l和453mg和5.91.还原糖和蛋白质的变化在整个脱胶过程中略呈"M"型.  相似文献   

6.
亚麻微生物脱胶技术的研究:Ⅳ脱胶条件测试及脱胶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优选的亚麻脱胶菌株,对亚麻脱胶条件进行了测试。结果为:接种量5%脱胶温度为35℃,以单一菌株在自然条件即适宜亚麻脱胶,继之做了室内外脱胶综合测试。结果表明;接种脱胶菌进行亚麻脱胶可以缩短脱胶时间,提高长麻率及全麻率,增加纤维抗拉强度,改善纤维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7.
利用优选的亚麻脱胶菌株,对亚麻脱胶条件进行了测试。结果为:接种量5%,脱胶温度35℃,以单一菌株在自然(有杂菌)条件即适宜亚麻脱胶。继之做了室内外脱胶综合测试。结果表明:接种脱胶菌进行亚麻脱胶可以缩短脱胶时间,提高长麻率及全麻率,增加纤维抗拉强度,改善纤维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亚麻脱胶茵Ym68’,对亚麻原茎进行快速脱胶试验,定期测定了麻茎中的脱胶茵活茵量、水溶物、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纤维素等指标。结果表明,亚麻原茎中水溶物、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分别为:16.57%、7.82%、19.4%、18.4%和21.01%;脱胶完成时,果胶、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脱除率分别为82.1%、17.0%和11.4%;在接种后发酵2h内,亚麻麻茎中的水溶物由16.57%迅速降至7.93%;接种后发酵2h-4h,脱胶茵活茵量的增加幅度最大,为5.88倍;麻茎中果胶、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从生产成本、产出和污染物排放量等对工厂化条件下亚麻快速生物脱胶技术的规模化生产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快速生物脱胶技术具有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轻和社会生态效益好等特点.与传统温水沤麻方法相比,每加工1吨亚麻原茎,增加直接经济效益271.2元;沤麻水的生化需氧量(BOD5)和悬浮物(SS)排放总量分别减少33%和89%以上,在提高沤麻水的利用率、生产效率和改善劳动环境等方面有显著的社会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为了解决雨露沤制过程中因温度和湿度的不足造成沤制不成功这一问题,采用生物快速脱胶,提高脱胶速度.本实验采用不同地区的12个样品,分离脱胶菌142株,其中以沤麻时间在15d左右的为多,获得率居首位(45.8%).在脱胶终点的判定上首次采用蜗旋混合震荡仪法,在酶活力的测定上采用DNS法,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得到亚麻脱胶程度在4级的有3株,占所分离脱胶菌的10%;YL79和YL113两株脱胶菌尤为突出,亚麻脱胶程度均在4级;果胶酶活性均在800个单位以上;故均为微生物脱胶的优选菌株,为雨露沤麻生物制剂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为了解决雨露沤制过程中因温度和湿度的不足造成沤制不成功这一问题,采用生物快速脱胶,提高脱胶速度。本实验采用不同地区的12个样品,分离脱胶菌142株,其中以沤麻时间在15d左右的为多,获得率居首位(45.8%)。在脱胶终点的判定上首次采用蜗旋混合震荡仪法,在酶活力的测定上采用DNS法,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得到亚麻脱胶程度在4级的有3株,占所分离脱胶菌的10%;YL79和YL113两株脱胶菌尤为突出,亚麻脱胶程度均在4级;果胶酶活性均在800个单位以上;故均为微生物脱胶的优选菌株,为雨露沤麻生物制剂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天然水浸脱胶条件下,对影响亚麻脱胶效果的麻茎特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麻茎上带有脱胶能力较强的微生物,能加速亚麻脱胶进程;麻茎的部位、粗细、麻龄等不同,其纤维及胶质的组成和分布也有差异,对亚麻的脱胶速度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机械破损能够破坏麻茎的表皮结构,增大脱胶酶的侵袭面积,能加快亚麻的脱胶速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亚麻和大麻脱胶技术的生产状况和发展趋势,并针对亚麻、大麻化学组成特点和现有脱胶技术存在的环境污染严重、脱胶时间长、质量不稳定、产量低等诸多问题。提出了亚麻和大麻快速生物脱胶是亚麻、大麻脱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亚麻生物脱胶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彭源德 《中国麻业》2004,26(6):293-295
本文综述了亚麻生物脱胶研究的发展状况和前景。针对亚麻传统脱胶技术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亚麻生物脱胶研究中急需开展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亚麻、大麻脱胶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亚麻和大麻脱胶技术的生产状况和发展趋势,并针对亚麻、大麻化学组成特点和现有脱胶技术存在的环境污染严重、脱胶时间长、质量不稳定、产量低等诸多问题,提出了亚麻和大麻快速生物脱胶是亚麻、大麻脱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亚麻生物脱胶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亚麻生物脱胶研究的发展状况和前景.针对亚麻传统脱胶技术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亚麻生物脱胶研究中急需开展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影响果胶酶及亚麻脱胶效果的主要外界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浴比、化学助剂均对果胶酶及脱胶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以塘水为脱胶水源,最适脱胶条件为沤麻温度30~35℃、浴比120~25、pH7.0~7.5;化学助剂以2%的尿素为最佳,沤麻24h后加入,能够显著提高果胶酶的浓度,加快沤麻速度.  相似文献   

18.
亚麻脱胶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丽珠  王奉喜 《中国麻作》1988,(2):34-36,31
作者将引进的苏联酶制剂及丹麦诺沃亚麻酶用于亚麻脱胶试验,结果表明:加酶脱胶可缩短沤麻时间1/4~2/3,可提高出麻率3~4%。并具有提高纤维质量,消除沤麻水污染的作用,是亚麻脱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利用脱胶剂于亚麻生育后期进行田间喷施,以达到脱胶的目的,收获后不用沤麻可直接送原料厂上机加工,初步结果:1.脱胶所用的脱胶剂种类与剂型、浓度及喷施时期,已达到了脱胶的效果;2.喷施后亚麻植株的形态变化、收获适期及田间鉴定标准;3.亚麻站立脱胶技术要在亚麻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尤其强调植株于田间分布均匀、生长发育一致,无杂草为害和防止倒伏等措施,才能发挥更好的脱麻效果;4.收获后,取消沤麻环节直接上机加工试验,可顺利打成纤维。与温水沤麻相比,原茎干重降低、出麻率和强度有所增加,而种子的产质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0.
亚麻快速生物脱胶技术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生产成本、产出和污染物排放量等对工厂化条件下亚麻快速生物脱胶技术的规模化生产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快速生物脱胶技术具有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轻和社会生态效益好等特点。与传统温水沤麻方法相比,每加工1吨亚麻原茎,增加直接经济效益271.2元;沤麻水的生化需氧量(BOD5)和悬浮物(SS)排放总量分别减少33%和89%以上,在提高沤麻水的利用率、生产效率和改善劳动环境等方面有显著的社会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