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X20阿魏菇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XS20阿魏菇是选用1株单朵菇重520g的特大型阿魏菇子实体,经分离纯化培养、新型温光调控驯化栽培,选育出的具有平菇优良性状却可商业化开发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 阿魏菇,又名阿魏侧耳,隶属侧耳科、侧耳属。因生长在我国新疆干旱草原上的草本植物阿魏上而得名。其菇体洁白高大,肉质细腻鲜嫩,味美可口,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2.
无公害叶菜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无公害叶菜工厂化生产的不同栽培模式以及环境调控、病虫防治等关键性技术作了详细的阐述,综述了无公害叶菜工厂化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讨论了无公害叶菜工厂化生产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
工厂化生产条件下猴头菌株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出适合工厂化周年生产要求的猴头菇菌株,为工厂化生产提供生产用种,以11株不同来源的猴头菌株为试验材料,以菌丝生长速度、菌丝拮抗情况、工厂化生长条件下栽培周期、子实体形态、菌刺形状以及产量等为筛选指标,观察各菌株的菌丝生长特性以及工厂化生产条件下栽培出菇情况。结果表明,通过试验发现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各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菌丝拮抗情况、工厂化生长条件下的栽培周期、子实体形态、菌刺形状以及产量等指标有较大差别;其中0608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0605菌株的产量最高并且生长周期相对较短,最适用于工厂化条件下;刺长猴头的畸形率最低、子实体颜色和菇型最好但其生长周期最长。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与传统大棚式栽培对生产菌株的要求有很大差异,通过本试验的筛选0605菌株最适宜于工厂化生产;刺长猴头菌株可以作为工厂化猴头菇菌株育种的优良母本。其中0605菌株菌丝在PDA平板上的生长速度达到了0.2865 cm/天,生产周期可以控制在60天以内(采收两批子实体),产量达到了217.52 g/袋。  相似文献   

4.
鸡腿菇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腿菇又名毛头鬼伞,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种新菇。该菇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备受广大群众青睐。经常食用有助于消化、增加食欲、降低血糖、治疗痔疮等作用。可利用大田作物秸秆与各种食用菌栽培后的废料。具有栽培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易管理,出菇可人为控制(有不沾士不出菇之特点.菌丝长满后在一定范围内可较时间避免而不衰老,  相似文献   

5.
张进 《科学种养》2012,(11):28-28
河南省西峡县地处亚热带与北温带的交界线上,四季分明,被专家誉为香菇生长的“黄金地带”。目前,“西峡香菇”已成为国际知名品牌。传统的香菇生产技术已被西峡菇农熟练掌握,但是在每潮菇出菇阶段,割袋成了既费时又影响香菇质量的关键因素,严重制约着香菇的生产规模发展和质量提升。近两年,随着免割袋栽培技术的运用,这一问题得到解决,不仅香菇栽培规模扩大了,而且菇形好、质量高,菇农闲时间增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下面将这一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贵州省扶贫办实施马铃薯脱毒良种快繁技术体系进行考察分析,从该地马铃薯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出发,切合实际地提出了脱毒试管苗和脱毒微型薯工厂化生产及工艺指标的思路,对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和结构调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脱毒甘薯工厂化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豫薯8号、豫薯10号等河南主栽品种为试材,对脱毒甘薯工厂化繁育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从茎尖组织培养到大田用种,需要过高级脱毒苗→原原种→原种→良种四级生产程序。同时对脱毒甘薯工厂化繁育供种体系及各级种薯(苗)的生产规模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1.栽培季节鲍鱼菇是一种高温型菇类,适宜出菇温度为20~33℃,一般出菇季节在5-9月,生产菌袋在3-6月。夏季栽培鲍鱼菇能够填补食用菌市场淡季短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阿魏菇的营养与保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魏菇(Pleurotas sapidus),学名阿魏侧耳(Pleurotas eryngii)是新疆特有的食用菇,因其生长在伞型花科植物阿魏根茎上而得名。它集药用、美容、食用于一身,营养成份全面丰富而含量又高,被学者美誉为当今食用菌皇后,在食用菌族中独秀一枝,与另一种高档药食两用菌一羊肚菌并称为姊妹菌。阿魏菇色自如绢、味美滑嫩香脆,野味十足,是餐桌上稀有的上品佳肴。目前,解决阿魏菇的采后保鲜问题,延长上市期限,是阿魏菇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0.
利用现代生物发酵技术,在短期内获取大量菌龄一致.菌丝生长旺盛的菌种,这对大规模栽培食用菌来讲,无疑是值得研究推广的技术。近年来,为探索液体培养技术,摇床液体培养试验多,发酵罐生产试验由于受设备条件所限,试验较少。我们在摇床试验基础上进行了发酵罐培养试验,现将其过程及培养结果总结如下,为推广液体培养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