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毛竹叶抑菌活性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毛竹叶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及其抑菌效果.用液体培养基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进行了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表明,温度60℃、乙醇体积分数60%、液固比20∶ 1 (mL∶ g)、提取2h条件下毛竹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3.125g/L,对大肠杆菌的MIC为6.25g/L.  相似文献   

2.
从麻竹竹叶中提取防腐抑菌液并测定了防腐抑菌效果.结果证明:麻竹竹叶提取液对常见食品腐败菌确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抑制腐败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最低体积分数为0.156%,抑制根霉菌和青霉菌的体积分数为 0.625%,抑制枯草芽孢杆菌、曲霉菌、酵母菌的最低体积分数分别为0.078%、0.313%、1.25%;在相同时间内,竹叶提取液含量越高,抑菌率就越高,同一含量液提取的作用时间越长,抑菌率也就越高;热处理对其抑菌效果有加强作用.  相似文献   

3.
樟树叶及天竺桂叶的精油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水蒸馏法提取樟树叶、落叶、花及天竺桂叶的精油,用杯碟法测定了2种植物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和黑曲霉的抑菌活性,并测定了2种精油对应试菌种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樟树的落叶含精油最高,可达0.52%,天竺桂鲜叶含精油量达0.53%;樟树叶精油对4种供试菌都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天竺桂精油对青霉无抑制作用;樟树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和黑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00 μL/mL,2.500 μL/mL,0.625 μL/mL,1.250 μL/mL;天竺桂叶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5 μLm/L,2.50 μL/mL,5.00 μL/mL.  相似文献   

4.
【目的】植物精油是安全并有良好抑菌效果的天然产物,在食品防腐剂领域潜力巨大。本研究通过对红松不同部位精油成分与抑菌活性的研究,能为开发安全绿色的食品防腐剂及为其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红松的松针、松塔、松壳中制备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结合保留指数(RI)分析法,对精油化学成分组成进行鉴定。采用滤纸片法分析比较了3种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并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对3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松针、松塔、松壳精油分别检测出28、46、21种成分,其中松针和松塔精油以萜类为主,而松壳精油以酮类为主。3种不同部位的精油对大肠杆菌抑制效果更佳,但松针精油的抑制效果比其他两种抑制效果更强。松针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6、3.2、6.4μL/mL,最小杀菌浓度为3.2、6.4、12.5μL/mL;松塔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2、6.4、6.4μL/mL,最小杀菌浓度为6.4、12.5、12.5μL/mL;松壳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2、12.5、6.4μL/mL,最小杀菌浓度为6.4、12.5、6.4μL/mL。【结论】红松不同部位的精油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而且红松不同部位精油的成分不同其抑菌效果亦不同,作为天然的抑菌剂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银杏叶聚戊烯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聚戊烯基季铵盐、聚戊烯基磷酸钠以及聚戊烯基乙酸酯,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了银杏叶聚戊烯醇及其衍生物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大肠杆菌(E.coli)的抑菌圈直径,以等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并对其进行抗菌谱测试。结果表明,银杏叶聚戊烯醇衍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值范围0.062 5~1 g/L,低于银杏叶聚戊烯醇的MIC值范围2~4 g/L,4种样品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银杏叶聚戊烯醇的抑菌活性较其衍生物略低,4种样品对于枯草芽孢菌和沙门氏菌亦有抑制作用,对于啤酒酵母菌和黑曲霉菌无明显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油茶皂素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用溶剂法提取油茶枯饼中的皂素 ,以油茶皂素为材料对大肠杆菌 ,桔青霉 ,黑曲霉 ,金黄色葡萄球菌 ,和 117产朊假丝酵母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 :均有抑制作用 ,其中对大肠杆菌和黑曲霉抑制作用较强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抑制作用。对有效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在 0 .6 2 5 %以下  相似文献   

7.
采用回流提取法制备蒲公英提取液,并对其抑菌力、热稳定性及最低抑菌浓度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蒲公英提取液对常见污染菌,即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汉逊氏酵母菌、毕赤氏酵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黑曲霉和青霉抑制作用较弱,最后研制了蒲公英袋泡茶的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8.
大花葵花色苷抑菌功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项研究通过采用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的试验方法,进行大花葵花(Malvasylvestris)色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黑曲霉的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大花葵花色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对大肠杆菌和黑曲霉没有抑制现象发生。在固体培养试验中大花葵花色苷随着浓度的增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程度越大,当大花葵花色苷浓度为10g/L时抑菌圈平均直径为6mm,当浓度增加至30g/L时,抑菌圈平均直径为16mm。而且,高浓度的大花葵花色苷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长时间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优选出葡萄叶乙醇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采自吐鲁番市恰特喀勒乡的葡萄叶为材料,采用索氏提取器回流提取法提取葡萄叶乙醇提取物;工艺优化以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为影响因素,分别用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做抑菌试验,并以其中抑菌效果最明显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以葡萄叶乙醇提取物的抑菌圈直径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了正交试验,并用K-B琼脂扩散法测定其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提取葡萄叶抑菌活性物质的影响顺序为,乙醇浓度浸提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浸提温度70℃、料液比1︰30、浸提时间3h。在最佳提取条件下获得的葡萄叶提取物对4种菌的抑菌作用大小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假丝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葡萄叶中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较显著的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最大,而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不太显著。本文所建立的葡萄叶乙醇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艺具有渐变快速、仪器设备简单、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可用于葡萄叶中具有抗菌活性物质的提取。  相似文献   

10.
首先确定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黄曲霉菌的最佳稀释度,分别为10^7、10^5和10^5倍。探讨了在最佳稀释度下,竹醋液的抑制与杀灭菌类的作用。通过最低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和抑菌圈的研究发现,竹醋液对黄曲霉菌作用最强,大肠杆菌次之,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对最差。最低抑菌浓度3者依次为7.5、25和30μl/mL。最低杀菌浓度3者依次为10、30和35μl/mL。  相似文献   

11.
应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野外观测数据,评估了热带森林环境下地上生物量和木材蓄积量。用于模拟森林属性的这些数据具有地理特异性和高度的不确定性,因此,这方面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工作。选取了16个试样地带1460个样地,测定树木胸径及其他用于评估生物量的其他森林属性。本实验在印尼加里曼丹东部的热带雨林开展。应用现有的胸径-生物量公式来评估地上生物量密度。估测值在研究区修正的GIS地图上重叠显示,计算各种地被物的生物量密度。用样品数据子集表达遥感方法来形成地上生物量和材积线性方程模型。皮尔森相关统计检验采用ETM条带反射率、植被指数、图像变化图层、主成分分析条带、缨帽变换、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和DEM数据作为预报值。在显著的遥感数据中形成了两个线性模型。为了分析每块地被物总的生物量和材积量,对2000年到2003年卫星ETM图进行了预处理、最大似然估计法分类和主体分析过滤。遥感方法获得的结果表明:材积量为(158±16)m3·hm-2,地上生物量为(168±15)t·hm-2;而野外测定和地理信息系统估计的结果分别是材积量为(157±92)m3·hm-2、地上生物量为(167±94)t·hm-2。用多个瞬间ETM数据评估了从2000年到2003年间的生物量丰富度动态,结果发现这一时期总生物量呈略微的下降趋势。遥感技术评估的生物量丰富度低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野外测定的结果。前一种测定方法估计2000年和2003年总生物量分别是10.47Gt和10.3Gt,而后一种则估计11.9Gt和11.6Gt。还发现,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与材积量和生物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图7表9参43。  相似文献   

12.
软土地基处理中河塘清淤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软基处理中的河塘清淤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地基处理施工方法。清淤的方式是否合理,对公路、建筑的基础施工的质量和造价影响很大。在工程施工中必须充分考虑软土地基的各种特性,工程各项指标的允许值,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一种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法,才能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期效益。本文以南京地铁小行车辆基地材料库的河塘清淤为例,对河塘清淤的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华鼢鼠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4种药剂毒饵防治的对比研究和人工地箭防治,结果表明,溴敌隆毒饵不仅防治效果较好(86.7%),且属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对其他动物低毒,不产生二次中毒现象;人工地箭的防治效果为62.7%~81.3%,平均74%,都是目前防治中华鼢鼠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水泥地面经常出现的空鼓、不规则裂缝、起砂和麻面等问题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 出了处理与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19年3月,在浙江省温岭市采用1年生和2年生红豆树Ormosia hosiei实生苗造林,幼苗分别为地径2 cm带土球及营养钵苗、地径4 cm带土球截顶苗和全冠苗,于2019年10月测定苗木的高度、地径,分析不同试验处理(苗木规格、苗木类型、截干方式、施肥处理)对红豆树当年生幼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地面工程易出现裂缝、脱壳、起砂、起皮等质量通病形成的原因,并针对其弊病提 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地被植物在扬州瘦西湖公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扬州瘦西湖公园内的地被植物的种类、应用方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瘦西湖公园应用较多的地被植物有36种,分布于路旁、林缘、林下及滨水处等地;主要用作基础性地被、骨干型地被及点缀型地被等;分析了瘦西湖公园地被植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在土方施工中几种地下水处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We describe patterns of buttress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eleven tree species at Lawachara National Park, Bangladesh. Fortyfive percent of trees of these 11 species had buttresses. Artocarpus chaplasha Roxb. showed maximum (87%) buttress formation, whereas Alstonia scholaris (L.) R. Br. did not show any buttress. Buttresses were recorded in 20% 40% of trees of six species and 40% 60% of trees in three species. Mean length and height of buttress varied among the species and ranged from 0.37 1.37 m and 0.71 2.13 m, respectively. Buttress height, mean buttress length, total buttress length, and total length pluslength of secondaries increased with DBH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and tree height. Buttress number did not increase with DBH or tree height.Under-storey and mid-canopy trees produced less developed buttresses than did emergent trees (p<0.01). Wood density showed moderate effects on buttress characters (p<0.05), while the slope of the land did not. Canopy category was a primary regulating factor for tree buttressing, suggesting that buttresses are mechanical adaptations of trees to counter physical stresses.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泰山湖北海棠枝干溃疡病的症状和发病规律,研究表明:(1)海棠枝干溃疡病一年有两次发病高峰,分别是每年3月中下旬-5月初,7月下旬-8月中旬。发病危害程度因树木地理位置的不同而不同。(2)针对泰山海棠病害发生现状提出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