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探讨了不同比例精料底物(精粗比6:4、7:3、8:2)中添加不同水平(0、400、800、1000和1200 mg/kg)烟酸对锦江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比例精料条件下,体外培养24 h时培养液的pH值、总产气量以及氨态氮(NH3-N)、菌体蛋白(BCP)、挥发性脂肪酸(VFA)、丙酸含量随烟酸添加量的增加而呈现显著的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乙酸/丙酸比值出现显著的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而乙酸、丁酸含量受烟酸添加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因此,在高比例精料日粮条件下补饲一定量的烟酸有利于改善瘤胃的发酵功能,且在精粗比6:4条件下添加400 mg/kg烟酸,以及在精粗比7:3、8:2条件下添加800 mg/kg烟酸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不同比例精料底物(精粗比6∶4、7∶3、8∶2)中添加不同水平(0、400、800、1000和1200 mg/kg)烟酸对锦江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比例精料条件下,体外培养24 h时培养液的pH值、总产气量以及氨态氮(NH_3-N)、菌体蛋白(BCP)、挥发性脂肪酸(VFA)、丙酸含量随烟酸添加量的增加而呈现显著的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乙酸/丙酸比值出现显著的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而乙酸、丁酸含量受烟酸添加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因此,在高比例精料日粮条件下补饲一定量的烟酸有利于改善瘤胃的发酵功能,且在精粗比6∶4条件下添加400 mg/kg烟酸,以及在精粗比7∶3、8∶2条件下添加800 mg/kg烟酸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日粮精粗比条件下奶牛瘤胃pH,挥发性脂肪酸(VFA,主要包括乙酸、丙酸、丁酸)浓度和血清乙酸、丙酸、丁酸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选用5头健康的干奶期荷斯坦奶牛(体重(502±25)kg),饲喂精粗比(质量比)分别为30∶70、35∶65、40∶60、45∶55、50∶50、55∶45、60∶40、70∶30和100∶0的9种日粮,对奶牛瘤胃内pH、VFA和血清VFA浓度进行检测。对5头奶牛连续进行9期饲喂试验,前8期试验每期30 d,最后一期试验为3 d。【结果】随日粮中精料比例的提高,奶牛瘤胃pH逐渐降低,其中饲喂精粗比为100:0日粮组的奶牛瘤胃pH显著低于其他精粗比日粮(P<0.05);精粗比为55∶45日粮组的奶牛瘤胃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显著低于粗精比为30∶70、35∶65、40∶60、45∶55日粮组(P<0.05);精粗比50∶50日粮组奶牛血清乙酸浓度显著低于粗精比为30∶70、35∶65和100∶0日粮组(P<0.05);不同精粗比日粮条件下,奶牛血清丙酸和丁酸浓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乙酸和丁酸浓度与瘤胃中乙酸、丁酸浓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血清丙酸浓度与瘤胃丙酸浓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结论】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瘤胃pH、VFA和血清丙酸具有显著影响,奶牛在饲喂过程中逐渐对精料产生了耐受性,获得了稳定的瘤胃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
日粮精粗比对奶牛瘤胃发酵及泌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4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奶牛,按4×4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精粗比约为30∶70的“高低质粗料型”日粮、30∶70的混合型高青贮日粮、50∶50的精粗料比例相当的日粮及65∶35的高精料日粮等4种不同精粗比日粮,研究日粮精粗比对奶牛瘤胃发酵及泌乳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日粮精粗比对奶牛瘤胃pH值,氨氮质量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丁酸的浓度和乙酸/丙酸、(乙酸+丁酸)/丙酸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而对瘤胃乙酸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饲喂不同精粗比日粮,奶牛乳产量、4%标准乳产量均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而乳脂、乳蛋白、乳糖、非脂固形物及总固形物的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其产量随乳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结果表明,4种精粗比日粮能使瘤胃发酵和乳成分含量保持稳定,但影响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乳产量;低质和优质粗料的合理搭配有利于稳定瘤胃内环境和乳脂含量,且能改善泌乳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以干玉米秸为粗料,精料补充料相同,配制精料水平分别为35%、45%、55%、65%的4种饲粮。研究不同精料水平日粮对4头21月龄、体重300 kg左右、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杂交阉公牛瘤胃内环境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试牛瘤胃液平均pH值在6.46~6.84范围内变动。随着精料水平的提高,平均pH值降低,65%精料组与其他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瘤胃液平均NH3-N浓度随精料水平的提高而增大,且35%精料组与65%精料组间差异显著(P<0.05)。瘤胃内乙酸和丙酸的摩尔浓度高峰值随着精料水平的提高,有延迟的趋势,但平均值随精料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且丙酸摩尔浓度平均值在35%精料组与65%精料组间差异显著(P<0.05)。乙酸与丙酸的摩尔浓度比随精料水平的提高而下降,且35%精料组与65%精料组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选用6只体况良好、体重35 kg左右,年龄1.5岁左右的蒙古绵羊,研究体内驱除厌氧真菌对瘤胃微生物和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驱除真菌导致绵羊瘤胃细菌总数和纤维分解细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毛口目原虫数量和原虫总数也明显增加(P<0.05),而内毛目原虫的数量没有变化.瘤胃内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活力随厌氧真菌的消失而显著降低(P<0.05),但滤纸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的活力并不受影响.驱除厌氧真菌后,瘤胃pH值和NH3-N浓度没有显著的变化(P>0.05);乙酸、丁酸和TVFA的浓度均出现下降,其中,乙酸浓度降低极为显著(P<0.01),其余两者表现为显著降低(P<0.05);丙酸浓度并没有受到驱除真菌的影响(P>0.05).对乙酸与丙酸摩尔比例的比较显示,驱除厌氧真菌显著降低了乙酸/丙酸的值(P<0.05),说明驱除厌氧真菌改变了瘤胃内的发酵模式,使之更趋向于乙酸减少的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7.
用从健康奶牛瘤胃液中分离的产琥珀酸放线杆菌3株即HL1、HL2、HL3,进行体内外发酵试验。体外发酵试验是按瘤胃液是否添加菌株分为对照组(C),添加HL1组(T1),添加HL2组(T2),添加HL3组(T3),以便筛选出产酸能力最强的菌株。体内发酵试验是将筛选出产酸能力最强的菌株添加到粗精比60∶40组(T4),粗精比50∶50组(T5),粗精比40∶60(T6)日粮中,对照组(C)为不添加菌株的各自日粮,检测该菌株在日粮变化的情况下在瘤胃中产酸的能力。试验结果显示:(1)在体外发酵试验中,三组pH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均明显低于C(p0.05);T1组中乙酸、丙酸、丁酸浓度均显著高于C、T2和T3(p0.05),而T2和T3却不显著高于C(p0.05);T1组和T3组乳酸浓度明显低于C(p0.05)。(2)在体内发酵试验中,T4组与自C相比,pH显著降低(p0.05),丙酸、丁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乙酸和乳酸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T5组与自C相比,pH未明显降低(p0.05),乙酸、丙酸、丁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乳酸浓度显著减少(p0.05);T6组与自C相比,pH明显降低(p0.05),乙酸、丙酸、丁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乳酸浓度未显著降低(p0.05)。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最强的产琥珀酸放线杆菌(HL1)体内外均能提高乙酸、丙酸、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浓度,降低乳酸的浓度,对反刍动物的能量代谢和酸中毒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选用3只安装水久性瘤胃瘘管黄淮白山羊,分别饲喂3种不同精粗比日粮(精粗比为3 7、4 6、5 5),探讨日粮精粗比对黄淮白山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影响。结果表明,随精料水平增加瘤胃乙酸、丁酸含量降低,丙酸含量增加;随采食时间延长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呈增加后降低趋势。精粗比为5 5日粮更有利于增加黄淮白山羊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选用3只安装水久性瘤胃瘘管黄淮白山羊,分别饲喂3种不同精粗比日粮(精粗比为3∶7、4∶6、5∶5),探讨日粮精粗比对黄淮白山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影响.结果表明,随精料水平增加瘤胃乙酸、丁酸含量降低,丙酸含量增加;随采食时间延长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呈增加后降低趋势.精粗比为5∶5日粮更有利于增加黄淮白山羊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葛根素对肉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养分降解率的影响.[方法]采集4头瘤胃瘘管牛瘤胃液,采用体外培养法,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01%、0.02%、0.04%、0.08%和0.16%的葛根素,检测体外培养24 h后瘤胃发酵指标和养分降解率的变化.[结果]葛根素各添加水平组的瘤胃液pH跟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菌体蛋白(MCP)浓度显著升高(P<0.05),0.02%、0.04%、0.08%和0.16%处理组的氨氮(NH3-N)含量和乙酸/丙酸均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的乙酸含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丁酸和总酸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0.04%处理组的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他处理组的丙酸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此外,各试验组的干物质(DM)降解率均显著升高(P<0.05),0.04%、0.16%处理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降解率以及0.04%、0.08%、0.16%处理组的粗蛋白(CP)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添加葛根素后可促进瘤胃MCP的合成,提高瘤胃对饲料养分的降解率,调控瘤胃发酵模式.其中,以0.04%的剂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利用茶皂素和丝兰皂苷混合物对瘤胃发酵和瘤胃内纤维降解菌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2×4因子体外培养试验设计,因子一为对照组(不添加皂苷)和添加皂苷组(添加0.3%茶皂素和0.03%丝兰皂苷的混合物),因子二为不同精粗比水平(20﹕80、40﹕60、50﹕50及60﹕40),研究不同精粗比以及皂苷条件下对瘤胃发酵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茶皂素和丝兰皂苷的混合物能降低瘤胃pH,且精粗比为20﹕80时差异极显著(P<0.01);能够增加乙酸、丙酸、丁酸以及TVFA的浓度,但从各成分所占比例来看,茶皂素和丝兰皂苷混合物的添加降低了乙酸和丁酸的摩尔百分比例,增加了丙酸的摩尔百分比例,因此降低了乙酸/丙酸;能够降低原虫真蛋白产量而细菌真蛋白产量提高,细菌与原虫的比值提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同一精粗比条件下,添加皂苷组产琥珀酸拟杆菌的相对数量均比非添加组高,除精粗比为20﹕80时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它精粗比状态下差异极显著(P<0.01);除精粗比为40﹕60时外,其它精粗比状态下添加皂苷组白色瘤胃球菌和黄化瘤胃球菌的相对数量均比非添加组高。【结论】添加皂苷有降低瘤胃液中原虫总数和pH的趋势,并能够降低原虫真蛋白产量而提高细菌真蛋白产量。茶皂素和丝兰皂苷混合物对瘤胃发酵模式和瘤胃内纤维降解菌变化有一定影响,其作用效果受培养底物精粗比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体外法研究了底物精粗比(m(干草)∶m(精料))分别为10∶0、7∶3、5∶5、3∶7时,向发酵液中添加大蒜油(0、30、300和3 000 mg.L-1)对瘤胃微生物厌氧发酵24 h的影响。结果显示:24 h产气量随着大蒜油浓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每隔3 h产气量的动态变化显示大蒜油延缓发酵的进行。大蒜油降低总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P<0.05),但是30 mg.L-1和300 mg.L-1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30 mg.L-1和300 mg.L-1大蒜油降低乙酸比例和乙酸/丙酸(P<0.05),增加丙酸和丁酸比例(P<0.05)。3 000 mg.L-1大蒜油增加pH值(P<0.05),而30 mg.L-1和300 mg.L-1时对pH值没有影响(P>0.05)。氨态氮(NH3-N)和菌体粗蛋白浓度从大到小分别依次是对照组、300 mg.L-1、30 mg.L-1、3 000 mg.L-1和30 mg.L-1、对照组、3 000 mg.L-1、300 mg.L-1。相对于其他发酵底物,在高精料时,30 mg.L-1和300 mg.L-1大蒜油的24 h产气量和总VFA浓度的降低较小,而NH3-N浓度、乙酸比例和乙酸/丙酸的降低以及丙酸比例的增加比较明显。结论:大蒜油抑制体外发酵存在剂量依赖效应,具有延缓发酵进程的特点,高精料时中等水平大蒜油对发酵的抑制作用较小,对发酵的优化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选用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西门塔尔杂交肉牛,采用4×4拉丁方设计,研究日粮补饲不同无机锌(源于硫酸锌,水平为0、25、50和100mg/kg干物质(DM))对瘤胃氨氮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日粮补饲锌对瘤胃VFA浓度(产生量)有明显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50、100mg/kgDM的补饲明显提高乙酸、和总VFA的浓度(P<0.05),而日粮中锌的补饲对瘤胃页氨氮浓度和瘤胃VFA摩尔比例没有显著影响(P>0.05),每千克日粮补饲50和100mg/kgDM无机锌可明显促进瘤胃的发酵。  相似文献   

14.
精料水平对小尾寒羊瘤胃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6只 8月龄小尾寒羊公羊 (平均体重为 2 9.98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采用对比试验设计 ,分 15 0g d、2 5 0g d、35 0g d、4 5 0g d四个混合精料水平。采集瘤胃液测定pH值、氨氮浓度和乙丙酸浓度。试验结果表明 :试羊瘤胃液平均pH值在 6 .4 8~ 6 .89范围内变动。随精料水平的提高 ,pH值下降 (P <0 .0 1)。瘤胃液平均氨氮浓度的变化范围为 2 1.6 8~ 30 .0 4mg 10 0ml,其浓度随精料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P <0 .0 1)。随精料水平的提高 ,瘤胃液乙酸、丙酸摩尔浓度饲喂后峰值随时间点的推移有延迟的趋势。乙酸、丙酸浓度随饲喂精料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且差异显著 (P <0 .0 5 )。乙丙酸摩尔浓度比随精料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但不同精料水平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日粮中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比对山羊瘤胃发酵、瘤胃细菌与瘤胃产乳酸菌菌群结构组成,以及瘤胃产乳酸菌、总细菌与大肠杆菌数量的影响。【方法】试验选用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健康阉割的长江珠三角白山羊,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设计,共分3期进行,每期15 d,依次饲喂 NFC/NDF比值分别为0.42(Ⅰ期)、1.04(Ⅱ期)、2.73(Ⅲ期)的3期日粮,分别于第13、14和15天采集瘤胃内容物。采用PCR/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分析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构,采用real-time PCR定量瘤胃内容物中总菌、乳酸杆菌、牛链球菌与大肠杆菌数量。【结果】随日粮中NFC/NDF比值提高,瘤胃pH显著降低(P<0.05);瘤胃液中乳酸、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otal violate fatty acid,TVFA)浓度均显著增加(P<0.05),而乙酸与丙酸比显著降低(P<0.05);DGGE图谱分析表明,来自NFC/NDF比值不同的瘤胃样品分别聚成一族;real-time PCR测定表明,随NFC/NDF比值提高,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总细菌数量显著下降(P<0.05),牛链球菌及大肠杆菌数量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结论】瘤胃发酵模式受日粮NFC/NDF比值的影响,随NFC/NDF比值增加,瘤胃发酵从乙酸型发酵转向丙酸型发酵;同时,瘤胃微生物区系组成发生改变,瘤胃细菌总量下降。  相似文献   

16.
选择装有永久性瘘管的体况良好的荷斯坦奶牛3只,采用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固态发酵酵母培养物与液态深层发酵酵母培养物对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达农威酵母和液态发酵酵母培养物组瘤胃总酸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3.91%,2.12%和3.79%(P<0.05),固态发酵组提高1.47%和1.53%,未达到显著水平。各试验组都降低了瘤胃氨浓度,但都未达到显著水平。在相同时间点,各试验组的瘤胃纤维素酶活力都比对照组高。  相似文献   

17.
铜是瘤胃微生物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为研究日粮添加无机铜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本试验用人工瘤胃模拟装置发酵72h研究添加不同水平铜(0、6、12、18、24和30mg/kg干物质(DM))对体外瘤胃微生物发酵挥发性脂肪酸(VFA)产生量、瘤胃液氨浓度和微生物氮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铜可使发酵液不同时间点氨浓度和总氨产量、有机物发酵率显著提高(p<0.05),而对发酵罐中总微生物氮产量没有影响(p>0.05);与不添加的对照组相比添加铜可使发酵液的总VFA、乙酸、丙酸、丁酸浓度明显增加(p<0.05),但乙酸、丙酸、丁酸摩尔比例没有差异(p>0.05).添加铜明显促进瘤胃有机物的发酵,增加瘤胃VFA产生量.  相似文献   

18.
随机选择75只中卫山羊哺乳羔羊,连同母羊分为5组,每组15只羔羊.各组分别饲喂不同蛋白水平的饲料,A组和B组饲喂粗蛋白的质量分数为17%的粉料和颗粒料,C组和D组饲喂粗蛋白的质量分数为19%的粉料和颗粒料,E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粉料.试验结果显示:各试验组羔羊增体质量均大于对照组,其中B组羔羊增体质量最快,C组次之.经方差分析显示:B组和C组差异不显著,B组与D组差异显著,A组和E组差异极显著,B组不仅饲喂效果最好而且增体质量成本最低,也最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