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育种实践中设计出的“改良系谱法”以选穗、穴区以及穗行为主要特点,即改选株为选穗,改双行点播为穴区种植,改株行为德行,较大幅度地增大了杂种各世代的群体,扩大了鉴定圃的规模,提高了育种效率。通过对8个主要性状在穴区种植与行区种植之间的相关性、遗传力、遗传进度等分析,论述了 各项改革措施的理论依据。通过此法已选育出适应不同水肥和生态条件的小麦新品系,有3个品系通过了 省级区试,正参加省级生产示范、表明“改良系谱法”在小麦育种早代选择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植方式下小麦株高构成因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株高构成因素用穴区法和行区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株高及其构成因素在两种种植方式下趋势基本一致。两种方式下,株高的遗传力基本相同,属中等偏上。其构成因素,穴区法是以穗长的遗传力最高,行区法是以穗下节间的遗传力最高。通径分析中,穗下节间对株高的直接遗传通径系数为最高,即穗下节间在株高中占的比例最大,对株高的贡献也最大。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植方式下小麦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本文以近年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和正在参加区试的 30个品种 (系 )为材料 ,在两种种植方式下 ,对 9个主要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遗传力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在方差分析中 ,除行区法中的总穗数外 ,其它性状均达极显著水平。在相关分析中 ,穗粒重与产量的相关在两种种植方式下表现一致 ,达显著水平 ;行区法中还有株高、小穗数和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达显著水平 ,穴区法中还有总穗数与产量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在通径分析中 ,直接遗传通径系数 ,行区法为 :穗粒数 >穗下节间 >总穗数 >穗长 >株高 >穗粒重>千粒重 >小穗数 ;穴区法为 :穗粒数 >千粒重 >株高 >小穗数 >总穗数 >穗长 >穗下节间 >穗粒重。在遗传力分析中 ,千粒重、穗粒重、穗长、穗下节间长度、株高的遗传力较高 ,说明在早代选择有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株高构成因素用穴区法和行区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株高及其构成因素在两种种植方式下趋势基本一致。两种方式下,株高的遗传力基本相同,属中等偏上。其构成因素,穴区法是以穗长的遗传力最高,行区法是以穗下节间的遗传力最高。通径分析中,穗下节间对株高的直接遗传通径系数为最高,即穗下节间在株高中占的比例最大,对株高的贡献也最大。  相似文献   

5.
陆稻主要经济性状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有效改良云南陆稻,选用国外半矮秆陆稻良种与云南高秆陆稻配成7×7不完全双列杂交作配合力、遗传力分析。配合力与材料有关,一般配合力(GCA)国外陆稻优于云南陆稻,国外陆稻着重选择有效穗数、结实率,云南陆稻重点选穗粒数。两类品种的特殊配合力(SCA)仅有效穗数、抽穗期、穗粒数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用国外陆稻改良云南陆稻行之有效并得到育种实践证明;总结出低世代重点选株高、抽穗期和组合,高世代选有效穗数、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单株的复交、常规育种策略。同时对所用亲本作具体评价,选出一般配合力较好的亲本IRAT216、Tos2300、IRAT104和勐旺谷。就GCA、SCA对不同育种途径的作用、水陆交改良云南陆稻有效穗数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我国西南区的玉米育种者们在提高玉米籽粒产量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从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每更替一个年代,杂交种籽粒产量均在上一年代基础上提高5%左右。与籽粒产量有关的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良以株高、穗粗和生育期的改良效果最明显,其次为行粒数,而穗长、穗行数和千粒重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7.
“特优航2号”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通过航天育种高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结合利用所育成的。其恢复系航2号是1996年用强恢复系明恢86干种子通过卫星搭载进行高空辐射,从F2代分离世代中重点选出抗倒性、穗型大、结实率高、株叶形态好、米质较明恢86有所改善、形态有不同点的优良单株97个。F3代开始,按系谱法在福州、  相似文献   

8.
试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度法对参加1996、1997两年辽宁省水稻区试中晚熟组的10个品种(系)的6个主要经济性状与单位面积(667m2)产量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结实率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其后依次是株高>每穗粒数>穗长>每穴穗数>千粒重。因而在水稻育种及后代选择中应注重选择结实率高、株高适中、穗粒数多的株系。同时选择的株系要求每穴穗数较多、穗长适中。千粒重在株系抉择中不属于主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9.
不同年代主要玉米品种穗部性状演变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密度为主区(15 000、45 000、75 000株/hm2),品种为副区,对我国不同年代34个主要玉米品种穗部性状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更替,产量、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千粒重显著增加,出籽率显著降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穗部性状对产量的作用依次为穗粗千粒重行粒数出籽率,穗粗、千粒重、行粒数的增加是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在玉米品种选育中应保持行粒数,着重改良穗粗、千粒重,提高出籽率,并协调出籽率与其他性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西南及四川区试玉米组合主要性状分析及育种对策探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对2005年西南及四川区试玉米组合主要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共有17个组合的小区产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川单13,高产组合的株高、穗位高、穗长、行粒数、子粒深度、穗行数和出籽率与对照品种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除穗长和行粒数与单株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外,其余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均未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穗长、穗行数、子粒深度、行粒数、株高、穗位高和出籽率,其中穗长和穗行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变异系数分析表明,高产组合间各性状变异都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玉米突破性高产育种应加强种质的创新与改良,注重穗长、穗行数、子粒深度、行粒数和出籽率的选择,并把遗传改良的重点放在穗长上。  相似文献   

11.
采用玉米品种郑单958,基于不同种植密度,比较研究65 cm传统小垄(一穴单株,A;一穴双株紧靠,B)及110 cm大垄双行(一行为一穴单株、一行为一穴双株紧靠,C;两行均为一穴双株紧靠,D;两行均为一穴单株,E)不同种植方式下,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光合物质生产分配和光合性能指标动态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种植方式和密度交互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种植方式C和E产量优势得益于较高穗粒数、千粒重和穗数的相互补偿作用;种植方式C和E在吐丝后干物质积累及其向子粒的分配比例较高,吐丝后能维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12.
在 Lonnquist(1964)和 Paterniani(1967)的玉米改良穗行选择法中,其家系间与家系内选择均在同一常规种植期进行。在家系间选择阶段,通过多点的重复产量试验对家系实施选择。在家系内选择阶段,去雄区母本行为所有家系,父本行与其等量混合,由最优家系的选穗构成下一选择轮的新半同胞家系。但通常情况下,这些选穗的种子不足以进行下一选择轮的重复产量试验;为避免延长选择轮的期间,  相似文献   

13.
杂交稻新组合特优航2号早季高产特性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优航2号”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通过航天育种高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结合利用所育成的。其恢复系航2号是1996年用强恢复系明恢86干种子通过卫星搭载进行高空辐射,从F2代分离世代中重点选出抗倒性、穗型大、结实率高、株叶形态好、米质较明恢86有所改善、形态有不同点的优良单株97个。F3代开始,按系谱法在福州、  相似文献   

14.
玉米自交系选育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对辽宁省1990-1998年玉米审定品种双亲分析表明:玉米自交系选育主要来源于系谱法、二环选衣及回交改良;通过对辽宁省1986-1998年参加玉米晚熟组区试组合最高产量分析表明:玉米杂交种优势水平不但没有反而下降了,只是在抗病性、品质上得到了一定改善。基于这一分析,结合育种实践,提出选育优良自交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冀油9号是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花28×猩油15有性杂交,后代采用改良系谱法选衣而成的高产特早熟花生新品种。该品种高产,稳产,特早熟,生育期85-95天,综合性状优良。适合北方冬小麦区夏直播种植。1996年4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并被确定为夏花生试验统一标准种,1996年9月获国家“八五”农业科技攻关博览会优秀项目。  相似文献   

16.
依据相关理论和育种实践提出,在单倍体规模化育种技术基础上,应用单倍体轮选遗传修复原理,纳入主体杂优模式双向轮回选择育种理念,构建“单倍体自然加倍双轮回育种技术体系”。通过对主体杂优模式的双向DH轮回循环选择改良,逐步累加农艺性状相关有益基因频率,快速聚合雄穗自然加倍基因,保持2个群体的遗传距离与配合力,逐步形成两个相互对应的单倍体高自然加倍商业化核心种质群,步入简单、快捷、高效的“单倍体自然加倍双轮回育种技术体系”。该体系经全面运行实施,验证了缩短育种年限、简化操作流程、节约选系成本、提高育种效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水稻区试品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度法对参加1996、1997两年辽宁省水稻区试中晚熟组的10个品种(系)的6个主要经济性民单位面积产量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结实率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其后依次是株高〉每穗粒数〉穗长〉每穴穗数〉千粒重。因而在水稻育种及后代选择中应注意选择结实率高、株高适中、穗粒数多的株系。同时选择的株系要求每这们穗数较多、穗长适中。千粒重在株系选择中不属于主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通过航天育种途径对特大穗恢复系材料DR108进行株叶形态改良,选育出新的恢复系,对新选育恢复系HR227及其配制组合的株叶形态进行比较分析,显示了航天育种在水稻种质创建上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9.
复播玉米产量与相关的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996年山西省复播区区域试验,在本所试验点的结果10个品种与产量相关的10个性状进行分析,关联度大小依次是百粒重>出籽率>穗粗>穗行数>生育期>行粒数>秃尖>穗位>穗长>株高。为复播玉米育种工作和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春谷产量与其相关性状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成元 《杂粮作物》2002,22(5):259-26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1998-2000年中国北部高原七省区春谷联合区域试验中晚熟区组7个品种的8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出谷率、谷草比、单株粒重、单株穗重、千粒重、株草重、株高、穗长。通过分析指出各性状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为本区谷子育种中的性状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