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产优质小麦品种选育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四川气候特点与生态条件,回顾了小麦品种选育应用情况,并对现有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开发利用进展提出了初步看法。作者结合育种实践,针对“两高一优”农业对小麦品种的要求,提出了高产、优质、高效小麦育种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小麦SDS-PAGE电泳谱带生化标记性状及选择性回交法原理的分析,提出了利用生化标记与选择性回交法相结合进行小麦品质改良的育种方法,并提出了方案图解。该方法在改造高产劣质小麦品种(系)上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丰富了优质小麦育种方法,对于其它作物的育种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方针,对生产上种植的克字号小麦通过系谱跟踪,揭示了克字号小麦不同生态类型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选育的规律。据此,作者认为:①采用多亲多次的阶梯式复合杂交是春小麦生态育种中进行多抗性新品种选育的主要途径;②采用搭梯上楼、步步攀高的方法,选育突破性的品种;③小麦品种多抗性是稳产的重要保证;④以常规育种为主、多种途径相结合,组建不同生态类型的动态基因库,加强种质资源研究,不断提高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4.
小麦超高产紧凑型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小麦高产育种的可行性,提出了选育超高产紧凑型品种的具体目标,介绍了已育成高产品种的产量表现,探讨了区域试验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小麦超高产紧凑型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小麦高产育种的可行性,提出了选育超高产紧凑型品种的具体目标,介绍了已育成高产品种的产量表现,探讨了区域试验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优质高产春小麦品种克丰6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根据生态育种学理论,利用国内外亲本,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选育而成,具有优质、高产等优点。在小麦育种中以克丰6号为亲本,先后育成了15个小麦新品种(系),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本文分析了克丰6号的遗传基础与在小麦育种、生产中的利用,从而探讨了小麦优异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甘肃省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对以甘肃省2004-2022年审定的284个小麦品种的基本情况和抗条锈病性进行了分析,并统计了生育期、株高和产量水平。结果表明,甘肃省近19年审定的小麦品种数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育种单位主力为省内科研院所,联合育种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表明科研工作者对小麦品种选育具有较高的积极性;通过高使用频率直接亲本统计分析,发现甘肃省审定的小麦品种亲本配置组合主要来自主栽品种和人工创制的种质资源,并发现5个高使用频率直接亲本,表明近19年甘肃省审定品种遗传基础较窄;育成品种主要采用的育种方式为杂交育种,且育种方式趋于单一,表明今后要加强创新育种方式;审定的小麦品种以冬小麦为主,其中80.2%集中在陇东泾河上游川塬山地冬小麦区和陇南渭河上游河谷山地冬小麦区,而审定的春小麦97.9%则集中在河西内陆河灌溉春小麦区和陇中干旱川山春小麦区;小麦抗病性方面,审定品种对条锈病的抗性水平相对较好,但年际间波动较大;春小麦生育期年平均增加0.15 d,而冬小麦生育期年平均减少0.46 d;株高年平均降低1.10 cm,平均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47.25 kg·hm-2,其中2012年产量最高,为8 136.2 kg·hm-2;千粒重、穗粒数和有效穗数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但穗粒数变化不大,年均增加0.08粒,千粒重年均增加2.71 g,有效穗数年平均增加1.29个。综上,在后续的育种工作中,可结合不同育种方式,更进一步选育出高产、优质和高抗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对长江流域早灿稻品质改良中几个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早稻品质改良的可行性、优质高产相结合的可能性和早稻品改的技术路线进行了阐述。认为稻米品质性状是受遗传基因控制的,生态条件对品质有一定影响,但不同品种敏感性不同,通过育种选育对环境钝感的品种可实现早稻生产优质化。优质和高产并不完全矛盾,培育既优质又高产的品种是可能的。并提出了早灿稻品质改良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9.
晋南水地高产小麦品种的生态特性及育种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西南部小麦生产上近10年来推广种植的9个当家品种的分析,阐述了晋南水地高产小麦品种生态型的主要特性,考察了9个品种的系谱与遗传组成特点,并由此提出了选育本区生态型高产小麦品种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0.
绵阳25号是根据与众不同的育种目标,利用自创的优良基因结合体与当时最优品种(系)进行4次阶梯式杂交,经14年选育稳定而成的优良小麦品种。1995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病、白皮、大粒、商品性十分突出等优点,符合“两高一优”农业生产要求,深受广大种子生产、经营和加工部门的喜爱,为四川及南方麦区小麦育种与生产、面粉和食品工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对该品种的选育研究进行了初步报道  相似文献   

11.
小麦品种普遍存在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现象,大部分优质小麦品种抗病性和丰产性表现较差,影响了优质小麦新品种的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研究国内外优质小麦育种趋势的基础上,认真筛选亲本材料,针对高产、稳产、优质、早熟、矮秆、多抗、广适的育种目标,依据优×优亲本选配原理,以豫麦47为母本、小偃5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高产、优质、强筋、矮秆、早熟、抗病、抗倒、广适小麦新品种怀川916。2011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1024。  相似文献   

13.
拉贾拉姆博士从事小麦育种研究50多年,在布劳格博士创立的国际小麦育种的基础上,实现了CIMMYT小麦育种全球化,主要贡献包括四个方面:(1)大规模开展冬春杂交,在产量、抗性和适应性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2)将慢锈性理念系统融入小麦育种项目,成功培育并在全世界推广高产慢病性品种;(3)耐酸性土壤和耐旱育种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4)先后育成481个高产抗病优质小麦新品种,在51个发展中国家年推广种植6 000万hm~2;他还为发展中国家和CIMMIT、ICARDA等国际组织的人才培养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再论超级麦育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优质、高产、多抗是我国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为了高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应从提高肥水利用效率入手 ,培育超级麦品种 ,来实现少种多收、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超级麦是肥水利用效率高、品质好、高产、抗逆性好的新一类生产品种的总称。培育超级麦品种需要革新现有育种技术 ,改良品种的代谢特性 ,提高对土壤、氮、磷、水分等资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东北春麦区是中国强筋小麦重要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该麦区强筋小麦育种和产业化进展较大:创建的强筋小麦育种高效技术体系已成功运用于东北春小麦育种之中;选育推广的优质高产多抗强筋小麦新品种,使当地小麦主导(栽)品种实现了强筋化;创建的强筋小麦基因库和多赢产业化模式,为东北春麦区强筋小麦育种和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与物质保障。本文总结了东北春麦区强筋小麦育种进展,分析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重点讨论了未来强筋小麦育种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并提出一些策略与建议,以期为推动东北春麦区乃至中国强筋小麦育种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优质小麦品种系谱分析及品质遗传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山西省几个优质小麦品种进行了系谱追溯,分析了其优质性状及其它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来源。结果认为,这些优质品种多有国外血统,遗传基础丰富;但优质品种间亲缘关系近,优质源利用单调。在优质育种中应重视不同优质源的利用,尤其异质优质源的结合,在小麦品质性状改良上,既要重视蛋白质含量,也要重视蛋白质质量即优质亚基组成。  相似文献   

17.
小粒专用大豆品种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高产、优质小粒专用大豆(包括纳豆和豆芽用品种)遗传育种研究进展,并对今后小粒专用大豆育种和生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方针,对生产上种植的克字号小麦通过系谱跟踪,揭示了克字号小麦不同生态类型高产,优势,多抗新品种选育的规律,据此,作者认为;(1)采用多亲多次的阶梯式复合杂交是春小麦生态中进行多抗性新品种选育的主要途径,(2)采用搭梯上楼,步步攀高的方法,选育突破性的品种;(3)小麦品种多抗性是稳产的重要保证;(4)以常规育种为主,多种途径相结合,组建不同生态类型的动态基因库,加  相似文献   

19.
小麦育种过程的灰色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小麦定量化育种研究的现状及小麦育种过程的灰色理论,提出了包括小麦育种目标性状灰色关系分析,小麦亲本灰色分类,小麦杂交组合灰色评判,小麦单株灰色选择,小麦品种灰色多维综合评估、小麦品种灰色布局、小麦品种灰色相似性栽培等理论,简要地介绍了这些理论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这种理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克字号小麦品种的更替,产量大幅度提高,其产量性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单株产量、株粒数、千粒重增加,株高变矮;品质性状呈现高低高的“V”型变化趋势。说明90年代我所在品种选育上基本实现了高产和优质的结合。从克字号小麦品种演进规律和关联度分析可以明确,今后克字号小麦高产育种的目标为:在保持千粒重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或在保持穗粒数的基础上增加千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