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季降水对发生期有较大影响.可根据3月份气温.1、2月份降水量和1、2、3月份的雨日预测成虫发生期。1、2月份气温、先一年7、8月份和当年1、2月份的降水量与吸浆虫种群发生的关系密切.这6个因素可以分为两个时段:一年中最热的月份和一年中最冷的月份.总的趋势是雨水多、气温低有利吸浆虫发生。春季降水量的多少与当年危害无明显关系.根据上述因素建立了发生期和发生量估计模型.  相似文献   

2.
小麦对麦红吸浆虫生化抗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1995~2002年,在田间虫圃对1254份小麦品种(系)损失率鉴定结果的基础上,对17份小麦品种(系)总酚、单宁、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酚类、单宁类物质是小麦抗麦红吸浆虫两种很重要的次生代谢物,而酚类物质尤为重要,随抗性级别的不同,其诱导抗性效应不同。可溶性糖对抗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小麦品种资源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鉴定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小麦抗麦红吸浆虫品种遗传多样性的表型和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深入地揭示小麦抗麦红吸浆虫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从而为进一步选育抗虫品种提供依据,在对田间虫圃1 562份小麦品种(系)损失率鉴定的基础上,取47份年度间鉴定抗性结果较为一致的材料,利用表型和SSR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这些抗麦红吸浆虫品种农艺性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表型聚类在遗传距离为0.68处将供试材料分为6个类群。19对SSR标记在47份不同抗性品种中检测到104个等位基因,能够将所有品种区分开来,每对引物可以检测到3~8个等位基因,平均5.47个。47个小麦品种间遗传距离为0.40~0.95,平均为0.71。SSR标记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0.74处将供试材料分为6大类群。Mental测验结果表明,表型同基因型距离矩阵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76,P〈0.05)。抗虫品种晋麦65号单独聚为一类,同其余品种具有较远的亲缘关系,可作为新的抗源用于抗虫育种,并在吸浆虫发生地块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小麦抗麦红吸浆虫田间筛选技术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研究通过对450份小麦品种对吸浆虫抗性鉴定研究,摸索出一套有效、简便、易行的鉴定技术,即实际损失率(D值)测算方法,并应用此项鉴定技术,选育出3个抗虫新品系。  相似文献   

6.
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抗性鉴定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小麦品种抗麦红吸浆虫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小麦品种进行麦红吸浆虫抗性鉴定及抗性机制研究是培育抗虫品种、对麦红吸浆虫实行综合治理的基础工作。本文综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小麦品种进行麦红吸浆虫抗性鉴定的大田自然感虫鉴定法、虫圃人工接虫鉴定法、室内鉴定法、数学模型鉴定法,以及目前抗性鉴定所应用的等级评价标准和已取得的抗性鉴定结果;详细介绍了小麦品种抗麦红吸浆虫的形态抗虫机制、避虫机制以及生化抗虫机制中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与品种抗虫性的关系。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主要表现在抗性品种以其独特的穗形特征及避害性来阻止其产卵或取食,或通过产生有毒的次生物质或营养上的欠缺使其取食后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亡。本文还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本项研究通过对450份小麦品种对吸浆虫抗性鉴定研究,摸索出一套有效,简便,易行的鉴定技术,即实际损失率(D值)测算方法,并应用此项鉴定技术,选育出3个抗虫新品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找抗吸浆虫的小麦品种或种质材料,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鉴定了90份小麦新品种(系)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对麦红吸浆虫具有明显的抗性差异。对各种类型的材料分析表明,对麦红吸浆虫表现高抗、中抗、低抗、感虫类型的小麦品种(系)分别占参试品种(系)的4.44%、15.56%、61.11%、18.89%。不同小麦品种(系)具有不同的抗虫性,其单穗虫数、穗被害率、粒被害率、损失率、抗性指数均有较大差异。其中表现高抗的品种(系)有4个,表现中抗的有18个,这些品种(系)可作为抗麦红吸浆虫的主栽和后备品种,或作为亲本材料提供给生产和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为给小麦抗吸浆虫育种提供参考,以小麦高抗和高感吸浆虫品种构建的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分析了小麦形态特征、抽穗期和开花期与吸浆虫侵害后小麦估计损失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吸浆虫侵害后,小麦估计损失率与植株高度、穗下茎节间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86和-0.178;估计损失率与抽穗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23;而估计损失率与小穗密度的相关性不大,相关系数仅为-0.026。抽穗期和开花期均与估计损失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55和0.161;抽穗期至开花期天数与估计损失率的相关性不大,仅为-0.071。因此可以通过株高、穗下茎节间长度、抽穗度、抽穗和开花的时间大致判断小麦对吸浆虫的抗性。  相似文献   

11.
小麦吸浆虫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小麦吸浆虫在发生分布与危害,成灾原因,形态分类、生物生态学与种群发生规律,品种抗虫性与抗虫机制,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技术研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20世纪后50年以来,国内外有关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抗虫性鉴定的常用方法、数学模型鉴定法以及较适用的定级标准;概括介绍了避害性、形态抗虫性和生化抗虫性三个方面的研究情况;指出多层次、综合性抗性遗传和蛋白带存在与诱导抗虫性有关;介绍了与抗虫性密切相关的性状,初步认为遗传机制属数量遗传,不可能是单基因遗传,起码是寡基因遗传;介绍了抗麦红吸浆虫种质资源创新应采取双轮回选择杂交系语法,有目的地将不同抗虫基因逐代积累,选育了一批抗性亲本和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小麦吸浆虫在发生分布与危害、成灾原因、形态分类、生物生态学与种群发生规律、品种抗虫性与抗虫机制、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技术研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田间对不同施药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林丹毒土对天敌保护作用最小,用林丹喷粉和喷雾对天敌较安全。用5种常用药剂在室内用药膜法、田间喷雾法对常见天敌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50%甲基1605对天敌最不安全,40%氧化乐果次之,50%林丹胶悬剂对天敌的杀伤小,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前二种。  相似文献   

15.
在田间对不同施药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林丹毒土对天敌保护作用最小,用林丹喷粉和喷雾对天敌较安全。用5种常用药剂在室内用药膜法、田间喷雾法对常见天敌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50%甲基1605对天敌最不安全,40%氧化乐果次之,50%林丹胶悬剂对天敌的杀伤小,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前二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小麦吸浆虫幼虫在麦穗上的危害特点及在麦田的空间分布型,在春季越冬幼虫出土期选择小麦吸浆虫越冬基数不等的麦田4块,在籽粒乳熟期调查小麦吸浆虫危害程度的基础上,运用扩散系数、聚集度指标、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标、负二项分布参数等聚集指标及Iwao的x*x回归法和Taylor 幂函数法,综合分析小麦吸浆虫幼虫在麦穗上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小麦吸浆虫的危害程度在田块间差异很大,且危害程度与春季的幼虫越冬基数无关;在麦穗不同部位,总体趋势是上、中部受害程度大于下部,但不同田块之间有差异。以麦穗为单位时,幼虫在麦田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以麦穗不同部位为单位时,幼虫在麦田的空间分布型也属于聚集分布,且与密度有关。聚集均数λ值的测定结果表明,小麦吸浆虫幼虫的聚集成因主要由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所决定。  相似文献   

17.
18.
冬小麦粒重形成与生育中期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通过1974~1992年对小麦粒重形成与生育中期(拔节至抽穗)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认为小麦开花后不久其粒重在年际间已有明显差异;小麦生育中期气象条件是影响早期粒重的重要因素,其中温度是影响的主导因素。每天日照在6h以上易形成早期高粒重;降雨分布在该阶段的两端,有利于形成早期高粒重,这与生产上重视拔节与孕穗水是一致的;在早期粒重高的年份,最终粒重常常也高,因此,在生产实践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早期  相似文献   

19.
气象因子是影响昆虫种群数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马来氏网收集法,2014年5月-2015年10月连续两年对青岛市重要花生害虫西花蓟马种群数量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相关分析表明,最大风速风向、极大风速风向、最低气温、日最低地表气温、平均相对湿度等5因子与西花蓟马数量密切相关;偏相关分析表明,平均地表气温、极大风速、平均气温、极大风速风向、平均日降雨量、平均相对湿度、最高气温、平均风速等8因子与西花蓟马数量明显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各气象因子都直接或间接影响西花蓟马数量,直接作用大于间接作用的气象因子为平均气温和平均日降雨量,间接作用大于直接作用的气象因子是最低气温和日最低地表气温,最大风速与西花蓟马数量变动直接和间接作用均呈负相关。通径分析决策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最大风速、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日降雨量、极大风速、平均风速。综合分析表明,与西花蓟马数量变动密切相关的气象因子为最大风速、极大风速与风向、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日降雨量、最高气温和平均地表气温。  相似文献   

20.
稻田养鸭与稻田生物种群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童泽霞 《中国稻米》2002,8(1):33-34
2000年和2001年我们分别在本县的星沙镇、金井镇、青山铺进行了稻田养鸭的试验示范工作 ,初步摸清了稻田养鸭与稻田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 ,在没有使用任何农药和除草剂的情况下 ,促进了有益生物的发生发展 ,控制了有害生物的危害 ,实现了水稻增产 ,为水稻生态种植技术、有机稻米生产技术增添了一项新的技术措施。一、与水稻的关系1.稻田养鸭对水稻有增产的作用。2000~2001年两年早稻平均增产8kg/667m2,增1.9% ,两年晚稻平均增产6kg/667m2,增产1.3% ,增产效果显著。2.稻田养鸭能有效地抑制无效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