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多穗型小麦品种高产栽培的群体质量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以钱江2号为代表的多穗型小麦高产栽培群体质量指标的研究.揭示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多穗型小麦品种取得5.25t/公顷的产量水平:其阶段叶面积系数为:年内1以上.拔节期为3以上.孕穗期为6左右.齐穗期不低于5.开花灌浆期稳定在4.5左右。且具有相应的干物质增长系数.其适宜群体结构为;基本苗195万/ha.年内苗675—750万/a.最高苗控制在825一900万/ha之间.争取达到570—600万/ha有效穗数.穗粒数为31—33粒.千粒重为30g左右.最佳栽培方案为:11月3日播种.公顷基本苗以195万为宜。基苗肥氮用量153.45—159.45kg/ha.穗肥氮用量为37.05—39.75kg/ha.过磷酸钙用量为360.6—386.25kg/ha.氯化钾用量为145.05—159.30kg/ha.  相似文献   

2.
麦油两熟制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共生期为25~30d的麦油两熟制双高产复合群体中,小麦基本苗是复合群体的主体,对麦油两作产量效应显著;花生密度对花生产量作用明显,但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大。在小麦90~270万株/hm2基本苗范围内,每增加15万苗,花生平均减产18kg/hm2;小麦花生两熟制一体化栽培高产复合群体指标为:小麦基本苗165~195万/hm2,花生13.5~16.5万穴/hm2。高效复合群体最优组合为:小麦基本苗120万/hm2,花生播15万穴/hm2。  相似文献   

3.
主要啤麦品种密度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本苗72万-255.46万/hm^2范围内,基本苗135万-18万/hm^2情况下,苗期(11月28日)总苗数180万-225万/hm^2,冬前(12月22日)总苗数600万-750万/hm^2,产量较高,穗,粒,重三因素比较协调。  相似文献   

4.
豫粳6号高产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分蘖力物强、穗多粒多。其高产栽培策略应为:在稳定适宜穗数的前提下,主攻大穗,提高成穗率、结实率和千粒重,发挥个体生长优势,建立高质量的群体。9750kg/hm^2以上水平的产量结构应为:每公顷有效穗数345万左右,每穗总粒数130粒左右,结实率95%左右,千粒重26.5g以上。主要技术措施有:旱育长龄健根多蘖壮秧;扩行缩墩减苗;适时适度搁田;均衡施氮,前后期施氮比例为  相似文献   

5.
武粳15机插秧生育动态指标与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粳15穗型大,高产稳产,作小麦茬塑盘育秧机插栽培,基本苗6.5—8.0万,10-11叶期够苗,高峰苗28万左右,成穗率75%左右,一生总叶片18叶,播种至齐穗107d,全生育期159d.产量构成要素:有效穗20—22万/667m^2,每穗总粒135粒左右,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7g以上。高产精确栽培应抓好培育壮秧、大田沟系配套、整地平实、优化群体起点、精确定量施肥、科学节水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等。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每公顷产量超9000kg综合栽培技术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近年来冬小麦每公顷产量超9000kg的综合配套技术体系研究得出:施足基肥,培肥地力是冬小麦每公顷产量超9000kg的关键;因地制宜选用高产良种和合理的栽培技术是实现每化顷产量超9000kg的基本保证。初步认为,在目前生产条件下,选用成穗率高的多穗型品种创每化顷9000kg以上产量较种植大穗型品种更为稳妥;基本苗多穗型品种以120-180万/hm^2,大穗型品种以210-240万/hm^2为宜;  相似文献   

7.
为配合啤酒大麦新品种扬农啤9号的示范推广,本文以扬农啤9号为材料,设计了4个密度和3个施氮量的栽培试验,于2011至2012年在江苏省方强农场农科所进行,大麦生育过程中定点调查越冬苗、返青苗、高峰苗、穗数等茎蘖动态,成熟后调查产量要素及产量,分析密度和施氮量对扬农啤9号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期播种的前提下,施氮15.0kg/667m2,基蘖肥:拔节孕穗肥比为6:4,16万/667m2基本苗,扬农啤9号的有效穗55万/667m2左右,每穗实粒22粒左右,千粒重40g左右,产量可达420kg/667m2。  相似文献   

8.
驻大麦三号不同播量各处理茎蘖生长发育规律基本一致,有两个分蘖高峰。随播量的增加,成播数增加,而穗粒重和千粒重随之降低,密度对产量三因素的影响是:成穗数>千粒重>穗粒数。驻大麦三号在适期播种情况下,1500万-1800万苗/hm^2为最佳播量,产量可达6000-6750kg/hm^2,其群体动态指标为,冬前群体1200万-1400万苗/hm^2,最高群体1400万-1500万苗/hm^2,成穗数650万-750万苗/hm^2,千粒重42-44g,单穗粒数25-27粒,单株成穗3.5-4个,单穗粒重1.8g左右;其合理叶面积系数为冬前0.7-0.9,返青期1.3-1.7,拔节期3-3.5,孕穗期5-5.5,扬花期3-3.5。  相似文献   

9.
机械覆膜穴播啤麦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机械覆膜穴播啤麦在宁夏淡灰钙土地区条件研究,其最适播种量99~159kg/hm^2。合理群体结构:基本苗225万~300万/hm^2,最高总茎数1200万~1350万/hm^2,分蘖成穗率达50%以上,收获穗750万/hm^2以上,每穗粒数20粒左右,千粒重40g,增产4.9%~8.9%,增加效益525.60~974.40元/hm^2。  相似文献   

10.
高产大麦的群体特征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大麦单产是提高大麦效益的关键。大麦产量超5250kg/hm^2群体特征表现为基本苗600万/hm^2左右,有效穗750万/hm^2左右,实粒数稳定,千粒重高,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旺盛。在栽培技术上要做好:调整播种量,保证适宜的基本苗,适当调迟播种期;合理施肥:N、P、K合理搭配,特别是氮肥的施用,一般基、苗、穗肥的比例以4.5:3:2.5为好。  相似文献   

11.
试验表明:沿海垦区稻茬啤麦以18万/667m^2基因苗及施氮量15kg/667m^2时产量最高;并以基本苗18万/667m^2、施氮15-18kg/667m^2为最佳组成,其穗粒结构合理,倒伏风险小,有效穗46万-50万/667m^2,每穗实粒22粒,千粒重41g产量可达400kg/667m^2。  相似文献   

12.
通过1997-1998年对六棱大麦新品系88-91播种期、基本苗、氮肥用量、穗肥比例、磷肥用量等五因子二次归回正交试验,着重研究了播种期、基本苗与生育进程、茎蘖动态、穗粒结构和产量的关系,明确了88-91大麦在本地区最佳种期为10月12~16日,适宜基本苗为11万~14万/苗。  相似文献   

13.
晚播小麦高产栽培途径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晚播可以达到6000-7500kg/hm^2的高产水平。其高产途径是;大群体、小个体、靠主茎增穗重、靠穗多夺高产。关键技术是:选用早熟、中小型穗的生品种,确保基本苗600-675万/hm^2,控制分蘖实现单独穗,加强中后期管理,努力提高粒重。  相似文献   

14.
旱地地膜小麦高产栽培优化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三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选取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播期、播量和施肥量为调控因子,以产量为目标函数,研究了陕西省千阳、淳化、洛川三个不同干旱地区地膜小麦优质高产综合栽培优化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各地的最佳农艺方案分别是:千阳县产量在5250kg/hm^2以上的播期为9月29~10月1日,基本苗为272.8万~330.32万/hm^2,施氮103.1~167.0kg/hm^2,P2O5 82.5~133.6kg/hm^2;淳化县产量在4500kg/hm^2以上的播期为9月31~10月5日,基本苗237.5万~320.5万/hm^2,施氮221.9~285.8kg/hm^2,P205177.5~228.6kg/hm^2;洛川县产量在3750kg/hm^2以上的播期为9月25~9月27日,基本苗286.3万~337.7万/hm^2,施氮111.5~170.5kg/hm^2,P20589.2~136.4kg/hm^2。  相似文献   

15.
平衡施肥对麦棉套种小麦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淮麦区棉两熟种植小麦平衡施肥,增加了小麦的有效穗粒、穗粒数、千粒重,从而提高了小麦量水平,小麦比不施肥的对照增产24.3-56.8%;施肥能显著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其效率与施入化肥养分总量之间呈典型的抛物线关系,施肥处理每毫米水在每公顷土地上比不施肥的对照增产小麦1.9886-4.2656kg。麦棉两熟小麦最佳施肥量为377.12-389.15kg/hm^2,N:P2O5:K2O=1:0.5:0.  相似文献   

16.
播种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选用大穗型陕253和多穗型长武112两个品种,进行地膜穴播、露地穴播和露地条播,结果表明,地膜穴播对照露地条播的小麦生长发育显著加快,成穗率提高12-22个百分点,在穗数增加103-258万/hm^2,增产1350.0-1600.5mg/hm^2,增产幅度达27.5%-35.2%,增收906-1293元/hm^2;露地穴播的小麦前期比对照生长慢,拔节后生长速度猛增,干物质积累增加1.3-1.4倍,成穗率提高7-9个百分点,增产5.5%-15.1%,增收346-842元/hm^2。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超高茬麦套稻的产量结构、源库参数等性状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超高茬麦套稻高产栽培应依据不同穗型,确定适宜的基本苗和N肥运筹措施,在大穗型品种单株成穗5个左右,穗粒并重型品种单株成穗4个以上,每公顷有效穗330万~360万时,群体综合性状最优。同时提出降低基本苗、调节肥水运筹等具体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扬麦14号小麦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均逐渐增加;茎蘖成穗率、单株分蘖及成穗数、干物质积累量、粒叶比均迅速下降;植株茎秆重量、单位长度重量及粗度均不断减小,抗倒伏力减弱;淀粉、蛋白质、面筋含量及沉降值有升有降.有效穗数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上升;结实小穗数、结实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下降;基本苗90万~210万/hm2时,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单产迅速增加,之后又开始下降.为了取得高产优质,基本苗控制在210万/hm2左右时的水平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大米小麦旱高粱品质与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秀梅 《杂粮作物》1998,18(6):32-34
对“大米小麦旱高粱”的生物学性状,产量性状,内在品质和加工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植株较矮(140cm左右),株型紧凑,茎秆粗壮,高抗倒伏;穗大粒多,产量高,在同等条件下,平均单产9241.5kg/hm^2,比对照品种-本地红高粱单间4338.0kg/hm^2增产4903.5kg/hm^2,增产率为117.1%,籽粒的蛋白质,脂肪,还原糖,非还原糖,淀粉,维生素B1等指标比对照高  相似文献   

20.
1993-1994年度小麦生长季节在两个地点对新育成的小麦品系(福繁11,福绵2号,福太2号,86-5,晋914435,586,系6)进行了品比试验,对照品种为晋麦2148。结果:两点平均,参试品系产量水平为144.7-204.1kg。福太2号和586比对照减产11.4%和11.7%;86-5比对照增产2.5%,其余4个品系比照增产1.4-4.5%。多数品系有效穗和穗粒数比对照略多或相仿,千粒重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