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三峡库区玉米地方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潜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三峡库区征集到72份玉米地方品种并分别与改良兰卡斯特和改良瑞德血缘自交系进行测配,利用测交结果对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潜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单株粒重、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在72份玉米地方品种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决定品种间遗传变异的主导因子是加性效应。在72份玉米地方品种中通过选择有可能获得单株粒重和百粒重较高、果穗较长、穗行数和行粒数较多的品种,通过遗传改良获得长穗大粒、穗行数和行粒数多的材料或自交系的可能性也较大。  相似文献   

2.
用随机区组法比较试验,对14个福优组合的遗传参数估算,相关系数和通径分析认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与单株重关系,遗传参数和估算穗粒数,穗数是决定产量主要因素;其遗传相关系数为穗粒数〉穗数〉千粒重〈结实率;通径系数穗粒数〉千粒重〉穗数〉结实率。  相似文献   

3.
(一)制种高产的穗粒结构特点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的基础是父母本具有理想的穗粒结构。制种产量的构成因子是父本穗花数×母本穗花数+母本实粒数+粒重。人们所需要的是母本产量,母本产量又是通过异交结实而来。因此,杂交水稻制种高产的穗粒结构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要保证父母本足穗足花。不同产量水平父本德花数、母本穗花数、母本实粒数的变化是不同的(表1)。一般从低产到高产主要是增苗增穗;从高产到更高产,则在一定苗穗的基础上主攻异交结实率。其次,父母本之间穗花数有一个合理协调的比值(即颖花比)。父本的颖花数对母本的结…  相似文献   

4.
穗重型小麦品种选育及粒重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争取粒多、粒重.是大幅度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措施;提高穗重是选育穗重型高产良种的主攻目标。经遗传分析表明.千粒重遗传力相对较高.早代选择有一定效果.粒大饱满是良种的优良性状.也是适应环境条件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5.
我国小麦穗粒数及多粒种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小麦品种穗粒数的分布、变化和近年多粒种质资源研究的进展进行了总结。我国小麦穗粒数平均为32.5粒,70%的品种在25-40粒之间。穗粒数呈现明显的地区性分布。总的趋势是南多北少,东低西高。不同时期穗粒水平不一样,80年代全国穗粒数平均为36.3粒,较50年代增加了约6粒,增长了19%。多粒品种的系谱分析表明:多粒源有国内品种、国外引进品种和小麦近缘种属材料等,其中国外品种比例较大。阿勃、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燕麦穗粒数形成过程与源、库特征之间的关系,连续两年以10个不同来源、熟期、穗型、株型、小穗数的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三叶期至拔节期的幼穗分化阶段及抽穗期源库特征,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燕麦基因型源库特征及对穗粒数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穗粒数形成过程存在基因型差异,幼穗分化较好品种的穗粒数较全部品种平均值高11.22%~65.43%;幼穗分化较好品种的光合势、干物质量、粒数叶比、收获指数显著高于幼穗分化较差品种,其中粒数叶比和收获指数是影响穗粒数形成的主要因素,粒数叶比和收获指数较全部品种平均值分别高0.99%~68.74%和0.85%~13.80%。综上所述,源库协调是燕麦幼穗分化良好的生理基础,可通过提高光合势和干物质量达到增源的目的,进而提高穗粒数。  相似文献   

7.
我国小麦穗粒数及多粒种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小麦品种穗粒数的分布、变化和近年来多粒种质资源研究的进展进行了总结。我国小麦穗粒数平均为32.5粒,70%的品种在25-40粒之间。穗粒数呈现明显的地区性分布。总的趋势是南多北少,东低西高。不同时期穗粒水平不一样,80年代全国穗粒数平均为36.3粒,较50年代增加了约6粒,增长了19%。多粒品种的系谱分析表明:多粒源有国内品种、国外引进品种和小麦近缘种属材料等,其中国外品种比例较大。阿勃、阿夫、欧柔、亥恩·亥德和郑引l号等我国著名的矮源、大粒源、抗病源也是重要的多粒源。本文从我国小麦品种穗粒数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多粒育种宜在现有水平上增加3-4粒的穗粒指标及今后多粒种质鉴定、创新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43份小麦品种的诸性状对穗粒重的影响。经过30年的演变,对百穗粒重贡献大小的顺序是穗粒数,千粒重,成熟期和株高。但穗粒数和千粒重对百穗粒重的项献相差不大。可见提高穗粒重的主要途径应是穗粒数和千粒重并重。  相似文献   

9.
陈由禹 《杂交水稻》2002,17(4):35-36
对特优73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各因素内在联系及对产量的作用大小和主要增产途径。结果表明:结实率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大,有效穗和穗粒数对产量具有互补性。高产栽培策略是:协调穗、粒结构,在足穗、大穗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如有效穗不足,通过加强中后期田间管理,增加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年份的气候和栽培条件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了给冬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多年的高产攻关与小区高产栽培试验,对冬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高产冬小麦丰年穗粒数多,穗粒重高,穗数是构成产量的主导因素,穗粒数次之.千粒重的作用很小.产量随着穗数、穗粒数的增加和千粒重的降低而提高;欠年穗粒数或千粒重大大低于平年.穗粒重低,穗数仍然是构成产量的主导因素.穗粒数次之,千粒重的作用很小,产量随着穗数和穗粒重的增加而提高;平年穗粒数与千粒重互补或穗数与穗粒重互补或穗、粒、重三因素适宜,就能够取得理想产量。因此,不同年份,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减少气候条件的不利影响.只有穗数达到甚至突破适宜范围的高限又不倒伏.才能使小麦产量丰年创高产,平年获丰收.欠年不减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大麦品种小区试验的边际效应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小区边行的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穗重及产量均有较明显的优势;边行优势产量平均达19.41%,有效穗平均达6.86%,穗粒数平均达9.33%,千粒重平均达2.68%,穗重平均达12.35%;不同品种间边行优势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试验准确度受到一定影响;边际效应在小区试验中应予以消除。  相似文献   

12.
在玉米育种的实践中我们把穗行数在20行以上,穗粒数在1000粒以上的自交系称之为玉米多粒行自交系。利用外来种质资源选育多粒行自交系对丰富我国的玉米种质资源、拓宽遗传基础、解决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具有一定作用。近年来对玉米产量研究的结果表明:玉米杂...  相似文献   

13.
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河北省冬小麦品种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来自全省各地的43份小麦品种各性状对穗粒重的影响。通过对小麦品种30年的演变规律的研究,我们发现百穗粒重贡献大小的顺序是穗粒数、千粒重、成熟期和株高。但穗粒和千粒重对百穗重的贡献差异不大。可见提高穗粒重的主要途径应该是穗粒数和千粒重对百穗粒重的贡献差异不大。可见提高穗粒重的主要途径应该是穗粒数和千粒重并重。  相似文献   

14.
大麦品种试验小区边际效应及其对试验准确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大麦品种小区试验的边际效应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小区边行的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穗重及产量均有较明显的优势,边行优势产量平均达19.41%,有效穗平均达6.86%,穗粒数平均达9.33%,千粒重平均达2.68%,穗重平均达12.35%;不同品种间边行优势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试验准确度受到一定影响;边际效应在小区试验中应予以消除。  相似文献   

15.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两优培九具有大穗优势,合理穗粒结构是有效穗240.0万~247.5万/hm^2,每穗总粒190粒左右。栽培措施应以壮秧和适宜密度保足穗;适期早播早成,在最佳时段抽穗结实;针对生育期较长、需肥量较大的生育特点,搞好施肥和水浆管理。  相似文献   

16.
新消息     
新消息0274硬粒小麦收获前穗发芽抗性的变异──收获前穗发芽会降低加工品质,因而成为一项重要的小麦市场分级标准。有一些关于硬粒小麦抗收获前穗发芽的遗传变异资料,但仅仅是试图从软红粒小麦转移的抗性基因以培育抗收获前穗发芽硬粒小麦品种。由于硬粒小麦种质内...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盐都县地处全国啤酒原料的主要产区之一──长江中下游冬大麦区的腹部,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啤酒大麦的主要产地,常年种植啤麦30万亩以上。啤酒大麦每亩可容纳的有效穗数比较多。穗部着粒密度较稀,小穗(花)结实性较稳定,每穗粒数少,增粒增产潜力小,籽粒灌浆期长,粒饱、粒重高。根据盐都县常年啤酒大麦穗粒结构情况看,年度间每亩穗数变幅大,千粒重稳定性差,但每穗结实粒数较稳定。1981~1997年平均有效穗为41.0万,变幅为9.08万(36,7万~45.78万)海穗结实粒数为对.22粒,变幅为3.21粒(19.09~22.3粒);千粒重为4…  相似文献   

18.
小麦幼穗分化发育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小麦幼穗分化的研究进展,指出幼穗分化与穗器官建成有着必然的发育学联系,同时,阐明了小麦幼穗分化发育过程中对强光生态因子反应的规范特征,有利于育种工作者在一定生态地区,利用特性培育能分化发育成大穗多粒的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9.
杂交稻产量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17个优质杂交水稻的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每穗实粒数对产量直接作用最大,有效穗数通过穗粒数的间接负作用大于直接作用.提出杂交水稻高产应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主攻每穗实粒数,同时兼顾提高千粒重,协调好性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杂交稻蓄留再生稻的增产技术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熊洪 《杂交水稻》1996,(5):22-24
在大面积生产调查基础上,对杂交稻蓄留再生稻的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对再生稻产量起主导作用,其次是穗实粒数。同时,结合研究分析了进一步提高穗数和结实率的途径。最后提出了再生稻每公顷2.25~3.00t的穗粒结构和技术要点,以供指导大面积再生稻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