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尾松防火道及果园化学除草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马尾松的防火道上用5%森泰颗粒剂和25%森泰水剂、在桃树果园用65%草甘膦和41%春多多进行除草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防火道用18.75kg/hm^2的森泰颗粒剂处理效果较好;桃树果园则以1500g/hm^2的草甘膦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油茶幼林中恶性杂草的化学防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森泰能有效地灭除油茶幼林地的多年生恶性杂草五节芒、黄茅草、苦竹、刚竹、芒萁骨等;以草甘膦为主剂,Goal、Oust为辅剂的草甘膦混剂也能灭除五节芒等杂草,防除效果分别达到95%和92%以上。化学除草比人工除草减少用工56.1%~61%,同时为幼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森泰颗粒型除草剂在林业整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林业整地利用森泰颗粒剂除草,结果表明,防治蕨类等1年生杂草,667m^2用5%森泰颗粒剂2kg(商品量),除草率达90%以上;而防治多年生恶性杂草、杂灌、杂竹等,667m^2用5%森泰颗粒剂2.5kg,除草率也达90%以上。同时,利用该颗粒除草剂,可以节约投资成本30%左右,降低劳动强度,取得较好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杉木、马尾松幼林中以五节芒为主的杂草防除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良绥 《防护林科技》2005,(5):24-25,29
通过采用不同药剂对杉木、马尾松幼林中以五节芒为主的杂草防除试验,结果表明:森泰能有效地灭除杉木、马尾松林的多年生恶性杂草五节芒、苦竹、刚竹、芒萁骨等;以草甘膦为主剂,Goal、Oust为辅剂的草甘膦混剂也能灭除五节芒等杂草,防除效果分别达到95%和92%以上。化学除草比人工除草减少用工56.1%~61%,同时为幼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在巨尾桉幼林抚育中,进行森泰颗粒剂除草试验结果表明,1m2用5%森泰颗粒剂2g(商品量),除草率仅达39%,并对巨尾桉幼树产生严重药害。因此,巨尾桉幼林的除草不宜推广使用森泰颗粒型除草剂。  相似文献   

6.
森泰药剂在山地果园除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25%森泰水可溶剂对山地果园内的芒萁、蕨类进行除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5%森泰水可溶剂防治芒萁、蕨类最适宜的防治时间为7月初至8月中旬,最经济的使用量为每666.7m^2喷120~160ml,除草效果可达95%以上,经济效益显。  相似文献   

7.
森泰除草剂在毛竹林中除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毛竹林使用森泰除草剂除草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22.5—45kg/hm^2森泰5%颗粒剂和浓度为1200.2400ml/hm^2森泰25%水可溶剂对试验地竹林内的芒萁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芒萁死亡率达99%以上,比对照41%农达高30%,对其他一些木本植物也有一定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8.
威尔柏是一种具内吸传导作用的新型、高效灭生性林业用除草剂,它的除草活性高,杀草谱广,对防火道和幼林下杂草、灌木防除效果明显,对于防火隔离带上的杂草、灌木,幼木下和荒地杂草的防除有其广阔的应用前景。1992年8~10月我们采用威尔柏对防火道和松柏树幼林地的21种杂草和11种灌木进行防除试验,其防效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25%森泰水剂是优良的林用除草剂 ,药液通过植物的茎叶和根部吸收 ,达到控制或防除林地的杂草、灌木、杂竹、藤本、蕨类等非目的植物。施药方法简便 ,点、洒、喷、涂均可 ,被广泛应用于整地、幼林抚育、开设森林防火道和非耕地除草。1 施药方法1.1 点射用点射枪 ,通过调节伸缩活计量控制螺丝进行药液的定量点射 ,连续压缩板机就能连续点射药液 ,一般在每平方米中心点射 1次 ,其药与水的比例为 1∶9。1.2 喷洒法把点射枪的枪头换成洒头 ,射出的水滴成伞形状 ,其药与水的比例为 1∶9。1.3 喷雾法同常规喷雾 ,用药量依植物种类而定 ,用水量…  相似文献   

10.
用森草净10%水悬剂对马尾松、湿地松及杉木造林地进行化学除草试验表明,森草净用于马尾松、湿地松幼林抚育除草效果好,比较安全。施用量以有效量412.59/hm2即可。森草净用于杉木幼林地除草对杉木危害明显,不宜使用。  相似文献   

11.
在毛竹林地每化顷用1%草灌净2.25l加1%草甘膦15l或用15%威尔柏5l加1%草灌净1.5l加水500kg喷雾,除草率达95.54%、96.25%,节省除草成本67.07%、56.93%,对毛竹林出笋无影响,竹林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了竹节沟、撩壕、块状挖穴整地方式,加速母质风化,提高林地保水保土能力;采用加客土、施基肥、容器苗等造林措施;并选用湿地松、木荷、枫香、楷杷、柑桔等多树种营造混交林和经济林;全面封山育林、育草,并加强抚育管理;采取多种节能措施,保护森林植被。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保持水土、改良土壤、调节温差、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综合治理配套技术和合理开发对策。项目研究5年来,成效显著;历来认为难以造林绿化的1.33万hm2片石破土,经省林勘院抽查验收,全部消灭了荒山;人工造林合格面积0.21万hm2,成活率、保存率90%以上;有林地面积增长21.4%,活立木蓄积量增长54.6%经3年监测,幼林地与荒山比较,水土流失量减少70%左右;治理开发工程投入产出比1:4.86,项目区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估值已达2.08亿元/a。  相似文献   

13.
壳斗科3树种直播造林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丝栗栲、青冈和毛果青冈直播造林的试验研究表明:直播造林能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但树种间差异显著,青冈达94 00%,毛果青冈为83 92%,丝栗栲仅63 59%;壳斗科树种种子的含水量较高,种子发芽基本上不需外加水分;防止啮齿类动物挖食是直播造林成功的关键,预防方法有:行为信息应用、选择种子丰年播种、清除造林地灌草等。  相似文献   

14.
林地化学除草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5.
以被松梢螟危害的1~6年生湿地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龄、坡向、坡位和地被物环境的虫害发生情况及化学防治当年主梢恢复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松梢螟的有虫株率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长,在5年生林达到100%。东南坡及南坡、下坡和有五节芒生长的湿地松林松梢螟危害最严重;不同林龄、不同坡位湿地松主梢恢复比例均随危害程度的增加而增大;有五节芒的林地主梢恢复比例高于有丝茅草、杂灌、蕨等地被物的林地。3年生林东南坡和南坡有虫株率分别为96.5%和88.9%,5年生林主梢恢复比例达100%;坡位对于主梢恢复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十堰地区退耕还林套种模式效益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就如何在退耕还林幼林期因地制宜的间作套种 ,以增加农民收益 ,提高农民退耕还林及幼林管理积极性 ,促进退耕地早成林 ,尽快实现对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并对具体套种模式的成效及措施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得出山野菜类效益型 ,牧草类产业型 ,药材类经济型 ,农作物类管理型 4种套种模式。  相似文献   

17.
黄荣 《绿色科技》2022,(1):144-146
利用阿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2019年森林资源监测数据,从土地利用类型、林地结构、土地权属、森林起源、优势树种组成、龄组等方面分析了保护区森林资源现状特点,结果表明:保护区土地利用率高,类型较为丰富,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2.36%;保护区森林资源极其丰富,有林地占国土面积的86.13%,天然起源的森林占森林面积的97.3...  相似文献   

18.
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杉木幼林地水土流失动态研究*何贵平陈益泰蔡宏明封剑文关志山关键词杉木、幼林地、水土—养分流失、预测模型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是我国南方的主要用材树种,常以营造纯林为主,整地方式又以全垦挖大穴或火烧炼...  相似文献   

19.
应用人工模拟降雨、径流场定位观测及林地土壤层持水能力等实测资料,从森林土壤入渗性能,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土壤的持水能力和最大容水量等方面深入分析了不同森林类型林地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20.
On two well drained Coastal Plain sites, early (4-year) and mid-rotation (12-year) performance of loblolly pine (Pinus taeda L.) was examined in relation to mechanical site preparation, herbaceous weed control, and fertilization with diammonium phosphate (DAP). In addition, seedling grade as determined by groundline diameter (GLD) was a fourth factor evaluated. Of the four factors examined, seedling grade was the only factor to consistently improve fourth-year survival. In Alabama, seedlings with a 2.5 mm GLD averaged 62% survival while 5.1 mm seedlings averaged 83% survival. In Virginia, 1.3 mm seedlings had 73% survival and 5.1 mm seedlings had 79% survival. Calculated volume gains from increasing seedling grade suggest that a 1 mm increase in GLD could amount to an additional 7 to 12 m3/ha at age 12. Seedling size and mechanical site preparation were partly exchangeable in influencing survival and growth. Use of hexazinone on late planted seedlings increased mortality at both sites. Applications of hexazinone increased volume/ha when combined with DAP fertilization. Fertilization with DAP increased 12-year volume/ha only when weeds were controlled with hexazinone or disking.Alabama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 Journal Series No. 9-9336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